實用文檔>《論語》的教案

          《論語》的教案

          時間:2024-10-19 09:08:48

          《論語》七則的教案

          《論語》七則的教案

          《論語》七則的教案

            【教學目標】

            1. 讀準字音

            2. 了解孔子的“仁”的基本意義

            3. 掌握文中出現的常用虛詞和實詞

            4. 引導學生閱讀、背誦《論語》的有關章節

            5. 對判斷句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

            【教學重點】

            1.孔子的思想

            2.仁的意思的解讀

            【教學難點】

            孔子言論中提出的加強人格修養方面的重要觀點。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走進文言寫就的歷史,與古人晤對一堂,孔子呈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在你的想象中,或許他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物,對他敬而遠之,也可能覺得他是封建禮教的源頭,對他加以批判。在你們印象中,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呢?(請學生回答,作大致的講評)

            二、.寫作背景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為宋國貴族,后遷居魯國。少“貧且賤”,及長在魯曾任相禮(司儀)、委吏(管理糧倉)、乘田(管理畜養)一類的小官。魯定公時(孔子約年五十)任中都住⑺究埽蠆宦飴徹湊凈缸鈾肼扯苡撾饋⑺巍⒊隆⒉獺⒊泄疾晃本茫樗烙諑場Tて誥弁澆慚В餃私慚У姆縉滌械蘢尤耍磽照?SPAN lang=EN-US>72人,被稱為“賢人”,子路、子貢都在72賢人之列。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弟子們以父親之禮儀對待孔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在孔子的墳前蓋了一間小屋,為孔子守墳6年。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創辦私學的先行者、第一位職業教師,得到了弟子們的衷心尊敬。兩千多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現在,人們都把到山東曲阜去看孔廟叫做“朝圣”。

            古文學家說他曾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雖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經典,可能曾作過某種整理工作。由于他弟子的活動,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學派,對后世有重大影響。他的學說以“仁”為核心,以“禮”為手段,“祖述堯舜,XX文武”,在政治態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權勢者維持舊秩序的要求。通過自漢代董仲舒以來儒家的補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經過系統化,成為我國長期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歷代統治者奉為至圣先師。在我國乃至世界都是一位深有影響的人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其在人類文明史上的不朽貢獻,把他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思想介紹:孔子對于當時的“禮壞樂崩”的時代有深刻的感受,他自認為“斯文(即古代的禮樂典章制度)在我”,所以始終在為恢復理想中的社會秩序而奮斗,這就是孔子所行之“道”,孔子認為自己是“述而不作”——只是在紹述先代的禮樂典章制度,其實并非如此,在紹述的同時,他為舊的禮教制度找到了內在的情感依據,即“仁”,“仁”首先指示一種情感,即“愛人”,首先從父子、兄弟間的親情出發,由此推己及人,即所謂“忠恕之道”,由此達到人與人之間的普遍和諧。孔子對于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實現了仁,也就完成了完滿的自我人生。

            三、《論語》簡介

            儒家六藝:詩、書、禮、易、樂、春秋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樂后來失傳了)

            看課文注釋①,《論語》專門記錄孔子和一些孔子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集,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纂集而成,是一部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論語》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是封建時代人人必讀的書。相傳宋朝名相趙普死后,人們在他收藏的書里發現只有半部《論語》,故世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可見《論語》的魅力之大,大家空余時可以翻看一下。

            四.課文講解

            (一)先請一位學生朗讀引言

            (二)讓學生照書下注解,標好字音,默讀課文,提醒注意句讀

            (三)全班朗讀 ,糾正字音和句讀。

            (四)講解

            第一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①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君子去仁,惡乎③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④仁,造次⑤必于是,顛沛⑥必于是。”

            【注解】

            提問:每句話開頭的“子曰”中“子”指的是誰?

            回答:孔子

            ① 處:置身,居住,引申為享有

            ② 去:離開,這里指躲避

            ③ 惡乎:惡,疑問代詞,相當于“何”。乎,介詞,相當于“于”。“惡乎”相當于“于何”,憑什么,賓語前置。

            賓語前置舉例:

            (1) 惟利是圖、惟命是從:是,賓語前置的標志詞,語序應為“惟圖利”、“惟從命”

            (2)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師說》),“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詞。

            ④ 違:離開

            ⑤ 造次:倉猝、匆忙

            ⑥ 顛沛:困頓挫折

            【譯文】

            孔子說:“富貴和顯貴,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會享有的。貧窮與低賤,這是人人都厭惡的,如果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會躲避的。君子離開了仁德,憑什么成就他的名聲呢?君子沒有吃一頓飯的時間離開仁德的,即使在倉猝匆忙的時候也一定與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頓挫折的時候也一定與仁德同在。

          【《論語》的教案】相關文章:

          《論語》導讀教案(通用16篇)06-11

          學《論語》知孔子的教案(通用10篇)07-04

          《論語》十則02-21

          讀論語后的感想07-13

          《左傳》教案10-24

          存貨教案02-28

          愛蓮說的經典教案03-20

          《牧場上的家教案》經典教案設計03-20

          茶花賦教案04-06

          《什么蟲》教案01-08

          用戶協議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五月天 | 香港日本韩国三级在线视 | 亚洲国产天堂网精品网站 | 午夜三级理论在线观看时 | 亚洲欧美国产免费综合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制服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