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第一朵杏花》的教學設計

          《第一朵杏花》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4-07-27 11:38:31

          《第一朵杏花》的教學設計范文

          《第一朵杏花》的教學設計范文

          《第一朵杏花》的教學設計范文

            一、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4、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落大意。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第一課時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1、出示教學掛圖

            圖上畫的是什么花?誰能看圖說說杏花的樣子?

            畫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他們在討論什么問題?

            2、讀“竺、楨”2個字,能讀準字音即可。

            3、討論第二題,相機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讀要求:

            (1) 輕聲自讀課文兩遍

            (2) 畫出生字詞,結合生字表讀準字音

            (3) 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字音。

            (2)指導讀長句子。

            指名讀句子,相機指導停頓斷句。

            (3) 指名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范讀課文

            1、范讀課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時間先后順序,本文應該如何分成兩段?

            (2)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獨立成一段?

            2、范讀后根據提示討論分段。說說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楨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第三段(16):竺可楨爺爺通過長年精確觀察,掌握了氣候變化規律。

            四、指導書寫生字

            五、布置作業

            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 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 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學習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 指導朗讀。

            4. 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5. 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 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小孩子()地說:“剛才。”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小孩子()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度。

            [板書:一絲不茍]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四.點明中心(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小結: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板書:精確觀察]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7.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五.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么?

            六.作業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板書] 第一朵杏花

            竺 精確 觀察

            可

            楨 一 絲 不 茍

            [教后反思]

            “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四年級閱讀教學的核心工程,是學生閱讀能力的綜合體現。學生只有具備了“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順利地進行高年級的閱讀學習。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在閱讀學習中進一步提高“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呢?我在教學《第一朵杏花》一課時有這樣的一些心得體會:

            通過學生自讀、質疑、解答,進而明白了竺爺爺彎下腰來和小男孩說話可以說明竺爺爺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老人;竺爺爺習慣地問可以說明竺爺爺非常喜歡科學研究,知道了杏花開放的日子,還想探究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這個問題的教學,由學生讀中感悟,體會關鍵詞的意思,理解得更為透徹。

            課題是文章的眼睛。閱讀時從課題入手,通過審題提出問題,通過閱讀解決問題。這樣的閱讀思路,可以收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課后的練習第4題就是這樣的一個題目:“課文為什么要用‘第一朵杏花’做題目,能不能換一個題目?”這個問題,也只有在讀懂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才能解決。因為課前學生知曉了問題的內容,所以在學完課文的基礎上將這個問題拋給學生時,學生已經很容易就理解了作者的用心。

            學生又就竺爺爺和小男孩的那段對話產生討論,這段為什么不加些描寫人物神態、動作的提示語?我教學時就這個問題讓孩子想象當時場景,體會人物心情,展開了一次加提示的小練筆,進而幫助孩子讀好課文中人物對話。不過課后反思,此時也可在體會人物心情的基礎上讓孩子知道這也是一種寫作方法,目的是突出人物激動、急切的心情,這樣孩子舉一反三收獲更大!

            本節課是初步嘗試“兩自一歸納”的方法,學生反應出學的積極性很高,我盡量給予孩子寬松的氛圍,鼓勵孩子思考、發言、敢講,課堂上孩子迸發的智慧真的讓人驚嘆,真心希望孩子們能漸漸地能說會道起來。

          【《第一朵杏花》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第一場雪》教學設計(精選10篇)10-23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難忘的第一次》教學設計(通用10篇)04-09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 It was there 》教學設計與說明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用戶協議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欧美视频一区 | 久久国产这里有精品 | 亚洲精品天堂久久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综合网 | 中文字伊人大蕉香大蕉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