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校錄播室建設匯報材料范文
現如今,有的人天天看匯報,有的人天天寫匯報,匯報的主要內容有工作摘要、內容、花費時間、對應任務、完成情況、總結等,寫匯報都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校錄播室建設匯報材料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校錄播室建設匯報材料 1
此次考察我們發現,美國的精英教育抓得早、抓得實、抓得卓有成效,這些學生總是充滿思考的興趣、探究的激情、創新的力量。美國人一邊號召不讓―個孩子掉隊,一邊悄悄把少數英才少年緊緊抓住,對他們進行卓有成效的培養。他們研究的各種課題,如攻克癌癥、制造火箭、開發新能源、做火星探測器等等。顯示著他們是在做真研究、真課題,做推動人類進步的發明創造,這些真研究都是精英教育的必修課程。
培養更多適應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任。面對“創新”這個命題,柳州鐵一中學從以下方面開展教育工作。
一、創新辦學理念,轉變育人觀念
跨入新千年時,我校領導班子提出了“以能本管理促生本教育”的嶄新辦學理念。即通過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其治教、執教能力,以求得學生的最好、最適宜的發展。該理念的核心是以生為本,通過能動的、服務型的管理,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學校提出了“提高執行力”的要求,讓教職員工集中精力打破將理念轉化為行動之間的障礙;學校重點強調要“注重細節”,將理念落實到細致入微的管理過程中;學校通過報告會、校園網和校刊等,把“生本教育”的理念反復宣傳,讓教職工化為自覺的意識和行動。此外,學校還進行了“高中生人文素養培養”研究、高中“生本教育”策略與實踐研究、民族地區示范性高中“生本教育”策略與實踐研究等課題的研究學習。切實讓“生本理念”推動學校的發展。
“能本管理”的最大收益是教師育人觀念的轉變。老師們不再對學生求全責備,而是根據學生的特長和興趣,挖掘學生潛力,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走向成功。以我校今年保送北京大學的黃雨舟同學為例,他在初中畢業后,一門心思只想上職高。是被媽媽哄著進我校的,剛開學他就遲到多次,作業不按時完成,甚至根本不寫,他還申請不上晚自習。他的班主任通過了解才知道,他經常泡在圖書館。常常忘了時間;作業只做新題,對做過的題目不感興趣;不喜歡的學科,常應付了事,喜歡的學科,作業筆記記得工工整整;他想上職高,是覺得職高才有自由發展的空間。對于這樣一位個性學生。學校和老師以寬大的胸懷給予理解與包容。我對班主任講:特殊的學生要特殊對待!允許他不來上晚自習,學校的計算機工作室允許他隨時使用。根據黃雨舟數學思維超強、對計算機興趣特高的特點,我們指定了專門老師給他指導,并提供參加相關競賽的機會。老師們充分尊重黃雨舟的興趣愛好,極大地激發了他的學習熱情。他在2009年3月廣西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以《鼠標筆信號發射器》研究課題獲得計算機科學類一等獎;2010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黃雨舟又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廣西賽區一等獎,再次獲得高考加分和保送資格。2011年,他參加北京大學保送生考試,以96分的數學成績得到北大認可,被北大電子信息科學專業錄取。
二、創新課程設置,培養探究意識
課程影響著學生的終身,有什么樣的課程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早在2000年秋季學期,我校就在廣西率先開設了研究性學習課程。我們具體開展的步驟有三個階段: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階段。
在準備階段,由學校確定課題,成立課題小組,以校長為組長,以教務主任、教科處主任和各學科骨干教師為主要成員,負責論證課題,制定研究方案。為了提高師生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我們一方面組織課題組教師集中進行學習,一方面邀請研究性學習指導專家到校作專題講座,還組織教師到上海、寧波等地參觀學習。
在實施階段,教師最初是指導學生進行選題、論證課題。學校每周安排兩個課時,組織學生利用校園網和圖書館等資源,對課題進行充分的論證和展示交流。在課題方案確定后,學生按課題計劃開展深入的調查和研究。研究的方式有以資料研究為主、社會實踐為輔的文獻研究式,有以校內研究為主、校外活動為輔的半開放式,有以校外活動為主、校內研究為輔的開放式,還有整個過程都在實驗室進行的實驗室研究方式,等等。不管運用何種方式,我們都強調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為主,引導學生大膽地設想、置疑,勇于去探索、實踐。在學生完成調查研究任務后,開始進行課題總結,整理研究材料,討論、撰寫研究報告,用課件形式進行成果匯報和評比。
在總結階段,我們收集、整理學生子課題資料,出版《柳鐵一中研究性學習成果集》,將學生的`優秀成果向新高一年級學生推廣,而這對新同學順利開展研究性學習具有導向和示范作用。
研究性學習開展十多年來,我們共編輯出版了4冊學生研究成果集。2004年第一本成果集《磨礪出青鋒》出版,得到了專家們的認可。同年,自治區教育廳編寫《廣西高中研究性學習教材》,書中收錄的學生課題成果5篇,我校就占了4篇。
在研究性學習的基礎上,我校還開展了科技創新項目研究和競賽。我們的做法有三:一是在研究性學習中發現有價值的課題,安排老師進行一對一的重點指導,提高課題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踐性;二是通過與高校聯手,讓學生參與高校的研究活動,讓高校老師或學生指導學生研究,提高學生項目的層次;三是利用家長和社會的資源,擴大科研視野,提升項目的研究水平。2010年,我校07級的曾政、王胤奎兩位同學的兩個創新項目在廣西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均獲―等獎,還人選全國決賽二等獎和三等獎。
三、創新社團活動,鍛煉動手能力
創新教育的關鍵一環是學生要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而學生社團完全具備這一條件。我們正是通過扶持發展學生社團,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文化建設中來。并在自身實踐中獲得創新體驗和文化熏陶的。這些學生社團包括校園電視臺、文學社、愛樂樂團、動漫社、街舞隊、愛心社、環保小組等。在眾多學生社團中,校園電視臺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格外光彩奪目。
我校的校園電視臺創辦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最早只是進行一些教學和學校新聞的錄播工作,后來發現許多學生喜歡它。于是便擴大規模,更新設備,將電視臺拓展為學生創新教育的―個新天地。如今,校園電視臺成為了最受學生歡迎的社團,電視臺由學生自任臺長、記者、編輯,自主采編、播放、反饋。新招的高一新生在高二的“師傅”和老師的指導下,每人都要體驗從創意、拍攝、配音,到后期剪輯制作的所有環節,學習電視制作技術的全過程。十年來,共制作節目200多期,在全國學生電視節目評比中獲金獎的作品有15個,銀獎12個,銅獎20多個。
四、創新科技平臺,提升科學,素養
科技創新是時展的要求,也是國家民族復興的重大課題,學校創新教育必須緊扣這一時代脈搏。我校的做法
是努力搭建科技平臺,讓學生感受科技前沿的氣息,激發創新的激情。平臺建好了,人才就不是單獨地出現,而是成批地涌現。
信息學競賽是我們最早打造的一個科技平臺。早在1984年,當信息技術初見端倪時。我校就將計算機列入課表,同時成立計算機小組學習程序設計,1987年開始組隊參加信息學競賽,十三次蟬聯廣西團體冠軍,2004年被自治區教育廳授予特別獎。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校緊隨科技的腳步于2005年成立了機器人工作室。這是―個更為開放的平臺。機器人工作室的主要課程涉及機械制作和CAD機械制圖、機械結構設計、電子電路與程序設計等。新穎實用的校本選修課程,吸引了大量對科技活動感興趣的同學。其學習方式以任務驅動為主,將一個大項任務劃分為若干小項,并與學科知識內容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解決問題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學生體驗“做中學,學中做”。這幾年機器人小組學生在參加國際級競賽中,獲金牌3枚,銀牌2枚,銅牌1枚,獲國家級競賽金牌11枚,銀牌4枚,銅牌4枚。
2011年6月14日,《中國青年報》以《從丹麥王子手中領過獎牌的高中生》為題,大篇幅報道了我校“發明癡人”何興平的事跡。2008級的何興平學習成績平平,但卻熱愛創新發明,高考前一個月他還在研究改進他的“嵌入式系統的遠程語音智能報警器”。這個發明,是他高一時提出的研究性學習課題,他家里曾因擔心影響學習而給他種種限制,是學校科技工作室給予了他大力支持。他三年鍥而不舍,最后取得了成果,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今年4月,這個項目獲邀參加丹麥青少年科學家競賽,獲得銅獎。
五、創新育人方法,探索培養模式
柳鐵一中的創新教育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面臨許多困難,存在許多疑惑。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認真學習領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精神,思考如何“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我們提出了今后創新教育的新思路――創辦“飛和創新教育實驗班”,跟著名企業聯手,與高校合作,與研究機構聯系。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新路子。這個設想已經在新高一年級實施,實驗班將在課程設置、教學管理、學生評價等方面進行深度的探索與改革,力爭在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和方法上積累經驗。
學校錄播室建設匯報材料 2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飛速發展,為滿足學校教學教研、優質課程資源錄制與共享等需求,我校積極推進錄播室建設。現將建設情況匯報如下。
一、建設背景
在 “互聯網 + 教育” 的大趨勢下,傳統教學模式逐漸向數字化、信息化轉變。錄播室作為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載體,能將課堂教學過程完整記錄并進行后期編輯處理,方便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實現優質課程資源的校際共享,提升學校整體教學質量。同時,也為教師參加各類教學比賽、公開課展示等提供了專業錄制環境。
二、建設過程
前期規劃:學校成立了由教學副校長牽頭,信息中心、學科骨干教師組成的錄播室建設專項小組。通過廣泛調研兄弟學校錄播室建設情況,結合本校實際需求與預算,確定錄播室建設方案。明確錄播室功能定位,要實現全自動錄播、多機位拍攝、實時直播以及后期編輯等功能。
設備采購與安裝:依據規劃方案,嚴格按照政府采購流程,采購了先進的錄播設備。包括高清攝像機,確保拍攝畫面清晰、穩定,多角度捕捉課堂教學細節;專業的音頻采集設備,能精準收錄師生聲音,消除環境噪音干擾;性能強勁的錄播主機,具備強大的視頻處理與存儲能力,保障錄播過程流暢。設備到貨后,邀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安裝調試,確保設備正常運行。
場地裝修:對錄播室所在場地進行精心裝修。墻面采用吸音材料,有效降低室內回音,提升聲音錄制效果;地面鋪設防靜電地板,保障設備運行安全;燈光方面,選用無頻閃、色溫適宜的專業燈具,營造明亮、舒適的拍攝環境,避免師生因燈光問題產生視覺疲勞。
三、建設成果
教學應用成效顯著:錄播室建成后,已廣泛應用于日常教學。教師們積極錄制公開課、示范課,課后通過觀看教學錄像,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優點與不足,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據統計,自錄播室啟用以來,教師主動錄制課程數量逐月遞增,教學反思的深度和廣度明顯提升。學生也能通過觀看錄制課程,進行課后復習與預習,尤其對于一些重難點知識,可反復觀看加深理解,學習效果得到有效改善。
教研活動更具活力:為學校教研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持。學科組可借助錄播室開展同課異構、教學研討等活動,通過對比不同教師的教學錄像,深入探討教學策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同時,錄制的優質課程資源上傳至學校教學資源平臺,實現校內共享,不同年級、學科的教師可相互學習借鑒,形成良好的教學教研氛圍。
對外交流與展示:在學校對外交流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通過錄播室實時直播課堂教學,為來訪嘉賓展示學校教學風采,加強了與其他學校的教學交流與合作。此外,錄制的.精品課程參與各類教學資源評選,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四、未來規劃
持續優化設備與功能:定期對錄播設備進行維護升級,緊跟技術發展趨勢,適時增加新功能,如智能分析學生課堂行為、自動生成教學報告等,進一步提升錄播室的智能化水平。
拓展資源應用范圍:加強與校外教育資源平臺合作,將本校優質課程資源推廣至更廣泛的區域,實現更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同時引入外部優質課程資源,豐富學校教學資源庫。
提升教師應用能力:組織教師開展錄播設備使用與課程錄制技巧培訓,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錄播室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遠程互動教學等。
學校錄播室建設為教育教學帶來諸多積極變化,未來我們將不斷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助力學校教育質量再上新臺階。
【學校錄播室建設匯報材料】相關文章:
學校項目建設匯報材料06-27
標準化學校建設匯報材料07-18
學校標準化建設匯報材料07-14
平安建設匯報材料11-09
項目建設匯報材料08-20
項目建設匯報材料09-10
平安建設匯報材料09-08
學校課程基地建設匯報材料正式稿06-18
家長學校建設自評匯報材料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