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教案

          時間:2022-06-21 18:40:59 教案 我要投稿

          《臘八粥》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臘八粥》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臘八粥》教案(精選10篇)

            《臘八粥》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文中人物的對話描寫。

            4、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教學重點:

            文中人物的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

            教學難點:

            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臘八粥》請一個同學來讀一下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指導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請其他同學認真在心里跟著讀。

            3、這篇文章圍繞臘八粥講了一體什么事?

            4、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三、默讀課文,圈劃批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誰?—“八兒”

            2、“八兒”這個人物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請默讀圈畫相關語句。

            3、學生圈畫后匯報。

            4、教師及時總結。

            他的心里活動變化構成了本課的線索,可以為突破口。從“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親見時的驚訝”。

            四、總結升華

            1、文章中有關臘八粥熬煮的描寫也不可忽視,如第1自然段寫的:“把小米,飯豆,棗,白糖,花生仁兒合并攏來糊糊涂涂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但看他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心里塞灌呢!”

            2、學習作者語言的妙處。

            3、當堂積累下來。

            臘八粥

            沈從文

            主人公:“八兒”

            迫不及待,

            苦苦等待,

            美妙的猜想,

            親見時的驚訝。

            《臘八粥》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臘八節的來歷,了解民俗臘八節的常識。

            2. 認識臘八粥的材料,學習制作臘八粥,提高幼兒的生活能力。

            4. 愿意與同伴合作,體驗勞動的快樂。

            5. 激發幼兒對生活的熱愛,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對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6. 學念兒歌:臘八粥,感受過節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認識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臘八粥

            教學準備:

            1.課件《臘八粥》、

            2. 臘八粥制作材料(實物):大米、小米、紅棗、紅小豆、綠小豆、蓮子、花生米、紅糖,成品臘八粥。

            3. 臘八粥制作工具: 電飯煲或者普通鍋、火、水等等

            4. 識字卡片:米、臘八節、棗、紅糖、豆、蓮子、花生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片,激發興趣

            1. 觀看課件《臘八粥》中的——過臘八節,讓幼兒了解臘八節的由來。

            二、認識臘八粥的制作材料

            1. 觀看課件《臘八粥》中的——材料,解說臘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紅棗、紅小豆、綠小豆、蓮子、花生米、紅糖等很多種材料熬成的。

            2. 展示實物材料,讓幼兒從視覺、觸覺認識這幾種材料。

            3. 分組合成材料。每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適。

            三 、我做摸臘八粥

            1. 認識電飯煲,清洗材料,學習使用電飯煲。

            2. 引導討論制作臘八粥的方法,熬制臘八粥。

            3. 觀看課件《臘八粥》中的——成品粥。讓幼兒了解臘八粥的多樣性。

            四、品嘗臘八粥

            1. 觀看課件《臘八粥》中的——品嘗臘八粥,讓孩子們說說課件里的小朋友們們在做什么?他們高興嗎?為什么?你們做的臘八粥分給誰一起品嘗?(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姐姐還有小朋友們),培養幼兒對老人的尊敬和關心。

            2. 學念兒歌:

            臘八粥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 糖瓜粘。

            二十四 掃房子。

            二十五 炸豆腐。

            二十六 燉羊肉。

            二十七 殺只雞。

            二十八 把面發。

            二十九 煮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3. 全體幼兒品嘗制作的臘八粥,感受勞動的成果,感受臘八節的快樂

            五 、認識卡片上的字。

            以游戲的形式和孩子們一起學習識字:米、棗、紅糖、豆、蓮子、花生、臘八節

            《臘八粥》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字詞,積累疊詞,了解小說背景。

            2、了解小說借助對話推動情節發展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用讀對話梳理情節的方法,整體感知人物形象。

            3、初步了解小說用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點,關注人物語言描寫的不同形式,用品讀關鍵詞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知。

            4、深讀文章,分清內容的主次,體會作者是如何做到詳略得當的。

            教學重、難點:

            1,初步了解小說用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點,關注人物語言描寫的不同形式,用品讀關鍵詞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知。

            2,深讀文章,分清內容的主次,體會作者是如何詳略得當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文體

            1、播放微視頻,引出小說背景。

            2、板書課題,讀準課題。

            二、字詞教學,了解環境

            1、出示字詞,讀準字詞,引導學生從詞語內容和形式上發現規律。

            2、情境朗讀,了解環境。

            三、梳理情節,初識形象

            1、快速默讀第6—19自然段,思考:八兒想吃臘八粥卻吃不到,他是怎么辦的?

            2、根據學生回答,梳理小說情節。

            3、根據板書,串聯情節,了解小說主要內容。

            4、小結:這篇小說就是用對話推動情節的發展。剛才,我們讀了八兒和媽媽的對話,梳理出的情節就是小說的情節。

            5、交流:從這些情節中,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八兒?

            四、品讀語言,豐盈形象

            1、聚焦情節中八兒的語言,初步感受語言的變化。

            2、品讀短句。

            (1)齊讀,思考:本句中哪個字最精彩?

            (2)對比朗讀,從“那”字,你感受到什么?

            (3)聯系自己生活經歷,感知八兒形象。

            (4)有感情地朗讀。

            (5)小結:一個“那”字,又讓我們看到一個(回扣板書)的八兒。剛才,我們抓住了八兒的語言,品讀“那”這個關鍵詞,揣摩了八兒的心理,從而讓八兒的形象在我們頭腦中更加豐滿。

            3、品讀長句

            (1)自由讀,邊讀邊思考: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

            (2)四人小組合作,完成學習單。

            填一填:八兒每次是怎么分的,有什么變化?

            寫一寫:你又讀到一個怎樣的八兒,并想想理由(填在磁卡上,一張磁卡寫一個詞)。一定要填在磁卡上。溫馨提示:四人小組,一人主持,其他三人一人匯報一處。

            (3)小組匯報。

            (4)小結:剛才,我們讀了八兒這處長的語言,從分粥的變化中揣摩了八兒的心理,讓他的形象在我們的頭腦中更加豐盈。

            (5)串讀三次分粥的句子,讀出變化。

            4、小結:剛才我們品讀了八兒的語言,關注了關鍵詞句,揣摩了八兒的心理,讓八兒的形象躍然紙上。沈從文不愧為語言大師,在對人物語言進行描寫時,每個詞語,每句話都經過了反復的推敲,多一個字不行,少一個字也不行,借助不同的語言形式展現人物不同的形象。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梳理環境中的情節,品讀八兒的語言,揣摩他的心理,看到了一個(回扣板書)的八兒。八兒心里隱藏的語言和那鍋不斷嘆氣的粥,這又藏著什么奧秘呢?下節課我們再來揭秘。

            第二課時

            【導入】

            一、談話導入,回顧課文內容評論

            1、談話導入。

            2、回顧課文內容,想一想課文圍繞臘八粥寫了什么事?

            【講授】

            二、品讀課文評論

            1、課文的主要人物是誰?八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明確任務:課文是如何寫八兒嘴饞的?

            3、讀文探究

            1)默讀課文,畫出描寫八兒特點的句子,作批注。

            2)小組交流

            4、集體匯報

            1)描寫動作的句子。

            2)描寫語言的句子。

            3)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

            5、小結:全文圍繞“八兒”全家吃媽媽熬煮臘八粥的經過,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的圖畫。表現了一家的其樂融融。

            【活動】

            三、指導朗讀評論

            1、本篇課文人物對話描寫較多,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

            2、通過揣摩人物心理,聯系提示語來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組織朗讀比賽,互相點評,取長補短。

            【作業】

            四、作業評論

            1、有感情地將課文朗讀給家長聽。

            2、查找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的資料,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臘八粥》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內心情感。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3.體會人物特點,感受濃濃親情。

            教學重點

            結合文章對人物細致描寫,體現人物特點,感受深深情感。

            教學難點

            在字里行間中體會八兒對臘八粥的渴望與喜愛,體會濃濃親情。

            教學突破點

            以“臘八粥”為切入點,結合文章中對臘八粥的描寫,深入體會文中八兒對臘八粥的喜愛與渴望之情,從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1)有句俗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說明在臘月初七、初八這幾天,天氣很冷。于是,產生了一種民俗,在臘八這一天要吃臘八粥,把下巴粘牢。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

            (2)你們對臘八粥還有什么了解?談談你對臘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臘八粥”的文章。

            二、初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臘八粥”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生字新詞。

            (1)指名讀課文,訂正字音。

            (2)小組內自學生字新詞。

            四、再讀課文。

            在文中找一找,這是什么樣的臘八粥?

            第二課時

            一、讀課文,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文中的“八兒”對臘八粥懷著一種什么的心情?

            三、結合文章中相關語句,談談自己的看法。

            (從哪些語句中,能夠看出,八兒對臘八粥的喜愛與渴望?)

            四、從文章中對媽媽與八兒的對話中,除了能看出八兒嘴饞,十分想吃臘八粥以外,你還能感受到什么?

            五、課外拓展,找到《臘八粥》原文,繼續讀一讀,從中深入感受一下這一家人的濃濃親情。

            板書設計

            臘八粥

            孩子天真可愛

            教學反思

            教學時重在通過對主人公八兒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理描寫,體會八兒迫不及待地想喝臘八粥的饞樣。運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讓學生充分讀書,談讀書感悟,充分喚起學生的認知體驗,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臘八粥》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內心情感。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3.體會人物特點,感受濃濃親情。

            基礎知識:

            1.生字: 棗 落葉灌木或喬木,枝有刺,葉卵形,開小黃花,核果稱“棗子”或“棗兒”,橢圓形,熟時紅色,可食:棗紅、棗泥、囫圇吞棗(喻讀書等不加分析辨別地籠統接受)。 仁 果核內部分或其他硬殼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仁兒。 沸 開,滾,液體受熱到一定溫度時,內部發生氣泡,表面翻滾,變成蒸氣:沸點、沸水、沸涌、人聲鼎沸。 沸騰(亦喻事物蓬勃發展或情緒高漲)。 沸反盈天(形容人聲喧鬧,亂成一片)。 唾 口腔里的消化液:唾液、唾涎、唾沫。 腫 皮肉浮脹:腫脹、腫瘤、腫痛、浮腫、紅腫、膿腫。脹 體積變大:膨脹、腫脹、熱脹冷縮。 揀 挑選:挑揀、揀擇、揀選、挑肥揀瘦。

            2.會寫的詞語: 唾手可得、臘月、挑揀、濃稠、 仁至義盡、腫脹、沸騰、紅棗

            3.解詞

            (1)唾手可得: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動手就可以取得。 比喻極容易得到。

            (2)仁至義盡:至:極,最;盡:全部用出。竭盡仁義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幫助已經做到了最大限度。

            教材特點: 本文是《臘八粥》一文的節選。圍繞八兒特別想吃臘八粥展開故事情節,通過對八兒與媽媽的描寫充分體現了孩子對臘八粥的渴望與喜愛,字里行間流露著濃濃的親情。

            教學重點:

            結合文章對人物細致描寫,體現人物特點,感受深深情感。

            教學難點:

            在字里行間中體會八兒對臘八粥的渴望與喜愛,體會濃濃親情。

            教學突破點:

            以“臘八粥”為切入點,結合文章中對臘八粥的描寫,深入體會文中八兒對臘八粥的喜愛與渴望之情,從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 看圖導入:

            1.請學生說一說對“臘八”或臘八粥的了解。

            2.教師導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臘八粥》這一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學生指名讀課文,邊讀邊標記自然段記號,劃出讀不準音的詞語。

            2.正音,并反復讀關鍵詞語。

            3.同桌一起讀重點段落。

            三、再讀課文:

            1.學生圍繞課后題默讀思考。

            2.學生自讀,教師巡視。

            3.學生匯報:

            第1小題:練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也可以先適當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圍繞“媽媽”和“八兒”結合課題來概括,這樣先降低了難度,概括效果會更好。

            第2小題:這一題旨在訓練學生對“八兒”這一人物是否理解。是在梳理文章大意后關注作者的表達。聚焦到主人公“八兒”身上,因為他的心理活動變化構成了本課的線索,可以此為突破口。從“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親見時的驚訝”,文章隨處可見“八兒”急切想吃臘八粥的情形。

            第3小題:全文圍繞“八兒”全家吃媽媽熬煮臘八粥的經過,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的圖景。表達了一家的其樂融融。

            4.教師相機總結。

            四、分析人物特點:

            1.“八兒”是個怎樣的孩子?結合文中語句加以說明。

            2.師生交流。

            3.文中的母親呢?用剛才的方法。

            4.師生交流。

            五、指導朗讀:

            1.本篇課文人物對話描寫較多,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

            2.通過揣摩人物心理,聯系提示語來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組織朗讀比賽,互相點評,取長補短。

            六、作業:

            1.有感情地將課文朗讀給家長聽。

            2.學生自由讀課文。

            板書設計

            臘八粥

            沈從文

            “八兒”母親

            其樂融融

            《臘八粥》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會認、會寫15個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課文的學習,學會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并能熟練運用到相應的習作之中。

            3.明確臘八粥是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節的經典食物,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同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課文的學習,學會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并能熟練運用到相應的習作之中。

            教學難點:明確臘八粥是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節的經典事物,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同感。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音視頻資料展示);朗讀法(名家范讀、對比朗讀、集體朗讀);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問題導入,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不同傳統節日的圖片并設置如下問題:同學們,對于我國的傳統節日,你都了解些什么呢?正如大家說的這樣,我國的傳統節日有些是為了紀念某些歷史人物,比如我國的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寒食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有些形成約定俗成的活動,比如春節貼春聯、放爆竹,中秋節賞月、賞桂花;有些節日還會有特定的食物,比如端午節的粽子、春節的餃子、元宵節的元宵……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關于我國另一重要的傳統節日——臘八節,在臘八節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上臘八粥,沈從文爺爺也用他熟練的筆法為我們記敘了八兒一家喝臘八粥的有趣故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翻開書本,跟著八兒一起來嘗一嘗臘八粥。

            明確:先由學生回答,教師后總結。(板書:臘八粥)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章層次

            1.根據課前預習,齊讀課文,解決本課生字詞,做到讀通、讀順課文。

            明確:會書寫本課中“臘”“粥”“膩”等字。

            2.播放錄音范讀,把握文章閱讀的節奏,語調和情感基調。

            3.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提問:文章圍繞臘八粥都講了哪幾件事?

            明確:八兒等粥和八兒一家喝粥兩件事。(板書:八兒等粥、全家喝粥)

            (三)品析語句,合作交流

            1.學生齊讀課文,回答問題:文章中對于八兒等粥和全家喝粥的兩件事,哪件事寫得最精彩?作者是如何描寫的?

            明確:八兒等粥的過程寫得最精彩、最詳寫,分別寫出了八兒等粥時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美妙猜想、親見驚異的全過程。

            “‘要到夜里!’其實他媽媽所說的夜里,并不是上燈以后。但八兒聽了這種松勁的話,眼睛可急紅了。”“急紅了”一詞,運用了神態描寫,可以形象生動地寫出八兒等粥時焦急的神態,因為媽媽說到夜里才能吃到粥,聽到此八兒有些著急;“‘那我餓了!’八兒要哭的樣子。”要哭的樣子很顯然是八兒聽到夜里才能吃到臘八粥故意做給媽媽看的。(板書:迫不及待)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兩碗半……”運用語言描寫,通過八兒與媽媽分配臘八粥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八兒對臘八粥的極度渴望。正是因為熬粥等待的時間過長,八兒才通過分粥的方式來打發苦苦等待的漫長時間。(板書:苦苦等待)

            “栗子已稀爛到認不清楚了吧,飯豆會煮得渾身腫脹了吧,花生仁吃來總該是面面的了!棗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紅棗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極了!糖若放多了,它會起鍋巴……”此處運用了心理描寫,通過八兒對臘八粥美妙的猜想,反映出八兒對臘八粥的美好向往,進一步寫出了他想喝到臘八粥的急切心理。(板書:美妙猜想)

            “‘怎么,黑的!’八兒同時想起了染缸里的臟水。”心理描寫,因為對臘八粥的美好想象,卻看到了粥的顏色是黑的,不由得心里產生了落差,心中有些失望。(板書:親見驚異)

            2.指定學生代表,大聲朗讀描寫八兒等粥的語段,讓學生再次感受八兒等粥時的迫不及待。并思考問題,通過對八兒等粥的學習,我們可以看出八兒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明確:從八兒等粥的一些描寫中,可以歸納概括出來,八兒是一個天真、可愛、聰明的孩子。

            3.全班齊讀文章的最后兩個段落,以學習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后兩個段落是對八兒一家喝粥場面的描寫,這一段描寫中是如何體現臘八粥的香甜可口的?

            明確:八兒一家喝粥的場面是略寫,對于臘八粥香甜可口的描述則是通過側面描寫展開的:

            “雖說……,但……”轉折關聯詞的使用說明粥的顏色雖然不好看,但是粥的味道確實甜美的;“肚子已經成了一面小鼓了”說明粥的味道可口,一家人才會吃得香;半碗陳臘肉都吃不下去了,說明了粥的美味勝過臘肉,也寫出了八兒一家吃得非常飽,更是對粥味道香甜的描述。(板書:滿足愜意)

            4.全班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八兒的饞樣體現在哪?

            明確:臘八節高興里藏著對臘八粥的饞,聽媽媽說夜里才能吃而急紅了眼,裝出要哭的樣子,其實寫的是八兒的饞樣,對粥分配時與母親的討價還價則是將八兒的饞樣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雖然粥的顏色超乎八兒的想象,但還是吃了媽媽給的特大的棗,肚子也吃成了一面小鼓,這些都能寫出八兒的饞樣。

            5.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本篇課文、生活實際與PPT播放其他傳統節日的視頻,談談大家對于中國傳統節日營造出來的氛圍有何感想?

            明確:傳統節日是傳統習俗,更是合家團聚的一種表現。中國的傳統節日體現的往往是孩子們的快樂、成人們的關懷。一家人團聚,共同營造節日愉快、和諧的氛圍,共享天倫之樂。

            (四)拓展延伸,小結作業

            拓展延伸:帶著分析出來的傳統節日的濃濃氛圍,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

            作業:利用今天學到的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對你最喜歡的一個中國傳統節日進行描寫,下節課上課前一起來分享。

            五、教學反思

            本文通過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對八兒等粥與八兒喝粥分別進行了描寫,文章重點著墨在八兒等粥時迫不及待的心理,也通過運用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一系列正面描寫的方式,生動地向我們展示出八兒的可愛、天真、聰明。又通過略寫的方法對一家人喝粥的場面進行簡單處理,在整個喝粥的語段中,僅通過側面描寫的方式和簡單的語言描述,將臘八粥的香甜可口描寫出來。進而讓學生明確文章中的寫作手法,并能做到熟練運用到相應的習作中。文章對于傳統節日營造出來的氛圍的把握是比較困難的,因而可結合學生的日常實際同時與多媒體進行結合,讓學生真正能夠感受到傳統節日濃厚的節日氛圍,與合家團聚時的喜悅心情。這樣才能將重點落實到位,也能更好地突破難點。

            《臘八粥》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重點詞句、聯系提示語、分角色朗讀等感悟課文。

            2、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課文內容,感受八兒的心理活動變化,體會八兒一家其樂融融。

            3、學習文中人物對話的描寫,通過讀文及拓展閱讀,感受親情給人帶來的溫暖。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難點:感受八兒的心理變化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認字,說出帶有生字的成語

            2、 回顧課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3、 2——19是按怎樣的思路來寫的?(板書)

            二、精讀感悟

            過渡:美味的臘八粥會讓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饞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兒正是這眾多喜愛臘八粥中的一員,那么面對甜甜、膩膩的一鍋粥,他的表現如何呢?我們首先來學習盼粥這一部分。

            1、 盼粥

            (1) 默讀2——8自然段,要求:畫出描寫八兒的句子,想想這些句子分別屬于對人物的哪種描寫,品讀你畫出的句子,思考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2)學生匯報

            ①“喜得快要發瘋了”這屬于對人物的哪種描寫?你能換一種說法來表達八兒喜悅之情嗎?

            ②“眼睛可急紅了”說明什么?八兒真的餓了嗎?從對八兒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此時此刻八兒一種怎么樣的心情?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板書迫不及待)

            ③省略號有什么作用?指導朗讀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對話,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

            ④怎樣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問句?八兒對臘八粥雖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書苦苦等待)

            過渡:八兒多么想讓媽媽早點給他端上一碗噴香的臘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們來學習想粥這一部分

            2、 想粥

            (1)分角色朗讀9——11自然段,思考:八兒開始計劃粥怎么分?后來想怎么分?為什么變卦了?(理解八兒的討價還價、得寸進尺)

            (2)“孥孥”是什么意思?從媽媽的的話中你能看出什么?

            (3) 再分角色讀,要讀出八兒的天真可愛和媽媽對他的寵愛。

            過渡:這讓小小的八兒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我們來學習猜粥這一部分

            3、 猜粥

            (1)男生齊讀第十四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兒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樣子的

            (2)粥里的栗子、赤飯豆、花生仁兒、棗都是什么樣的?找出文中的關鍵詞畫下來。

            (3)文章用了一個什么字來形容八兒的猜想?(板書奇妙)

            4、看粥

            (1)師讀第十六自然段,同學們思考:當媽媽把八兒抱起來,八終于看到了讓他垂涎三尺的臘八粥,課文中用了一個怎樣的詞語來表現八兒的心理?(板書驚異)

            (2)媽媽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女生齊讀第十七自然段,畫出相關詞語

            (3)找出關鍵詞和第十四自然段比較,你有什么發現

            (4)看了臘八粥之后的八兒,他的心里又會想些什么呢?

            (5)男女生分角色讀人物對話,注意要讀出八兒的心理變化

            三、回讀賞評

            1、吃了一枚大棗的八兒,總算暫時堵住了小饞嘴巴,請同學們再通讀課文,談談自己讀了《臘八粥》之后的感受

            2、你喜歡文中的那些句子,給大家讀一讀,課下可以抄在你的積累本上

            四、拓讀升華

            閱讀沈從文的《臘八粥》全文,出示閱讀提綱,指名讀

            五、作業:上網查一查臘八粥的來歷或者查一查關于臘八有哪些有趣的傳說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學們分享一下

            六、總結: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臘八粥

            盼迫不及待

            想苦苦等待

            猜美妙

            看驚異

            《臘八粥》教案 篇8

            【設計理念】

            “課標”中指出:六年級學生已具備獨立識字的能力。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家沈從文的作品,講述了臘八那天八兒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饞、對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驚異,寫出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親情,表現出作者對普通百姓生活的熱愛和對家庭親情的眷戀。作者用嫻熟的筆法、細膩的筆調敘述了臘八節濃郁的民俗風情,使課文猶如一張臘八風俗畫,充滿了生活的氣息。整篇課文圍繞八兒等著吃媽媽熬的臘八粥的神態和心情,展現了一幅純樸、和諧、溫馨的圖景。對話貫穿全文,從八兒向母親焦急的詢問、到與母親的討價還價、到驚訝,展現了八兒的`天真和童趣。同時本文的主要線索是八兒的心理活動,從八兒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獨自猜想到親眼所見,都表現了八兒的可愛活潑的性格特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抓重點詞句、聯系提示語、分角色朗讀等方法感悟課文。

            2、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課文內容,感受八兒的心理活動變化,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教學重難點】

            通過細節描寫,品析八兒的心理變化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聊聊生活中的“臘八粥”,

            2、交流課前搜集的沈從文資料。

            3、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臘八粥的句子,并圈畫。

            2、學生交流,“品嘗”臘八粥的美味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如:“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并攏來糊糊涂涂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的裝著,大勺大勺朝口里塞灌呢!”

            3、默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圍繞“臘八粥”寫了一件什么事?

            八兒盼著吃臘八粥的種種表現。講述了臘八那天八兒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饞、對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驚異,寫出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親情,

            【設計理念】

            課標中指出: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三、精讀課文,品析人物形象

            1、默讀課文:文中多處寫到八兒想吃臘八粥的情形,請你畫出來并作批注,體會他的心情。

            【設計理念】

            于永正老師說過:“讀書一定要留下痕跡。”一定要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學生可以在在書頁上用特定的符號或文字寫下自己讀書的所疑、所思、所感和所想。因此,在批注中圈、點、勾、畫等符號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會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獨立思考,而教師會隨堂巡視,適時點撥,在學生充分感悟后,組織交流。交流時,要引導有感情朗讀。

            2、小組討論,1人發言,其他補充。

            3、引導學生從神態、動作、心理、語言這四個方面進行評析

            ①神態動作:但八兒聽了這種松勁的話,眼睛可急紅了。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體會“急紅了眼”所表現出的急切心情。

            ②心理描寫:鍋中的一切,這在八兒,只能猜想……

            此刻的八兒想吃卻吃不到,只能想象鍋中的美味,體會他焦急的心情。

            ③“媽,媽,等一下我要吃三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兩碗……”

            從八兒的語言中體會他的天真無賴,這里寫出了他對臘八粥的渴望和迫不及待,就如古詩中所說“最喜小兒無賴”。

            文中八兒的語言最為有趣,于是引導學生進一步品讀。

            4、情景再現,品讀語言

            ①呈現文中三處對話,學生自由讀

            ②片段一:師生合讀片段二三:學生合作演讀

            【設計理念】

            采用多種方式,以讀促悟。描寫、抒情課文,可“誦讀欣賞”。

            5、在沈從文筆下,通過對人物的細節刻畫表現出了八兒對臘八粥的喜愛之情,以及八兒一家其樂融融的情景。

            6、八兒這么想吃粥,他吃到了嗎?引出最后一段話。

            7、練筆:發揮想象,運用細節描寫的手法,寫出八兒吃臘八粥的情景。

            【設計理念】

            此環節是為了拓展延伸,加深感悟,主要是讓學生學習課文的描寫,進行讀寫結合的練習,完成讀寫之間的遷移。

            四、課外延伸

            名家閱讀:推薦閱讀冰心和老舍的《臘八粥》

            【設計理念】

            高老師昨天在講座中特別提到:要注重類屬化閱讀,瞻前顧后,由個及類。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們注重把無休止的課堂提問變為幾項有張力、有探究價值的學習任務,建立篇章意識,強化整體性閱讀。

            《臘八粥》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新詞,理解相關詞語的含義,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2.整體感知課文,借助思維導圖理清課文脈絡,分清內容主次。

            3.聚焦文中的細節描寫,反復品讀,體會人物形象,初步感受作者文字中所蘊含的情感。

            教學重點:

            借助思維導圖理清課文脈絡,分清主次

            教學難點:

            抓住細節,體會人物形象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揭示課題,走進臘八

            1.說說臘八節(展示思維導圖)。

            2.板書課題《臘八粥》

            3.聽寫詞語:膩膩的濃稠深褐攪和熬粥

            4.出示第1自然段

            思考:這段話中哪個地方讓你覺得特別有意思?

            學生互動交流。

            想象畫面,讀一讀。

            【設計意圖:“這段話中哪個地方讓你覺得特別有意思?”以這個問題為抓手,讓孩子去發現開篇的精彩之處,體會作家生動而細膩的描寫,初步感受其語言風格。】

            板塊二:梳理文脈,初識“八兒”

            1.住方家大院的八兒,今天喜得快要發瘋了。

            2.課文圍繞八兒主要寫了哪兩件事?(板書:等粥喝粥)

            第2至19自然段是寫等粥;第20-21自然段是寫喝粥。

            引導學生質疑。

            3.快速默讀2-19自然段,想想八兒等粥時想了什么主意?試著補充下面的情節圖。

            提問:從這些情節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八兒?

            【設計意圖:“八兒”無疑是個可愛的孩子,心急而等不了“熱粥”的他一連著想了好幾個主意。初讀課文時,引導學生從這些情節中認識“八兒”,理解作者是如何通過情節的展開來體現人物形象的。】

            板塊三:聚焦細節,再識“八兒”

            1.學習提示:自由讀2至11自然段,邊讀邊想象八兒的饞樣兒,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從哪個細節讀出來的?用筆勾畫出來,再到小組里和同伴說說。

            2.交流預設:

            (1)“一個人進進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鍋……但他媽媽總是說時候還早。”

            (2)“但八兒聽了這種松勁的話,眼睛可急紅了。”

            (3)“媽,媽,要到什么時候才……”“那我餓了……”

            (4)八兒分粥可是有竅門的,發現了嗎?

            (5)找一找2至11小節中描寫粥的句子,劃出來。聯系上下文讀一讀,想想這里對粥的描寫還有什么用意?

            3.小組里分角色朗讀。

            【設計意圖:正如當代著名學者朱光潛所說,“那一句話只有那一個說法,稍加增減更動,便不是那么一回事”,作者筆下那一個細微的眼神、一段有趣的對話、一個細小的動作,都是那么地富有深意,語言的精妙之處需要反復地品讀,才能讀出那個味兒來。】

            板塊四:補充資料,拓展留疑

            1.出示句子:我就生長在這樣一個小城里,將近十五歲時方離開。出門兩年半回過那小城一次以后,直到現在為止,那城門我還沒再進去過。但那地方我是熟悉的。現在還有許多人生活在那個城市里,我卻常常生活在那個小城過去給的印象里。

            2.沈從文的臘八粥里到底還有著什么不一樣的味道呢?

            【設計意圖:每一個作家的心里都住著故鄉,“鄉土文學之父”沈從文更是如此。那揮之不去的鄉音,那軟糯香甜的臘八粥,那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場景……都是作者對故土的深深眷戀。“臘八粥里還有著什么不一樣的味道呢?”最后提出這個問題,意在指引孩子課后進一步去研讀課文。】

            《臘八粥》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會寫“臘、粥”等15個字,會寫“糊涂、攪和”等9個詞語。

            2.朗讀課文,想象八兒的饞樣兒。

            3.了解課文的內容,說說哪部分寫得詳細,哪部分寫得簡略,想想這樣寫的好處。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

            4.找出文中描寫細膩的句子,體會其表達效果。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在上節課中,我們跟著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節,其中提到了一種臘八那天會吃的食物——臘八粥。民間有句俗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這說明在臘月天氣很冷。于是,產生了一種民俗,在臘八這一天要喝臘八粥,把下巴粘牢。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

            2.在你的心目中臘八粥是什么樣的?談談你對臘八粥的印象。

            3.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跟著沈從文一起去品嘗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

            4.板書課題,介紹作者和作品。

            二、檢查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1.指名讀生字、新詞。

            著重指導:唾沫(tuòmo) 孥孥(núnú)

            2.指導書寫課后方格中的字。

            著重分析指導“膩、灌、褐、筷”,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說一說這篇課文圍繞“臘八粥”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圍繞八兒等著吃母親熬煮的臘八粥的經過,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溫馨的圖景,表現了一家人的其樂融融。)

            2.通讀課文,你認為整個小故事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能否用小標題概括故事情節?(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喝粥)

            3.說一說哪一部分寫得詳細。(等粥)哪一部分寫得簡略?(吃粥)

            4.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小組內讀一讀,談一談你的感受。

            四、課堂小結。

            初讀課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八兒天真、可愛、嘴饞,臘八粥香甜誘人、惹人喜愛。)

            第二課時

            一、復習故知,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這節課,咱們繼續學習作家沈從文筆下的文章——《臘八粥》(師生齊讀)。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這一幅細膩獨特的臘八風俗畫。

            二、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一)品讀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請一位同學朗讀文章第1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作者寫臘八粥時,為什么要花費那么多的筆墨去列舉臘八粥的原料?(寫出了臘八粥的材料豐富。)我們在上節課也曾經提到過關于臘八粥的句子,回憶一下。

            從中你可以感受到臘八粥吃起來一定如何?(美味可口)

            2.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寫臘八粥的美味的呢?(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臘八粥在鍋里煮的狀態,還有臘八粥的香氣。)

            3.寫臘八粥的材料和煮的狀態除了能夠襯托臘八粥的香甜可口,還有什么作用?(為后文的故事情節做鋪墊。)

            (二)品讀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那么多人都喜愛臘八粥,八兒也是其中的一員。那么面對這樣的一鍋粥,八兒又是如何表現的呢?

            自讀第2~8自然段,畫出描寫八兒的語句,體會一下八兒的心理是怎樣的?作者是如何表現的?

            ①“喜得快要發瘋”:心理描寫,略帶夸張的手法,寫出了八兒的興奮。“眼睛可急紅了”:神態描寫,寫出了八兒的迫不及待。“‘那我餓了!’,八兒要哭的樣子”,語言和神態描寫,寫出了八兒的迫不及待。

            ②從八兒的心理、神態、語言中能感受到八兒有什么特點?(天真、可愛、頗有童趣)

            (三)品讀第三、四部分(第9~19自然段)。

            1.朗讀第9~13自然段,從八兒與媽媽的對話中,你能感受到八兒的心理和人物特點是怎樣的呢?

            (八兒急切地想要吃到臘八粥,但是只能苦苦等待;看到臘八粥淡淡的煙氣后,開始猜想鍋內的情景;但是同時也沒有只想著自己,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所以八兒不但天真可愛,而且也孝順體貼。)

            2.從媽媽對八兒的回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媽媽是非常疼愛八兒的。)

            3.從這段富有生活氣息的對話中,我們還能感受到八兒與媽媽之間濃厚溫馨的親情。

            4.一位同學朗讀第14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八兒猜想的臘八粥是怎樣的呢?畫出相關句子并進行品析。

            ①“飯豆……腫脹了吧”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想象中豆子發脹飽滿的狀態。

            ②栗子、花生仁煮得軟糯稀爛。

            ③哪個詞可以形容八兒想象中的臘八粥?(妙極了)

            ④這段猜想有什么作用?(寫出了八兒對臘八粥的猜想,為八兒實際看到臘八粥做鋪墊。)

            ⑤寫出八兒怎樣的心理?(憧憬、渴望的心理)

            5.當媽媽把八兒抱起來以后,他終于看到了臘八粥的廬山真面目了。媽媽煮的粥究竟是怎樣的呢?作者是怎樣描寫的?齊讀第15~17自然段,找出相關語句。

            ①栗子跌進鍋,飯豆煮得腫脹,花生仁兒脫了紅外套,鍋巴圍了鍋邊成一圈兒,粥的顏色是深褐。

            ②作者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臘八粥內各種東西的狀態。

            6.你覺得當八兒看到這鍋粥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①“他驚異得喊起來了”——感到驚訝。

            ②“怎么,黑的!”——有點嫌棄,覺得臘八粥很臟。

            7.看到八兒有這樣的反應時,媽媽是如何表現的?(“撿了一枚大得特別嚇人的赤棗給了八兒”。)

            從媽媽的行為中你能感受什么?(媽媽對八兒的疼愛。)

            教師小結:在第三、四部分中,八兒的心理發生了哪些變化?(迫不及待—等待—憧憬—驚訝—嫌棄)

            (四)品讀第五部分(第20~21自然段)。

            最后八兒終于喝到了臘八粥。作者又是怎樣來寫喝臘八粥的呢?畫出你覺得寫得好的句子進行賞析。

            ①“靠著”、“斜立”、筷子“擺”成十字,動作描寫。

            ②“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外貌描寫,寫出了八兒喝飽了以后滿足的樣子。

            ③“半碗陳臘肉,八兒的爹同媽也都奈何它不來了”,八兒的父母也喝得十分滿足,通過對人們喝完臘八粥后狀態的描寫,表現出臘八粥的美味。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雖然文章的標題是《臘八粥》,但讀完全文后,我們發現文章詳寫的部分是第二部分,等臘八粥,而喝臘八粥則略寫。為什么?

            (通過寫熬制臘八粥的過程,表現八兒和家人其樂融融、溫馨和睦的家庭氣氛。)

            2.作者的寫作目的并不是寫臘八粥的美味,而是通過描繪這個生活場景體現普通百姓對生活和家庭的熱愛。

            3.作者筆下的臘八粥讓人垂涎欲滴。再讀讀課文第1自然段,仿寫一種你最喜愛的食物。

            臘八粥

            孩子天真可愛

            教學反思

            教學時重在通過對主人公八兒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理描寫,體會八兒迫不及待地想喝臘八粥的饞樣。運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讓學生充分讀書,談讀書感悟,充分喚起學生的認知體驗,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臘八粥》教案】相關文章:

          《臘八粥》教案04-01

          關于《臘八粥》教案01-20

          《臘八粥》教案設計01-11

          《臘八粥》教案優秀5篇04-06

          幼兒園小班臘八粥教案03-26

          關于臘八粥的古詩《臘八粥》01-11

          關于臘八粥的古詩《臘八粥》01-11

          臘八粥01-30

          關于臘八粥的作文:吃臘八粥01-2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国Av免费在线 | 午夜福利免费区在线观看手机 | 一区有码中文女同 | 日韩在线观看不卡视频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无弹窗 | 亚洲不卡永远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