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的教案

          時間:2021-04-20 17:42:49 教案 我要投稿

          孔雀東南飛的教案模板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孔雀東南飛的教案模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孔雀東南飛的教案模板

            孔雀東南飛的教案1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敘事詩表現主題的方法和作品的思想內涵。

            教學過程

            一、結合語境,理解“黃泉共為友”。

            1.聯系上下文,理解“黃泉共為友”的含義。

            明確:在揭示了婆媳之間的矛盾后,焦仲卿明確地表示要與蘭芝“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以此來向焦母求情。說明仲卿對愛情的珍惜和忠貞。

            2.聯系全文,理解“黃泉共為友”。

            明確:①向焦母求情時,仲卿表示與蘭芝永不分離的決心:“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②在焦母的壓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則表示了他堅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

            ③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仍未改變初衷,對幸福生活還存一線希望:“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

            ④在送別蘭芝的途中,仲卿還是信誓旦旦:“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⑤在得知蘭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線希望已絕,他毅然表示:“吾獨向黃泉!”

            ⑥蘭芝已死,活著又有什么意義?于是他——“自掛東南枝。”

            由此可見,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愛情生活。后來的一切活動,都發端于“黃泉共為友”。可以想見當初說這句話時,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要是愛情破滅,就以死相抗!

            3.結合作品的時代背景,進一步理解“黃泉共為友”。

            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中”。當時的背景是: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那套倫理綱常逐漸占據了統治地位,并發展到了相當完備嚴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規定有“七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規戒律。

            “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正是焦、劉悲劇的根本原因。在這一時代氛圍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蘭芝一邊,表明與蘭芝“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的堅決態度,實在是難能可貴的。面對儒家所規定的封建家長制度、封建禮教,焦仲卿舉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幟,無疑是茫茫長夜中的一道閃電!

            小結:對語境體察得越充分,對語言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就越豐富。那么,我們對作品閱讀理解的水平就越高。

            二、分析人物形象。

            1.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主要塑造了哪兩個人物?(焦仲卿和劉蘭芝)從上文語言和語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樣一個人?(忠于愛情,對幸福生活熱烈追求,對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專制充滿叛逆精神)

            2.試分析劉蘭芝的形象。

            劉蘭芝是一個聰明、善良、愛勞動、重感情,忠于愛情的人。面對封建家長制的專橫和兇殘,她無所畏懼。她是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光輝的婦女形象之一。

            3.現實主義要求刻畫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從而達到反映生活本質的目的。我們從焦、劉身上可以看到怎樣的社會現實?(由學生討論,然后總結。)

            4.學生歸納這首詩的中心思想。(印證“預習提示”)

            三、討論我國古代詩歌的優秀傳統。

            如果說《詩經》中的民歌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傳統中的源頭,屈原的《涉江》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那么,《孔雀東南飛》屬于哪一種?

            明確:本詩以孔雀失偶起興,以鴛鴦雙飛作結,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而中間敘述焦、劉愛情悲劇,則多用現實主義描寫手法。統觀全文,作者使開頭、中間、傳統很好地結合起來,組成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這是一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有機結合的杰作。

            四、試比較本單元學過的三篇課文。

            明確:

            詩經涉江(樂府詩)孔雀東南

            飛發展趨勢

            1.形勢四言雜言王言不為完善

            2.表現手法現實主義浪漫主義不斷豐富

            3.表達方式抒情詩抒情詩敘事詩不斷發展

            4.思想內容奴隸制社會尖銳的`階級對立愛國主義精神反封建思想不斷延伸

            五、概括學習敘事詩應注意的問題。

            敘事詩和抒情詩表達主題思想的方式不同,學習的方法也應有所區別。

            明確:

            1.利用注釋、工具書,掃除詩中文字障礙。

            2.注意語言和語境。

            3.理解形象所表現的主題思想。

            4.體味古詩的優秀傳統。

            六、布置作業:

            1.分析焦母和劉兄的形象以及人物的典型意義。

            2.分析個性化的語言特色,完成“思考和練習”題二。

            3.以“惜別離”為題,發揮你的想象力,擴寫第9至12段。

            孔雀東南飛的教案2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義復詞,古今異義詞及一詞多義。

            2、理清文章結構(矛盾沖突和曲折情節),鑒賞人物形象,挖掘悲劇根源。

            3、深理解賦、比、興和浪漫主義手法在抒情上的藝術效果。

            【教學重點】

            1、理清敘事詩的矛盾沖突和曲折情節。

            2、了解敘事詩中通過人物對話揭示人物形象的藝術性。

            【教學難點】

            1、品味詩歌的民歌氣息和抒情意味。

            2、體味詩歌的悲劇意蘊。

            一、導入

            幾千年來,封建禮教、家長制等傳統文化的冷漠與殘酷,使無數美麗的愛情成為“牽牛織女”,化作“雙飛蝴蝶”,飛出“東南孔雀”,筑就“血淚沈園”!

            《上邪》 (蒼天啊) 一位女子癡迷而摯烈的愛情誓言。(兩漢樂府)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為誓。“山無陵”以下連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來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愛,深情奇想,確是“短章中神品”。

            滴下釵頭多少淚,沈家園里草猶悲!

            南宋年間,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因在科場上秉筆直言,抒發抗金憂國之情,而名落孫山。陸游父母遂安排他與表妹唐琬成婚。陸游和唐琬結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陸游母親對此不悅,她認為唐琬成天彈琴吟詩,不但有失婦道,而且有誤兒子的功名前程。在母親壓力下,陸游被迫休妻,無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虛玄的命運八字活活拆散這對夫妻,唐琬另與趙士程結婚。一日,唐琬與趙士程來到沈園,與陸游相遇,陸游百感交集,提筆在粉墻上留下了傳世經典的《釵頭鳳》。唐婉再游沈園,和之。不久抑郁而亡。

            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傳說: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永隔天河、梁山伯與祝英臺化蝶 白娘子與許仙

            頑強的生命可以擺脫精神枷鎖。只要矢志不渝,執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會實現。

            今天我們就來說下發生在兩漢時期的一段凄慘而又悲壯的愛情故事,它就是孔雀東南飛。

            二、解題

            1.本詩原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選自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臺新詠》,這是我國最早的樂府詩集。本詩時保留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長的一首長篇敘事詩。稱“古今第一首長詩”(區別于第一首長篇抒情詩:離騷)。與《木蘭辭》合稱 “樂府雙璧”

            2.文學常識

            (1).樂府和樂府詩: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構。它的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2).“樂府雙璧”: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和北朝樂府《木蘭辭》。

            (3).《玉臺新詠》由南朝陳朝徐陵編選,是《詩經》、《楚辭》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詩總集。

            3.基礎知識

            1、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寫作時為了增強某種表達效果,把本應該合在一起說的話臨時拆開,使同句或相鄰句中所用的詞相互補充,相互滲透,理解時又應該合在一起的一種修辭方法。

            2、偏義復詞:一個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成,其中只有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語素不表示意義,只作陪襯。

            三、課文把握

            1、詩歌結構:

            層次 章節 標題 情節段落

            起興 首 句 托物起興

            第一部分 “十三能織素”—“及時相遣歸” 蘭芝自訴 開端

            第二部分 “府吏得聞之”—“二情同依依” 夫妻誓別 發展(一)

            第三部分 “入門上家堂”—“郁郁登郡門” 蘭芝抗婚 發展(二)

            第四部分 “阿母謂阿女”—“自掛東南枝” 雙雙殉情 高潮

            第五部分 最后一節 化鳥雙飛 尾聲

            四、課文分析

            1、概括詩前小序的內容

            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結局,作詩的緣由。

            2、詩歌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兼用比興,以孔雀失偶來暗示夫妻離別。孔雀徘徊反顧為全詩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調。統攝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3、尾聲化為鴛鴦充滿了什么色彩,結構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義色彩,呼應開頭寄托人們追求戀愛自由,生活幸福的強烈愿望。

            4、欣賞鋪陳、排比、比興的藝術手法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的開頭,“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這是縱的鋪陳,按時間順序,突出劉蘭芝多才多藝、有教養的特點。羅列數字,應作為互文看,交叉表述。橫的鋪陳如寫蘭芝離家的打扮,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夸張性的鋪陳,旨在描寫她的美,更表現她的從容鎮定;寫太守辦喜事豪華排場,顯示蘭芝不為富貴所動的節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蘭芝、仲卿的悲之對照,強化了悲劇性。本詩的鋪陳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為詩歌帶來了聲律和色彩之美。

            5、總結

            本詩是敘事詩,不但有人物,作者還以白描手法極其生動地刻畫了人物內性格。從現在的內容看來,這首長詩在它出世以后似乎經過一個時期的傳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傳唱中逐漸地豐富起來的,因而每一個人物身上都滲透著勞動人民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僅表現為愛憎分明,而且顯示了銖兩悉際。作者否定了一切該否定的東西,也肯定了一切應該肯定的東西,然后無淪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個簡單的公式,而是通過復雜和具體的描寫,暗示人物的社會地位和個性特點,給予他們以恰如其分的評價。從作者聽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論,不能不說,這是現實主義藝術創造在我國古典文學中一個杰出的范例。

            五、布置作業:

            1.背誦相關章節。

            2.以“惜別離”為題,發揮你的想象力,擴寫第9至12段。

          【孔雀東南飛的教案模板】相關文章:

          孔雀東南飛說課稿11-12

          孔雀東南飛說課稿11-12

          《孔雀東南飛》相關的文學常識07-29

          孔雀東南飛說課設計11-12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14篇02-14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14篇02-14

          孔雀東南飛改寫作文02-25

          舞蹈教案模板02-18

          離騷教案模板11-05

          孔雀東南飛文言文閱讀及答案08-1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在线精品亚洲第一品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 | 在线观看片免费观看不卡 | 在线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