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非攻》教案

          時間:2022-02-16 15:40:06 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語文《非攻》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語文《非攻》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語文《非攻》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國”“故”“以”等文言詞語及其用法;了解墨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張。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堅持正義,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珍愛生命,創造和諧社會的人生價值觀念

            教學重點:

            學習文章的寫作特點及文中展示的哲理

            教學難點:

            如何看待墨子的“非攻”的思想。

            教學方法:

            講讀結合;結合講解品味文章蘊含的道理。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春秋戰國時期,學派林立,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其中有影響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們紛紛著書立說,發表自己的見解。其中有一個人主張“兼愛”、“非攻”,希望人們互助互愛,反對不義戰爭,他就是墨子。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選自《墨子》的文章——《非攻》。

            二、作家背景簡介

            1.作家簡介: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戰國時魯國人(或說宋國人),墨家學派創始人。

            2.解題及背景介紹

            非:非難、責怪。非攻:譴責攻打別國的侵略戰爭

            “非攻”即反對進攻的戰爭,與一般的非戰是有區別的。墨子對于防御性的戰爭不僅不反對,而且竭力支持。《公輸》篇中墨子不但去說服公輸盤和楚王不要攻宋,還派弟子三百人為宋守城。

            孟子曾說過:“春秋無義戰。”(《孟子盡心下》)到戰國時期,新興地主統治的國家進行無休止的兼并戰爭,大量殺戮敵國人民。盡管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統一,但也不是義戰。墨子《非攻》揭露了這種戰爭的本質是有積極意義的。中篇舉史事說明好戰必亡。下篇肯定禹伐有苗、湯伐桀、武王伐紂是義戰,并且主張先利天下諸侯,援小國,立信義,寬吾眾,信吾師,然后能天下無敵。由此可知墨子從不反對正義戰爭。

            三、誦讀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非攻》,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2.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注意一下字的.讀音

            園圃(pǔ)雞豚(tún)欄廄(jiù)衣裘(qiú)茲(zī)甚不辜(gū)

            2.學生自由朗讀

            3.學生熟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課文大意。

            并解決下列問題:

            1.找出通假字。

            2.找出詞類活用詞語,并理解。

            3.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4.找出一詞多義

            5.找出古今異義

            1.通假字

            ①茍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茲”通“滋”,更加)

            ②拖其衣裘(“拖”通“脫”,強奪或費力取得)

            ③白黑之辯(“辯”通“辨”,分別)

            2.詞類活用

            ①眾聞則非之形容詞用作動詞,非難。

            ②以虧人自利也。使動用法,使人虧。

            ③從而譽之名詞用作動詞,贊美。

            3.特殊句式

            ①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省略句“甚”字后面省略了“于”字。

            ②上為政者得則罰之省略句“得”字后面省略了“之”字

            ③從而譽之,謂之義。省略句,“謂之”后面省略了“為”字。

            4.一詞多義

            今至大為攻國(國家)

            國登斯樓也,則有去國還鄉(國都)

            等死,死國可乎(國事)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地域)

            是何故也(原因,緣故)

            暮去朝來顏色故(衰老)

            故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舊)

            君安與項伯有故(老朋友,引申為交情)

            此物故非西產(原來,本來)

            以虧人自利也(因為)

            乃入見,問:“何以戰?”(憑,憑借)

            以作《師說》以貽之(來,用來)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把)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而)

            5.古今異義

            眾聞則非之(古義:非難。今義:不對,過錯)

            茍虧人愈多(古義:如果。今無此義)

            其不仁茲甚,罪益厚(古義:重,大。今義:扁平物上下兩面之間的距離)

            從而譽之(古義:反而。今義:因此,就,表示下文是結果、目的等)

            四、鞏固遷移

            1.翻譯下列句子

            ①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損人利己啊。

            ②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

            現在最大的不義,就是(有人)攻打別人的國家,(我們)卻不知道指責他的錯誤,反而稱贊他,稱他為義。

            2.本文思想內容是什么?作者是否開門見山地談論侵略戰爭的問題?

            這篇文章的鋒芒直指不義戰爭。

            不是開門見山地談論侵略戰爭的問題

            3.本文是運用怎樣的手法來說明“非攻”這一觀點的?并分析、學習文章的論證方法

            【明確】本文運用了類比論證和層層遞進的方式,如文章運用類比手法舉出四個易于大家接受的事例來說明“不義”,并且這四個事例是層層遞進的關系,從罪行上是一個比一個嚴重,由前面的“不義”后來的“不仁”也可以體現出來,從而說明“非攻”這一觀點的。

            五、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條理極為清楚,從竊人桃李不義說到竊人犬豕雞豚不義,再說到竊人牛馬不義,再說到殺死清白無罪的人并搶劫其財物不義,最后說到最大的不義是攻國。之后,反復說明世人指責小的不義,卻贊譽大的不義,可謂混亂荒謬到極點。文章由小到大,層層深入,邏輯嚴密,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大家要學習墨子的這種論說文的寫作技巧,做到學以致用。

            六、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

          【高中語文《非攻》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離騷教案10-27

          詩經·小雅—《車攻》12-10

          高中語文《觀滄海》教案08-24

          高中語文《將進酒》教案10-27

          巧攻“大黑兔”01-15

          高中語文《將進酒》的教案10-27

          高中語文《勸學》教案(8篇)08-29

          高中語文《勸學》教案8篇08-26

          高中語文短歌行教案09-24

          高中語文《琵琶行》教案12-1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而久二 | 宅男在线国产精品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29 |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精品 | 在线可以免费观看的Av | 日本特大a猛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