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律

          時間:2022-03-16 19:41:06 教案 我要投稿

          什么是法律

            教學目標

          什么是法律

            知識目標

            識記:

            1.法律的涵義。

            2.我國制定法律的主要方式。

            3.對社會全體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是法律的特征之一。

            理解:

            列舉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表明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的最重要的特征。

            能力目標

            培養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能正確理解法律、統治階級、階級意志等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識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覺性,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

            教學建議

            一、教學重點分析

            1、關于“法律的涵義”的分析

            因為第一課主要通過講述什么是法律、法律和道德的聯系等內容,使學生在學習我國法律的具體內容前,對什么是法律以及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有一個初步了解。而弄懂什么是法律,則是依法律己、依法辦事、依法治國的一個重要前提,也是學習法律常識的基礎。

            法律的概念是整個法律常識課程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

            “法律”一詞是整個法律知識體系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正確理解這一概念,是我們學習法律知識的出發點。重點從五個方面掌握:

            (1)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具體來說,奴隸制國家的法律是奴隸主階級意志的體現,封建制國家的法律是地主階級意志的體現,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律是資產階級意志的體現,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是工人階級及其領導下的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可見,法律不是一切階級共同意志的體現,它反映的是統治階級的愿望和要求。

            (2)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這是國家創制法律的兩種形式。所謂國家制定法律,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創制法律,即制定出新的、過去沒有的法律規范。所謂國家認可法律,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根據實際需要,對社會上原來已經存在的某些風俗習慣、道德規則、宗教教規等加以確認,賦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為法律。

            (3)法律的實施方式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也是法律同其他行為規范最顯著的區別。保證法律實施的強制力主要指軍隊、法庭、警察、監獄等。

            (4)法律具有普遍約束力,即在國家權力管轄范圍內對全體社會成員都具有普遍約束力。這是法律的另一個顯著特征。

            (5)法律的內容是規定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并且這些權利與義務是由國家確認和加以保障的。這是法律的一個重要特點。

            總之,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它是統治階級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實現階級統治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2、為什么說靠國家強制為保證實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從法律實施的角度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實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證。只有弄懂這一問題,才能認識到法律的尊嚴和權威,才能使人們從根本上做到自覺守法和護法。

            首先,統治階級只有依靠國家強制力作后盾,才能迫使被統治階級遵循、服從法律;其次,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各種關系,制裁違法犯罪分子,需要國家強制力來保證法律的實施;再次,只有以國家強制力作后盾,才能使人們享有的法定權利得以充分實現,才能使人們應盡的義務得以切實履行。由此可見,國家強制力作后盾也是確保法律其它特征得以落實的重要基礎。如果沒有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法律就會變成一紙空文。

            二、教學難點分析:如何把握概念

            “統治階級”、“階級意志”、“國家強制力”、“法律”等,對這些概念,教師講課時不涉及,學生難以理解,要講講到什么程度,怎樣把握,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題。學生抱著極大的興趣學習一門新課程,但一開頭就碰到這樣的抽象的法律概念,對他們的學習會造成一定困難,因此,怎樣才能既講清一些抽象的內容,又能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也是教學上的難點。

            “統治階級”,教師要作解釋,可用教材的提法:“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

            “立法機關”在我國主要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此外還有國務院、地方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

            “立法程序”根據我國憲法、法律的.有關規定和立法實踐,一般經過:法律議案(草案)的提出、草案的審議、草案的通過、法律的公布四個環節。一些重要的法律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如《憲法》、《刑法》、《婚姻法》、《民法通則》等,其他一般性法律由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如《仲裁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

            三、教法建議:

            1、關于“法律”概念的講解

            關于“法律”概念的講解,要抓住以下8點:

            (1)定義: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以規定權利和義務為內容,具有國家強制力和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則。

            (2)階級本質:反映統治階級的意志,是統治階級治理國家的工具。

            (3)創制形式:國家制定法律或國家認可法律。

            (4)最主要特征: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5)顯著特征:對全體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6)重要特點:規定權利和義務。

            (7)法律的形式:法律、法令、法規、條例等。

            (8)法律形式的分類:成文法與不成文法;實體法與程序法;一般法與特別法、根本法與普通法。

            2、關于法律的形式和主要內容。

            法律一般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現。法律的形式有多種分類,從法律的表述方法不同,可分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教師講課按教材講法即可,不必出現成文法與不成文法的概念。從內容來說,法律都明確規定了人們相互間的權利與義務,這是法律規則的一個重要特點。講課時,教師可以某部法律為例,列一個表或用投影打出,便于學生理解。

            3、關于小欄目的使用

            教材第10頁:列寧的語錄。列寧強調的是國家強制力的重要性,他所說的法權,可以理解為法律權力或法律。

            教材11頁“議一議”,也是要求學生理解國家強制力的重要性。教材列舉了一個案例,教師可再選擇一些典型案例加以說明。

            教材12頁“議一議”的小欄目,教師可根據下面的思路引導學生思考議論:(1)法律依靠國家強制力迫使被統治階級遵循與服從;(2)需要用法律來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關系,制裁統治階級中的違法犯罪分子。

            4、關于基本概念的教法建議:表解重點

            教師可通過比較列表的方法對基本概念進行講解。

            (1)法律的基本特征(三個基本屬性)

            階級性

            強制性

            普遍性

            法律是按照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統治階級意志的要求,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法律在國家權力管轄的范圍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2)國家創制法律的兩種形式

            制定法律

            認可法律

            國家的立法機關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創制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

            國家的立法機關根據實際需要,對某些已經存在的風俗習慣、道德規則、宗教教規等加以確認,賦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為法律。

            (3)權利和權力

            權利

            權力

            法律概念

            政治概念

            一般是指法律賦予人民的權力和利益。

            一般是指政治上的強制力量或職責范圍內的支配力量,總是和服從聯結在一起的。權力分為政治權力、經濟權力、宗教權力等。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識記:

            我國制定法律的主要方式。

            對社會全體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是法律的特征之一。

            法律的含義。

            理解:

            列舉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表明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的最重要的特征。

            列舉實例表明,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具有共同的目標。

            運用:

            對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護法,談談個人的體會和認識。

            二、能力目標

            培養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能正確理解法律等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培養初步的辯證思維能力,能正確理解法律與道德的關系,為思想覺悟目標的實現打下基礎。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識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覺性,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

            認識法律與道德有密切聯系,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更加自覺地遵守法律。

            [教學重點]

            法律的含義。

            我國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的關系。

            [教學難點]

            我國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相輔相成。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一課的內容。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7頁,粗讀第一課的內容,只讀課題、框題、目題。閱讀后,請寫出本課的知識總體框架。(教師把結構式寫在黑板上。)

            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一框題的內容。

            一、什么是法律(板書)

            通過剛才的粗讀,我們知道了(指向副板書此部分目題位置,讀后歸納。)

            第一,法律是"行為規則",即規定人們什么能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必須做。規定了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第二,法律具有其它行為規則不同的牲,即它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的。

            請同學們在書上標出法律的含義。(第12頁)

            下面,我們講解法律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把握法律的含義。

            一、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則(板書)

            (一)國家制定或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的兩種形式。(板書)

            國家制定法律是指國家的立法機關,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創制法律。在我國,國家的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它們須按法定程序,依據憲法,創制國家的刑法、民法通則、教育法等法律。

            國家認可法律,是指國家的立法機關,依據實際需要,對社會已存在的風俗習慣、道德規則、宗教教規等加以確認。例如,我國建國初期,婚姻法有關結婚年齡的規定,即女18周歲,男20周歲,就是依當時的實際情況對人們的習慣予以確認的。

            以上兩種形式,一般都是以文字形式出現的,即成文法。在法制發展過程中,也有不成文法。

            (二)規定權利和義務是法律行為規則的一個重要特點。(板書)

            二.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板書)

            請同學們打開書閱讀第10、11頁的案例,看圖片并思考:什么是國家強制力?法律的實施為什么要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一)國家強制力主要指暴力。(板書)

            即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

            (二)法律行為規則必須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板書)

            因為:

            只有領先國家強制力,才能迫使被統治階級遵循與服從法律。

            對統治階級成員中(在我國是人民中),出現的違法犯罪分子,也需要國家強制力予以制裁。

            只有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才能確保人們享有法定權利,履行法定義務。

            (三)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板書)

            三、法律是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的行為規則(板書)

            先請同學們看一組圖片,同時思考,每一畫面上的要求包括什么?是對誰提出的要求?(出示圖片。)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單位、部門行為規則,只限于特定范圍的人群,而法律則是針對全體社會成員的。

            (一)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是法律的顯著特征。(板書)

            (二)法律這一特征的表現。(板書)

            第一任何人不論職位高低、功勞大小,都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貪污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允許特殊人物存在。即公民平等遵守法律。(板書)

            第二、任何人不論職位高低、功勞大小,一旦觸犯了國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許任何人超越法律之上。即公民一旦觸犯法律,平等承擔法律責任。(板書)

            法律具有權威性。這一點,在國家處理的大案要案上體現得非常清楚。教材第12頁的案例,請同學們仔細閱讀。

            通過學習法律的牲,我們對法律的含義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請同學們記往"法律"這個在法律常識中最基礎的重要概念的含義。

            在學習法律特征的過程中,同學們不難發現,教材是用對比的方法介紹道德行為規則與法律行為規則的不同的。請同學們再熟悉一下這部分內容,并回答二者有何不同。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道德與法律都是人們的行為規則,但二者具有明顯的區別。

            第一、從形成上看,道德是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它存在于人們的意識和社會輿論之中。即具有自發性。法律是按照統治階級的意志要求,由國家制定的認可。即具有階級意志性。

            第二、從實施上看,二者的實現手段不同。道德主要靠社會輿論、習俗和人們的信念的力量來維護。即具有理念性。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即具有強制性。

            第三、從約束力上看,階段社會的道德規則,不能約束每一個社會成員,而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小結:這節課我們獲得了一個新的知識:法律和道德都是人們的行為規則。知道了一個重要的概念:法律的含義,并明確了法律最主要的牲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鞏固新課]

            同學們共同分析一個案例,回答這個案例說明了什么?(目的:強化國家強制力保證法律福利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投影)

            某校校址周圍皆為居民住家,其中私房者甚多。一天,校長發現學校東圍墻被扒開一豁口,約20平方米的空地被××占為房基,校長帶人去交涉,拿出建校時的圖紙,證明該地為學校所有.××家人用長凳砸校長,校長頭部砸出兩寸長的口子,流血很多.學校領導來到當地公安派出所報案,派出所依法對××予以處罰并責令其退回20平方米空地,還按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賠償醫療費用.

            此案件說明了法律的權威性,國家強制力保證法律的實施.

            [課后練習]

            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特殊"在何處

            列舉案例,說明如果沒有國家強制力,法律難以實現.

            探究活動

            你對法律有何見解?

            活動內容:

            將班級同學分為三組分別負責搜集有關"法律"方面的1、文字資料2、名人名言3、相關圖片及其他媒體資料。

            在本課內容結束后請同學們自己出一期墻報:什么是法律?

          【什么是法律】相關文章:

          什么是法律教案03-15

          什么是公文03-04

          什么是公告12-07

          什么是訃告10-12

          什么是聲明12-06

          什么是提案09-05

          什么是議案11-14

          什么是易經10-10

          什么是親情02-23

          什么是國際學校10-1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欧美大码a在线观看 |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 | 亚洲午夜高清乱码中文字幕 | 日韩综合国产区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 亚洲日韩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