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教案設計

          時間:2022-07-27 09:49:55 教案 我要投稿

          詩兩首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兩首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兩首教案設計

          詩兩首教案設計1

            【教學目標】

            1、在誦讀中感受自然的美。

            2、體會寫景抒情詩表達的基本特點,并嘗試寫簡單的詩。

            3、理解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愛。

            【教學重難點】

            1、詩歌誦讀。

            2、詩歌仿寫。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同學們,英國有一位浪漫主義詩人叫濟慈,他說“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這句經典的話本身也是一句詩,它告訴我們生活的本質就是詩,人的一生也是詩。如果我們能用詩意的眼光來觀察我們平凡的生活,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中時時有詩情,人生處處有詩意。寫詩,并不像許多同學想象的那么困難,今天,就讓我們以兩首優美的外國詩為階梯,去嘗試一下寫景詩的創作。

            二、品讀濟慈和葉賽寧,感受寫景詩的特點

            1、介紹兩位詩人:

            濟慈(1795~1821),英國詩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倫敦。9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濟慈和兩個弟弟由外祖母收養。15歲時母親又病故,外祖母委托兩名保護人經營他們兄弟的財產。起初濟慈是學醫的,他喜好文學,但對醫學并不厭棄,通過考試獲得內科醫生執照,還繼續學習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間,濟慈才決心放棄醫學,從事文學創作。他的詩詩中有畫,色彩感和立體感都很強。他認為,一個大詩人對美的感受能壓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慮,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說,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樣可以“在瓦礫中啄食”。濟慈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中最有才氣的詩人之一,他的詩對后世的影響很大,維多利亞時代詩人、唯美派詩人、“意象派”詩人都受到他的影響。可惜正當他初展宏才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葉賽寧,俄羅斯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清新,并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

            2、自由誦讀感受詩意詩情:

            ⑴ 自由讀、表演讀、配樂讀。

            ⑵ 自由談一談你從這兩首詩中讀出了什么樣的詩情。

            引導學生交流:

            《蟈蟈和蛐蛐》中的蟈蟈和蛐蛐充滿活力,它們的鳴聲周而復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鼓舞人們熱愛生活樂觀地對待生活。

            《夜》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3、自由誦讀議一議詩歌的語言:

            ⑴ 重點讀《蟈蟈與蛐蛐》引導學生體會:

            散文一樣的語言:娓娓道來,似在說話,不造作不生硬。

            感受方式:改變詩歌分行排列的方式,把它們以散文的形式排列,讀一讀體會一下,原來,散文詩就是一篇散文。

            ⑵ 重點讀《夜》,引導學生體會:

            詩的語言就是形象化、細節化、生動化的語言;

            景物的鋪排:松林、夜鶯、長腳秧雞、溪水、明月;

            特點的凸現:松林的“幽暗”、夜鶯的“歌聲”、長腳秧雞的“歡嚷”、大河的“銀星”、小溪的“銀波”……

            ⑶ 教師總結:

            寫景類抒情詩其實很簡單:

            寫詩,就是誠實地寫出心中的話;

            寫詩,就是細膩地描繪出心中的話;

            寫詩,就是優美地表達出心中的話;

            寫詩,就是靈活地排列出心中的話;

            ……

            三、他山之玉:看看如何把散文變成詩

            1、把《春》的前幾段變成詩:

            盼望著

            盼望著

            東風來了

            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

            欣欣然張開了眼

            山朗潤起來

            水漲起來了

            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

            從土里鉆出來

            嫩嫩的,綠綠的

            園子里,田野里

            瞧去

            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2、把記敘文變成詩:

            深圳的程少堂老師曾把《荷花淀》的開頭由記敘文改成這樣了:

            原文: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干凈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濕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

            月亮

            升起來

            院子里

            涼爽得很

            干凈得很

            白天

            破好的

            葦眉子,濕潤潤的

            正好編席

            女人

            坐在

            小院當中

            手指上

            纏絞著

            柔滑修長的

            葦眉子

            葦眉子

            又薄又細

            在她懷里

            跳躍著

            四、自由創作

            以《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為題,或者以《夜》為題,模仿這兩首詩簡易樸實的寫法,即興創作小詩一首并朗誦交流。

            (提醒學生:如果覺得難,可以寫成散文再考慮形式。)

            五、課外作業

            自由創作詩歌,在班上舉行詩歌創作比賽。

          詩兩首教案設計2

            【學習目標】

            1、培養聯想和想像能力。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3、領略這兩首詩所表現的意境美、韻律美和情感美。

            【學習重點】

            講清聯想和想 象的知識,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學習難點】

            對聯想和想象的區分。

            【知識鏈接】

            1、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人,詩人、學者,代表詩集有《女神》《星空 》等。

            2、寫作 背景:《天上的街市》這首詩寫于19世紀20年代初期,此時,“五四”已經消退,大革命的時代尚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各派軍閥勢力窒息著。面對這種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向往光明的未。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寫下了這首充滿浪漫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靜夜》最初發表于1922年8月18日上海《時世新報 學燈》,原題《靜夜吟》。

            3、關于聯想和想象:聯想是根據事物互相聯系這一客觀規律,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 心理過程。而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在學作品中,聯想可以豐富想象的內容,促進想象的發展,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更生動感人,環境場面描寫更充分發揮襯托人物、烘托氣氛的作用。想象則具有鮮明的目的性,合理的想象是為塑造形象、表現主題服務的。想象可以加深對的理解,辨別真假 、善惡、美丑,提高 鑒賞能力,豐富知識,接受美的陶冶,受到教育和啟迪。

            【自主學習】

            1、指導、訓練朗讀,體會全詩的感情基調 ,并試著劃分兩首詩的節奏和重音。

            (這兩首詩在朗讀時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緩。)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縹緲( )( ) 燈籠( ) 籠罩( ) 漏出( ) 鮫人( )

            3、填空。

            這兩首詩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籍貫________,是著名________、________,代表詩集有________、________等。

            4、選詞填空。

            (點 閃 明 現)

            (1)遠遠的街燈___了,好像___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___了,好像___ _著無數的街燈。

            (2)這四個詞的位置能否互換?為什么?

            【合作探究】

            《天上的街市》

            5、全詩共四節,每節寫的是什么?

            6、作者怎樣展開聯想和想像的?詩中哪些是聯想,哪些是想像?

            7、詩中牛郎織女和傳說中牛郎織女的命運有什么不同,作者為什么這么寫?

            8、細讀《靜夜》詩,看詩人具體寫了什么。其中哪些是寫實 ,哪些是想像?

            9、用優美的語言描述《靜夜》全詩的意境。

            11、比較一下:這兩首詩的結構有哪些異同?同是夜晚,同在天上,同條天河,可在兩首詩中表達了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意境,你能說說原因嗎?

            【精讀精練】

            我想那縹緲 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12、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縹緲”一詞換成“晴朗”不是更好嗎?能不能換,請說說理由。

            13、既是想像,作者為什么又用“定然”一詞作充分肯定呢?

            14、這一小節表達了作者的一種什么感情?試結合背景分析作者這一美好想像的根在何處?

            15、“美麗的街市”在作者心中是對什么的追求?而“世上沒有的珍奇”是 作者對什么的追 求?

          詩兩首教案設計3

            教學目標:

            1、理解這兩首詩,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勇敢慎重的面對人生選擇。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的內容,結合自己的體驗,想象和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

            課前準備:

            根據提示,閱讀這兩首詩;搜集作者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教學設計:

            詩歌導入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時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今天我們來學習普希金的一首小詩,看看他是怎樣面對人生的。

            板書目標

            1、理解這首詩的大意;

            2、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3、背誦這首詩。

            簡介作者

            亞歷山大·普希金,是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他的創作對俄國文學和語言的發展影響很大,不僅是“俄羅斯文學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學史上也享有盛譽

            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反復閱讀這首詩,獨立思考,仔細品味、感悟詩歌的語言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思考下列問題: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只的是什么?(特指在生活中應遭遇艱難困苦甚至不幸而身處逆境。作者寫這首詩時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實生活的寫照。)

            2、詩歌的兩部分各表現了怎樣的內容?(第一部分寫如果身處逆境,不必悲傷,要耐性等待,快樂的日子一定到來。第二部分寫要永遠向往美好的未來,現在雖處逆境,當時過境遷,往事都將成為親切的回憶。)

            3、這首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度?(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思考探究

            學生再讀詩歌,思考下列問題:

            1、怎樣理解“生活欺騙了你”?(要聯系詩人當時所處的環境來理解。表明正義被沙皇專制所扼殺)

            2、面對逆境,我們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爭嗎?(當時沙皇專制統治相當嚴酷,革命勢力一時還不足與之抗爭,只能等待。)

            3、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回成為親切的懷念”?(一方面強調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另一方面,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的,都是一筆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與一般詩歌相比,這首詩有什么不同?(沒有具體形象,只是以勸告的口吻說明道理。而一般的詩歌藝術形象都比較生動鮮明)

            學生朗讀背誦詩歌,試著當堂背誦這首詩。體驗反思教師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學習體會,引導學生正確的面對生活,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鞏固訓練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三。

            2、根據“體驗與反思”的要求寫300字左右的短文。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未選擇的路》。

            教學設計:

            詩歌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現在,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詩歌《未選擇的路》。前者告訴我們該如何面對人生的挫折,后者則告訴我們將如何面對人生的選擇。如果說《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對人生的態度是積極樂觀的話,那么《未選擇的路》對人生的選擇又是怎樣的呢?

            出示目標

            1、理解詩歌大意。

            2、認識慎重的選擇人生的意義。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整體感知

            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認真閱讀這首詩,最好是默讀。深入思考每節詩歌的意思,然后把握全詩,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考題:

            1、怎樣理解詩歌中所說的“路”?這是怎樣一種表現手法?你能從學過的課文中找到類似的例子嗎?

            (表面說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實際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這是一種象征手法。我們學過的〈在山的那邊〉、〈行道樹〉等都采用了這種寫法。)

            2、四節詩各表達了什么意思?

            第一節,寫詩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選擇的尷尬與無奈,陷入沉思---一經選擇便無從回頭。

            第二節,寫詩人選擇了一條極富挑戰的道路,這條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靜。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第三節,寫詩人踏上自己選擇的路。但他卻留戀著那條未經選擇的路,擔心踏上一條錯誤的路而難以返回。

            第四節,寫詩人對未來的遙想。將來回顧往事,那條未選擇的路是不是比已選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現實已經、不能回頭了。

            3、這首詩到底想告訴我們什么?

            (這首詩是寫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有很多,人的一生只能選擇一條。當踏上這條道路以后,可能會發現諸多不竟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對未選擇的路產生向往,也是對美好人生的向往,這便是詩人表達的意思。他告訴我們:人生的選擇很無奈,既要勇于選擇,更要慎重對待。)

            思考探究

            1、詩人選擇了自己的路,可為什么題目卻是“未選擇的路”?

            (詩歌雖然寫到已選擇的路,但重點強調的卻是未選擇的路,以引起人們對未選擇的路的思索,所以以“未選擇的路”為題。)

            2、在詩歌表現出的情緒上,《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和《未選擇的路》有什么不同?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表現得積極樂觀,而《未選擇的路》則表現得有些憂郁。)

            3、這首詩歌可能對人產生怎樣的影響?

            (兩首詩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給人以鼓舞,使人笑面人生;而《未選擇的路》對于人生選擇的思索,反映了人們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鳴。)

            教師小結

            同學們,學了這兩首詩,我們或許對于人生會有更多的思考。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對人生的艱難困苦,的確是個決定命運的重大問題。俗話說“一失足成千古恨”、“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我們只有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堅定活潑的性格,進而正確的選擇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學習,健康成長!

            鞏固訓練

            1、完成“研討與練習”二。

            2、試著寫一篇隨筆,評論一下這首詩。300字左右。課后記:詩歌教學重在朗誦體味詩中所蘊涵的感情,但這種朗誦必須結合一定的文化功底,若不,則會局限于表面的理解,缺少廣度和深度。那麼平時如何加強學生這一方面的欠缺呢?我想首先必須老師是一個感情豐富,思想閱歷很深的學者,這要求我隨時隨地的充電;其次利用好圖書館和書店。如何達到這一步呢?指導是前提。學生應該搜集掌握哪些資料,老師必須提前做到心中有數。學生找到資料后如何取材也是老師指導的范疇。

          詩兩首教案設計4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么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為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丑惡的事物,也是為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同樣,我們可以從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導入 新課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學生自由回答

            三、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 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 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四、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五、聽、讀詩篇

            1、聽課文錄音。

            2、劃分朗讀節拍。

            3、自由朗讀。 由教師范讀,再由學生讀

            六、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 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 、 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明確:見教參。

            3、 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學生討論

            4、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 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系實際

            七、遷移積累

            1、 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

            2、 背誦全詩

            八、拓展提高: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

            一、復習舊課

            1、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 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學生交流

            二、導入 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紹詩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朗讀詩篇

            四、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四、感悟哲理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 學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與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這哪一首詩用了象征,哪一首詩用了比喻?“我靠長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瑪洛酒,我將這酒飲盡,然后倚靠著這支長矛。”——阿爾基洛斯科《詩人之矛》象一顆山上的風信子,被牧人用腳踏了又踏,卻在地上開出紫花。——薩福《新娘》本詩的美正體現象征的運用上,詩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打動了讀者的心扉。 首先明確概念,再由教師闡述兩者區別

            六、積累聯想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后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歷程上的體驗。

            七、綜合性訓練:出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教后記: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

          詩兩首教案設計5

            【教學思路】

            本文的兩首詩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對母親的深愛。《紙船》是獻給母親的一曲深情的頌歌。詩人以紙船為題,賦予紙船以特別的含義,寄托了對母親刻骨銘心的思念。《金色花》從假想寫起,“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發想象──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依戀。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詩的能力,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由“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生發想象,讓學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既發展學生的個性,又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母親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母愛是人世間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我們偉大的母親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愛,你怎樣向母親表達你的愛意呢?

            同學們說的很好,都向母親傾訴了自己深深的依戀之情。母愛一直是文學作品中永恒的主題,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深情地頌揚過母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樣的兩首詩:中國女作家冰心的《紙船》,和印度大文豪泰戈爾的《金色花》。

            二、出示目標

            1、把握詩文基調,表情朗讀詩文,培養鑒賞詩歌的能力;背誦詩歌,豐富語言積累。

            2、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學習。

            3、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三、知識積累

            以下知識主要讓學生在預習中作好積累筆記,課堂上教師以檢閱的方式了解學生預習的情況。

            1、字詞積累:

            大家預習了嗎?看看這些字詞你解決了沒有?

            字:嗅 摩 衍 匿 禱

            詞:匿笑 禱告

            讀一讀,講一講。

            2、作家作品知識積累:

            關于泰戈爾:泰戈爾,印度詩人、作家,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小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

            關于冰心:原名謝婉瑩,現代詩人、散文家、小說家、兒童文學家。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讀者》等。

            四、《紙船》教學

            整體感知:

            1、《紙船》是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的深情呼喚。默讀這首詩,體會一下這首詩應該用什么樣的語調來讀?

            (學生體會:哀愁、深情)

            2、離家遠了,你有過想家的感覺嗎?女詩人冰心把這種思念親人的哀愁用一只只紙船詮釋到了極致。誰來試一下,把這種哀愁的語氣讀出來?

            (師指導學生朗讀,尤其強調停頓和語調,可以讓學生在課本上標明停頓之處)

            3、學生初步感知之后,教師提出評價要求:你喜歡這首散文詩嗎?為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137~140頁對《繁星》、《春水》的指導閱讀,教學生懂得對于文學作品的欣賞是可以有多種觀點的,學習獨立鑒賞、評價作品。)

            合作探究:

            學生品讀這首詩,通過自主思考,然后合作探討,師生交流對話的方式解決以下問題:

            1、詩人疊紙船時為什么“含著淚”?為什么除了愛,還有悲哀?

            (引導學生體會一個遠離家鄉的游子的心情)

            2、你覺得紙船回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嗎?為什么作者要借紙船來抒情?

            (“我要他到的地方”是母親的身邊,紙船當然到不了,作者明知道到不了還要不停地疊是要以此寄托對母親的深切思念。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抒情是要借助一定的形象的。)

            3、你覺得這首詩中哪幾句寫得最好?為什么?

            (引導學生找到“詩眼”所在,體會詩人的精妙構思)

            師生在交流探討中理解詩人的感情,學習對詩歌的品味鑒賞。

            生活鏈接:母親的愛滋潤了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子女對母親的愛又何嘗不是動人心弦?以小組為單位,以“母子或母女之愛”為主題,搜集感人的文章,感人的歌曲,感人的詩言,在讀書筆記上辦一個專題材料庫,看看哪個小組搜集得最多,材料最豐富。

            五、《金色花》教學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仿讀。(教師的范讀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

            2、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教師指導朗讀: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方法處理不同)。

            重點體會:

            “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讀出媽媽的驚喜、嗔怪)

            “我不告訴你,媽媽。”(讀出孩子的撒嬌、調皮)

            “孩子,你在哪里呀?”(讀出媽媽的著急、關愛)

            3、學生讀過之后,教師提出評價要求:你覺得這首散文詩寫得怎樣?(學生只要能談出自己的看法即可,一定要是自己的)

            合作學習:

            在這首表現母子情深的散文詩中,作者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一天里與媽媽三次嬉戲。為什么“我”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因為沐浴著母愛)“我”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呢?

            請同學們品讀這首散文詩,思考以下問題:

            1、我為什么想象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黃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2、我變成金色花為什么不愿讓媽媽知道?

            3、我和媽媽各是什么性格?

            學生研讀課文,思考,然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理解作者。可以簡介泰戈爾的作品特點,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愛的內涵──最高尚、最純潔的神圣之愛。

            交流探究:

            師生研讀課文,共同探究以下問題:

            1、假如你是那朵金色花,你能想象媽媽臉上的表情嗎?

            2、孩子為媽媽做了那么多好事,媽媽為什么反而責怪孩子?

            3、母愛就在我們身邊。泰戈爾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學習了這首詩,你從中感悟到了什么?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教師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結合實際談感受。師生交流互動,在探究中發展提高。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給予中肯評價和熱情鼓勵。

            創造性學習:

            請你模仿《金色花》的感情基調,以“媽媽,我想說愛你”為題,學寫一首散文詩。

            六、作業

            1、背誦兩首詩,準備背誦比賽。

            2、課后閱讀《飛鳥集》、《繁星》、《春水》。

          【詩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畢業詩》教案設計09-03

          《木蘭詩》教案設計01-29

          《木蘭詩》的教案設計08-06

          木蘭詩教案設計11-27

          《木蘭詩》教案設計11-14

          《己亥雜詩》教案設計01-20

          謎語詩《畫》的教案設計05-15

          《木蘭詩》教學教案設計03-30

          談中國詩教案設計10-29

          課文《木蘭詩》教案設計08-0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绕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亚洲97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AⅤ资源在线播放 | 天天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午夜福利中文字幕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