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學計劃

          時間:2021-03-07 09:11:39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科學教學計劃集錦4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老師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有新的目標,何不趕緊為即將開展的教學工作做一個計劃呢?以使教學工作順利有序的進行,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學計劃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學計劃集錦4篇

          科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教學目的

            1、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初步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2、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3、使他們初步具備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

            4、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

            5、適當介紹中西方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志,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內容與目標

            1、能聽懂、回說12組會話,并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說、認讀66個單詞(包括教室、書包、同學、家具、住宅結構、家庭成員、職業、數字、愛好食品和飲料、餐具等幾個話題)和進行簡單地運用。

            3、能聽、做7個“TPR”活動。

            4、能學會2個小制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聽、說、吟唱歌謠

            7、能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8、能聽懂6個幽默小故事

            9、能了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四、課時安排

            單元課時周

            第一單元6課時2周

            第二單元6課時2周

            第三單元3課時2周

            復習16課時1周

            第四單元6課時2周

            第五單元6課時2周

            第六單元6課時2周

            復習23課時1周

            機動復習6課時2周

            共計48課時16周

          科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的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簡單的科學知識和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

            這一冊教材從探究對象上看,仍以認識事物的性質和事物的相互關系為主。從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導探究為主,逐步過渡到指導性探究。特別是在控制變量、做定量觀察的實驗上,學生還是第一次,需要教師更多的引導、以及具體操作方法的指導。從過程與方法上看,學習運用推理,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

            第一單元《骨骼和肌肉》主要是圍繞人體運動系統中的――骨骼、關節、肌肉三個主要方面、運動系統的衛生和保健構建而成,主要研究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本單元教材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認識骨骼、關節、肌肉的運動,讓學生知道骨骼、關節、肌肉的作用,了解人體的每一項運動都是骨骼、關節、肌肉以及身體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結果,懂得如何保護和鍛煉自己的運動系統。

            第二單元《養蠶》是以蠶一生的變化為觀察對象的一次親歷活動,主要研究動物的周期性變化。

            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還是研究事物的相互關系,通過教學讓學生意識到一個物體在運動,總是相對于另外一個物體,即某個參照系(參照物)課文中稱為“參照物體”而言的,這就是“運動的相對性”,是物理學上的重要原理之一,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就是在這一知識背景下展開的。

            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主要是通過認識力的存在和幾種常見的力,來研究事物的性質。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歷有關力的現象,但還沒有比較系統和完整地研究有關力的現象。

            第五單元《調查與預測》,調查是一種包容性比較寬泛的收集證據的方法;預測是一種基本科學過程技能,是一種對未來事物發展的推斷。

            二、教學建議

            1、在單元教學活動框圖中有一些虛線方框,這些虛線方框它是讓教者即教師突破教材自己設計的一些探究內容。這充分體現《科學》教材設計意圖中的一個明顯特點:淡化教材。

            2、在單元前待續的小詩,是讓學生感受到科學不是冷冰冰的,科學是有趣的。同時在學完這個單元以后可以讓學生們試著續寫一段。

            3、單元學習評價表是學生過程性評價資料,是學生對學習的回顧,可以從中得到成功的喜悅,也可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也是教師發現自己教學成功或缺失的反饋表,不可馬虎,同時要對學生適時提出一些建議或鼓勵,必要時師生共同重新學習、探究。

            三、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1 期初準備

            2 1.1骨骼 1.2關節

            3 1.3肌肉 1.4骨骼、肌肉的保健

            4 2.1我們來養蠶 2.2給蠶寶寶記日記

            5 2.2給蠶寶寶記日記2.3我們來抽絲

            6 2.4養蠶經驗交流會(2課時)

            7 3.1一切都在運動中 3.2運動的快慢

            8 3.3運動的方式(2課時)

            9 3.4小車的運動(2課時)

            10 勞動節放假

            11 3.5擺 單元評價

            12 4.1力在哪里 (2課時)

            13 4.2物體的形狀改變以后(2課時)

            14 4.3蘋果為什么會落地 4.4摩擦力的秘密

            15 4.5降落傘(2課時)

            16 5.1調查 5.2預測

            17 整理與復習 綜合考查

          科學教學計劃 篇3

            實驗目的

            本學期主要指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獲取一些淺顯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制作、飼養、栽培等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啟發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學生對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的興趣愛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興趣及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認真細致、追求新知等科學態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做到掌握知識,應用知識和發展能力,開發智力并舉,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具體要求:

            三年級:在混合各種物質的過程中觀察比較混合前后物質是否發生變化,幫助確立混合物的概念,嘗試用一些方法去分離混合物,認識土壤也是一種混合物;關注空氣,在觀察中發現空氣的特點(即氣體的特點),知道壓縮空氣有彈性、流動的空氣形成風,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性;經歷兩個較長的體驗活動:觀察一株植物的生長過程,認識植物生長過程中每個階段的特點;飼養春蠶,有意識地堅持對蠶生活習性和生長特點的觀察,嘗試理解生物的“變態”發育過程;通過觀察、實驗,認識到影響物體沉浮的因素,并利用這些因素試著去改變物體的沉浮;知道物體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學會使用溫度計。

            四年級:從調查家中總的電器入手,體驗電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并整理已有的電的知識, 嘗試讓一個或多個燈泡發亮,認識導體、絕緣體與開關的作用,能用所學的串聯并聯的方法設計一個房間的電路,提高科學用電及安全用電的認識。通過對一朵花的觀察,認識花的各個組成部分,重點展開雌蕊、雄蕊的觀察,了解傳粉、受精的過程,認識果實的形成,收集種子傳播的方式,能設計實施觀察種子發芽時的吸水量實驗,獲得種子構造及各部分作用的認識,觀察雞蛋,認識動物的卵的多樣性,感受動植物生命的來之不易。從記錄一天的食物入手,認識食物的多樣性,了解食物的營養成分,樹立膳食營養要合理搭配的意識。觀察食物的變化,探究霉菌生長的條件,學習科學儲存食物的方法,注重食品包裝袋上的信息,從而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學會科學地生活。在觀察巖石、礦物的過程中,了解巖石、礦物的屬性和多樣性,能根據觀察到的不同巖石的特點推測其成因,探究巖石變化的原因,認識巖石不僅時組成地球的'主要物質,也是我們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資源,必須合理利用和保護。

            五年級:指導學生認識使小車運動起來的力:重力、彈力、反作用力和反沖力,并探究動力大小、小車重量和摩擦力大小對小車速度的影響。了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感受人類對“計時工具”的認識和探索過程,逐步建立起時、分、秒等時間單位概念。引導學生從觀察植物叢開始,研究動植物間的關系,認識生態系統,研究它們之間的食物聯系,認識食物鏈和食物網,并以生態瓶的建造、觀察和改變控制條件一系列的研究活動,探究食物關系平衡被破壞后的生態狀況,進一步認識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展開對晝夜現象和四季現象的研究,指導學生通過模擬實驗的方法,認識地球的自轉及公轉,形成科學的自然觀。 六年級:引導學生認識宇宙的無限性,建立科學的自然觀,發展空間想象能力;認識動植物繁殖的方式,及遺傳和變異這一生命現象,建立動物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的概念,了解人工授粉、克隆技術,感受科技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體會科技的迅猛發展;展開對杠桿、輪軸、滑輪的研究,認識工具的發展對社會進步的作用,鼓勵學生從實際出發,大膽改進原有的工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科學教學計劃 篇4

            一、基本情況分析

            六年級共有教學班4個。我擔任這四個教學班的科學課教學。他們通過近六年的學習,對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一些自然現象,也有了一定的實驗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設計實驗的能力。本學期對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學生經歷較完整的收集證據、整理證據、分析數據、形成認識的探究過程。還要求學生能夠用查閱資料、制定調查計劃、實地調查等方法獲取信息,能夠通過實驗、記錄收集證據,能夠通過表格進行歸類整理、分析數據、能夠通過討論、交流、展覽等方式最終形成認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32課,分四個單元。

            1、微小世界。

            包括1---8課,使學生知道,怎么樣使用放大鏡,知道放大鏡就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顯微鏡的發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用圖畫記錄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對比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看到的洋蔥表皮有什么不同。

            2、物質的變化。

            包括1---8課,讓學生知道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3、宇宙。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并且整理有關的信息。知道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嘗試對信息的可信度進行判斷是必要的。知道科學的進步需要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發展對宇宙天文探索的興趣。

            4、環境和我們。

            包括1---8課,引導學生認識人們在生活中會產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垃圾,這些垃圾一經丟棄會給環境帶來污染。調查統計家庭中一天產生垃圾的名稱、重量和種類。認識到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垃圾,這些垃圾對環境會造成破壞。關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使用放大鏡,知道放大鏡就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讓學生知道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同時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及操作能力、分析問題及比較分類能力。

            2、學習宇宙知識。讓學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并且整理有關的信息。知道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嘗試對信息的可信度進行判斷是必要的。知道科學的進步需要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發展對宇宙天文探索的興趣。

            3、教育學生用聯系、運動、變化的科學自然觀認識和理解各種自然事物和現象。

            四、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認識放大鏡是凸透鏡。

            2、能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間接感受抽象物質的存在性以及物質的變。

            3、搜集整理月球的資料,根據資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和整理。

            4、布置學生按要求帶垃圾來進行稱重測量。引導學生對垃圾產量大帶來的問題進行討論。

            五、教學方法及措施

            1、學習制造放大鏡。通過放大鏡、顯微鏡對物體的觀察、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2、學習用篩網分離混合物、用蠟燭給白糖加熱。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3、能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并且整理有關的信息。

            4、調查統計家庭中一天產生垃圾的名稱、重量和種類。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課次 教學內容 課時

            第1周 常規訓練 1課時

            微小世界:1--2 1 放大鏡 2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2課時

            第2周 3--5 3 放大鏡下的晶體 4 怎樣放得更大 5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 3課時

            第3周

            6--8

            6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7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們

            3課時

            第4周 機動第一單元復習 3課時

            第5周

            物質的變化:1--3

            1 我們身邊的物質

            2 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

            3 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

            3課時

            第6周 4--6

            4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5 鐵生銹了

            6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3課時

            第7周 7--8

            7 控制鐵生銹的速度

            8 物質變化與我們

            3課時

            第8周

            機動第二單元復習

            3課時

            第9周

            宇宙:1--3

            1 地球的衛星月球

            2 月相變化

            3 我們來造環形山

            3課時

            第10周

            4--6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陽系

            6 在星空中(一)

            3課時

            第11周

            7--8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3課時

          【科學教學計劃集錦4篇】相關文章:

          科學教學計劃匯編15篇03-07

          科學教學計劃優秀3篇03-07

          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02-25

          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02-25

          八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03-21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錦7篇03-15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錦八篇03-11

          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6篇03-16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5篇03-03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3篇02-2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青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首页 | 亚洲日韩va中文字幕 | 网址你懂的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在线第1页 | 尤物国产区精品视频 | 日本国产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