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廬山瀑布》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24 10:22:5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望廬山瀑布》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望廬山瀑布》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范文

            1.會認“爐、廬、瀑、疑”4個字,會寫“爐、銀、流、柳”4個字。

            2.能借助課件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感受瀑布飛流直瀉的壯觀景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廬山瀑布錄像)、幻燈片(詞語、古詩《早發白帝城》)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瀑布是自然界中一種壯觀的景象,你們想欣賞嗎?今天,我們就同李白一起去欣賞廬山的瀑布。

            二、借助媒體,感受瀑布景美

            1、各位,我們的行程開始了,現在我們來到江西廬山,觀看香爐峰頂流下的'瀑布,看完談談你的印象。

            2、放視頻,學生觀看。

            3、學生各抒己見:你感受到的廬山瀑布什么樣?

            4、面對如此美景,李白情不自禁吟誦起“日照香爐生紫煙……”(誦讀后板書《望廬山瀑布》)

            5、詩中描繪的景美嗎?你也打開書來自由讀幾次吧!

            個別讀、齊讀、指名讀

            (大部分學生從沒看見過瀑布,播放瀑布的錄像,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觀察,培養觀察能力,又激發了學生發表見解、閱讀古詩的興趣。)

            三、賞析古詩

            1、自由讀古詩,觀看插圖和回憶錄像中的情景,說說詩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內交流,先提出疑問互相解答,再說說詩的意思。

            3、學生為錄像配解說詞。先練習再指名說。

            (直觀形象的畫面,將抽象變為形象,減緩了學生體會古詩意境的坡度,加深了對詩人情感的體驗。)

            四、朗讀、背誦古詩

            1、同桌互助,練習朗讀古詩,讀出李白驚奇、贊嘆的情感。

            2、指名讀,評議。

            3、齊讀古詩。

            4、看錄像練習背誦古詩。

            五、拓展延伸

            1、播放幻燈片《早發白帝城》。

            2、學生朗讀,課外積累背誦。

            (擴展李白的另一首詩,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課外積累。)

            六、指導識記、書寫生字

            1、播放寫有詞語的幻燈片,自由讀,指讀,齊讀。

            2、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3、指導書寫生字。

            (生字在不同詞語中出現,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字義、積累豐富的詞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板書設計:

            望廬山瀑布

            飛流 三千尺

            銀河 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03-30

          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01-26

          《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02-08

          望廬山瀑布的教學設計06-28

          《 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02-08

          望廬山瀑布 教學設計02-10

          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06-09

          《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06-10

          《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11-26

          《望廬山瀑布》的教學設計12-2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无遮挡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伊人久久 | 久久国产香肠视频限制免费 | 亚洲Av不卡在线播放 | 最新国产美女菊爆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欧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