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旋轉》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06 14:38:2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學《旋轉》教學設計范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旋轉》教學設計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數學《旋轉》教學設計范文

            五年級數學《旋轉》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并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重點難點:能正確區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準備:幻燈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件出現游樂場情景: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

            游樂園里各種游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

            你能根據他們不同的運動變化分分類嗎?

            在游樂園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車、小火車的直行、速滑這些物體都是沿著直線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平移(板書:平移)。

            而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這些物體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移動這樣的現象,我們把他叫做旋轉(板書:旋轉)。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旋轉"。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平移就是物體沿著直線移動。

            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平移現象?先說給你同組的小朋友聽聽!再請學生回答。

            說得真棒,瞧,我們見過的電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著一條直線移動就是平移。

            你們想親身體驗一下平移嗎?

            全體起立,我們一起來,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們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體做平移運動嗎?

            2、生活中的旋轉:

            你們真是聰明的孩子,不僅認識了平移的現象還學會了平移的方法。剛才我們還見到了另一種現象,是什么呀?(旋轉)

            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

            "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先說給同桌聽聽,然后匯報。

            像鐘面的指針,指南針它們都繞著一個點移動,這些都是旋轉現象。

            同學們的思維真開闊,下面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旋轉的現象吧!起立,一起來左轉2圈,右轉2圈。旋轉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圍的物體體驗一下旋轉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輕松輕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吧!

            3、學習例題3:

            (1)與學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題,余下的由學生獨立完成。

            (2)對于有錯誤的學生,在全班進行講評。

            4、學習例題4:

            (1)引導學生數時要找準物體的一個點,再看這個點通過旋轉后到什么位置,再來數一數經過多少格。

            (2)先讓學生說一說畫圖的步驟,再來畫圖。

            (3)讓學生學會先選擇幾個點,把位置定下來,再來畫圖。

            (4)課件演示畫圖過程,并幫助學生訂正。

            5、課內練習:第6頁2題。第9頁4題、

            三、課后作業:

            板書設計:

            旋轉

            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

            平移就是物體沿直線移動。

            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

            五年級數學《旋轉》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 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重難點:

            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系統,卡紙,小三角形,90度扇形。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識、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大風車這個節目嗎?老師帶來(風車),你們喜歡玩嗎?(教師前后拉動,使得風車依次順時針,逆時針的旋轉)

            提問:同學們,風車有時向這邊轉,有時向那邊轉,這兩個方向我們在三年級的時候叫做什么呢?(順時針方向,逆時針方向)

            (課件展示順時針,逆時針旋轉的圖片)

            設問:我們看到風車旋轉的時候非常漂亮,那如果我們用一些圖形來旋轉的話,情況又會怎樣呢?(圖形器材展示出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圖形的旋轉(板書)

            二、創設情景,進入新課內容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但其中有很多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獲得。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請欣賞!

            (課件展示圖片)

            教師:這些圖片有什么特點呢?(由一個圖形經過旋轉變化而成的)

            學生:漂亮,正方形,旋轉等等。

            教師:取出一個大圖形,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黑板方格子上。你們看看,這個小圖形怎樣才可以變成上面的大圖形呢?

            學生:觀察,討論,回答。

            教師:進行旋轉,逐步展示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后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當然,每一次的旋轉,都要學生說說是什么圖形繞著哪一點旋轉的?旋轉的角度是多少?

            學生:O點,90度 ┈┈

            教師:(課件展示兩個圖形各形成兩個大圖形的`過程。)設問:還有其他什么方法旋轉使得圖形變得漂亮?請同學們拿起我們的卡片和小圖形試試看。(目的在于讓學生動手操作,用順時針逆時針兩種方法旋轉得到大圖形)

            學生:(分組,拿起表格,小圖形在桌子上試試看。)

            教師:請同學回答,上來示范。(順時針逆時針兩種方法旋轉得到大圖形)讓學生分小組相互說一說旋轉的過程和旋轉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學生:匯報旋轉時應注意的問題。(找準以哪個點為中心,旋轉的方向)

            三、鞏固新知

            1、 本題主要是討論圖形的旋轉是圍繞哪個點的問題。然后再討論旋轉中心的問題。

            2、 本題主要是討論圖形的旋轉是圍繞哪個點的問題。此活動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嘗試,然后再討論旋轉中心的問題。為讓學生體會到圖形旋轉前后的變化,可以先讓學生沿著三角形的邊把三角形描下來,接著以這個三角形的一個頂點為中心進行旋轉,最后說一說這個三角形是圍繞那一點旋轉的。

            3 、先請學生想一想,再根據要求進行旋轉操作,并把每次旋轉過程中所得到圖形描下來。接著討論從圖形1到圖形2,從圖形2到圖形4等旋轉的角度。

            四、小結

            同學們的表現真的很不錯哦!

            通過學習,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和同學互相交流。

            五、課后作業

            課本第54頁說一說的1題和2題。

            板書設計)略。

          【五年級數學《旋轉》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面的旋轉教學設計04-05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04-02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04-02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范文01-04

          旋轉教學反思05-01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01-04

          數學必修四教學設計范文01-04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范文5篇01-18

          面的旋轉教學反思04-26

          旋轉的教學反思04-0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另类国产制服 | 日韩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 一级特黄录像免中文 | 在线观看亚洲区激情AV | 亚洲一区在线曰日韩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