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優(yōu)秀

          時間:2022-05-12 09:35:3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優(yōu)秀范文(精選6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設計并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yōu)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fā)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優(yōu)秀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優(yōu)秀范文(精選6篇)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優(yōu)秀 篇1

            教學技能:

            1、會認5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過程方法:

            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體會朋友間的離別之情。

            情感態(tài)度:

            體會朋友間的離別之情。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搜集王昌齡的詩歌,或者關于送別的詩歌。

            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記得哪些詩人?關于王昌齡的詩歌你記得多少?能背一下嗎?

            2、朋友之間的離別讓人難忘,你又知道那些關于送別的詩歌?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由唐代大詩人王昌齡寫的關于送別的詩歌。

            板題——讀題

            二、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看看誰是第一個有快又通順的讀完本詩的人。

            2、指名讀,糾正不正確發(fā)音。

            3、再讀,要求:連貫。

            4、賽讀,(分小組進行)。

            5、你把詩歌讀的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嗎?

            (1)學生說自己認為的詩意,教師進行輔導,鼓勵學生大膽的說,不要害怕說錯。

            (2)學生看圖,聽教師描述詩的意境。

            (3)播放配樂FLASH,師范讀(出示朗讀記號),學生邊聽邊體會意境。

            (4)生自由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師巡視指導。

            6、朋友之間的離別讓人難忘,來吧,讓我們走進作者,體會他的情感,體會那份傷感。

            (1)生自由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師巡視指導。

            (2)指名想象畫面讀詩,師生共評

            (3)播放配樂FLASH,指名配樂讀。

            7、要是能背下來哪就好了,你能嗎?

            (1)試背——互背

            (2)指名背——齊背。

            (3)學生個人誦讀展示。(配樂)

            (4)集體誦讀(配樂)。

            三、總結。

            板書:(古詩全文)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優(yōu)秀 篇2

            教材簡析

            這首詩大約作于開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齡當時離京赴江寧(今南京市)丞任,辛漸是他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后在此分手。這詩原題共兩首,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語感強調了個人經(jīng)驗,個人感悟,個人語言修養(yǎng)。語感從何而來,古詩詞則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最好教材,因為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學生自主誦讀,教師范讀,材料補充,教師引導補白等多種手段,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跨越時空,捕捉到古人那悠遠、空靈的氣息,陶冶情操,充分體現(xiàn)并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個性化理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正確、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積累送別詩。

            2.過程與方法

            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抓住“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

            教學重點

            能通過不同方式的讀,理解體會詩意,感悟詩歌所描寫的意境。

            教學難點

            能在不斷的補白及小練筆的過程中感悟作者內心,理解人物品質。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播放歌曲《相見時難別亦難》)

            1.談話:相見時難別亦難,多情自古傷離別,離別自古以來就是

            最永恒、最凄美的話題,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潑墨揮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稱為“七絕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齡也不例外,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請同學們自讀課題,并說說通過詩題你知道了什么?

            (設計意圖:課堂伊始,播放此曲,一方面是對送別詩的一個課外積累,同時是為整堂課渲染一種氣氛,使學生初步感受那種離愁別緒,為感悟作者的情感奠定基礎,以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目的。)

            2.學生談感受。

            資料補充:辛漸是王昌齡的同鄉(xiāng),這次是要送好友辛漸回他們的故鄉(xiāng)去,這一送就是一百多里啊!

            (設計意圖:在此處做資料的補充,可以幫助學生走進作者內心,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及那種難舍難分。)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打開課本,請同學們自由讀詩。

            (點撥:注意讀詩要強調字與字之間的停頓,讀出它的節(jié)奏來。)

            2.指名朗讀,教師點評,并進行范讀。

            指導讀法:我們讀古詩文,光有節(jié)奏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能讀出自己的體會與感受來。(再次練習朗讀)

            3.借助注釋,結合你自己的感受,談談你的腦海中留下了什么影響和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反復誦讀,加之注釋及課前的相關資料的補充,使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定的畫面,拉近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初步感悟詩歌的空靈之美。)

            三、精讀古詩,重點品悟(學習前兩句)

            師:同學們對詩的理解和感受談的都字斟句酌,你是從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

            (借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撥總結。)

            1.學習體會“寒”感悟“孤”。(課件出示古詩的前兩句)

            (1)自然的“寒”與楚山的“孤”。

            師:“一場秋雨一場寒”這場趁著夜色潛入?yún)堑氐挠甑拇_帶點寒意,就連那楚山看起來都是那樣孤零零的,讓我們一起讀出這場雨的寒意與楚山的孤寂——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袼涂统焦隆?齊讀)

            (2)離別的“寒”內心的“孤”。

            (點撥: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還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與孤獨的?)學生談體會。

            師:是啊,那寒意不僅彌漫在滿江煙雨中,也沁透在兩個離人的心頭啊,這場雨使作者平添了幾份孤獨!該怎樣讀出那種寒意呢?(指導激情誦讀前兩句。)

            總結:除此之外,你知道作者還會為什么感到寒心嗎?這里還暗含著同學們所不了解的一些歷史背景。

            (課件出示補充資料:王昌齡曾在朝廷為官,為人剛正不阿,為官清廉,卻屢遭奸佞小人詆毀誣陷,兩次貶官,開元二十七年,被貶為江寧丞,開元二十九年,又被貶到非常偏僻的龍標作縣尉,但始終不肯向惡勢力屈服,頑強斗爭,直到最后“安史之亂”時被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終年不到六十歲,他一生壯志未酬,這首詩是他第二次遭貶時所作。)

            隨機提問:你認為這個寒,我們還能怎么理解?(學生談體會)(3)對世態(tài)心寒,更覺孤立無援。

            引導談話:世態(tài)的炎涼,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更覺寒心啊,朋友的離去更讓他覺得孤立無援,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兩句,一起去感受作者那種復雜的內心。(齊讀)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重在引導學生通過找含義深刻的字切入,品讀感悟,從最初的含糊的印象到對作者復雜的內心的深入理解,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梯度的引導過程,同時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指導,可謂水到渠成。)

            四、走進作者內心,感悟人物品質(學習后兩句)。

            1.小練筆,走進作者內心。

            (1)(播放雨聲的音效及古詩后兩句,創(chuàng)設情境,補白)過渡:面對這蒼茫的煙雨,孤峙的楚山,聆聽著窗外傳來的這淅淅瀝瀝的夜雨聲,詩人思緒萬千,輾轉反側,無法入眠,那個無眠之夜,他在想:“————。”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是通過一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再次拉近學生與當時環(huán)境、文本、作者之間的距離,以小練筆的形式,引導學生切身體會作者內心,能與作者對話,同時也為感悟人物品質奠定基礎。)

            (2)指名發(fā)言。

            (3)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激情朗誦古詩后兩句。

            師:于是,在那長亭外,瑟瑟秋風中,我們聽到了這樣一句話(生):“————”。(師)那是他對家人如冰心玉壺般一覽無余的愛啊!

            師:在那古道邊,萋萋芳草地上,我們聽到了同樣一句話(生):”————。”(師)那是他對朋友如冰心玉壺般純真的情啊!

            師:在那一葉小舟上,茫茫滄海邊,我們也聽到了那句話(生):————。”(師)那是他對朝廷如冰心玉壺般清澈見底的忠心啊!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仍然采用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引導的方式,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想象與朗讀的.欲望,而且這一個個腦海中不斷變換的場景,和朗讀后老師及時的補充,也會使學生明白,作者那種對家人,對朋友,對朝廷矢志不渝的愛無論何時何地都未曾改變。與此同時對“冰心”、“玉壺”這兩個抽象的詞語也已經(jīng)形象化,學生對此已經(jīng)有了個性化的理解。因此,此時的朗讀,已經(jīng)化為了學生情到深處的一種自然、真實的流露。)

            2.感悟人物品質。

            (1)師:沒有了對親人的竹報平安,也沒有了封封家書中字斟句酌的牽掛,千言萬語化作臨別時的一句叮嚀:“————。”學生再次激情補白。(古詩后兩句。)

            (2)引導:望著朋友遠去的背影,王昌齡決絕的轉身,再也沒有回頭,難道是他不想回家嗎?(想)可是他能回家嗎?

            (3)學生自由發(fā)表見解。

            總結:是的,他要讓那些惡勢力知道,即使遭遇再多的坎坷與磨難,他都不會屈服,自己依然冰清玉潔,保持著自己的信念。

            (設計意圖: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作者想要回家但又不能回去的內心,從而體會他剛正不阿,不畏強暴,不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此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一個點睛之筆。)

            五、課后拓展

            如果你是王昌齡的家人或朋友,聽到辛漸的一番描述,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可以以書信的形式,也可用詩歌的形式。

            六、板書設計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優(yōu)秀 篇3

            一、本詩進入課堂的一些想法:

            1、對于唐人的送別文化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詩在送別詩中屬于比較特別的一首,可以說雖名為送別,實際上卻是以表達個人的情操為著力點。可以說,與已學的送別有同有異。學習本詩,有助于學生對唐人送別有更為深入的理解。

            2、本詩為語文課程標準推薦,進入課堂,可作為教材詩歌的延伸。

            3、本詩具備“以寫促讀”的若干要素,將寫擠進課堂,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有助于個性化地理解本詩。

            二、學習目標初定:

            1、讀通本詩,并在對本詩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況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含義;

            2、把本詩改寫成一則日記,在以寫促讀中達成對詩人內心的理解,并能將個人的想像體驗融入到寫作活動中;

            3、背誦本詩并適當閱讀與本詩有關的一些詩句。

            三、有關資料:

            唐天寶七年(748年),“詩家天子”王昌齡因“不矜細行,謗議沸騰”,被貶為龍標尉。詩人謫貶龍標,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如《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B尻栍H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龍標野宴》:“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莫道弦歌愁遠謫,清山明山不曾空”。充分表達詩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懷。詩人擔任龍標尉時,由于為治以寬,政善民安,被譽為“仙尉”,鄉(xiāng)民慕名來訪者終日不絕。至今尚有“苗女聽歌”、“遮道乞詩”、“佳句退兵”、“王昌齡補靴”等動人傳說廣為流傳。詩人橫遭謫貶,他的好友--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與了“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朗西”的著名詩篇表示深切的懷念。唐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亂起,王昌齡為避戰(zhàn)亂,回歸鄉(xiāng)里,道出毫州(今安徽毫縣)時,被刺史閶邱曉所殺。

            四、學習過程:

            學習活動一:整理已有的關于送別詩的學習經(jīng)驗。

            1、背誦已學過的送別詩兩首;

            2、思考一般情況下送別詩會有哪些東西作者一定寫?(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難舍之情)

            (學習成果呈現(xiàn):背誦的熟練情況、教師板書)

            學習活動二:運用經(jīng)驗先自學本詩。

            1、自由讀本詩,運用經(jīng)驗學習,教師作適當?shù)姆答?

            2、梳理在自學本詩過程中產(chǎn)生的問題(如:詩中有兩個時間,三個地點名等等)

            (學習成果呈現(xiàn):問題標注于課文)

            學習活動三:將本詩改寫成一則日記。

            1、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送別的時間、地點與人物;

            2、第一次寫作日記并交流。

            3、估計的爭議(1):前面兩句詩均為描寫環(huán)境,在日記中應從哪一個環(huán)境入手?達成共識的途徑為引導學生想像:晚上王昌齡在想些什么?

            4、第二次寫日記。

            補充詩歌閱讀:“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云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以達成對王昌齡昨日晚上內心世界的了解。

            5、對第二次所寫的日記進行補充修改并交流。

            6、想像:分別在即,作為好朋友,王昌齡會有哪些話對辛漸說?

            7、第三次寫日記并作交流。

            8、適當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點明王昌齡一生的堅守,第四次寫作日記。

            (學習成果呈現(xiàn):學生寫成的日記。)

            學習活動四:感動與拓展性閱讀。

            1、配樂閱讀《王昌齡日記》。

            2、略讀李白詩: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朗西。

            (學習成果呈現(xiàn):學生在感情地朗讀。)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優(yōu)秀 篇4

            一、解題導入,讀題質疑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板書“芙蓉樓送辛漸”,生齊讀)

            “芙蓉樓”是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的城樓。“送”是送別的意思。“辛漸”是詩人的一位朋友。題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樓送別好友辛漸。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古詩,適時正音辨音“洛(luò)”,認識生字“壺”。

            2、朗讀檢查。(正確、節(jié)奏、速度)

            【設計意圖】詩歌教學,讀好詩句是前提。從正確朗讀、讀好每一個字做起,引導學生讀出節(jié)奏,把握好速度。

            三、詩文理解,自主交流

            1、這首詩寫了些什么?你能不能讀得懂?請你一行一行地讀,一行一行地想。(生自學)

            2、同桌之間交流,聽聽你的同桌對這首詩是怎么理解的。

            3、認為自己讀得懂的請舉手,說說這首詩大致講了什么意思。(生答,師結合注釋講解字詞意思)

            【設計意圖】學習古詩,從字詞入手,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弄清詩歌表達的主題。學生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說詩意,考查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理解能力。

            四、詩文品讀,賞析感悟

            1、請大家默讀前兩句,作者到底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你的依據(jù)在哪里?如果你能說出來,說明你真的弄懂了。

            “連”“入”兩個動詞寫出了“寒雨”的綿綿不斷和無聲無息,渲染出離別時的黯淡氣氛。“楚山孤”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表達詩人離開朋友時強烈的凄冷孤寂感)(板書“凄冷”“孤寂感”)

            【設計意圖】詩歌是用來表達詩人內心情志的,在理解詩歌大意之后,還需激發(fā)學生思維,引導學生仔細品讀,一字一詞推敲,從而由意象深入理解意境。

            2、前兩句有一對表示時間的詞語,“夜”和“平明”,王昌齡送別辛漸一共寫了兩首詩,這首是天亮時在芙蓉樓送別時所作,另外一首描繪的是前一天夜里兩人在芙蓉樓里飲酒話別時的情景。

            窗外秋雨綿綿,芙蓉樓內二人相對而坐,飲酒道別,此情此景,給你一種什么感覺?(凄涼、憂愁)這種情感凝聚在詩中的哪個字中?(孤)王昌齡才華橫溢,官至縣尉,后來因事被貶謫至嶺南。北返長安時在江寧縣任職,其間又遭人詆毀,再次被貶為龍標縣尉。他一生壯志未酬,與好友分別,心中怎能不孤單、苦悶呢?帶著這種感覺,再讀前兩句。(生讀)

            【設計意圖】古詩詞教學要注重讓學生感受音韻之美、漢語之美,在反復吟誦中感受古詩的魅力、詩歌的意境。

            3、讀一讀后兩句詩,說說你的感受。(詩人還在寫自己的離愁別恨嗎?詩人筆鋒一轉,從凄冷孤寂中振作起來,表明自己的信念)

            詩人沒有再過多地抒發(fā)離愁別緒,而是借辛漸向遠在洛陽的親友表明自己的信念。那么,詩人是想表明什么?(不因兩次被貶而改變自己高潔清廉的品質)哪些字詞告訴了你詩人的信念?

            “冰心”的字面意思是什么?詩人想用它說明什么?

            “玉壺”是什么樣子的?(里里外外晶瑩剔透、潔白無瑕)

            “玉壺冰”首次見于南朝鮑照《代白頭吟》中的“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至唐代成為一個久寫不衰的意象,多次出現(xiàn)在詩詞作品里。(舉例說明)

            【設計意圖】“玉壺冰”是理解這首詩的關鍵,也是理解詩人精神品質的難點,知人論詩,因此補充“玉壺冰”的歷來寄托就有了依據(jù)。

            4、想象:詩人會向辛漸說什么呢?

            5、歸納主題:全詩句句是景,句句是情。即景生情,寓情于景,通過送別友人的表白,不僅烘托詩人送別時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現(xiàn)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表明詩人永葆高潔清廉品質的崇高氣節(jié)。

            6、指導背誦。

            送別詩我們學了很多,有的借勸酒表達對友人的情誼、離別的不舍,同時體現(xiàn)了詩人深厚的友情,托物寓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有的以水深比情深,形象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有的把離別這件事看得很超脫,唱出了豪邁的歌聲——“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還有像今天我們所學的,借送別來表達胸中的積憤或表明自己的心志——“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設計意圖】拓展處安排群詩閱讀,既對送別詩做一個小結,又指向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從人物語言、動作中感受人物品質”,圍繞書后習題展開學習,群詩閱讀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主題性閱讀,這樣的學習,更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探究精神。

            古詩,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其節(jié)奏感、音韻感、畫面感、意蘊感都需要反復誦讀。朗讀,是有方法的,需要字字入目讀,教學生讀準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這是基礎;入口入心讀,讓學生能夠讀懂詩句的意思;入情入境讀,引導學生聯(lián)系創(chuàng)作背景,體會詩情。讀之有層次,在朗讀中充分感受古詩的張力與魅力。

            古詩文字簡練,但內涵豐富,意味無窮,所謂“詩言志,歌詠言”。對照注釋理解詩句,抓住關鍵詞理解詩句,引導學生想象、感悟,和作者來場穿越千年的對話,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歌的情意。

            古詩教學最終指向“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指向學生核心素養(yǎng),而這個過程中必須要有思維的參與。拓展閱讀,引導學生走進經(jīng)典,將學生的視野引向課外,讓美感流淌在學生心中,把文化的種子種在學生心中。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優(yōu)秀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積累送別詩。

            2、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

            3、抓住“冰心”“玉壺”感悟詩人高尚品格。

            教學重點:

            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

            教學難點:

            抓住“冰心”“玉壺”感悟詩人高尚品格。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對詩游戲。(送別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導入課題

            今天,就讓我們再一次步入古詩的殿堂,跟隨著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來欣賞他寫的一首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

            3、理解詩題。

            4、背景介紹。

            二、整體誦讀,品評朗讀。

            1、初讀古詩

            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詩,注意讀正確,讀流利。

            (1)指讀正音。

            (2)指導讀出節(jié)奏美;指讀、男女生共讀。

            師:我們知道,古詩具有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大家試著能不能讀出節(jié)奏來。指名讀一讀《芙蓉樓送辛漸》,其他同學注意聽,他在讀時是怎么停頓的,有沒有讀出節(jié)奏與韻律。

            2、師范讀,讀出韻腳音調。

            3、生試讀,指讀。

            4、齊讀古詩。

            三、感悟詩歌內容。

            1、自讀自悟。學生結合注釋仔細地讀一讀,和同桌交流哪些字眼讓你看到了送別時的情景。

            2、同桌交流。

            3、課堂交流。

            (1)“寒雨”看出送別時的天氣下著雨。

            (2)“夜”“平明”可以看出送別的時間。

            (3)“楚山孤”可以看出詩人送別好友時的孤寂心情。

            四、走進詩人感悟品格。

            1、教學三、四兩句,感受詩人高潔的情懷。

            (1)師:芙蓉樓一別之后,辛漸即將回到洛陽,見到家鄉(xiāng)的親友,猜想一下,王昌齡的家鄉(xiāng)可能會有哪些親友?(年邁的雙親、結發(fā)妻子、兄弟姐妹、友人)這些親友見到辛漸后可能會問些什么?(他為什么不回來?是否吃飽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錯?為什么屢遭貶謫?)

            師:這些王昌齡都想到了,但是他只讓辛漸告訴家人“一片冰心在玉壺。”這究竟是為什么?

            (2)播放動畫

            通過了解了詩人的經(jīng)歷,請再讀讀這一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是從哪些字詞體會到的?(板書冰心、玉壺)“冰心”是什么意思?詩人想用它說明什么?“玉壺”是什么樣子的呢?(里里外外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由此可見,詩人以冰心玉壺自喻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信念。

            師:多么正直的人,多么高潔的心啊!(板書:高潔)

            (3)補充“玉壺”典故詩句。

            3、歸納主題。

            師:《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通過一孤一寒,烘托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凄寒孤寂之情,用“一片冰心在玉壺”表明了詩人高潔的操守。同時“一片冰心在玉壺”也成為了全詩的主旨所在,成為了流傳千古的佳句。

            4、熟讀成誦。

            師:當我們理解了詩人與朋友離別的傷感,理解了詩人那冰清玉潔的高尚情操之后,讓我們再一次跟隨著這悠揚的樂曲吟誦這首詩,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播放古詩新唱)

            五、拓展延伸,對比閱讀。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六、作業(yè)布置。

            1、默寫古詩。

            2、搜集送別詩。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優(yōu)秀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積累送別詩。能正確默寫名句。

            2、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

            3、抓住“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播放古典音樂,教師配樂講述,引入課題。

            導語: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瑰麗的文化遺產(chǎn),它就像一顆閃亮的明珠,散發(fā)出熠熠的光輝。本學期我們一起輕叩詩歌的大門,感受了《詩經(jīng)·采薇》中遠征戰(zhàn)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詩圣杜甫“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喜悅心情;宋代詞人辛棄疾那忘懷于大自然中所得到的快樂……今天,就讓我們再一次步入古詩的殿堂,跟隨著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來欣賞他寫的一首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

            二、知詩人。

            (出示王昌齡像)師:這位就是詩人王昌齡,課前大家查閱過了他的相關資料,你們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課件出示詩人簡介)

            三、釋題。

            師:學習古詩,應從題目入手。你從題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樓”是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的城樓。“送”是送別的意思。“辛漸”是詩人的一位朋友。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與朋友分別時,詩人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來讀課題。

            三、整體誦讀,品評朗讀。

            過渡:辛漸既是王昌齡的同鄉(xiāng)又是他的好友,辛漸即將回到家鄉(xiāng),王昌齡在芙蓉樓為他送行,這首詩描寫的就是詩人在芙蓉樓送別好友的情景。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

            1、初讀古詩

            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詩,注意讀正確,讀流利。

            (1)指導讀得正確。

            師:誰來讀一讀這首詩?其他同學注意聽,聽他有沒有把每個字的讀音都讀準了。

            (2)指導讀出節(jié)奏美。

            師:我們知道,古詩具有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大家試著讀讀看能不能讀出節(jié)奏來。指名讀一讀《芙蓉樓送辛漸》,其他同學注意聽,他在讀時是怎么停頓的,有沒有讀出節(jié)奏與韻律。

            2、師配樂范讀。

            3、學生配樂朗讀。

            四、感悟詩歌內容。

            1、自讀自悟。學生結合注釋仔細地讀一讀,想一想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可以把自己讀懂的內容跟同桌講一講。

            2、集體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從這首詩中知道了什么?

            過渡:結合注釋,我們已經(jīng)對這首詩的內容有了大概的了解。有人說,古詩是語言的鉆石,它凝練、雋永,值得我們細細地品味、琢磨。讓我們先來品品第一、二句。(出示一、二句詩)

            五、品詩,悟情。

            1、教學一、二兩句,感受含蓄的離別情懷。

            (1)請同學們認真讀讀一、二兩句,邊讀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機板書:寒雨 孤山)……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說你看到的情景嗎?面對著這樣的凄風冷雨,這樣孤零零的楚山,又要與好友分別了,詩人心中是怎樣的感受呢?(板書:孤寂)詩人表面上寫楚山孤獨,其實是在表達自己孤寂的內心啊!

            師:讓我們帶著這種情感,再讀這兩句。(指導朗讀)

            師:芙蓉樓一別,辛漸即將回到故鄉(xiāng)洛陽與親人團聚,而這里就只留下詩人一個人了,再沒人陪他飲酒,陪他吟詩,與他交心了……想到這些,他的心中更感到……(學生說感受)所以在第一、二句這樣寫道: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熞僮x)。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優(yōu)秀范文(精選6篇)】相關文章:

          芙蓉樓送辛漸賞析12-03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07-02

          《芙蓉樓送辛漸》詩詞賞析11-05

          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10-26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賞析10-17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唐詩鑒賞10-30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原文鑒賞12-08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詞鑒賞10-21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原文及賞析05-14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譯文及賞析05-1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日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一区免费看 | 日本在线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欧美视频77 | 亚洲日本欧美三级 | 中文有码亚洲自拍偷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