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數學課件

          時間:2021-03-30 14:15:17 課件 我要投稿

          關于高等數學課件

            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高等數學課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高等數學課件

            學習目標: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了解比例和比的區別。

            2.能根據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探索國旗中的數學知識,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比的知識,你能說說什么叫做比?(舉例說明)

            教師板書學生舉的例子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稱。

            2.我們知道了比的前后項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們會求比值嗎?教師板書出下面幾組比,讓學生求出它們的比值。

            12:16

            3/4: 1/8

            4.5:2.7

            10:6

            學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問:你有什么發現?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師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所以這兩個比也是相等的,我們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板書:4.5:2.7=10:6)

            [設計意圖:在學習比例之前,就強調了兩個比的比值相等,為學習新知識提供了“最佳關系”和知識的“固定點”。

            二、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1.學生觀察課本情境圖,激發愛國情操。

            四幅情境圖分別呈現的是什么情景?

            天安門升國旗儀式,校園升旗儀式,教室場景,國家間的會議

            師:四幅不同的場景,都有共同的標志——五星紅旗,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這些國旗有大有小,你知道這些國旗的長和寬是多少嗎?

            2.板書國旗的長和寬,并提出問題。

            天安門升國旗儀式:長5米,寬10/3米。

            校園升旗儀式:長2.4米,寬1.6米。

            教室場景:長60厘米,寬40厘米。

            簽約儀式:長15厘米,寬10厘米。

            師:這些國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國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這中間隱含著什么共同點呢?

            師生交流,得出每面國旗的大小不一,但是它們的長和寬隱含著共同的特點,是什么呢?

            3.學生探索,發現問題。

            師:每面國旗的大小不一樣,但是它的長和寬中卻隱含著共同的特點,是什么呢?

            學生自主觀察、計算,發現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相等。

            (1)比較學校操場上和教室里的國旗長與寬的比值。

            2.4:1.6=3/260:40=3/2

            2.4:1.6=60:40

            (2)在這四面國旗的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組成比例?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說明:四面國旗的大小不同,但因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們的長與寬的比值是相等的。)

            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供四個實際情境圖,創設這個情境有五方面的考慮:一是使學生通過現實情境體會比例的應用;二是“四面國旗的大小不同,但因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們的長與寬的比值是相等”,由此引入比例意義的教學;三是依據四面國旗長與寬可以組成多個比例式,為比例意義的教學提供較多的資源;四是為以后學習圖形的放大與縮小做鋪墊;五是有助于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注重了“數學化”和“生活化”的結合,使這節概念課不是對知識簡單的復述和再現,恰恰是通過教師的“再創造”,為學生展現出了“活生生”的思維活動過程,讓學生自己觀察比較,總結得出比例的意義。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較為簡潔的數學概念,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參與課堂的主動性被充分調動。]

            4.我們也學過不同的兩個量也可以組成一個比,如:

            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時間(時)25

            路程(千米)80200

            指名學生讀題。

            教師:這道題涉及到時間和路程兩個量的關系,我們用表格把它們表示出來。表格的第一欄表示時間,單位“時”,第二欄表示路程,單位“千米”。

            這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邊問邊填寫表格。)

            “你能根據這個表,分別寫出第一、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200:5

            讓學生算出這兩個比的比值。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0:2=40,200:5=40。

            讓學生觀察這兩個比的比值。再提問:你們發現了什么?”(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這兩個比相等。)

            教師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組成比例。(板書:80:2=200:5)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設計意圖:應用上面的方法,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新問題,使學生由感性認識過渡到理性認識。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用自己理解后的語言敘述比例意義,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

            指著比例式,引導學生觀察得知,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須具備什么條件?因此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是看什么?

            5.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

            教師: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呢?

            比一個式子兩數相除有兩項

            比例一個等式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三、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做P33“做一做”。

            讓學生看書,不抄題,直接把能組成比例的兩個比寫在練習本上,教師邊巡視邊批改,對做得不對的,讓他們說說是怎樣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對不對。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組題的練習,增強了新知識的清晰度與穩定性,有利于學生掌握比例的意義,層次清楚。

            四、拓展遷移,升華新知

            1、填空。

            5:2=80:()

            2:7=():5

            1.2:2.5=():4

            [設計意圖:此題有了數的形式的變化,兼備有意設難、激發挑戰、活躍氣氛的功效。

            2、下面每組中的四個數能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能寫幾個就寫幾個)

            (1)4,5,12和15

            (2)2,3,4和6

            [設計意圖:邊講邊練逐步延伸了知識。提出條件讓學生自己組成比例,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同時培養了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

            五、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關于高等數學課件】相關文章:

          關于出塞PPT課件05-14

          關于《太陽》的課件05-14

          關于《長城》課件參考05-13

          關于《故鄉》課件教案05-11

          關于采薇課件11-26

          關于化石吟課件11-26

          關于折扣的教學課件06-25

          關于梯形的教學課件06-25

          關于PowerPoint課件發布攻略05-18

          關于線性規劃課件05-1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福利欧美午夜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不卡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 亚洲222cc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网国产 | 在线永久免费AV网站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