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2-08-09 09:35:11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科學教案范文合集9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科學教案范文合集9篇

          科學教案 篇1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身邊的植物

            教學目的:

            (一)科學探究目標:

            1、在觀察活動中,能夠調動各種感官識別常見植物,描述常見植物的特 征,會依據不同標準對不同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和比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觀察記錄。

            (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多角度觀察植物,激發(fā)學生參與科 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2、想了解與植物有關的事情。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顏色、氣味、外形等內容。

            教學重點: 識別常見植物,描述常見植物的特征

            教學難點: 會依據不同標準對不同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和比較

            教學準備: 觀察記錄表、放大鏡、植物卡片、各種奇異植物的資料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l

            教學導入 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種植物?那你知道咱們校園里 有多少種植物嗎? l

            教學新課

            一、認識周圍的植物

            1、誰能說說我們周圍有哪些植物?向同學們介紹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動圖例,讓學生了解可以通過手摸、鼻聞、眼看來掌握植 物特征,認識植物。

            3、提出課外觀察的任務及注意事項,并填寫好觀察記錄表。

            4、分小組進行課外觀察活動,教師巡視。

            5、學生匯報,檢查觀察記錄表的記載情況。

            5、教師小結。 l 拓展延伸 繼續(xù)了解認識本地的一些植物。 第二課時 l

            教學導入

            1、介紹我國明代醫(yī)學家和藥學家李時珍。

            2、李時珍認識了上千種植物,在《本草綱目》里還給植物進行了分類。 l

            教學新課

            一、給身邊的植物分類

            1、請同學們按照不同的標準,試著給下面這些植物分類,將同一類植 物做上相同的記號。

            2、與同學們交流自己的分類標準。

            3、把自己上節(jié)課觀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4、學生匯報,教師記錄。

            5、教師小結。

            二、有趣的植物

            1、學生了解書中介紹的四種有趣的植物。

            2、學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資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師補充、小結。 拓展延伸 課后繼續(xù)搜集了解植物的有關資料。

            板書設計: 略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世界上的動物不僅身體構造不同,生活習性和繁殖方式也不同;

            2.初步了解常見的6類動物分類方法:哺乳類、鳥類、魚類、昆蟲類、爬行類、兩棲類。

            3.初步了解6類動物的主要特點。

            4.能通過合作形式整理總結出動物的共同特征。培養(yǎng)小組分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尋找動物的共同特征。

            【教學難點】

            根據觀察到的事實做出科學判斷。

            【教學準備】

            教學用的6種典型動物圖片或標本。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一、引入

            1.從舊課引入。

            (提供 6種典型動物的圖片,引入教材第一段)

            2.引發(fā)學生開展討論。

            3.從討論活動中捕捉探究的問題。

            1.回憶上一課的活動內容。

            2.學生說說這6種動物的特點。

            3.小組討論。

            引發(fā)探究的興趣。

            二、尋找相似動物的特點

            1. 提供豐富的動物圖片。

            2.說說為什么這樣找?這樣找的理由是什么?它們怎樣相似?

            1.先找出一種與貓、鴿子、金魚、甲魚、青蛙、蜻蜓相似的動物。

            2.分組將其他的動物分別歸類。

            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類科學素養(yǎng)。

            三、逐步建立淺近的概念

            1.將看法一致的動物分別列在表格中。

            2.將看法不一致的動物羅列出來。

            3.運用先前達成的共同特征來分析該種動物,如果看法達成一致則列入表格,如果不能達成一致,教師則提供進一步的資料(主要是形體特征和行為方面的)。

            4.提供科學家的分類依據和命名方法,交流:我們的看法與科學家的分類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修改和補充?

            1.說說這樣處理的依據是什么?(初步抽象出共同特征)

            2.各方面陳述自己的理由。

            3.進一步抽象各類動物的共同特征,并為每類動物命名。

            4.還有哪些動物和這6類動物都不相似?蝸牛是哪類動物呢?

            初步培養(yǎng)學生根據事實作出判斷的能力。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思維)。

            四、尋找動物的共同特點

            1.這些動物有哪些共同特點?

            2.教師總結動物的共同特征。

            1.小組討論。

            2.交流,達成一致。

            從找相似的動物實踐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五、作業(yè)

            學生完成作業(yè)。

            附板書設計:

            2.形形色色的動物

            和貓相似的動物:

            和鴿子相似的動物:

            和金魚相似的動物:

            和甲魚相似的動物:

            和青蛙相似的動物:

            和蜻蜓相似的動物:

          科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能對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進行完整的實驗研究。

            2、能從研究結果中發(fā)現(xiàn)新的研究問題。

            3、能通過研究找出對種子進行分類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規(guī)范、美觀的種子標本盒。

            二、重點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如何制訂較規(guī)范的實驗方案。

            難點:同重點。

            三、課前準備

            豆種、布、等配套實驗材料。

            四、教學課時:2 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活動開始到撰寫實驗方案部分。第二課時,完成交流及總結部分。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種子在什么條件下才能萌發(fā)?

            (二)指導學生探究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

            1、讓學生展開討論。

            2、學生匯報討論的結果。

            3、學生分小組觀察教師事先準備好的種子。

            4、學生進行猜想。

            5、學生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1) 學生制訂實驗方案。

            (2) 學生交流各自的實驗方案。

            (3) 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解釋。

            (4) 歸納小結。

            6、讓學生提出還想研究的問題。

            7、讓學生閱讀 “科學在線”的內容。

            (三)指導學生制作種子標本。

            六、板書設計

            1、小苗的誕生

            適當的水分

            適當的氣溫

            陽光

            2、 土壤與植物的生長

            一、 教學目標

            1、能與其他同學共同研究三種土壤的主要差別。

            2、能正確使用實驗法研究三種土壤的滲水能力,從而推測出三種土壤的保

            水能力。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鍛煉孩子使用味覺來對食品開展識別的能力。

            2、充實孩子相關食品味道的了解及修飾詞,充實詞:酸的、甜的、香的。

            教學預備:

            毛絨玩具一個,錄音機、Music磁帶,關于甜味、酸味、香氣的食品數個。

            教學過程:

            1、展示種種味道的食品,通過給學習孩子過生日,來導出教學課題:嘗一嘗味道。

            今日是我們班xx孩子的生日,我們一塊兒給他慶賀生日行不行?他今日帶給我們很多好吃的物品。孩子吃時,瞅瞅你吃的是啥物品?它是啥味道的?孩子一邊吃邊告知周圍的孩子。

            2、探討食品的味道:

            (1)請孩子說一說,你剛剛吃的是啥?它是啥味道的?你還吃過哪一些物品像糖果味一樣是甜的?你還吃過哪一些物品像楊梅味一樣是酸的?你還吃過哪一些物品像花生(又名金果)味一樣是香的?

            (2)充實修飾詞:酸的、甜的、香的。

            (3)孩子你喜愛吃啥味道的物品哩?

            (4)不可以吃過于多甜甜的物品,這樣,牙會吃壞的。

            3、按酸、甜、香的味道來歸類:(展示酸、甜、香的食品請孩子歸類)

            (1)xx請我們進食,我們也送好吃的物品給xx吃好不好?xx要我們把禮品放于三個籃內。把味道是甜甜的放于一個裝糖果的標識的籃內;把味道是酸酸的放于一個裝楊梅標識的籃內;把味道是香香的放于一個裝花生(又名金果)標識的籃內。

            (2)xx講你們分得好好!這就是甜甜的味兒;這就是酸酸的味兒;這就是香香的味兒。感謝孩子送來如此多好吃的禮品。

            4、教學完結:今日xx帶給我們許多味道的食品,有甜的、酸的與香的,感謝xx嘛,那讓我們唱K跳舞來祝xx的生日吧!

          科學教案 篇5

            第一章 生物科學和我們

            【情景點擊】

            【課程目標】

            1.嘗試說出人類健康面臨的挑戰(zhàn)。

            2.舉例說出生物科學與社會的關系。

            3.說明學習生物科學需要正確的方法。

            4.嘗試像科學家一樣實驗。

            【自主預習精細梳理】

            1.人類面臨的問題之一:健康問題

            (1)癌癥是人類健康的殺手,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學因素,都可能導致癌癥的發(fā)生。

            (2)癌癥的預防措施

            ①避免接觸物理、化學、病毒等各種致癌因子。

            ②增強體質,保持心態(tài)健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高發(fā)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傳染病

            ①發(fā)病率較高的傳染病:依次為病毒性肝炎、肺結核、痢疾、淋病、麻疹、傷寒及副傷寒、梅毒、瘧疾、出血熱、猩紅熱等。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②病死率較高的傳染病:依次為狂犬病、艾滋病、白喉、新生兒破傷風、流腦、鉤端螺旋體病、炭疽病、乙腦、霍亂、出血熱等。21教育網

            2.生物科學與社會: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

            (1)對于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遺傳病,可通過對胎兒進行產前基因診斷,并對確診患病的胎兒實施人工流產,從而避免遺傳病患兒的出生。

            (2)基因治療是治療遺傳病的新途徑,其基本原理是采用轉基因技術將帶有治療作用的'基因(目的基因),導入患者的受體細胞中,體外培養(yǎng)使其增殖,然后輸回患者體內,以糾正或彌補缺陷基因帶來的影響;或將目的基因通過載體直接送入人體內受體細胞中,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思考】有些糖尿病是由于基因(遺傳物質)突變引起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血糖濃度高于正常水平,從而形成糖尿,目前一般采取注射胰島素的方法暫時緩解,但一段時間后血糖又會升高,如何根治?

            提示:采取基因工程的方法把健康基因導入胰島細胞,即基因治療。

            3.21世紀生物科學發(fā)展的大趨勢

            對生命現(xiàn)象與生命本質的研究不斷擴大、深入,向微觀和宏觀、最基本和最復雜的兩極發(fā)展。

            4.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法是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許多生物現(xiàn)象及規(guī)律都是通過科學的實驗法而被發(fā)現(xiàn)的。實驗法要遵循一定科學過程,通過雷迪→尼達姆→斯巴蘭扎尼→巴斯德的實驗,不但能體驗到生物科學的研究方法,而且更能感受到實驗法是挑戰(zhàn)偽科學最有力的武器。

            5.生物科學的探究過程

            研究生命科學的程序包括觀察、假設、實驗、對假設的進一步修正,得出結論、進一步地觀察、進入下一個認識周期。在嘗試像科學家一樣實驗的過程中,特別注意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的問題。

            (1)觀察:用一種或多種感官去收集有關這個世界的信息。觀察有時需要使用一些輔助儀器,如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

            (2)測量:對被測量的對象用比較精確的數據加以表示。

            (3)實驗設計:預測技能實際上是根據現(xiàn)有證據和既往實驗對將來的事件作出的推論。由于預測只是推論的一種,所以可能出錯,必須通過巧妙設計實驗來檢驗預測的正確與否。在設計實驗時,特別注意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對照原則、平行重復原則、等量原則等。

            (4)收集數據和分析數據:把分類、觀察或測量得到的內容如實地記錄下來的過程叫做數據收集。運用數學知識整理、分析、歸納各種數據,可能會發(fā)現(xiàn)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得出獨到的見解,并通過實驗報告的形式與他人交流。

            (5)安全實驗:科學實驗需要確保實驗安全。只有完全理解并能自覺遵守實驗安全規(guī)則才能確保實驗安全。

            【思考】巴斯德的實驗最精巧的一個方面是什么?

            提示:將玻璃瓶頸拉成彎曲的鵝頸狀,如圖。好處是:瓶子雖未密封,卻可以保持無菌。

          科學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能夠主動探究積極發(fā)現(xiàn),開展拓展性活動。

            能夠在解釋過程中比較變量。

            能夠在解釋中獲得新結論或新發(fā)現(xiàn)。

            科學知識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義。

            感受溫室效應及空氣有質量、水的傳熱、空氣動力、熱脹冷縮等原理及其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樂于拓展,增強本領,豐富知識。

            進一步增強對科學的興趣和研究科學的熱情。

            重點難點

            學法指導

            課前準備 尺子、報紙若干、一次性紙杯、一次性快餐盒、試管、金魚、酒精燈、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膠帶、熱水、水槽等。

            學習過程 二次備課

            一、導入

            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不少的科學知識,掌握了一些科學探究本領。(可以舉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進行解釋,如:地球上的隕石坑等)

            二、探索和調查

            1、其實,像這種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本領對生活中的現(xiàn)象進行解釋,對問題進行探究就是一種“拓展(開拓發(fā)展之意《現(xiàn)代漢語詞典》)”,古人曾說過“舉一反三”和“聞一之十”也是同樣的道理。

            2、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釋書上的現(xiàn)象。

            瓶中的草為什么和外面的長的不一樣呢?

            3、學生將自己的解釋填寫在活動記錄上。

            4、先小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5、總結:像這樣用所學的知識對現(xiàn)象和問題進行的解釋就是一種對所學內容的拓展。

            6、學生利用準備好的器材動手探究,并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解釋記錄下來。

            (1)兩人小組完成尺挑報紙的實驗

            (2)四人小組完成金魚在試管中存活的實驗

            (3)每人單獨完成氣墊汽車的實驗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實驗

            每一個實驗的過程中都要要求學生進行初步地假設—仔細地觀察—認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釋—討論與交流。

            7、像這樣在探究活動中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技能也是一種拓展。

            三、回顧和解釋

            你還能對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哪些現(xiàn)象,利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去解釋呢?

            當堂檢測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

            2、能夠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大膽的想象,并應用類比推理對溶洞以及鐘乳石等的形成進行推測。

            3、探究中能夠與人合作、積極交流,不斷體驗成功的快樂。

            4、通過研究溶洞,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1)滴管、燒杯、稀鹽酸、澄清的石灰水、吸管、酒精燈、三角架、石棉網、石灰石、鵝卵石等。(2)收集一些溶洞圖片資料,有條件的可以讓學生課前參觀當地的溶洞。

            2.教師準備:(1)有關溶洞的聲像資料。(2)溶洞及鐘乳石、石筍、石柱的成因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認識溶洞及其內部地貌特點。

            1、教師提供生動、豐富的聲像資料,引導學生認識溶洞。

            2、深入仔細地觀察并結合已有的經驗,使學生認識溶洞內的鐘乳石、石筍、石柱、石花,并充分描述其特點。

            二、研究溶洞的形成原因。

            介紹溶洞存在的地理位置。人們經過考察發(fā)現(xiàn),溶洞大多位于石灰?guī)r構成的山中。

            1、提出問題:溶洞大多位于石灰?guī)r構成的山中,溶洞的形成與石灰?guī)r有關嗎?有什么關系?

            (1)學生分組討論。

            (2)提出假設。

            2、指導學生做巖石腐蝕實驗。

            (1)提出實驗要求及注意事項。

            (2)分組實驗。

            (3)師生交流。①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②你們從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石灰?guī)r的巖石都能被鹽酸腐蝕)

            3、利用類比推理分析溶洞的形成。

            三、研究鐘乳石、石筍、石柱的成因。

            1、學生根據鐘乳石的形態(tài)特點和溶洞的形成過程推想其成因,讓學生充分討論生并利用實驗驗證。

            問:當酸性水流經石灰?guī)r表面或沿裂縫滲透到巖石后,流走的水中會增加什么物質?

            2、分組實驗

            (1)用吸管往少量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氣,會發(fā)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2)繼續(xù)往里面吹氣,又會發(fā)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3)用酒精燈給再次變清的石灰水加熱,直到水分蒸發(fā),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3、分組匯報并分析實驗結果。

            4、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xiàn)象推想鐘乳石的成因。

            5、播放鐘乳石形成的課件,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鐘乳石的形成過程。

            6、引導學生根據鐘乳石的形成過程,推想石筍、石柱的成因。

            7、播放石筍、石柱的形成課件,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石筍、石柱的形成過程。

            四、拓展。

            1、大便器用久了,表面會形成一種難以除去的物質,你們有什么辦法除去它嗎?

            2、炊壺底部的水垢是怎樣形成的?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能夠長期觀察一種動物或植物。

            2、能夠對動植物前后發(fā)生的變化進行比較。

            3、能夠觀察并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能夠比較出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變化。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氣候特征是一定地區(qū)的規(guī)律性天氣現(xiàn)象。

            2、知道季節(jié)是根據特定氣候劃分的時間段。

            3、了解四季的氣候特征。

            4、知道一些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變化。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感受自然界四季的變化,欣賞四季的美麗景色。

            2、持之以恒地觀察動植物的變化。

            3、養(yǎng)成記錄觀察現(xiàn)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1 知道氣候特征是一定地區(qū)的規(guī)律性天氣現(xiàn)象。

            2、了解四季的氣候特征。

            教學準備:

            1.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圖片或錄象資料。

            2.有關春夏秋冬氣候特征的圖片、錄象等視聽資料和設備。

            3.關于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生活規(guī)律變化的圖片、錄象等視聽資料和設備

            4.確定觀察的對象,準備好觀察記錄的工具。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集中話題

            1、提問: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jié)

            嗎?

            2、說得真棒!你能再說一說秋季是

            什么樣的嗎?

            引起學生對氣候與季節(jié)的興趣。

            二、探索和調查

            1.小組討論匯報:你眼里的秋季是什么樣的?

            認識秋季的氣候特征。

            2.誰能再說一說其他季節(jié)的氣候是什么樣的?

            認識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氣候特征。

            3.小組討論。

            4.全班交流、補充。

            5.在不同的季節(jié)里,動植物有什么變化?

            認識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變化。

            6.學生看圖或音像資料后說,再適當補充。

            7.小結。

            三、回顧和解釋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鞏固所學,課外拓展。)

            2.觀察一種動物或植物,記下它在不同時期的變化。

            板書設計:

            氣候與季節(jié)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風可以通過自然界中事物的變化來感知,可以用風向和風速來描述。

            過程與方法:

            自制建議風向標和小風旗。用自制的風向標和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并使用適當的方法紀錄觀察結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到使用簡單工具能對天氣觀察活動提供很大的幫助。進一步提高觀察天氣現(xiàn)象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重點】能描述風向和風速

            【教學難點】用自制的風向標和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并使用適當的方法紀錄觀察結果。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制作風向標的材料;制作小風旗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你們覺得風是什么?能聽到,看到風嗎?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風的詞語來描述風嗎?

            二、探究內容:

            (一)風向和風向標

            1、出示風向圖,簡單介紹

            簡單介紹,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可以用八個方位來描述風向。

            2、你能通過風水動旗面的情況來辨別風向嗎?簡單練習。

            小結: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風向標的箭頭指向的是風吹來的方向。

            3、制作風向標,并測量風向

            (1)出示自制風向標。介紹制作方法

            (2)小組討論:風向標的使用方法

            (3)問:我們如何將風向結果添加到當天的天氣日歷上呢?

            (4)我們還可以用哪些方法確定方位和測量風向?

            (二)風速和風速等級

            1、問:風向可以用風向標進行測量,那么風速也可以測量嗎?

            2、介紹科學家利用風速儀測量風速,熟悉“蒲福風力等級”表。我們制作小風旗來測量。

            3、分組制作小風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實地觀察

            1、測量風向和風速

            2、記錄到天氣日歷中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蝸牛09-11

          走進科學教案12-08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科學教案范文04-06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4

          關于科學教案07-27

          有關科學教案06-1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观看看 | 色综合伊人色综合网站 | 久久亚洲欧美日本精品 | 色妞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福到在线a国产4视频 | 婷婷丁香五月天综合资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