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資需有適度區間

          發布時間:2017-12-1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中國教育報     2003-01-20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文新華 

           

            教育投資應當有一個“適度區間”,即教育投資要適度,要有下限和上限。教育投資要適度,才能保證教育投資的經濟效益。即教育投資不是越少,效益就越高;教育投資不是越多效益就越好。 

            現在教育中有這樣的現象:學校占地面積越來越大,不同層次的學校要求有不同面積的運動場。還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所謂“豪華型學校”:內設豪華的室內體育館、鋪張的塑膠跑道、游泳池以及天文館或天文觀測臺等。某市,一個區有4所示范性高中,因此就有4個標準的豪華運動場,加上公共體育場,就是5個標準的運動場!怎能想像這發生在那寸土寸金的城市。以至于香港的校長們參觀后,都為他們自己學校的“簡陋”感到慚愧,提出“希望工程”應惠及香港。連發達國家的校長們看了以后都說“中國不是發展中國家”。因為在他們那里,絕大多數學校都沒有如此好的條件,只能利用學校附近的公共場地和設施。 

            中國的大多數學校設施仍然比較簡陋,需要改善辦學條件。但改善條件要從中國目前的國情出發,“優質”并不是靠條件的鋪張所能獲取的。據調查,學校高標準的運動場每周用的次數很少,因為擔心被損壞,學校的天文臺幾乎都是閑置的,因為中學生還暫不具備使用它的知識與能力。這就涉及到教育投資的經濟效益問題,投資應當有一個“適度區間”。 

            首先,教育投資有一個下限。因為,教育經濟效益=教育產出/教育投資。其中,教育產出包括數量和適當的、適度的和適用的質量。那么,當數量和質量已確定,就需要一定數量的教育投資。這個“一定數量”,就是教育投資的下限。這樣才能取得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教育產出。如果低于這個下限,那就只好減少數量或降低質量。如果在質量一定的情況下,要擴大數量,就需要適當地增加教育投資,那么教育投資的下限就會上移。如果在數量一定的情況下,要適當提高質量標準,也需要適當地增加教育投資,那么教育投資的下限也會上移。 

            其次,從經濟效益的角度而言,教育投資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一個上限。因為,教育投資增加并不必然帶來投資效益的增加。教育投資的上限由以下主要因素所決定:一是教育財政預算和家庭教育支出的上限;二是教育投資在各級各類教育中的分配;三是絕大多數學生都有達到適當的、適度的和適用的教育質量標準;四是學校的教學和科研設施、設備以及圖書、信息資料等能夠充分滿足該層次教育的教師授課、科研與學生學習、科研的需求(而不是超越學校所屬層次教育的目標要求);五是教師的工資性收入在一定幅度上超過社會就業人員的人均工資性收入。 

            如果教育投資在適度區間內,教育的經濟效益就是適中的,社會效益也是比較高的。

           

          [教育投資需有適度區間]相關文章:

          1.我國人力資本對教育投資的影響研究論文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男人的天堂色偷偷 | 日本精品一级少妇一级 |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第九在线 | 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va一区动漫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国服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