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記趣》導學案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2-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知識與能力

          借助注釋和詞典讀懂這篇課文,熟讀成誦。

          過程與方法

          1.疏通文意。

          2.了解文章記敘的內容,體會作者純真的童心和想像奇特、視小為大的童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觀察、聯想以及想像三者之間的關系,從而指導自己的作文實踐。

          【教學重難點】

          認識觀察、聯想以及想像三者之間的關系

          【教學法】討論交流法

          【課時】一課時

          【預習導學】

          1.導入新課

          有一部回憶錄,塑造了亡妻陳蕓形象,林語堂稱她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她不愛珠玉首飾,卻對破書殘畫倍加珍惜。她有意識地與凡夫俗子相對抗,因之招致公婆的斥責。臨終時也不后悔,她對丈夫說:“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無憾!

          這部回憶錄,名叫《浮生六記》,清代小說,共6卷。

          2.作者鏈接

          沈復(1763-約1807),清代散文家。字三白,號梅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他一生長期作幕僚,奔走南北,游歷過許多地方。嘉慶十 三年(1808)五月間,隨翰林院編修齊鯤出使琉球,參加 冊封琉球國王的盛典,十月間歸國。在此期間,寫作了 《浮生六記》。

          3.朗讀課文,注意節奏停頓,并且給易錯字標清字音。

          稚(       )藐(     ) 項為之強(      ) 怡(       )然   唳 (     )

          凹凸(          )   壑(       )   龐(      )    哈蟆(            )

          4.對照注釋并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5.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頓。

          私/擬作/群鶴舞空             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果如/鶴唳云端                蓋/一癩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6.找出文中你認為重要的不理解的詞,準備課堂討論

          【自主合作展示】

          一、合作探究:

          1、本文圍繞著污物外之趣記敘了哪幾件趣事?

          2、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總洋的童心童趣?

          3、用自己的話歸納本文的內容。

          4、本文在結構上和語言上有何特點?試從文中舉例說明其特點。

          二、導撥提煉:

          1、朗讀(學生評價、比賽、老師指導)

          2、討論并明確文言文詞語的特點。                                                                           

          有些句中詞語的順序與現代文有所不同,翻譯成現代漢語時,必須適當變動,以符合現代漢語規范。可以用幾個詞簡言之:

          補--增補適當的內容。如:                                                   

          調--調換詞語的位置。如:                                                    

          連--連成符合現代漢語規范的一句話

          3、自主試翻譯課文的第1--4段,小組交流并指出翻譯中的問題,集體訂正。(注意“釋”、“補” 、“調”、“連”的具體運用)

          強調以下幾個句子。

          (1)、 補    使與臺齊       實為“使之與臺齊”。

          (2)、 以……為……      把……當作……

          (3)、見二蟲斗草間  見二蟲斗于草間  原句省略了“于”字

          驅之別院               驅之于別院

          (4)、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為……所……          表被動

          三、反饋提煉:

          1、積累成語

              從文中概括出三個成語,并解釋

          ①                                                                    

          ②                                                                    

          ③                                                                    

          3、翻譯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②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③神游其中,怡然自樂                                                         

          ④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反饋檢測】

          1.《幼時記趣》選自《________》,其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字________。本文開頭總說“物外之趣”,然后記敘了三件趣事,描繪了四幅圖畫,這四幅圖畫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下面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明: 物外: 私: 素:

          稱快: 神游: 拔: 方:

          3.翻譯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②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③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4.下列各句是對課文的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

          A.這是一篇追記童年生活的極有情趣的散文。課文圍繞“記趣”這一中心,選擇了三個典型事例進行記敘。

          B.課文第二段描寫了觀蚊如鶴的兩個畫面。這里作者不是單憑眼觀去接觸畫面,而是心有所向,憑借主觀想像來感受畫面,從而進入一種觀察自如的神奇、美妙的境界。

          C.本文語言簡樸、自然、生動。例如“夏蚊成雷”,寫出了蚊蟲之多,轟鳴之響,并隱含夸張的修辭方法。

          D.課文第三段寫神游山林的樂趣,這里不僅有前面所述的觀蚊為鶴的逼真感,更突出視小為大,胸有丘壑的“神游”之樂。

          5.閱讀下列文段,完成練習。(02年無錫)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①胡賊攻郡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本薏唬骸斑h來相視③,子令吾去,敗義④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⑤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彼彀嘬姠薅,一郡并獲全。

          【注解】①值:適逢。②郡:此指城。③相視:看望你。④敗義:毀壞道義。⑤一:整個。⑥班軍:調回出外打仗的軍隊。

          (1)與“我輩無義之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吾欲之南海 B.水陸草木之花

          C.悵恨久之 D.屬予作文以記之

          (2)下列各項中加粗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    )

          A.吾今死矣,子可去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

          B.賊既至 既克,公問其故

          C.汝何男子 甚矣,汝之不惠

          D.友人有疾 寡人無疾

          (3)將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浮生六記、清、沈復、三白、群鶴舞空圖、青云白鶴圖、神游山林圖和鞭打蝦蟆圖

          2.明,眼力;物外,物體本身以外;私,私下地;素,白色的;稱快,喊痛快;神游,精神游歷。意思是說感覺中好像親游某地。拔,用力拉出,這里是搬開的意思。方,正。

          3.①心中想像的景觀是鶴,那么或者成千成百(飛舞著的蚊子)果真(覺得它們)是鶴了。②能夠睜大眼睛對著太陽,眼力好得可以看清極其細小的東西。③心神安定下來,趕快捉住蝦蟆,鞭打了幾十下,把它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

          4.C

          5.(1)B  A項是動詞用法,意為到,C項用在形容詞后,起調節音節的作用,D項作代詞。

          (2)A  A項中的兩個“去”字,前一個指“離開”,后一個指“距離”,意思不同。

          (3)朋友有病在身,(我)不忍心拋棄他。此句中的“委”是譯句的關鍵,從全句來看,“委”應作動詞,“委”的主語應是“吾”,譯句時應補充完整。 

          侯曉旭

          [《幼時記趣》導學案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幼時記趣》教案

          2.幼時記趣文言文翻譯

          3.《幼時記趣》教案設計

          4.《幼時記趣》文言文翻譯

          5.幼時記趣文言文的翻譯

          6.關于幼時記趣文言文翻譯

          7.《幼時記趣》閱讀及參考答案

          8.關于幼時記趣文言文的翻譯

          9.《談中國詩》導學案

          10.歷史教學導學案論文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无线观看中文字幕 | 在线观看免费h视频网站 |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久久99 |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 日本一区二区三不卡高清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