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教學設計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9-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仁化長江中學 沈四蘭

          知識目標:

          1、反復朗誦,把握詩歌內在的旋律和節奏。

          2、學習詩歌借助具體意象表現抽象感情的方法。

          能力目標:

          1、分析詩歌的意象,理解詩意由鄉愁到家國之思的升華。

          2、引導學生對詩歌的美點進行賞析,逐步提高學生閱讀和鑒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體會詩歌抒發的的思鄉愁緒,明確祖國的統一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愿,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反復朗誦,把握詩歌內在的旋律和節奏,領會詩人抒發的情感。

          2、分析詩歌的意向,理解詩意的拓展和升華。

          教學難點:

          詩歌美點賞析。

          教學方法:

          1、誦讀感悟法:通過有感情的誦讀,把握詩歌內在的旋律與節奏,體味詩歌蘊含的情感。

          2、研討點撥法:對詩歌具體的意象和主題進行解讀。

          3、探究欣賞法:引導學生從詩歌整體結構、構思立意、詞言運用、思想等方面進行美點探究賞析。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鄉愁自古以來許多文學作品共同的主題,古代的詩詞里就有許多關于“鄉愁”的詩句,請同學們說說自己收集的有關鄉愁的詩句。

          在學生交流之后,多媒體課件展示下面詩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_____李白《靜夜思》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_____張九齡

          每個日落的黃昏,每個月圓的夜晚,都會牽動游子的離愁別緒,勾起對故鄉的眷戀。詩人們都把難以排遣的思鄉之愁訴諸筆端,于是我們便能欣賞到那一首首凄婉哀傷的詩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臺灣當代詩人的思鄉之作--《鄉愁》。

          二、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

          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余光中的照片及作者簡介。

          1、簡介作者。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現居臺灣。當代詩人和評論家。1948年發表第一首詩作,次年隨國民黨軍隊赴臺。《鄉愁》《聽聽那冷雨》是其詩歌和散文中流傳最廣的。

          2、背景:自從作者21歲離開大陸,由于臺灣與大陸長期隔絕,有近四十年不通來往,漂流到孤島上去千千萬萬的同胞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祖國和親人,余光中也不例外。余光中在臺北的辦公室靠著臺灣東海岸,他說:“我看太平洋和美國有什么意思?這也許是天意,我憑窗而立,就可以直視海峽,可以眺望香港,可以一生守望著我的大陸。大陸是母親,臺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美國是外遇。”這一番話讓我們感受到余光中的故園情結是多么的濃烈!1972年,飽嘗了23年鄉愁之苦的余光中終于按捺不住,在臺灣的寓居內,用了僅僅20分鐘時間創作了《鄉愁》,唱出了兩岸人們共同的思鄉曲。1992年余光中第一次回大陸探親,圓了43年來的思鄉夢;2004年春節,余光中在中央電視臺親自朗誦了這首詩。現在我們朗讀這首詩,感受詩人的濃濃鄉情。

          三、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1、要求學生朗讀詩歌,交流朗讀詩歌該注意哪些方面?

          師生明確:朗讀本詩要注意語速、節奏、重音、感情基調。

          2、聽讀,用多媒體播放flash示范朗讀錄音,進一步體味詩歌憂郁深沉的感情基調。

          3、學生試讀,把握好詩歌的節奏、重音,體味每一節的情感。

          多媒體課件展示朗讀指導。

          回憶,語氣稍平淡-----增加遺憾的語氣------深深的失落和哀痛之情------表現如今的惆悵

          4、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詩歌,領會詩人的憂郁深沉的思鄉之情。

          小結:通過剛才同學們的深情朗讀,我們體味到了這首詩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優美的戀歌。

          四、問題研討:

          1、“鄉愁”是一種抽象的情感,詩人在是通過哪些具體可感的事物表達了詩人凄婉的愁緒?

          2、詩人所抒發的“鄉愁”是怎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加深、升華的?第四節詩在詩意的拓展方面起什么作用?

          3、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詩人對故鄉綿綿的思念一直縈繞在心頭?

          4、這四個人生階段又因什么而愁? 

          討論后師生共同明確(用多媒體課件顯示板書):

          1、詩人通過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物象具體表達出作者凄婉的愁緒,這種寫法叫作托物寄情。

          2、小時候,詩人少小離家,與母親書信往來,小小的郵票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長大后,為生活而奔波,與愛人聚聚離離,窄窄的船票寄托了對妻子的依戀。到后來,母子死別,矮矮的墳墓表達對母親的追念。而現在,遠離大陸,淺淺的海峽融入了我對故土的眷戀 。如果沒有第四節詩,前三節只是普普通通的思鄉詩,有了第四節詩作者將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代表一群人的家國之思,詩意得到了拓展與升華。這節詩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3、小時侯、長大后、后來、現在。

          4、小時侯少年清愁;長大后夫妻離愁;后來喪母哀愁;現在思歸濃愁。

          小結::作者在這首詩里,把人生四個時段的鄉愁寄托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具體的物象上,通過四個階段時空的變化,感情逐層推進,由個人的思鄉之思升華為國愁、民愁,感情由淡而濃,主題由淺入深,在一詠三嘆之中,將鄉愁渲染得異常濃烈。

          五、美點賞析:

          剛才通過討論把握本詩的構思立意,下面我們來欣賞本詩的其它美點(教師提示:可從結構形式、語言運用、思想感情等角度分析)。

          教師先示范一例,余光中的《鄉愁》詩美在整齊劃一的結構形式上。例如:全詩四節詩的每一節都分四行,相對應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數相同。 

          1、學生發言,教師評點。

          學生任選角度進行賞析。

          2、教師小結,歸納整理。

          (1)形式美   

          美在結構上寓變化于統一。節與節、句與句比較整齊對稱,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整齊中有參差; 

            美在音樂上營造出一種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詞的重復和疊詞的運用,使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數量詞的運用,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美。                                                   

          (2)語言美  

          美在數量詞、疊詞的運用上。“一枚、一張、一方、一灣”在于它們準確形象地表示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的形狀; “小小、窄窄、矮矮、淺淺”這些疊詞的使用,增加了句子的音韻感,富有詩意。四個數量詞、四個疊詞都以一種看似輕描淡寫的方式,把鄉愁濃縮于四個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之上,恰恰反襯出詩人內心深處濃烈的思鄉之情。

          (3)情感美  

          美在每一節詩都是一幅凄美的圖畫。可運用多媒體展示四幅與詩歌意境非常吻合的畫面,讓學生展開聯想,用語言進行描繪,體會詩人的情感。

          美在主題的逐步深化、最后升華上。 

          如果學生能從其它角度發現詩歌的美,那教師應給予肯定。

          六、拓展延伸:

          學習《鄉愁》的寫法:

          請學生仿照詩作中的句式也來寫一寫“鄉愁”,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多句。

          多媒體顯示例句:鄉愁是天邊那輪圓圓的月亮,我走到哪,它便伴隨我到哪…… 

          鄉愁是那根細細的絲線,捻的越細越長越牽腸……

          鄉愁是黃昏的落日。

          鄉愁是夜晚的圓月。

          總結:《鄉愁》是一首游子思鄉的情詩。它以獨創的意象、精巧的構思、完美的形式,表達了一個深刻的主題,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時代感,在給我們強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時,也給我們極強的審美感受。

          七、課后練習。

          1、比較閱讀:臺灣當代女詩人席慕容也寫了一首同名的《鄉愁》詩(見課本第5頁)所抒發的也是鄉愁之情,說說它與課文在表達上各有什么特點? 

          板書設計:

          小時侯        郵票           故鄉之思 

          長大后        船票             加升

          (托物寄情)

          后來         墳墓             深華

          現在         海峽           家國之思

          課后反思:

          這是一首表達海外游子思鄉的有名詩篇,在教學中要體現出詩歌的特點。首先,重視朗讀,在教學中我采用賞讀--試讀--齊讀等多種方法引領學生進入詩歌所描寫意境中,為學生營造特定的學習環境,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來理解詩歌蘊涵的情感。其次,本文的構思立意和其它思鄉詩有所不同,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研討問題,學生能夠順利地感悟出本詩的精妙之處。再次,引導學生賞析詩歌形式、語言、情感中的美點,這對初中學生來說,難度較大。我針對不同的學生作不同層次的要求,但語言方面的賞析是重點,應加以重視。詩歌美點賞析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快提高我們對詩歌的鑒賞能力。 

          沈四蘭

          [《鄉愁》教學設計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語文版七年級教學計劃

          2.七年級語文版教學計劃

          3.語文版九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4.語文版小學課件

          5.《鄉愁》的教案

          6.有關鄉愁的教案

          7.與鄉愁相約的美好

          8.鄉愁造句的例句

          9.語文版九下教學計劃

          10.八下語文版教學計劃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久久人人爽人人澡人人高潮AV | 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五月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 尤物视频国产一区 |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