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與智慧 教學設計(蘇教版九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9-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教學目標

          1.能指出“學問”與“智慧”的區別與聯系,并能找出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觀點。

          2.反復誦讀,學習文章嚴謹的論述結構和多重的論證方法。

          能理清文章的說理層次。

          3.品味作者智慧典雅的語言,學會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觀點。 

          二、.教學重點

          學習文章嚴謹的論述結構和多重的論證方法。能理清文章的說理層次。

          三、教學難點

          學會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觀點。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十年寒窗,伴著馥郁的書香,我們快結束了初中的學習生活,離自己夢想中的大學又近了一步。坦誠是說你們喜歡學習嗎?)

          顯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二)字詞疏通

          寸積銖累   遠瞻   探驪得珠  

          (通過注音,解釋,掃清閱讀障礙。)

          (三)初讀課文,了解背景

          第二自然段“有人認為學問就是智慧”

          (了解作者寫作的目的,同時讓學生初步感受“學問與智慧”的辯證關系)

          (四)再讀課文,提煉觀點

          自由讀課文,做這樣一件事情。這是一篇議論文,我們拋開舉例、比喻等,單獨找出文章中作者在講道理的句子,把這些句子組合起來,你有什么發現。

          (提取議論文的關鍵信息,即能夠表達觀點的議論性語句,同時借此梳理文章脈絡,展現作者的論證思路。)

          提問:你有什么發現?(指導并點撥)

          那么同學們,我們將這些語言組合起來,大家發現了什么?

          學問(learning)與智慧(wisdom),有顯然的區別。

          有人以為學問就是智慧,其實有學問的人,何曾都有智慧?

          有智慧的人也不見得都有很好的學問

          學問是不能離開智慧的,沒有智慧的學問,便是死的學問。

          世間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書。

          學問固然不能離開智慧,同時智慧也不能離開學問。

          所以學問與智慧是相輔為用,缺一不可的。我們不但需要學問,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籠罩學問、透視學問、運用學問。

          明確:這些議論性的語句出現在文章段落的開頭或結尾,它們本身就是層層遞進的關系。作者先明確了“學問”和“智慧”的區別,然后分別說明學問不能離開智慧和智慧也不能離開學問,最后總結出我們不但需要學問,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籠罩學問、透視學問、運用學問的結論。

          總結找論點的方法

          讀書方法:把書讀薄,讀薄的過程,就是不斷過濾、不斷凝練、不斷濃縮的過程.

          (五)精讀課文,揣摩妙處

          作者在論述“學問”與“智慧”的關系的時候,怎樣說理讓自己的觀點更加充分?

          1、學問不能離開智慧

          (1).孟德爾的例子和前文哪一個詞能夠相對應?“探驪得珠”

          (2).在孟德爾的例子中,哪一個詞語最能夠體現作者覺得孟德爾的不可思議?“居然”同學們讀一下孟德爾的例子,你感受到什么?

          (3).在寫達爾文的例子時,句式發生怎樣的變化?

          反問(何曾 何以 )強調從極小的事物看出大道理就是智慧

          (4).為什么不例舉愛因斯坦做了什么,而是引用他說了什么?

          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就是智慧

          (5).本段,作者用了三個例子來論證學問是不能離開智慧的這個觀點。三個例子,是不是有重復累贅的嫌疑呢?我為了語言的簡明,刪去某一個例子,行不行?

          不行。孟德爾的例子是一個成功的例子,赫胥黎是一個失敗的例子,愛因斯坦不僅成功,他還說出了成功的方法。所以三個例子是從不同方面來論證觀點的,而不是例子簡單的堆砌。同學們,這能不能給我們一些啟發呢?

          “議論文選材的嚴謹性,材料不能簡單的堆砌。”

          總結:舉例論證之妙

          2、智慧也不能離開學問

          第五段采取自學的方式,找一找作者從哪些方面讓自己的觀點更有力?

          如:從句式、詞語、比喻、角度等方面

          比喻:

          .

          (1)作者把“無學問的智慧”比作“肥皂泡”。同學們,肥皂泡有什么特點?

          (2)那作者把真正的智慧也就是“從學問中產生的”智慧比作什么呢?探照燈、泉水。

          那老師的疑問又來了,作者做一個比喻不行嗎?干嗎要做兩個比喻呢?

          探照燈的特點,照得深、遠,穿透力強,有力量。預示著真正的智慧是遠瞻,可以燭照前途

          泉水的特點是什么?讀一讀“不斷地”這個詞。對了,是源源不斷。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正是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由這兩個比喻總結一下,在作者看來,真正的智慧是怎樣的?走得遠,走得深,有著源源不斷的動力,可以一直智慧下去。

          (3)句式與詞語

          齊讀這一段的最后一句。排比句。加強語言氣勢。

          “也惟有。。。。。”我們把“惟有”換一下,換成“也許”大家看行不行?為什么?

          讀一讀“惟有”,再換成“也許”。我們看出作者話語的鏗鏘有力,不容置疑,他對自己的觀點是十分肯定的,很有自信的。

          用詞:“產生”與“鍛煉”互換位置行不行?

          逐層遞進的邏輯關系。

          同學們,作者運用精妙的舉例論證和形象的比喻論證之后,再看一看我們之前提取出來的議論性的話語,可不可靠?論述充不充分? “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為清澈,最為寶貴” 所以,齊讀中心論點,順理成章,作者得出了最后的結論。(展示課文最后兩句話。)

          “所以學問與智慧是相輔為用,缺一不可的。我們不但需要學問,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籠罩學問、透視學問、運用學問。”齊讀這句話,思考,作者在學問和智慧的天平上,更注重什么?“智慧”這對我們學習有什么啟示呢?學生思考。

          再展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妙在:周密的舉例論證

          鮮明的對比論證

          形象的比喻論證

          精準的說理文字

          嚴謹的邏輯思維

          3.仿寫句子

          “學問是知識的聚集(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是一種滋養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卻是陶冶原料的熔爐。”

          “學問好比是鐵,而智慧是煉鋼的電火。”

          “若把學問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師的匠心。”

          “如果學問是一本書,智慧就是閱讀書籍的方法。”

          展示:我們努力做到:

          用淵博的知識武裝頭腦

          把浩瀚的智慧裝進胸膛,

          以學問為基礎,

          用智慧做幫手,

          遨游于神秘的知識殿堂中,

          擷(xié)取累累豐碩的智慧果實

          五、作業

          下面哪些名言能證明本文的觀點,請把它們插入文中, 

          并說說理由。

          ①僅僅具備出色的智力是不夠的,主要的問題是如何出色 

          地使用它。--笛卡兒

          ②智力教育就是要擴大人的求知范圍。--洛威爾

          ③人的智慧不用就會枯萎。--達芬奇

           

          翁昌俊

          [學問與智慧 教學設計(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學問與智慧的閱讀答案

          2.學問與智慧閱讀答案

          3.《學問與智慧》閱讀答案

          4.蘇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5.《懷疑與學問》教案

          6.六年級上冊語文蘇教版教案

          7.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蘇教版

          8.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9.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題

          10.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題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幂 | 亚洲五月激情在线 |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跳舞 | 亚洲中亚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 | 一区二区亚洲福利 | 在线看免费白色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