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加奇
莊子的《逍遙游》的內容很豐富,不同的人可以讀出不同的感悟。
我在教這篇文章后也想到了很多,首先想到的是讓一個像我們這樣的老師滿足可能是很容易的事情,給他漲點工資,再給他個小官做做,他可能就很滿足了。可是,一個老師就真的僅此于此了嗎?一個真正優秀的老師,他在教學上該“有兩下子”,決不能甘于平庸,甚至只是酒囊飯袋之徒,那是要誤人子弟的啊!所謂“沒有金鋼鉆,不攬瓷器活”就是這個道理。看一個學校辦多好壞,不光是要看它的硬件,也要看它的軟件,而“軟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看這個學校有沒有一支過得硬的個性鮮明學問精深的教師隊伍。蔡元培在做北大校長時敢于將李大釗、魯迅這樣的人聚集在自己的麾下,才使北大學術氣氛活躍,才能培養出真正有水平的學生,也才能讓北大聲名鵲起。“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真正甘于寂寞不斷鉆研勤于治學的老師是會讓人肅然起敬的,他也會靠他的人格魅力影響人;而對一個精神萎靡滿足現狀得過且過的甚至汲汲于名利的庸師,學生的態度也可想而知了。
前幾天,我到一個我任教過的鄉鎮中學,見到了曾經共事多年的老同事,自然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不過,在談話中,我也覺察到一個問題:他們雖然在一個地方一呆就是二十幾年,但他們對自己的現狀似乎很滿足。和他們談話時,我自然聯想到了自己,我甚至懷疑起自己走過的路。我不甘現狀,從鄉下擠到縣城,又放棄沒有升學壓力的職中闖進了充滿競爭的民辦高中,我不是自討苦吃嗎?如果我當初不走,現在在這個鎮中學早已是老資格了,再過幾年甚至都不用上課了。在這樣一個有山有水的環境里過個小日子豈不自在?再退一步,如果當初在職中也不走,一周只代幾節課,小日子同樣可以清閑逍遙,總比到民辦學校起早貪黑受苦強啊!可是,轉而一想,那樣的生活就真的有意思嗎?教《逍遙游》,我自然聯想到了文中的蜩、學鳩之類,如果我真的就滿足于現狀,我與它們又有何異?我們即使做不了“鵬”,也不能忘了提高自己,也不該甘于平庸啊!
可是,我真的讀懂了莊子的《逍遙游》了嗎?其實就照上面看來,我不也是受名利所累的凡夫俗子嗎?我真正體會到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境界了嗎?我總覺得“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這句話說得很好。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你可以盡情享受精神自由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而以“入世”的態度做事,你才能真正做點事情,不光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他人,甚至可能有益有社會和人類。最近,我在讀《朱自清傳》,當讀他在清華期間主動放棄國文系主任之類的職務想潛心做點學問的時候,我的欽佩之情油然而生。這樣想來,我覺得自己不管是選擇“走”還是“留”都只在圍繞著一個“小我”,我也只不過是汲汲于名利之徒罷了。
對扎根鄉鎮中學一干就是二十年的同事倒是充滿了敬意。如果他們是甘于平庸的話,我覺得這“平庸”中有一種偉大。他們甘于寂寞甘于清貧,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我有什么資格笑他們的“平庸”呢?我倒應該好好學學他們“平庸”中的偉大。現在的偏遠落后地區不是缺少好高騖遠的“鵬”,而是缺少真正腳踏實地看似“平庸”的“蜩”啊!他們不計個人得失、淡薄名利的情懷,讓那些所謂的“鵬”們汗顏。現在,一些農村學校的老師涌向城市,落后地區的老師飛向發達地區,造成農村和落后地區教學資源嚴重短缺,國家對這一現象也極為關注,采取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如果我們都能“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那將是本人之幸,也是社會之幸啊!一個扎根在平凡的崗位這做出不平凡業績的人不是更加偉大嗎?
[平庸的偉大--教莊子的《逍遙游》想到的 (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1.教師工作隨筆
2.美術教師隨筆
3.歷史教師隨筆
4.音樂教師隨筆
5.教師數學隨筆
7.幸福工作教師隨筆
8.教師隨筆感悟
9.教師假期生活隨筆
10.有關路過教師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