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公開課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2-2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 了解作家個人的生活遭遇與創作的密切關系;

          2、 了解詞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屬性;

          3、 體會詞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別樣“愁”情。

          [教學重點]

          1、 知人論世,結合詞人生平及詞作背景理解作品;

          2、 分析詞作如何以意象傳“愁”。

          [教學難點]

          通過比較鑒賞體會詞人“一般愁字別樣情”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課前播放由李清照《一剪梅》改編的歌曲《月滿西樓》,引出詞人的“愁”)

          好,歌曲聽完了,知道這首歌的詞作者是誰嗎?對了,是李清照。詞作當中,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些句子呢?如“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也就是說,這首詞傳達的是詞人怎樣的情感--愁,而且是相思之愁。初中時候,我們學過李清照一首詞,也是寫相思之愁的--《醉花陰》。一起把它背一下。李清照的相當多作品都涉及到了“愁”,那么,她的愁是不是都是相思之愁呢?她又是不是由始至終都是以愁的形象來出現在世人面前呢?要知道這一些,我們就要了解詞人的生平,以及詞作的創作背景,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知人論世。接下來,請一位同學簡單介紹一下他所認識的李清照。

          二、 知人論世

          (學生簡單介紹李清照生平,教師相機補充并出示幻燈片)

          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創作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

          南渡前:內容--閨怨離愁

          詞風--清麗柔媚 

          南渡后:內容--懷舊悼亡

          詞風--凄婉哀怨 

          三、 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1、 生齊讀《聲聲慢》;

          2、 請兩三位學生個別朗讀;

          3、 師范讀,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跟讀,并結合以下內容品味詞作情感--

          A、聯系詞人的生活遭遇來品讀;

          B、抓住詞中直接抒情的句子來品讀;

          C、抓住詞中選擇的意象來品讀。

          四、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1、整體感知

          在情感上,與《醉花陰》相同,詞人表達的是一種“愁”緒。通過描寫在殘秋的所見所聞所感來充分展示她所處的冷清悲涼的環境氣氛,以及她飽經國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內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

          2、找出詞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A、“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B、“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點撥: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直接抒情,表達的感情哀婉凄切,為全詞奠定了凄清的基調。尾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與之相呼應,使全文都籠罩在一種凄涼、低沉的氛圍中,體現了女詞人晚年寡居時凄清孤獨的生活感受。

          詳析首句:“尋尋覓覓”寫詞人的神情、動作,反映了她內心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這丟失的東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丈夫在世的愛情,還可能是心愛的文物或別的什么!袄淅淝迩濉睂懙氖黔h境的“冷清”,更襯托出詞人心境的“清冷”。這般的尋覓不僅沒找回失去的東西,不但沒減輕詞人內心的傷痛,反而讓她在這冷清的環境中產生一種凄涼、慘淡、悲戚的情感來,“凄凄慘慘戚戚”三組疊詞反映出了詞人內心世界的巨大傷痛。這七組疊字的使用雖后有來者,卻絕對是前無古人的。使用疊字,一方面可使詞作讀來瑯瑯上口,增加作品的音樂美,另一方面也使詞人的悲凄感情進一步增強。

          3、間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學生找出詞中主要意象,師詳析一二,余者由學生自行分析,當作業處理)

          明確:主要意象--淡酒、急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

          A、酒--“愁”的象征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曹操曾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感慨,但這種功業難就的苦痛并不是幾杯酒可以消融的,以致于“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這也正如“斗酒而出百篇”的“詩仙”李白所言“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之所以說是淡酒,則更突出了詞人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涼慘淡。

          B、雁--象征“離愁”

          雁聲凄慘,本就容易勾起人的愁緒,成群的歸雁更顯出詞人的形單影只來;此時的大雁向南飛來,而詞人當時也正在南方避難,不禁讓詞人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并且,雁屬候鳥,可隨季節變化而南來北往,而詞人卻無法再次北歸,這更勾起了她的國破之痛、懷鄉之情;在《一剪梅》中,詞人寫道:“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可見,趙明誠生前,李清照與他經常鴻雁傳情,而此時,斯人已逝,這“舊時相識”的大雁反而勾起了詞人的喪夫之痛。

          4、結句分析

          “乍暖還寒”、“晚來風急”、“舊時雁過”、“滿地黃花”等情景,浸滿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這些呢?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家國之恨、孤獨之苦等等,僅用一個愁字又如何概括得盡呢?!過雁、黃花、梧桐細雨……眼前這一切使詞人的哀愁重重疊加,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形容,于是詞人也不再鋪墊、渲染或對比,而是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具神韻。

          五、拓展延伸:比較《醉花陰》與《聲聲慢》兩種不同愁情

           。C動處理,若時間不夠,則處理成課后作業)

          六、小結

          通過對比,我們清晰地看到了詞人早晚期詞作迥然不同的風格。由此可見,個人遭遇和文學創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抓住詞中所選擇的意象,在這些意象背后,我們看見了一個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詞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調。早年的“愁”是“閨怨”、“離愁”、“相思之愁”,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晚年的“愁”則是在經歷了顛沛之苦、喪夫之痛、亡國之恨后的“欲說還休”的愁,是一種沉甸甸的深沉的愁。

          七、作業

          1、分析“淡酒”、“過雁”以外的其他意象;

          2、以“初識愁滋味”為主題,搜集古人寫愁的名句。

           

          [聲聲慢公開課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小班優質公開課教案

          3.小班水果公開課教案

          4.《師說》公開課教案

          5.雨巷公開課教案

          6.《雨巷》公開課教案

          7.適合小班的公開課教案

          8.小班的公開課教案

          9.小班兒歌公開課教案

          10.小班識字的公開課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伊香蕉大片视频观看 |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va丝袜 | 一级a一级a爱片免费久久 | 一级a在免费线看久久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网址 | 五月天在线播放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