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教學設計(《辛棄疾詞兩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2-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湖南省高中語文教學設計參賽稿

          授課教師:王良地區:長沙市學校(通信地址):雅禮中學郵編 410000

          學 科 語文 教材名稱 高中語文必修4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 題 水龍吟等建康賞心亭(《辛棄疾詞兩首》)  年級 高一    學期  下期

          教學目標

          1.鑒賞詞意:從意象入手, 把握詞作空闊蒼涼的意境,孤獨悲憤的詞人形象,描述詞作的畫面;了解辛棄疾的生平,揣摩典故,理解詩人報國無門的憤懣。

          2.鑒賞藝術手法:景物烘托, 動作暗示,用典傳達。

          3.梳理古詩詞鑒賞的一般方法:咬文嚼字,想象畫面,詞眼提挈,知人論世,意象解詞,以詩解詩,揣摩典故,朗誦傳情等等。 

          教學重點

          鑒賞詞作“登臨意”及其表現方法。

          教學思路

          學生試讀和質疑--鑒賞意象--鑒賞典故--歸結全詞,入情朗誦

          主要教學方法

          誦讀和鑒賞相結合。學生探究和教師點撥相結合。

          教學資源

          教科書,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預設(分課時寫)

          課時環節教師活動

          (教學內容的呈現)學生活動

          (學習活動的設計)設計意圖

          一課時

          一、誦讀領起聆聽,稍作引導。

          教師“無為”而始,尊重學生寶貴的原初體驗,據此調整教學行為。   【活動一】

          學生誦讀,初談體會,質疑。引導學生質疑,進入對詩歌主旨的探究。

          二、鑒賞詩歌意象,解讀“登臨意”。老師根據學生的初步感知,或順水推舟,或投石激浪。

          (一)細細品味詞句(景物烘托登臨意, 動作暗示登臨意)

          點撥要點如下,根據學生情況適當取舍。

          1.第一句要點:詩中描繪的景象及其感受

          空闊清遠。悲涼感,孤獨短暫感。

          2.第二句要點:倒裝、移情的寫法。或解詞,或翻譯,或誦讀,讓學生有所發現。

          解詞入手:解釋“玉簪螺髻”。

          揣摩倒裝的作用:強調愁恨。

          提問引起思考:誰在獻愁供恨?愁恨何來?

          3.第三句要點:意象的暗示義,及“游子”身份的內涵

          落日,時光流逝感和國運衰微感。斷鴻,孤苦無依感。江南游子含義:北國南來; 南來投閑置散,并無歸屬感。(引入相關背景資料。)

          4.第四句要點:吳鉤和詞人動作的意象的內涵

          1)以詩解詩細說吳鉤:

          --理解吳鉤意象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李賀

          舉頭西北浮云,倚天萬里須長劍。--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辛棄疾

          2)想象畫面: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辛棄疾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辛棄疾

          雕弓掛壁無用 --辛棄疾

                長劍鋏,欲生苔--辛棄疾

          3)體味“看了”“拍遍”動作

          “看了”,當看過、看完講,想象:看了又看。“拍遍”,不僅拍,而且拍遍,到處拍,可見胸中悲憤之深切、強烈。

          小結:有心報國,無路請纓,英雄不遇,悲憤激切。

          【活動二】

          學生自主發現,說說妙處,說說疑惑。

              在老師指導下,運用咬文嚼字、提挈詞眼、聯想想象、把握意象、知人論世、以詩解詩、誦讀傳情等詩歌鑒賞方法,解讀詞意,把握意境,理解主旨。

          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尊重學生學習的初始體驗,在這個基礎上提升鑒賞水平。

          循“法”得“意”,理解登臨意的同時,懂得鑒賞詩歌的一般方法。

           (二)引導整體想象畫面,把握意境。小結上片。

          1.小結上片板書

          板書一:

             片段誦讀

          指導和范讀:進入情境,化身詞人,注意技巧。

          例如: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深沉悲涼,“江南游子”四字可以稍起,和后面處理相應)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悲憤無釋處,激切,高亢,昂揚。之后有意停頓)無人會,登臨意。(低而沉著,深深吐出,不宜表現得纖弱)

               3.拓展聯想

          一腔報國心,“無人會,登臨意”,在此,辛棄疾道出了古來有為者的一種偉大深沉的孤獨感。

          情讀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展開討論。回答同學的疑問。補充、延伸、修正同伴的見解。

          【活動三】

          片段賞而讀,讀而賞。讀讀想想評評。

          課堂上實現多重有效對話。

          借助誦讀幫助鑒賞的深入,通過鑒賞提升誦讀的水平。懂得怎樣讀,懂得為什么要這樣讀。

          (三)引導把握詞眼:“登臨意”三字在全詞的作用--提挈與轉換。

           本環節(環節二)教學目的大約分四個層次:

          (一)訓練學生細讀文本的能力。(二)培養學生整體想象的能力。(三)提高依據詞眼、章法把握詞意的能力。(四)讀、賞互動,同步提高。

          三、品味典故,深入探究、理解詞人復雜深沉的“登臨意”。

          (一)引導揣摩用典(作者借典故抒發登臨意)

          1.點撥要點:張翰許汜皆愿意過一種個人安適的生活,作者借此表現不求安適,不為私利,壯心許國,矢志北伐的意愿。

          再借桓溫表現流年似水,功業無就的沉痛。

          2.引導關注評說典故的詞語,如“休說”“怕應羞見”“可惜”。

          3.引導學生感受“可惜流年”之痛。

          首先,老師評述“流年之痛”,渲染蓄勢。然后,提問此詞是辛棄疾早年還是晚年作品。由此引發學生探究興趣。

          隨機生成板書二:

            

          【活動四】

          典故的一般學習:

          1.根據注釋明白典故的原意。

          2.揣摩“評說典故之詞語”中蘊涵的情感。

          3.在上兩步工作的基礎上思考用典的意圖。

          【活動五】

           “流年之痛”的深入探究:

          1.首先,一般會誤答。

          2.然后,結合注解推知詞人此時為35歲,正當壯年。

          3.接下來,探究正當壯年的詞人有流年之痛的原因:往前看蹉跎12年;往后看,國事不堪,壯志難酬。學生在情感和現實的對比中,深悟雖當盛年,現實殘酷,功業無就的沉痛。讓學生在失誤和疑惑中,興致盎然地探究學習,綜合詞句意義、寫作背景、詞人身世以及注釋等信息,獲得對“登臨意”全面、深刻的理解,領悟典故學習的一般方法。

          在“竟然這樣”-“原來如此”的思維流程中獲得探究的快樂。

          四、品味結句,理解“英雄淚”是呼應“登臨意”。1.點撥要點:

          句子意味,該句在詞中的作用。

          即慰藉英雄寂寞,呼應“無人會,登臨意”。

          2.方法提示:

          從解詞入手,在章法上梳理。

          【活動六】

          學生解釋品味“倩”“揾”“何人”“紅巾翠袖”等詞意。

          從章法上,理解句子的收束和呼應作用。從字詞入手突破難句,從章法上突破關鍵句。讓學生掌握兩種解讀句子的辦法。

           五、總結“登臨意”,總結讀詞方法。有感情的朗誦全詞。

           (一)板書三: 

          登臨意及其表現:

           

          (二)板書四:

          古詩詞鑒賞的一般方法: 

           咬文嚼字

          想象畫面

          詞眼提挈

          知人論世

          以詩解詩

          意象解詞

          揣摩典故

          誦讀傳情

          (三)范讀全詞

          細讀《水龍吟》,一篇情意,凝結在“登臨意”三字上。用景物烘托,用動作表現,用典故暗示,情感豪放深沉。正是“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縱然山河有恨,縱然英雄自許,可是,報國無門,請纓無路,殺敵之吳鉤,倚天之長劍,只有樓頭自看,挑燈細讀。正是風雨滿天,流年似水,誰人能惜?斯人孤獨!此恨誰知!此恨誰知! 

          老師很想朗讀《水龍吟》。

          老師范讀。【活動七】

          學生小結。

          學生朗誦。總結:梳理過程、方法和結果。

          提升:用朗讀去表現理解,用朗讀去震撼心靈,實現情智和諧的鑒賞。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形成教學最高潮,詞人、作品、學生、老師, 靈魂相應,生命交融。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與創新之處 

          以學生為本,靈活處理教學內容的預設和生成,注重學生獨立閱讀能力、鑒賞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在學生初讀感受的基礎上,建構新的知識體系,提高能力,提升素養。

          把鑒賞和朗讀結合起來,鑒賞幫助朗讀,朗讀提升鑒賞。

          設計簡潔而又細膩。

          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在文學史的高度觀照作品做得不夠。這是《辛棄疾詞兩首》中的第一首,將在教學第二首《永遇樂》時突出的解決這個問題。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教學設計(《辛棄疾詞兩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辛棄疾詞兩首課件

          3.《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4.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6.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7.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8.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9.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 亚洲欧美久久天堂综合一区 | 一a在线视频插进去了 | 亚洲第一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视频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