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蘇教版九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17-12-1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文章內容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二、文學常識 

             1、本文選自《晏子春秋》 

             2、《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齊國大夫晏嬰的言行編輯而成的。 

             3、晏嬰,春秋后期齊國著名政治家,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 

             三、語音 

             詣(yi) 枳(zhǐ) 縛(fù) 

             四、通假字 

             1、縛者曷為者也 曷通何,什么 2、人非所與熙也 熙通嬉,開玩笑 

             五、古今異義詞 

             1、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其實:古義:它的果實 今義:實際上 

             六、詞類活用 

             七、一詞多義 

             1、坐:(1)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2)通“座”,座位(滿坐寂然)(3)犯罪(何坐?坐盜) 

             八、重點詞語解釋 

             1、晏子將使楚 使:出使 

             2、謂左右曰 謂……曰:對……說 左右:近旁的人,這里指近侍 

             3、習辭者 習:熟練 辭:言辭 4、今方來 方:將要 

             5、何坐 坐:犯罪 6、坐盜 盜:偷竊 

             7、吏二縛一人詣王 縛:捆綁 詣:到(指到尊長那里去) 

             8、齊人固善盜乎 固:本來 9、葉徒相似 徒:只 

             10、其實味不同 實:果實 11、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得無:莫非 

             12、圣人非所與熙也 圣人:才德極高的人 13、寡人反取病焉 。喝 

             14、晏子避席對曰  避席:離開座位 

             九、特殊句式 

             1、何以也 賓語前置:以何也 2、何坐 賓語前置:坐何 

             3、吏二縛一人詣王 定語后置:二吏縛一人詣王 

             十、朗讀節奏 

             十一、理解性默寫 

             十二、重點語句翻譯 

             1、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莫非楚國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歡偷東西嗎 

             2、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戲弄(開玩笑)的,我反而自取恥辱(自討沒趣)了。 

             3、晏嬰,齊之習辭者也。*晏嬰,是齊國很擅長辭令的人。 

             4、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 *酒喝得正暢快的時候,兩個小官吏捆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 

             5、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橘樹在淮河以南就成長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兩者只是葉子相似,它(果實)味道是不同的。 

             6、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 *莫非是楚國的水土能使百姓擅長偷盜吧? 

             7、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 。*當他到來的時候,請允許我們綁上一個人從你面前走過。 

             十三、課文內容理解 

             1、選出下列各項中表述有誤的一項是(D)。(2分) 

               A、針對楚王的發難,晏子運用了類比推理的方法進行反駁,使楚王陷于尷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間的對話表現出其超人的智慧與膽識。 

               C、從文末楚王的話語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錯認錯。 

               D、晏子用'橘生淮南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這句話強調環境對人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2、“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現象說明了什么?請簡要回答。 

             *環境影響成長(水土異也)。 

             3、楚王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話回答) 

             *因為他知道晏子很會說話,很會外交,想找機會羞辱他,試探他。 

             4、楚國君臣是怎樣安排計謀的?(用自己的話回答) 

             *先預設抓住齊人偷盜的情境,當晏子到來時,故意帶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齊人都善偷,從而戲弄晏子。 

             5、針對楚國君臣的戲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擊對方的? 

             *以橘樹生長地不同,而本質不同來設喻,得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結論,環境造人。 

             6、晏子的回答,可謂巧妙得體,體現了一個外交家的風范,請說說晏子外交的特點。 

             *晏子外交特點:擅長辭令、聰明機智、維護國家尊嚴。 

             7、晏子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其目的是什么 ? 

             *說明百姓生長在齊國不偷盜,一來到楚國就偷盜,是因為楚國的水土使人喜歡偷盜。反擊楚王“齊國人本來就喜歡偷盜”(齊人故善盜乎?)的羞辱。 

             十四、開放性試題 

             1、你喜歡晏子這個人物嗎?為什么? 

             *機智敏捷、能言善辯、勇敢的外交家、不畏強暴、講話幽默生動、聰明的政治家、具有愛國主義精神。

          晏子使楚綜合能力測試題

          一、解釋文中下列詞語的意義

          1.方(    )2.坐(    )3.徒(    )4.固(    )

          二、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齊人固善盜乎             B.縛者曷為者也

          C.圣人非所與熙也           D.系向牛頭充炭直

          三、寫出下列句中加粗詞的古今意義

          1.謂左右曰

          古義: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

          2.其實味不同

          古義: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

          3.寡人反取病焉

          古義: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句子中與“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

          (    )

          A.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B.縛者曷為者也

          C.圣人非所與熙也           D.為其來也

           

          五、本文說明晏子是怎樣的一個人?根據課文分析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問題

           

          (一)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闭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釋文段中加粗的詞語。

          習辭:______何以:______何坐:______避席:______

          2.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

          A.縛者曷為者也             B.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C.路轉溪頭忽見             D.寡人反取病焉

          3.晏子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目的是想說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翻譯成現代漢語。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南文子為國憂

           

          智伯欲襲衛,故遺(wèi贈送)之乘馬,先之一璧,衛君大悅,酌酒。諸大夫皆喜,南文子獨不喜,有憂色。衛君曰:“大國禮(送禮)寡人,寡人故酌諸大夫酒,諸大夫皆喜,而子獨不喜,有憂色者,何也?”南文子曰:“無方之禮,無功之賞,禍之先(先兆)也。我未有往彼有以來,是以憂也!庇谑切l君乃修梁津,而擬邊城。智伯聞衛兵在境上,乃還。

          1.翻譯畫橫線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簡明的語言概括文中三個人物的性格。

          南文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衛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這則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1.將要  2.犯罪  3.只  4.本來

          二、A

          三、1.古義:指近侍;今義:左和右兩方面。

          2.古義:它的果實;今義: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承上文含轉折)。

          3.古義:辱;今義:疾病。

          四、B

          五、略

          六、(一)1.習辭:能言善辯,長于辭令。何以:用什么辦法。何坐:犯了什么罪。避席:離開座位。2.D 3.百姓生長在齊國不偷盜,一來到楚國就偷盜,是因為楚國的水土使人喜歡偷盜。反擊“齊國人本來就喜歡偷盜”的發難。4.當他到來的時候,請讓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

          (二)1.沒有來由的禮物,沒有功勞的賞賜,是災禍的先兆。

          2.明察秋毫,深謀遠慮;陰險狡詐;利令智昏,但能知錯就改。

          3.這則故事告誡人們不可貪求無名之財,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善于分析,冷靜處理,以防不虞之災。

          晏子使楚

          第一部分:

          1.解釋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實詞。

          (1)晏子將使楚  使:

          (2)楚王聞之,謂左右曰  謂:

          (3)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習辭:

          (4)王曰:“何坐?”  坐:

          (5)吏二縛一人詣王  縛:

          (6)晏子避席對曰  避席:

          (7)圣人非所與熙也  熙:

          (8)吏二縛一人詣王  詣:

          2.解釋以下虛詞意義用法。

          (1)楚王聞之  之:

          (2)何以也  以:

          (3)縛者曷為者也  曷:

          (4)齊人固善盜乎  固:

          (5)人楚則盜  則:

          3.翻譯以下句子。

          (1)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2)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

          (3)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4)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4.楚王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話回答)

          5.楚國君臣是怎樣安排計謀的?(用自己的話回答)

          第二部分:

          (一)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平?”晏子避席對曰:“晏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耳!

          6.晏子, 時期, 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晏子春秋》是一部記載晏子言行的著作。

          7.針對楚國君臣的戲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擊對方的?

          8.晏子的回答,可謂巧妙得體,體現了一個外交家的風范,請說說晏子外交的特點。

          (二)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于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眱喺撷俑愧趶拇箝T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②,張袂④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予?”晏子對曰:“齊使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⑤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儐者:接引賓客的人;②更道:改變道路;③閭:古代二十五家為一閭;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

          9.解釋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詞語。

          (1)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  延:

          (2)今臣使楚  使:

          (3)晏子對曰  對:

          (4)比肩接踵而在  比:

          10.下面各句都有“使”,按意義用法分類。

          (1)晏子使楚

          (2)使狗國者從狗門入

          (3)使子為使

          (4)齊使使各有所主

          (5)使使賢主

          (6)何為使子

          出使:

          讓、派:

          使者:

          11.翻譯以下幾句。

          (1)張袂成陰,揮汗如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2)其賢者,使使賢主。

          12.面對楚王的戲弄,晏子是怎樣回擊的?用原文回答。

          《晏子使楚》答案

          1.(1)出使(2)對……說(3)善于辭令(4)犯罪(5)到……去(6)離開座位(7)戲弄(8)捆綁 2.(1)代這件事(2)用(3)同“何”(4)本來(5)就 3.(1)晏嬰,是齊國很擅長辭令的人。(2)酒喝得正暢快的時候,兩個小官吏捆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3)橘樹在淮河以南就成長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兩者只是葉子相似,它(果實)味道是不同的。(4)莫非是楚國的水土能使百姓擅長偷盜吧? 4、因為他知道晏子很會說話,很會外交,想找機會羞辱他,試探他。 5.先預設抓住齊人偷盜的情境,當晏子到來時,故意帶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齊人都善偷,從而戲弄晏子!6.春秋、齊 7.以橘樹生長地不同,而本質不同來設喻,得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結論,環境造人!8.晏子外交特點:擅長辭令、聰明機智、維護國家尊嚴。 9.(1)請(2)出使(3)回答(4)并、挨 10.(1)(2)(出使)/(3)(5)(6)(讓、派)/(4)(使者) 11.(1)張開衣袖就形成濃陰,流下的汗水像下雨,肩并肩,腳跟挨腳跟,憑什么說沒人?(2)那些有品德、能力的人,讓他們出使有品德、才能的君主!12.略

          (一)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踉唬骸巫?’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0.晏嬰在這場外交斗爭中巧妙地運用了類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為 ,把“淮北”比為 ;把“橘”比為 ,把“枳”比為 。(4分)

             11.“寡人反取病焉”中“病”的意思是(   )(2分)

             A.生病   B.疾病   C.窘迫,尷尬  。模啥

             12.從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樣一個人?(2分)

             

             13.文中晏子與楚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試分析這兩個人物形象。(2分)

             晏子: 

             楚王: 

             1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大意。(2分)

             

             15.“吏二縛一人詣王”的目的是什么?(2分)

             

             16.楚王戲晏嬰,你認為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為什么?(2分)

             

             (二)晏子諫因島殺人

             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詔吏殺之。晏子曰:“燭鄒之罪有三,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惫眨骸翱。”于是召而數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是罪三也!睌禒T鄒已畢,請殺之。公日:“勿殺!寡人聞命矣!

             17.晏子的本意是 景公,說他 。但是晏子卻以 燭鄒的姿態出現。這種以 的語言進行諷諫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4分)

             18.景公聽了晏子列舉燭鄒“罪狀”的一番話后,說:“ ”從這可以看出景公是個 。(2分)

             19.請簡單談談景公聽了晏子的話后不殺燭鄒的原因。(2分)

             

             20.請解釋文中三個“使”的意思。(3分)

             ①使燭鄒主鳥而亡之( ) ②使吾君以鳥之故而殺人( ) ③使諸侯聞之( )

             21.解釋加點的詞語。(6分)

             ①主鳥而亡之( ) ②請數之以其罪( ) ③以鳥之故殺人( )

             ④景公好弋( ) ⑤寡人聞命( ) ⑥為吾君主鳥( )

             22.指出句子翻譯正確的一句。(3分)

             ①詔吏殺之(  )

             A、招集差吏殺了燭鄒!.命令主管官吏殺他。C、詔告天下人要殺燭鄒。D.告訴手下官吏殺人。

             ②使燭鄒主鳥而亡之(  )

             A、派燭鄒管好主人的鳥,可是鳥死了。B.叫燭鄒去喂養主人的鳥,可是鳥兒逃跑了。

             C、讓燭鄒去管這些鳥,然而這些鳥都不見了。D.叫燭鄒去主管禽鳥,可是這些禽鳥卻亡失了。

             ③于是召而數之公前(  )

             A.于是把燭鄒召到景公面前譴責。 B.便把燭鄒的罪狀詔告天下。

             C.就把燭鄒數落了一頓。 D.于是景公把燭鄒召來譴責了一番。

             23.結合以上兩則關于晏子的故事,說說晏子在說理方面的技巧。(2分)

             

             24、片斷寫作練習:(30分)

             將《晏子使楚》中晏子駁斥楚王的一部分改成記敘文片斷,注意增加適當的神態、語言、動作描寫,避免對原文進行簡單的翻譯。

             

             

             

             

             

             《晏子使楚》答案

             1.《晏子春秋內篇雜下》;記載晏子言行 

             2.略 

             3.⑴善于辭令,很會說話⑵羞辱⑶到……去⑷本來⑸同“嬉”,戲弄 

             4.因為晏子是“齊之習辭者”;機智設喻進行回擊 

             5.⑴今天將要來楚國,我想侮辱他,用什么辦法呢?⑵齊國人本來喜歡偷盜嗎?⑶莫非楚地的水土讓老百姓喜歡偷盜嗎? 

             6.⑴勞動力;出使;讓⑵用;因為;認為⑶是;成為 

             7.成理成文即可 

             8.D 

             9.C 

             10.齊、楚、不盜之民、盜賊 

             11.C 

             12.晏子是一個善于辭令,機敏過人的人。(其他意近也可) 

             13.楚王狂妄愚蠢;晏子機智靈活。楚王興師動眾,卻顯得心勞舌拙,不堪一擊;晏子單槍匹馬,卻具有千鈞之力,所向無敵。(意近即可) 

             14.敘述晏子出使楚國,用辭令戰勝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表現了他外交上的機智!

             15.讓楚王看見并借此侮辱晏子。 

             16.成理成文即可 

             17.指責、重鳥輕人、譴責、委婉 

             18.“勿殺!寡人聞命矣。”能夠接受批評,知過能改的人!

             19.因為晏子的話已經表明,燭鄒犯的過失還不至于被殺頭,如真殺了燭鄒,那景公就是“重鳥輕人”,會失信于天下人,甚至會失掉民心。 

             20.①叫、派②使得③讓 

             21.①死或逃走②譴責③因為④射⑤指教⑥主管 

             22.①B②D③A 

             23.善于立辭,很會說話!

             24、略

          《人琴俱亡》教案

          ?诙 范平麗

          教學設想:此篇屬《世說新語傷逝》第十六篇,文章簡短、字詞難度不大,感情卻很深厚,從中我們更能讀出魏晉時代獨特的士人心態及其情感的個性化表達。因此,在指導學生自學文言文字詞的基礎上,要側重于對文章情感內涵的理解,并通過反復誦讀加深體會,力求準確把握、讀出情味。 

          教學目標:1、學習基本的文言文字詞 

          2、體會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誼 

          3、朗讀成誦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說到親情,我們總說它血濃于水,并常用緊密相連的身體器官作為比喻,如母子連心、骨肉相連、手足情深等等,親情是割不斷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間最寶貴最真摯的情感。雖然我們也曾聽聞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還是見證了血肉相連的深厚,一如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人琴俱亡》。 

          二、作者、作品簡介 

          劉義慶,南朝宋文學家,宋武帝劉裕侄兒,世襲臨川王。 

          《世說新語》,是記載魏晉人物言談逸事的筆記小說、志人小說。全書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個門類,較為集中地反映了魏晉時期的社會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度饲倬阃觥愤x自《世說新語傷逝》。 

          三、初讀(讀準句讀、字音) 

          通過朗讀初步檢查預習 

          四、學習文言文字詞 

          全班分AB兩組,A組針對文章第一段的疑難字詞設疑提問,B組回答;B組針對第二段中出現的疑難字詞設疑提問,A組回答。教師補充指導。 第一段 

          【實詞】 篤:du (病)重 左右:近旁的人,近侍 / 左邊和右邊 

          索:要 輿:車轎 何以:即“以何”,為什么 

          【虛詞】俱:(副詞)都、全 而:承接連詞 了liao:完全 都:總、竟 

          第二段 

          【實詞】 素:本義是“白色的生絹”,這里是一向、向來。 徑:一直 

          卒:zu ○1死,古指大夫死亡,后通稱死亡。帝王“崩”、諸侯大官“薨”。 

          ○2步兵,不費一兵一卒 ○3副詞,終于,“卒用其人” 

          cu 倉卒,急速 

          (因)慟絕良久:于是痛哭了很久,幾乎要昏過去。 

          (于是,就)慟,痛哭、極度悲傷;良,很; 絕,氣息中止,死亡。 

          【虛詞】 既:已經 

          翻譯: 

          五、再讀,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變化?結果如何? 

          --(人亡)了不悲 都不哭 (琴亡) 慟絕良久 

          --月余亦卒 

          2`1為什么子猷在聽聞子敬亡故的消息時了不悲,去奔喪一路也沒哭, 而彈子敬琴后竟慟絕良久? 

          --解1:早知將不久人世,他日必將見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慟絕良久。 

          --解2:不是不悲,只是強自抑制。 

          ○1知人論世: (為什么要強自抑制?這須從《世說新語》說起) 

          《人琴俱亡》是《世說新語傷逝》第十六篇,結合其余十八篇來看,《人琴俱亡》作為其中一篇還是較為集中的體現了魏晉時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種思想性格特點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個性表達的同時,還故作曠達追求一種超脫的風度,魏晉風度。 

          舉例: 《傷逝 十二》郗嘉賓(郗超)喪,左右白郗公:“郎 

          喪”既聞不悲,因語左右:“殯時可道!惫R殯,一慟幾絕。 

          《 雅量謝公》東晉名相謝安的侄子在前線與八十萬秦兵作戰, 

          這一戰關乎國家危亡,大勝后派人急來報捷。謝安當時正與客人下棋,看完后若無其事的繼續與客人慢慢下棋,客人問起也只淡淡地說小兒輩破大敵了。--這一戰關系到國之興亡、家之存絕,謝安不可能真的無動于衷,只是越是激動的重要時刻越平靜,才是超脫的風度。 

          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體現了魏晉時代士人獨特的思想情感 

          追求--他們注重真性情,追求個性的自由飛揚,同時又力求能擺脫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榮辱毀譽,尋求一種超然的風度。為此,盡管子敬很悲痛,卻還是要強自抑制。 

          2`2那么是什么觸發了他的情感呢?--琴不調 

          2`3琴不調說明了什么?--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無人彈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極為悲傷,無論如何總無法調正音弦。而這種極為沉厚的悲情一旦觸景傷懷,便無法再抑制,噴發而出,慟絕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體現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板書: -- 抑制 --噴發:手足情深) 

          ○2審美:這種手足情深的悲絕,在作者看來是一種真摯的美好的情感, 

          劉義慶完全是將這當作一種美好的事物記入《世說新語》中的,體現 

          了魏晉時代的一種審美觀:(把人的種種情感當成一種美來欣賞)人 

          的種種喜怒哀樂的情感都是美的。 

          ○3寫作技巧: 由了不悲、都不哭-慟絕良久-月余亦卒,這種兄弟 

          情誼表達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對比西方文學直 

          接對人物進行大段的心理描寫的寫作手法,中國古典文學這種通過環 

          境或人物的言行舉止側面刻畫人物內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現 

          更加豐富深厚。(補充) 

          六、誦 讀 (把握人物情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意敘事語言和人物語言的區分) 

          1、個讀 2、全班讀 3、教師范讀 

          七、背誦 

          運用幻燈片填空式背誦 

          八、作業布置 

          《世說新語》是一部記載魏晉人物言談逸事的筆記小說,故事短小、語言簡潔,對后世文學有很大影響,書中許多故事成為典故經久流傳,如望梅止渴、口若懸河、一往情深、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等,同學們回去閱讀《世說新語》,每個人講一個小故事。 

          九、板書設計 

          人 琴 俱 亡 

          了不悲 

          人亡 抑制 手 

          都不哭 足 

          情 

          琴亡 --慟絕良久 -- 噴發 深 

           

          朱子

          [晏子使楚(蘇教版九年級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晏子使楚課件

          2.晏子使楚教案

          3.《晏子使楚》的課件

          4.《晏子使楚》教案及反思

          5.晏子使楚教學課件

          6.《晏子使楚》教學課件

          7.晏子使楚文言文翻譯

          8.晏子使楚古文的閱讀答案

          9.晏子使楚文言文ppt課件

          10.晏子使楚片段閱讀答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码亚洲成a人片 | 日本乱理伦片中文 | 性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性综合在线 | 五月天久久综合色午夜影院 | 亚洲成高清日本亚洲成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