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 教案教學設計(粵教版高一必修一)

          發布時間:2016-5-2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單元導讀 

             二、 課文導入 

               師:大家有沒有看見過荷塘?能不能聯想到有關描寫荷塘或荷花的詩文? 

          明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鮮艷奪目,美不勝收的畫面)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寫出了荷花那種自然的清純美麗) 

              師:月亮呢,大家喜不喜歡?說說有關描寫月亮或月色的詩文。 

          明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亮勾起了人的思鄉之情)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表達獨自飲酒的寂寞與空虛。)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中的夜晚,有明月青松,流泉青石,閑靜幽美,恬淡宜人。) 

              那么大家見過荷塘月色沒有?那么讓我們走近朱自清,一起來欣賞他筆下的荷塘月色。 

          三、作者簡介及時代背景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東海人。他是現代散文家、詩人、教授。1925年到北京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任教,不久任系主任。抗日戰爭時期,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抗戰勝利后,仍在清華大學任教,并積極支持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學生運動。1948年8月20日,因貧病在北平逝世,著有《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雅俗共賞》、《標準與尺度》等。 

          《荷塘月色》寫于1927年7月,時任清華教授,文章的第一句說“這幾天頗不寧靜”不寧靜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可能永遠是個謎應該允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可以閱讀和掌握這篇文章之后,做進一步的探討。 

          四、整體把握 

             (一)、 寫作背景 

          此文寫于1927年7月,當時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整個中華大地。作為一名有良知有社會責任感的知識分子,朱自清感到十分壓抑和苦悶,中國究竟何去何從,理想和光明究竟在何方?一個夏夜,作者為了散心,踏入了這片靜謐的荷塘,心有所感,寫下了這篇文章。 

          (二)、課文朗讀 

              (1)  師:一個人心里不寧靜或者說很煩,他會做什么? 

               明確:對,一個人不寧靜,他就要想辦法發泄,得到解脫 

          【明確】線索:緣起(第1段)→去荷塘(第2、3段)→觀荷塘(第4、5、6段)→離荷塘(第7、8段)→踱回家(第9段) 

                 頗不寧靜     尋求寧靜      得到寧靜     走出寧靜

          因而,文章的劃分便一目了然了: 

          第一部分:(1)寫觀荷的緣起。【情】  引子 

          第二部分:(2-6)寫荷塘月色。【景】  主體 

          第三部分:(7-10)寫景中人。【情】 尾聲 

          (三)、 再次誦讀課文,揣摩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 

          1、請大家找出最明顯體現作者感情基調的語句,并體會它在文中的作用。 

          【明確】①“這幾天心里頗不平靜。”這是社會現實的劇烈動蕩在作者心中激起的波瀾,不加掩飾的直接抒懷,顯示作者內心的苦悶、煩亂。②這也正是夜深人靜出游荷塘的緣由,即,欲排遣苦悶之情。(為下文出游荷塘作鋪墊)③此句是“文眼”,放在篇首,一錘定音,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調。 

          2、文中還有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縈繞在作者內心的苦悶思緒? 

          ①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外一個世界里。 

          賞析:這里感慨自己身不由己,現在暫得寬余,流露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但又感到孤獨寂寞的心情。 

          ②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賞析:“且”字表明了雖只是暫得解脫可又不能不立即逃離的現實心態,透露出一絲喜悅之情。 

          ③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賞析:“但”字筆鋒陡轉,蟬蛙如此熱鬧,也不能感染感染作者,依然不能擺脫綿綿的愁緒。 

          ④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賞析:梁元帝的《采蓮賦》描繪了一個熱鬧歡快的世界,讓讀者置身于江南的盛況之中,作者仿佛像插上翅膀飛離了這個痛苦的現實世界。“可惜”一詞告訴我們作者又從熱鬧的采蓮盛況中返回了灰暗的現實,無奈之情溢于言表。 

          ⑤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 

          賞析:江南是自己的故鄉,自己在那里成長,想江南是鄉思的流露。作者本想用鄉思來慰聊自己的愁苦,結果沉痛的現實壓得他無法如愿。 

          (此處或可讓學生討論交流) 

          由此,我們不難把握文章的感情脈搏,在現實生活中的作者無法排遣苦悶因而去尋找感情寄托,所以才夜游荷塘尋找寧靜,在荷塘中他獲得了片刻的安寧,但當他回到家門有回到了現實,心中的煩惱依舊。但是僅有的片刻安寧已經讓這顆壓抑的心靈得到了最大的釋放,達到了無我兩忘的空靈。下一節課我們就來賞析那令作者心靈暫或寧靜的月色荷塘。 

          五、 板書 

          略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整體把握了課文,理解了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情感,這一節課我們就來賞析描寫,品味語言。 

          二、賞析文章的景物描寫 

          1、文章在描寫荷塘月色之前還寫了什么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點? 

          【明確】小路上的景色:小路幽僻、寂寞;樹,蓊蓊郁郁。月光淡淡的。“幽僻”、“寂寞”極言環境的寂寥,烘托人物內心的抑郁。“蓊蓊郁郁”加強了濃重的夜晚氣氛,“陰森森”渲染恐怖的氣氛。月光“淡淡的”與心情契合,可見心中是淡淡的愁云。 

          2.、第三段寫什么?思考它在結構上的作用。 

          【明確】月下獨步的心情。結構上是過渡作用。 

          4、 學生一齊讀第四、五、六三段,教師指導朗讀。 

          ① 老師指導后學生自行朗讀文章揣摩語言。 

          略 

          ②明確各段所寫之景。 

          【明確】第4段寫月下的荷塘之景,第5段寫月光,第6段寫荷塘四周之景。 

          (這幾段文字都寫得十分柔美,讀來讓人陶醉,那是因為作者獨具匠心,巧妙地運用多角度來描摹荷塘美景。) 

          朗讀課文4.5.6段

          三、鑒賞、分析課文的景物描寫部分 

          (一)誦讀、鑒賞第4段 

          1.指明一個學生朗讀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景,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 

          明確:月下荷塘美景,寫了荷葉、荷花、荷香、荷波、荷韻五個方面 

          3.提問:作者是怎樣從這五個方面描繪這月下荷塘美景的:清找出這些句子,展開想象,閱讀品味它的妙處 

          明確:(第1組)荷葉:“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運用比喻手法寫出荷葉的風姿由“出水很高”聯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兩者不僅相似,而且寫出其動態美 

          (第2組)荷花:“層層的葉子中間,……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運用擬人、比喻的手法“裊娜”寫出荷花的飽滿盛開狀,“羞澀”寫荷花含苞待放這兩個詞本是用來描寫女子嬌美姿態、羞澀神情的,現在用來寫荷花,賦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這是擬人寫法接著連用三個比喻,分別描繪了淡月輝映下荷花晶瑩剔透的閃光,綠葉襯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閃光,以及荷花不染纖塵的美質寫出了荷花的神韻,傾注了作者的主觀感情,可以激發讀者的想象 

          (第3組)荷香:“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提示學生參看“練習二”)由嗅覺向聽覺轉移“縷縷清香”與“渺茫的歌聲”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如時斷時續、若有若無、輕淡飄渺、沁人心脾等,其間感覺的轉移伴隨想象的跳躍“清香”與“歌聲”同屬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遠處的“歌聲”,烘托出幾分幽雅和寧靜來 

          (第4組)荷波:“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微風過處葉花顫動的情狀,既有視覺形象,葉子“有一絲的顫動”化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聽覺形象,風吹花葉的顫動聲音動靜結合,形象地傳達出荷塘富有生氣的風姿,創造出了清幽恬靜的氛圍 

          (第5組)荷韻:“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作者把所見與想象結合,“脈脈”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來表情傳意,這里用來寫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葉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卻由葉子的“風韻”想象到那葉子下的水“脈脈”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 

          4.師生共同小結本段寫景重點 

          本段運用比喻、擬人、通感等手法,描繪了月下荷塘的美景,這些手法令人浮想聯翩更絕的是全段不著一個“月”字卻處處有月請同學們朗讀品味 

          5.齊聲朗讀課文第4段,品味其寫景特點 

          (二)誦讀鑒賞第5段(仿照第4段的鑒賞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分析) 

          1.指明一個學生朗讀 

          2.提問:本段寫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難寫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寫出荷塘上月色的特點? 

          明確:葉、花、樹,寫出了月色朦朧飄渺的特點 

          3.提問:月色本是難狀之景,作者用了一些傳神的動詞:(如:“瀉”“浮”“洗”“畫”等),描繪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試結合語境分析這些動詞的特點(可分成4組討論后回答) 

          明確:瀉--既照應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寫出了月輝照耀,一瀉無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動感 

          浮--寫深夜水氣由下而上輕輕升騰,慢慢擴散、彌漫,以動景寫靜景,描繪霧的輕飄狀態 

          洗--寫“葉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種奶白色而又鮮艷欲滴的狀態 

          畫--有“人為”動作含于其中,仿佛有無形的手在展紙描繪“倩影”,寫出了投在荷葉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4.師生共同小結:本段雖著意寫月色,但又處處不忘荷塘,用幾個傳神的動詞,從不同角度寫出淡月輝映下荷塘里霧光葉色、水氣交相雜糅而形成的朦朧景象,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請同學們看著掛圖展開想象,進入情景,朗讀課文 

          5.齊聲朗讀第5段,體味作者寫景的高明手法 

          (三)誦讀、鑒賞第6段 

          1.齊聲朗讀 

          2.提問:本段寫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與課文第2段照應,試比較兩段寫景的異同(閱讀比較后回答) 

          明確:相同:都寫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寫了樹、小路 

          不同:第2段重點寫了小煤屑路的寂靜、陰森,寫得簡略而本段則以樹為著眼點,由近及遠,寫了樹色、煙霧、遠山、燈光,再由靜到動,寫到蟬聲、蛙聲,顯然,這一段更詳細一點 

           問:最后一句話怎樣理解? 

             明確:即由蟬聲蛙聲來襯托靜謐的月夜,另一方面,又突出了作者的心情,其實蟬聲與蛙聲一直就有,只是作者現在才聽到,說明作者短暫地沉浸在荷塘的美景中,現在又回到淡淡地哀愁中了。達到以動襯靜的效果。 

          3.提問:本段寫月下荷塘的景色,作者選用了一些疊字疊詞(如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陰陰、隱隱約約等),試結合語境,說說這些詞語的妙處(學生閱讀后回答) 

          明確:遠遠近近、高高低低--寫出了樹的錯落有致,既開闊又有立體感,用語平實自然 

          重重、陰陰、隱隱約約--傳神地描述出特定環境中的景物特點,不僅寫出了樹木之多,而且加強了葉色的濃重氣氛 

          4.師生共同小結 

          疊字疊詞的運用,不僅傳神地描寫了事物的特征,而且照應了第2段中“蓊蓊郁郁”的樹,“陰森森”的小路讀起來節奏鮮明,韻律協調,富有音樂美請大家再次朗讀體會 

          (四)重點句子賞析:

             1、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作者為什么會“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 呢?)

            析:“頗不寧靜”的心情在夢境般的荷塘岸邊沒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對古代采蓮盛況的向往和對故鄉的懷念來解脫。

            2、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作者觸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聯想到江南采蓮的情景,作者說這是一個“熱鬧”和“風流”的季節,并引用梁元帝的《采蓮賦》描寫當時“嬉游”的光景,作者有沒有被這種光景所感染呢?文章中的哪個句子可以表明?析:沒有。“可惜現在我們早已無福消受了,”依然是“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3、于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西洲曲》本是用來描寫一個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作者卻借用來表達什么感情?文章中的哪個句子可以表明?

            析:思鄉之情--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4、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

          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此時此刻的作者為什么會惦著江南呢?析:觸景生情,獨在異鄉為異客,面對黑暗的現實苦悶彷徨,無所適從,欲超然又想掙扎,借思鄉排遣憂愁)

          5、--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作者從荷塘回到家里,心緒如何?析:作者從遐想中回到現實,現實依舊,愁思依舊,心里依舊不寧靜,剛才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恍如一夢。)

           

          蔡曉曉

          [《荷塘月色》 教案教學設計(粵教版高一必修一)]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高一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3.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4.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5.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6.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7.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8.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

          9.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10.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综合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最大的欧美日韩在线 |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 亚洲国产片论片在线播放 | 午夜福利精品自拍视频在线看 | 亚洲三级理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