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學問說課稿

          時間:2021-06-13 20:15:41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關于剪枝的學問說課稿

            一、教材的選擇

          關于剪枝的學問說課稿

            《剪枝的學問》一課是小學語文蘇教版第六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這一課的道理寫得含蓄蘊集,雖未一語道破,但讀者心中自明。

            《剪枝的學問》記敘了“我”在桃園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以事情發展為記敘的順序,以“我”“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的心理變化為線索,以輕松活潑的筆調娓娓道來,啟示我們:“減少”是為了“增加”;生活中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我之所以選擇這篇教材,是基于以下幾個原因:

            1.課文敘述主線明朗,層次清晰,便于學生模仿寫作方法

            課文以事情發展為記敘的順序,以“我”“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的心理變化為線索,將“我”三進桃園所見(冬剪枝春開花夏結桃)、所聞(王大伯的話)、所悟(減少是為了增加)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三年級學生的作文剛起步,這樣的文章是便于學生模仿的好范文,學生能在閱讀過程中掌握敘述方法。

            2.課文文字簡而不白,道理含蓄蘊集,引發學生深思

            這一課的道理寫得含蓄蘊集,沒有直接的闡述,而是以對春天桃園花開爛漫,夏天桃園碩果累累極盡渲染,對課文的道理雖未一語道破,但讓讀者心中自明,讀后意味悠遠。

            3.課文內容取之于生活,能激發學生關注生活

            生活中我們常能看見剪枝,有的是果樹的剪枝,有的是花兒的剪枝,有的是行道樹等一些高大樹木的剪枝,常見了也就不會特別地去在意,去了解為什么要這么做?因為常見,所以漠視。課文就是以生活中的.現象來揭示一個深刻的道理:減少是為了增加。讀了課文后,學生靜下心來過濾生活中的場景,往往能將以往忽視的東西清晰呈現眼前,印證“減少是為了增加”這一道理。同時也引發學生去關注生活中的小細節,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

            4.課文字里行間充溢著情感,觸動學生心底的柔軟

            課文以“我”的情感變化過程為線索敘述,以“我”的視角審視出現在自己

            身邊的事情,在淺顯易懂的語言中,我們不難發現“王大伯”這位種桃能手在自己種桃領域的專業,對自己種桃這項工作的熱愛,一個“撫摸”讓我們看到了王大伯對自己栽種的桃樹的愛,就如同對待自己的子女一般。“撫摸”中真情感人,觸動著學生心底的柔軟。

            二、教材的解讀

            1.把握內涵

            每一篇教材都有它獨特的魂魄,也就是精神所在。要做到把握魂魄,首先是通讀課文,查找相關資料,找到震動讀者的文本精神。《剪枝的學問》一課取自生活中的常見事例,講述的對象“王大伯”也僅僅是一個普通又平凡的勞動者,但是就在這位平凡的老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他在自己熱愛的工作崗位上所做的不平凡的事。課文描述王大伯的話語不多,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個種桃技術精湛、視桃為子女的老人,尤其是王大伯的一番話,簡潔、生活化但卻意蘊深遠。所以,對本文的內涵把握,不能僅停留在讓學生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做生活的有心人”這一層面,也要走進“王大伯”的精神世界,感悟他的真情,體會他之所以能成為種桃能手,不僅是技術精湛,更是他對種桃本身的情有獨衷。在王大伯身上,“勞動的快樂”與“剪枝的學問”緊密結合。

            2.理清脈絡

            課文以事情發展為記敘的順序,以“我”“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的心理變化為線索,將“我”三進桃園所見(冬剪枝春開花夏結桃)、所聞(王大伯的話)、所悟(減少是為了增加)以5個自然段敘述出來。第一自然段簡介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剪枝的學問》“種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寫“我”在果園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經詢問,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寫春天來了,桃花盛開,“我”盼望花兒早日結果。第五自然段寫桃子豐收了,我在驚喜的同時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話:減少是為了增加。

            3.剖析重難點

            在把握了文本精神、理清了文章脈絡之后,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看到文章的重點、難點所在。

            1.通過對人物語言、行為的朗讀感受王大伯對種桃的鐘愛與技術的精湛,感悟王大伯那普通而不平凡的形象。

            2.把握敘述主線,抓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悟,讀懂課文內容,了解剪枝是為了來

            年能收獲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3.能聯系生活實際,結合課文組織語言,把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

            4.教學目標的確立

            知識與能力:

            (1)學生認識生字,借助語言環境理解詞語;

            (2)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生抓住表示時間的關鍵詞,按事情發展順序把課文分四段。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兩種方法(段意合并法,以“我”心理變化為線索來概括)。

            過程與方法:

            (1)主體,在閱讀實踐中有自讀、精思、感悟、鑒賞、吸納。

            (2)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生以“我”的心理變化為線索精讀課文,感受“我” “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的心理變化。

            (2)剪枝是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

            (3)大伯”對種桃的情有獨衷。

            5.語言特色

            每篇課文的語言都有其特性,有的流暢平直,有的跌宕起伏,有的樸素簡潔,有的華麗優美……根據不同的語言特點,在教學中要設計不同的語言訓練。《剪枝的學問》的文字比較淺顯易懂,在文本中比較有表現力的是課文第四自然段對春天桃園景色的描寫、課文第五自然段對夏天桃園碩果累累的描寫,思考在這些地方可否設計一些語言的訓練點:

            (1)桃子的香甜引來了? 

            模仿的句式為:濃郁的花香引來了無數的蜜蜂,它們歡天喜地地在花間飛舞。

            (2)將信將疑:剪去這些枝條,來年真的能長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嗎?

            結合課文四、五自然段的意思,將這句疑問句改成陳述句。)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

            1.講讀教學:

            (1)多種形式、多層次朗讀指導,朗讀中感悟,朗讀中提高。

            (2)抓住重點字詞句,想象與說話訓練結合。

            (3)課文與生活緊密結合,拓展思路。

            2.問題探究: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質疑問難。

            (2)合作交流討論,在積極的思維中解決問題。

            3.多媒體輔助:

            (1)利用網絡搜集相關的“減少是為了增多”的事例。

            (2)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適當輔助運用。

            四、學習方法指導

            1.以朗讀為抓手,閱讀實踐中有自讀、精思、感悟、鑒賞、吸納。

            2.以想象為輔助,自主閱讀中有問題的發現,有文字的流動,有畫面的呈現。

            以情感為線索,重點詞句中體會真情。

          【剪枝的學問說課稿】相關文章:

          《剪枝的學問》說課稿01-21

          剪枝的學問說課稿01-29

          剪枝的學問說課稿11-08

          《剪枝的學問》的說課稿06-10

          剪枝的學問說課稿02-21

          《剪枝的學問》優秀說課稿06-22

          剪枝的學問說課稿范文06-13

          小學課文《剪枝的學問》的說課稿01-17

          剪枝的學問說課稿9篇11-0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性色精品一区 | 日本人韩国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久久道色综合久久 | 亚洲乱码成熟在线视频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