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輪》的說課稿

          時間:2021-06-23 10:25:53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滑輪》的說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滑輪》的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滑輪》的說課稿

            《滑輪》的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滑輪是初中三大機械(斜面、滑輪、杠桿)之一,是機械功落實的載體。學生知道滑輪但是并不熟悉這種簡單機械,可是滑輪又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通過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及應用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將科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同時也為后面滑輪組認識與應用打下基礎。本節課盡管知識容量比較小,但在實際生產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因此,針對本節課的重、難點,在教法和學法上擬用實驗探究法,以便更好地達到教和學的目的。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小學時已經學過滑輪相應的知識,對滑輪的學習已經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同時初三學生已具備了初步的思維能力和探索、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只要加以引導,恰當設置認知沖突,就能讓學生興趣盎然地通過實驗、討論,探究出結論,順利完成本課學習。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能識別生活和生產中常見的滑輪,了解這兩種滑輪特點以及各自在生活和實際中的應用。

            技能目標: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會運用實驗探究科學問題的方法。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和想象力。通過對實驗的分析,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通過對實驗數據的收集,培養嚴肅認真的操作態度及科學分析實驗數據的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和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中讓學生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培養學生動手實驗、觀察描述分析等能力。

            難點: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五、教法和學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能達到本課所設定的教學目標,下面我談談我采用的教法和學法。首先,結合本節課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以主體性和啟發性的原則為指導,主要采用觀察法和實驗法相結合的手段為學生提供直接的感性的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是雙向的活動,因此學生的學法在教學過程中也特別的重要。這節課我主要讓學生自己進行設計實驗,動手操作,比較歸納,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合作交流法的應用,培養學生團隊精神,養成樂于與他人合作的科學態度。

            六、教學材料:

            小組實驗:鐵架臺,滑輪,細線,彈簧秤,鉤碼,刻度尺,實驗報告單,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投影:小明家裝修房子提出問題:如何把水泥與磚石運到樓上?2.投影用滑輪或簡易吊車吊起水泥和磚石。教師:想不想了解滑輪?引入新課滑輪

            以生活實際情況提出問題并引入新課,調動了學生情緒,激發學生學習這節課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

            1.引申指導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滑輪的結構的基礎上,展示在各種場合下,滑輪都是被怎樣應用的。由學生依據觀察,利用給定的器材,小組合作設計并組裝滑輪,而且能夠提升重物。

            此時教師應參與到學生中間,觀察學生的活動,并適時給予指導,在學生能夠正確組裝的情況下,教師通過點評加強學生的印象。

            2.活動探究

            (1)定滑輪

            提出猜想:①定滑輪有什么作用?這有什么好處?②使用定滑輪提起其他重物省不省力呢?

            設計實驗:學生分組討論,師生共同研究,提出實驗要求:探究拉力與物體重力的關系,探究拉力自由端移動距離與物體上升高度的關系。并設計記錄表格。

            動手探究: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始探究實驗此時教師也應參與到學生中間,觀察學生的活動,并適時給予指導。對于由于實驗誤差導致的數據偏離,教師要及時糾正,以免導致錯誤實驗結論的得出。

            分析歸納:根據學生的實驗數據,進行分組討論、分析并歸納,總結出定滑輪的使用特點: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自由端移動距離等于物體上升的高度;使用定滑輪不省功。

            合作交流:讓學生自主提問,談談實驗設計和操作的體會等,最后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進一步揭示定滑輪的本質:定滑輪可以看作一個等臂杠桿。

            (2)動滑輪

            在定滑輪的探究結果之上,引導學生探究動滑輪的使用特點。

            提出猜想:①動滑輪的作用與定滑輪的作用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會有什么不同?②只用一個動滑輪提起重物的時候,要使重物往上升,人必須往哪個方向拉繩子?這說明動滑輪能不能改變用力方向?③動滑輪省不省力呢?為什么會這樣?

            其他過程與實驗一相同,學生探究實驗,測的實驗數據,分析討論總結規律。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進一步揭示動滑輪的本質。

            (3)滑輪組

            通過以上的探究,學生對定滑輪、動滑輪已有初步的認識,滑輪組的出現已是呼之欲出,為使學生能夠對使用滑輪組的好處和特點有更深的印象。采用電腦動畫的形式,展示單獨使用定滑輪、動滑輪的種種不便之處。

            提出猜想:如何克服困難。

            探究設計:依據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由學生設計裝置。教師進行點評。

            合作交流:學生與教師集體討論分析滑輪組的特點:①使用滑輪組時,既可以改變用力方向,又可以省力。②使用滑輪組時,物體由幾股繩承擔重力,拉力就是重力的幾分之一,自由端移動距離等于物體上升高度的幾倍。(不考慮滑輪的重力及摩擦力)

            三)、總結鞏固

            通過大家動手實驗獲得了不少有關滑輪的知識,請大家思考我們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定滑輪,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動滑輪?

            教師小結滑輪特點,以及特點與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實踐性作業通過問題將知識最后整理小結,形成整節課的知識網絡

            通過問題將知識最后整理小結,形成整節課的知識網絡。同時體驗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思考獲得新的科學知識的喜悅之情同時體驗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思考獲得新的科學知識的喜悅之情

            四)、作業與深層研究

            1.已經學習滑輪各自的特點,請同學課外提出滑輪相關的問題(特別是有沒有既可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的機械)

            2.為什么定滑輪既不省力,又不費力,動滑輪省力一半?請同學們課外去思考

            3.完成作業本部分作業

            八、教學評價

            1.實驗以學生探究為主。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的要求,為了讓學生更確切的理解定滑輪、動滑輪的作用,安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的親自動手操作,通過讀取數據、分析修正,讓學生自己得出滑輪特點,在探究中拓展了學生團隊合作和交流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

            2.對比演示,讓學生一目了然。在分析和區分動滑輪和定滑輪時,我先引導學生組裝出兩種滑輪使用方式,并進行對比演示過程,提出明確的觀察目標,在學生認真分析觀察的基礎上給這兩種滑輪命名。輕松地區分出定、動滑輪,并使學生體會到叫定滑輪或動滑輪并非是滑輪結構的區別,而是使用方式的不同,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暗示學生認識事物要抓本質,既要研究共性,又要又要重視差異性。

            《滑輪》的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屆講授的是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省力情況和各自的優點,指出定滑輪的實質是一個等臂杠桿,動滑輪的實質是個動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桿,并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了它們的省力情況,把滑輪與杠桿聯系在一起。最后講述了能同時應用定滑輪和動滑輪優點的滑輪組。

            經過對學生的生理、心理分析,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本節課的重點是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省力情況。關鍵是抓好學生的隨堂實驗。

            因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知道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

            ②能區分定滑輪與動滑輪,會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2、能力目標:

            ①會組裝簡單的滑輪組。

            ②培養學生研究物理的正確方法。

            ③培養學生通過實驗現象總結歸納邏輯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和實驗對學生進行學科學、愛科學的教育。

            ②通過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③培養學生樂于探索并善于探索的學習品質。

            二、說教法、學法和教學原則

            根據《滑輪》一課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演示、學生實驗、放電腦動畫、觀察、討論、講解為主的多邊法教學。通過觀察、實驗和看電腦動畫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感知探索新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中遵循以下原則:

            ①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②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相統一的原則。

            ③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④鞏固與提高相統一的原則。

            ⑤具體和抽象相統一的原則。

            三、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分以下幾個環節:

            1、新課引入:

            用課件(胖子和瘦子的.故事)引出滑輪,激發學生學習這節課的興趣。一個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2、演示、觀察、討論與講解相結合:

            演示定滑輪、動滑輪的用法,學生實驗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省力情況。此實驗中重物重力要大些,以減小動滑輪重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讓學生把實驗結果填到設計好的表格中。各實驗小組分析論證實驗結果并得出結論。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通過觀察實驗和相應的理論分析,培養學生運用物理思維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研究滑輪的實質用課件動畫說明滑輪是杠桿的變形。這樣做可以讓這個問題更直觀,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容易接受。

            接著提出問題:有沒有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的方法呢?然后學生思考并討論得出結果,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來。然后用課件提出如何連接滑輪組,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設計滑輪組,用課件動畫給出答案。學生在按照圖中的設計組裝滑輪組,研究滑輪組的省力情況和繩子移動距離和重物上升的高度的關系。這個實驗有可能出現偏差,這時可讓學生分析出現偏差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3、鞏固強化:

            ①讓學生對照本節知識進行小結,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②完成按照本節目標設計的練習題。練習題的設計目的在于使學生對知識形成持久性記憶,有認識的表象轉化為學生的內在能力,在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說作業

            為了很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本節布置作業如下:

            課本第190頁練習三1、2、3。

            五、說板書

            本節板書設計如下:

            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教材通報板

            第一冊第十一章第四節

            《滑輪》

            說課設計

            1、定滑輪:

            ①定義:滑輪位置固定不變;

            ②作用:改變用力方向,不省力

            ③實質:等臂杠桿。

            2、動滑輪:

            ①定義:滑輪位置隨物體變化;

            ②作用:省一半力,不改變用力方向

            ③實質:動力臂時阻力臂2倍的杠桿3、滑輪組:

            ①定義: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②作用:即可省力又可改變用力方向

            ③規律:使用滑輪組時,重物由幾股繩子承擔,勻速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體所受重力的幾分之一,繩端移動的距離就是重物上升距離的幾倍。

            《滑輪》的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大象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四課《我的滑輪》。本單元的總目標是綜合探究活動。二級目標是能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試驗,并做試驗紀錄。《我的滑輪》這節課,是在杠桿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提重物的游戲比賽,自然過渡到理解各種滑輪的原理和作用。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啟蒙課程。它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促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并樂于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在這些理念的指導下,本課教學力圖體現以活動組織教學,通過營造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一個“觀察與提問——猜想與假設——計劃與組織——簡單試驗并記錄數據——交流與結論”的相對完整的探究活動,去認識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目標:

            ⑴.通過探究,讓學生能夠利用滑輪、鉤碼、測力計等簡單器材進行觀察試驗,研究使用滑輪的原理,做好分析試驗紀錄。

            ⑵指導學生研究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是否省力。

            2、科學探究目標:

            使學生能根據現象進行推測,并能進行實驗驗證從而發現定滑輪方便不省力,動滑輪省力卻不方便的規律,親歷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并能應用規律,自行設計研究方案,選擇研究材料,最終得出滑輪組既省力又方便的結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重證據,敢于嘗試的精神,使學生關注社會生活中的機械給人類帶來的諸多方便。

            教學重點

            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來驗證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是否省力。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滑輪兩個、鐵架臺、細繩、鉤碼、測力計、回形針、實驗記錄表等等

            演示材料:大滑輪一個、學生分組材料一套,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思路:

            首先通過播放升旗儀式的錄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以游戲比賽的活動形式來引導學生的自行探究;然后在老師的演示指導下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工作原理;并且通過簡單實驗來證明使用定滑輪或者動滑輪是否省力?最后指導學生組裝滑輪組。

            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采用的教法是:創設情境法、演示法、講解法

            學生的學法是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情境激趣,游戲引入。第二部分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第三部分拓展活動,鞏固新知。第四部分本課總結,課后延伸。

            一、情境激趣,游戲引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首先我讓學生觀看本校升旗儀式的錄像,這個熟悉不能再熟悉的畫面,一下子拉進了我和同學們之間的距離,共同營造了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接著,我詢問學生:

            “我們班有誰做過升旗手”?

            “升旗的時候你的手是向下用力的,還是向上用力的”?

            “為什么向下拉繩子,國旗卻會向上走呢”。

            通過這樣的提問點燃學生的探究欲X,使學生以一種探究的心理重新審視這個在校園里常見但又常常被同學們忽視的科學現象,真正體現了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在這個環節,我并沒有馬上肯定學生的答復,而是為學生準備了繩子、鉤碼、鐵架臺、回形針和線軸等材料超市,并且出示游戲規則。讓學生進行提升重物的游戲比賽,來模擬升旗儀式。

            “比一比,看誰想出的辦法多,并把方法記錄在小科學家記錄本上。”

            這個活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會非常高,不僅可以想出很多辦法,而且能夠通過活動自制滑輪,初步體驗滑輪的作用,與下一環節進行有效的鏈接。

            做完游戲后,我繼續問:

            “這種提升重物的方法,我們在生活中還見到過哪些?”

            根據學生的聯想,我會及時地展示滑輪在生活中被廣泛應用的圖片和錄像。然后,我再告訴學生:剛才我們使用的回形針、線軸,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機械。我們管這種提升重物的機械叫做滑輪。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探究“我的滑輪”,并板書課題。

            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

            這個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夠利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做好分析記錄,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我分三個環節來進行:

            第一個環節,我先給學生出示一個常見的大滑輪,告訴學生:

            “這個是我們實驗室里做試驗用的滑輪,大家觀察一下,這個滑輪有什么特點?”

            學生會說邊緣有槽、圓形、能繞繩子,從而建立滑輪的概念,并且出示幻燈片。然后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指出滑輪的兩種不同使用方法。一種是把滑輪固定在一處不動,這樣使用的滑輪,叫做定滑輪;另一種是能隨重物一起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做動滑輪。由于課件動畫描述的非常形象,再加上學生已有的經驗,會很容易的了解滑輪的兩種用法。然后讓學生利用實驗材料,安裝定滑輪和動滑輪,為進一步研究滑輪的工作原理做好準備。

            在此基礎上,我會提出新的問題:

            “結合剛才的游戲及生活中滑輪的例子,大家想一想人們為什么要用滑輪提升重物呢?”學生可能回答(方便、省力)

            “那你認為定滑輪和動滑輪在使用中都方便嗎?”

            我讓學生再次對滑輪的這兩種用法進行觀察、比較。不難得出,使用定滑輪方便,動滑輪不方便。

            為什么呢?

            我引導學生用語言來描述滑輪的工作原理。在使用定滑輪提升重物時,要想把重物提上去,就需要向下用力,重物提升的方向與人用力的方向正好相反,也就是說在使用定滑輪之后改變了力的方向,用起來方便。而動滑輪在使用時,重物提升的方向與人用力的方向一致,沒有改變力的方向,顯得非常不方便。我把結論板書在黑板上,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在以上的環節中,我注重鍛煉的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第二個環節,是驗證滑輪是否省力,是這節課的難點部分。我是這樣引入的。我反問學生:

            “既然動滑輪使用不方便,人們為什么又離不開它呢?

            學生再次進行了大膽的猜想,這時,我告訴學生,要想驗證你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得通過實驗來驗證。

            “請同學們打開實驗盒,實驗盒里裝有測力計、鉤碼、滑輪、實驗記錄表等材料。請你們利用提供的材料,選擇要研究的問題,設計方案,開始探究,并認真填寫實驗記錄表。”

            計劃與組織是做好探究活動的前提條件。沒有一個好的實驗方案,學生會感到無從下手。為此,我先讓同學們以小組為中心進行討論,設計研究方案,并且各組之間相互交流,以期達到相互合作,共同學習的目的。

            教師是學生探究活動的引領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在學生整個的探究活動過程中,我會不停地巡視,了解各組的實驗進展情況并做及時輔導。經過學生的討論,交流,分析數據,最后得出結論:定滑輪不省力,動滑輪省力。并板書。

            最后一個環節,我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定滑輪方便但不省力;動滑輪省力但不方便。

            三、拓展活動,鞏固新知

            同學們在前面了解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工作原理后,我就引導學生繼續思考:

            “定滑輪和動滑輪跟人一樣,也有優缺點,那我們在實際應用中能不能克服它們各自的缺點,發揚優點呢?”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會想出各種辦法。我在巡視指導的同時,找出兩組組裝方法不同的學生到講臺上演示組裝,并且說明這樣做的作用。

            最后總結: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來使用,叫做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提起重物,可以做到既省力又方便。同時,向學生指出:剛才同學們組裝的是一組滑輪組,實際應用時還可以組裝成兩組、三組、或多組滑輪組。我會出示滑輪組的多媒體課件,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為其能夠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合理有效的利用資源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課程理念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態度、情感等各個方面得到發展這才算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在學生掌握所學知識之后,我就讓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書上64頁,還給大家介紹了兩個好玩的游戲,繞繩游戲和系鞋帶游戲。”

            “大家動手試試,看看它們各是用了什么滑輪。”

            通過分析解決問題,發展了學生的多方面的能力。

            四、本課總結,課后延伸

            “通過今天的學習研究,大家都有什么收獲?(學生回答)

            請同學們在課下,多注意觀察在生產和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了滑輪,更重要的是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巧妙的利用滑輪,解決實際問題。”

            在這節課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境,幫助學生掌握教學重點,突破難點;通過開展游戲比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x;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驗證滑輪是否省力,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組裝滑輪組,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總之,各個環節環環相扣,使這節課的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得以提升。

            最后介紹一下我的板書:簡單,明了、比較直觀、容易理解,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滑輪》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定滑輪和動滑輪》教案課件05-16

          《定滑輪和動滑輪》科學教學反思01-25

          滑輪教學反思11-12

          滑輪組的教案課件05-16

          我學會了滑輪滑05-15

          我學會了滑輪滑作文500字03-23

          我學會了滑輪作文7篇01-14

          我學會了滑輪滑_三年級作文03-31

          寫我學會了滑輪滑滿分作文400字左右02-05

          小班常識說課稿 動物的尾巴說課稿11-0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一二区二三区 | 日韩欧美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 九九久久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 午夜性色福利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AⅤ综合第一 在线丰满视频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