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5-04-14 09:42:45 說課稿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三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說課稿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三篇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小數乘法第四框題《連乘乘加乘減》是本冊教學重點之一。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的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為后面學習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以及更復雜計算做準備。為此,要求學生必須扎扎實實地掌握這部分知識。

            我教學本節課的主導思想是: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等實際狀況,重視過程教學和整體性教學。引導學生從原有知識出發,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加深理解新知識。有目的地組織安排教學活動,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

            教學理念: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充分相信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看、找、想、算的過程中學習本課的知識點,達到教學的目標,具體體現以下幾點:

            1、聯系實際,從生活中切入;

            2、主動探究,在活動中感悟;

            3、合作交流,在練習中升華。

            二、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通過自主探究,理解《連乘乘加乘減》的意義,理解掌握《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能正確進行口算和筆算,使學生認識小數連乘與整數連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參與意識,主動探究的精神,遷移類推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根據教材編排特點,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意義,掌握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

            教材難點是積的小數點位置的確定。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在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嘗試法,操作法,發現法,討論法等。

            學法指導:學生探索學習的過程中始終離不開學法。我重視觀察,比較,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應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在開放的時間和空間里,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的形成過程。

            三、說教學環節:在新課標的倡導下,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本節課的教學我分為六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鋪路搭橋,興趣引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我讓學生填寫書中的表格

            因數1.21.021.0021.0002

            因數0.40.40.40.4

            積

            誰能說說,在表中你能發現什么規律?讓學生在各抒己見中充分感知”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變化,積也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這一規律。

            第二環節,明確目標,巧妙設疑。

            同學們請看15×4×2=多少老師現在把這道題改成1.5×0.4×0.2,你會做嗎?通過變式,創設問題情境,從學生熟悉的問題入手,從而順利進入新課的學習。然后交待本課的學習目標。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要通過自主探究,來理解小數連乘的意義,理解掌握小數連乘的計算方法,并能熟練地進行口算和筆算。

            第三環節,操作觀察,發現規律。

            1、出示例六,1.3×0.2×1.1

            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1.3×0.2=0.260.26×1.1=0.286這個乘法算式有什么特點?根據這一特點,還可以用別的`方法計算嗎?1.3乘以0.2再乘以1.1表示什么意思呢?

            你能說出下列算式表示什么?

            2.7×1.5×0.1 5.8×0.4×1.2 3.1×1.2×0.3 1.6×1.1×0.5

            小結:

            小數連乘的意義是什么?

            小數連乘的意義與什么算式的意義相同?(小數連乘的意義與整數連乘的意義相同。)

            說明整數乘法的意義也適用于小數乘法。

            通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采用發現法來組織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探索知識,發現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通過自學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中。

            3、填空,并講出道理。

            4、小結,引導學生得出計算方法。

            ①觀察以上題,你發現積的小數位數與什么有關?有什么關系?為什么?(積的小數位數與被乘數和乘數的小數位數有關,被乘數和乘數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②小數乘以小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積的小數位數是被乘數和乘數的小數位數之和)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用通過帶有思考性的問題,引導(ben文由wuyanrenji

            a收集整理)學生思考,并大膽讓學生嘗試、講解、討論,把學生引導到算理的探究過程之中。在學生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比較總結出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閱讀書本,質疑問難:

            質疑是人的思維走向深刻的開始,為了加深理解所學知識,由部分理解到整體回顧,形成體系,我讓學生閱讀9頁的內容,提出尚存的疑慮,做到及時反饋。

            五、巧設練習,發展智能:

            練是數學課的重要特征,我通過有層次的練習,培養學生的能力,發揮學生的智能。

            1.說出下面各算式中積應有幾位小數

            25.4×3.6×1.2 2.37×1.02×0.12 0.15×0.3×3.1

            1.032×2.4×1.013.506×2.03×0.1 0.017×2.1×0.001

            2.在積的適當位置上添上小數點

            觀察:積的小數位數是多少位?為什么?

            3.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5×4×1= 18×5×1= 2.5×0.4×2=

            0.25×0.4×0.1= 0.18×0.5×0.1= 0.025×0.4×2= 注意:計算的結果,小數部分的位數.列出乘法算式,再算出來。

            練習的設計由易到難,思維過程既有展開,又有壓縮,突出重點和難點,有助于學生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六、梳理概括,形成體系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這節課你們都有哪些收獲呢?

            此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啟發學生動腦思考,歸納總結所學知識,使所學知識歸結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從而培養了學生語言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以上是我的說課全部內容。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一、分析教材

            本節課是青島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分數加減法》中的內容。在四年級(下冊)教材里,學生已經建立了倍數和因數的概念,會找10以內自然數的倍數,100以內自然數的因數。本單元繼續教學倍數和因數的知識,要理解公倍數、最小公倍數和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意義,學會找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方法。為以后進行通分、約分和分數四則計算作準備。

            二、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結合教材的特點,我力求達到下面的教學目標:

            1、經歷找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過程,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探索找公因數的方法,會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2、結合具體實例,滲透集合思想,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讓學生養成不重復、不遺漏、不重復的思考習慣。

            3、培養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善于發現規律,利用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教學重點是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教學難點是會求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四、設計理念

            在教學中我發揮“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作用,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己探索。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合作交流中學、學后合作交流并根據學生原有的認識基礎和認知規律,并結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力求突出以下三點:

            1、將教學內容活動化,讓學生在做中學。

            2、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交往互動中學。

            3、充分利用原有的認知經驗,在遷移中學。

            五、教學過程

            依據教材特點及小學生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整個教學過程安排了四個環節:

            一、活動探究,認識公因數

            分為五個步驟:

            1、動手操作:在教學公因數的概念時,讓學生經歷操作思考的過程,認識公因數。首先讓學生用事先準備好的小長方形紙片,分別用邊長6厘米和邊長4厘米的正方形紙片鋪滿一個長18厘米、寬12浪漫的的長方形操作活動。通過學生的操作,引導學生觀察正方形的邊長與長方形的長、寬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看看正方形每條邊各鋪了幾次?怎樣用算式表示?,來說明為什么?

            2、想象延伸:接下來讓學生思考還有那些邊長是整厘米數的正方形也能鋪滿大長方形。學生思考后,回答邊長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也能鋪滿大長方形。引導學生說出只要邊長“既是”18的因數“又是”12的因數,就能鋪滿大長方形。從而引出公因數的概念,再強調因為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所以兩個數的公因數的`個數也是有限的(最小是1),讓學生在自主參與、發現、歸納的基礎上認識并建立公因數的概念的過程。

            3、歸納總結:只要正方形的邊長既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這樣的正方形就能鋪滿大長方形。1、2、3、6既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它們就是12和18的公因數。

            4、根據學生的總結我及時板書課題,讓學生的形象思維轉變成抽象思維。

            5、反例教學:讓學生說明4是12和18的公因數嗎?為什么?

            學生通過上面的一正一反教學總結出:公因數要同時是兩個數的因數。

            為了及時鞏固,完成練一練:先讓學生在圖上畫一畫,找出公因數和最大因數,填寫在書上。

            (設計目的:通過具體的操作和交流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公因數,使知識不在枯燥無味。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二、自主探索,求最大公因數:

            學生在已經掌握公因數概念的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怎樣找兩個數的公因數,學以致用。教學例題時,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小組交流。通過具體的運用,鞏固公因數的概念。讓學生說說怎樣找12和18的公因數,學生可能說三種方法,一是先找12的因數,從12的因數中找18的因數;二是先找18的因數,再從中找出12的因數,三是分別找出12和18的因數,再找出相同的因數。通過比較三種方法,讓學生感受哪種方法比較簡捷。在此基礎上,揭示最大公因數的含義,并介紹用集合圈的形式來表示12和18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明確集合圖中省略號的作用。

            (設計目的: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弄清怎樣用集合圖來表示兩個數的公因數。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概念,感受數學方法的嚴謹性。)

            三、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為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設計三個層次的練習:

            首先設計關于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判斷題,進一步讓學生對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認識。做到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

            接著讓學生完成自主練習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然后分別完成課本自主練習2、3題。小組交流。

            (練習的設計是從認識到理解,再到拓展應用,逐層加深,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教學由課內到課外延伸,增加運用實踐機會。)

            四、全課小結、過程回顧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說說你掌握的方法。

            學生回憶整堂課所學知識。學生通過這一環節可以將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回顧、按一定的線索梳理新知,形成整體印象,便于知識的理解記憶。

            五、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所教學的主要內容寫在黑板的中間位置,這樣板書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再看板書時,使學生能夠連貫的回憶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做到一目了然。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張**老師的這節課按照數學教學模式“嘗試發現——探究形成——聯想應用”進行設計,層次清晰,由淺入深。故事的導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在具體的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教學過程中,落實了“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和“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練習題的設計也體現了基礎知識的'運用和拓展訓練的層次性。

            教師問題的提出很有效。如引導學生探究公倍數的個數時,教師在學生給出答案的時候,并沒有急于總結,而是利用板書追問4的倍數是無限的,6的倍數也是無限的,從而學生們會發現4、6公倍數的個數也是無限的。再如:找到50以內8和12的最小公倍數,教師提出問題:“最小公倍數與后面的公倍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在逐步落實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認識。

            喜聞樂見的阿凡提故事是學生們喜歡的經典內容,張聰聰老師巧妙地運用到了教學的導入中,通過猜想,圈一圈、說一說、議一議等自主活動,讓學生初步嘗試理解、在生活情境中接觸最小公倍數和公倍數的知識。在探究的過程中,張老師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完全運用學生的方法來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張老師在學生的匯報中,結合學生的講解,不斷點撥,不斷提升,不但介紹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注重了學生的方法的擇優思想的培養,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整個課堂過程流暢、清晰,關注學生的發展。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說課稿06-08

          《分數的意義》數學五年級說課稿08-18

          五年級數學《約分》的說課稿08-26

          五年級數學《折紙》說課稿10-22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07-10

          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說課稿08-31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09-21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04-08

          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說課稿07-03

          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說課稿 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10-1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三级国产国语三级在线蔓延 |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精品二区 | 视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特级欧美aⅴ在线 | 日韩V欧美V国产 | 亚洲乱码AⅤ日本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