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時間:2023-12-18 14:01:46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語文必修二蘇教版知識點

          語文必修二蘇教版知識點1

            1、注重日常積累:語文考驗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沒有一定知識累積的話,語文成績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語文成績,平時更應該注重詩詞好句的'積累。

          語文必修二蘇教版知識點

            2、學會理解文章:通過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明確課文的內在邏輯,把結構層級作為記憶線索,形成知識網絡,更能方便記憶。

            3、學會觀察周圍:寫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動人的往往是細節之處。所以平時要多觀察生活,寫作時多做細節描寫,才能真正為作文進行潤色,讓老師能眼前一亮。

          語文必修二蘇教版知識點2

            1、多讀:不僅要讀課本,而且要讀讀本,可能的話,盡可能閱讀一些文言作品,擴大自己的視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師要求背誦的課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誦下來。倘若你可以堅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語習慣和遣詞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來。

            3、多練: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捷徑之一,不僅要認真完成課后訓練,而且要多做相關的字詞句的分類訓練,以拓展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語文必修二蘇教版知識點3

            (一)通假字

            1.長樂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二)詞類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名詞活用為動詞,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禪。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稱呼。

            3.有泉側出。側:名詞作狀語,在一側。

            4.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深: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窮也。窮: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窮盡,走到頭。

            6.而其見愈奇。見:動詞作名詞,見到的景象。

            7.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至:動詞用作名詞,到達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

            9.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極:形容詞作動詞,盡情享受。

            10.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險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險遠的地方。

            11.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謬: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弄錯,使……錯。

            傳:動詞作名詞,流傳的文字。

            名:名詞作動詞,說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譏之乎?(難道……嗎?)

            2.何可勝道也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這就是……的緣故。)

            (四)省略句、判斷句

            1.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之以怠。(賓語)

            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書之不存。(賓語)

            3.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4.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五)狀語后置句

            1.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六)重點翻譯句

            1.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七)多義詞

            1.乃

            ①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②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張)

            ④何可勝道也哉(說,講)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蓋

            ①日初出大如車蓋(車蓋)

            ②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是因為”“是由于”等)

            ③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超過,勝過)

            ④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紋)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文章)

            ④文過飾非(掩飾)

            5.然

            ①至于_理固宜然(如此,這樣)

            ②吳廣以為然(對,正確)

            ③有穴窈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④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但,但是)

            6.其

            (1)始舍于其址。(代詞,它的,代華山)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代詞,那)

            (3)距其院東五里。(代詞,那個)

            (4)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代詞,它)

            (5)其文漫滅。(代詞,它的,代仆碑)

            (6)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代詞,它上面)

            (7)其下平曠,有泉側出。(代詞,它的,代華山)

            (8)問其深。(代詞,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譯作“那個洞”)

            (9)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代詞,代“好游者”,譯作“那些”)

            (10)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其進”的“其”是指代第一個分句,譯作“那”,“其見”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譯作“那”)

            (11)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代詞,它的,代后洞)

            (12)蓋其又深。(代詞,指代后洞,譯作“那”)

            (13)則其至又加少矣。(代詞,代那些)

            (14)既其出。(句中語氣助詞,沒有什么實際意義)

            (15)則或咎其欲出者。(代詞,指代“欲出者”,譯作“那”)

            (16)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第一人稱代詞,自己)

            (17)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代詞,他們)

            (18)其孰能譏之乎?(副詞“其……乎”這個固定格式,用來表示反問,可譯作:難道……嗎?)

            (19)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代詞,指代那些以訛傳訛的情況,可譯為“那”)

            (八)異義詞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義:十分之一。

            今義:數詞。

            2.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古義:不平常。

            今義:用作表程度的副詞,十分,很。

            3.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義:泛指求學的人,指讀書人。

            今義:特指有專門學問的人。

            4.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義:是代詞“所”與介詞“以”結合,相當于“……的原因”。

            今義:常用來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

            5.于是余又嘆焉。

            古義:“于”,介詞,對;“是”,代詞,這件事。為單音詞連用。

            今義:合用為一個連詞。

            (九)《游褒禪山記》字詞句基礎知識舉要

            1、名

            “名”是個會意字,從口從夕。夕是傍晚,這時候,光線暗淡,眼睛看不清楚事物,就用口說;事物不認識,就得給事物取名字。“命名”是“名”的本義。由此引申有“名字”“名稱”的意思;再引申有“名聲”“名望”“的”等意思。本文中“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的“名”用的是本義“命名”。由“命名”還可以引申出“說明”、“說出”的意思。《口技》“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成語“莫名其妙”,本文“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其中的“名”都是“說出、說明”的意思。

            2、蓋

            “蓋”作虛詞用,屬副詞類。常用來表示對事物帶有推測性的判斷或委婉的判斷,或者表示對原由的解釋。因為常用在句首,起提示語氣、起引出下文的作用,所以有人叫它作句首語氣詞。“蓋”可以根據上下文的語意,譯為“大約”“似乎”“大概”“原來”等。本文有三個句子用了“蓋”。

            (1).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蓋:原來。)

            (2).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大約。)

            (3).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蓋:大概。)

            3、所以

            “所以”是文言中一種常見的凝固格式,由助詞“所”和介詞“以”組成,表示兩種基本的意義,依介詞“以”表示的不同意義而定。“以”當“用”講時,“所以”表示“……的方法”之義,《墨子·公輸》“吾知所以拒子矣”中的“所以拒子”的意思便是“抵抗你的方法”;“以”當“因”“由”講時多,“所以”表示“……的緣故”之義,本文中“此所以學者不能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所以”便是“……的緣故”的意思。

            4、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這兩個句子都用了判斷句式“……者,……也”,但用法不同,表示的語法關系也不同。兩個“者”字都是助詞,第一句表示單純的判斷,“者”在這里標明語音上的停頓,并有引出下文的作用;第二句表示因果關系的復合判斷,“者”在這里除了標明停頓和起引出下文的作用之外,還有提示原因的作用。“者”用在復合句前一分句之末,前后兩分句有解析和被解析的關系。前一分句提示某種結果或現象,后一分句申述緣由,這實際上是用判斷句式表因果關系。

            5、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這個主謂句的結構比較復雜,可分三個大的層次:第一層,主語是“余”,謂語是動詞短語“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第二層的動詞短語是動賓結構,動詞是“悔”,它的賓語是主謂短語“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第三層,作賓語的主謂短語的主語是“其”,謂語是由兩個“動+賓”的動詞短語“隨之”和“不得極夫游之樂”組成的,這兩個動詞短語之間有因果關系,因為“隨之”,所以“不得極夫游之樂”。

          語文必修二蘇教版知識點4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取”同“娶”,娶妻)

            2.箱簾六七十(“簾”同“奩”,古代盛梳妝用品的器具)

            3.蒲葦紉如絲(“紉”同“韌”,堅韌,柔軟而又堅固)

            4.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誓”同“愆”,過失、過錯)

            5.府吏見丁寧(“丁寧”同“叮嚀”,囑咐)

            6.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要”同“邀”,相約、約定)

            (附:便要還家“要”同“邀”,邀請)

            7.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藏”同“臟”,臟腑)

            8.奄奄黃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二、古今異義

            1.可憐體無比(古義:可愛。今義:同情,憐憫。)

            2.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古義:坐具,比板凳稍寬。今義:臥具。)

            3.涕落百余行(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4.感君區區懷(古義:忠誠相愛,真摯。今義:數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古義:信使,這里指媒人。今義:書信,信件。)

            6.處分適兄意,那得任自專(古義:處置、安排。今義:對犯罪或犯錯誤的人做出處罰決定。)

            7.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古義:活著的人。今義:陌生人。)

            8.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古義:彼此相通,連接。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

            三、一詞多義

            1.適

            ①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出嫁)

            ②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適合、按照)

            ③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剛才、方才)

            ④少無適俗韻/削足適履(適合)

            ⑤從上觀之,適與地平(正、恰好)

            ⑥逝將去女,適彼樂土(到、往)

            2.謝

            ①謝家來貴門/上堂謝阿母/謝家事夫婿(辭別)

            ②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辭謝)

            ③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勸告)

            3.令

            ①年始十八,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對對方親屬的`尊稱)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讓,使)

            4.舉

            ①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開口)

            ②舉手長勞勞/舉手拍馬鞍(舉起,抬起)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成功)

            5.為

            ①為詩云爾(做、寫,動詞)

            ②非為織作遲(是,動詞)

            ③始爾未為久(算,動詞)

            ④阿母為汝求(替,介詞)

            ⑤時時為安慰(作為,動詞)

            ⑥自名為鴛鴦(叫作,動詞)

            6.相

            ①相見常日稀(互相,副詞)

            六合正相應(副詞,互相)

            黃泉下相見(互相,副詞)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互相,副詞;互相,副詞)

            仰頭相向鳴(互相,副詞)

            ②兒已薄祿相(xiàng,相貌,名詞)

            ③及時相譴歸(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我)

            ④會不相從許(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你)

            ⑤還必相迎取(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你)

            ⑥久久莫相忘(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我)

            ⑦好自相扶將(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她)

            ⑧嬉戲莫相忘(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我)

            ⑨誓不相擱卿(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你,與“卿”復指)

            ⑩誓天不相負(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你)

            ⑾登即相許和(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他)

            ⒀躡履相逢迎(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他)

            ⒁悵然遙相望(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他)

            7.自

            ①自可斷來信(即,馬上,副詞)

            ②自名秦羅敷/自命為鴛鴦(其,代詞)

            ③我自不驅卿(本來,副詞)

            ④葳蕤自生光(連詞“而”)

            ⑤物物各自異(相當于“有”,動詞)

            ⑥本自無教訓(已,已經,副詞)

            ⑦好自相扶將(與他詞合成詞組)

            ⑧不圖子自歸(自己)

            自誓不嫁

            舉動自專由

            進止敢自專

            哪得自任專

            ⑨自君別我后(自從,從,介詞)

            8.見

            ①相見常日稀/黃泉下相見(見面,動詞)

            ②君既若見錄/府吏見丁寧(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譯為“我”)

            ③漸見愁煎迫(被,介詞)

            9.且

            ①吾今且報府(將要,副詞)

            ②且暫還家去(暫且,副詞)

            ③四體康且直(又,副詞)

            10.何

            ①何乃太區區(怎么,疑問代詞)

            ②隱隱何甸甸(何等,副詞)

            ③何意致不厚(哪里,疑問代詞)

            ④言何復來還(什么,疑問代詞)

            11.若

            ①今若譴此婦(如果,連詞)

            ②腰若流紈素(像,動詞)

            ③君既若見錄(如此,代詞)

            12.區區

            ①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小,此指見識少)

            ②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懷(忠誠專一、誠摯)

            13.遣

            ①為仲卿母所遣(被休回娘家,動詞)

            ②十七遣汝嫁(送,動詞)

            ③縣令遣媒來(派,動詞)

            14.意

            ①何意出此言(料想,動詞)

            ②恐不任我意(心意,名詞)

            15.迎

            ①還必相迎取(迎接,動詞)

            ②不足迎后人(送給,動詞)

            16.結

            ①結發同枕席(系,動詞)

            ②既欲結大義(結交,動詞)

            ③嚴霜結庭蘭(凝聚,動詞)

            17.會

            ①會不相從許(當然,副詞)

            ②于今無會因(會見,動詞)

            18.故

            ①大人故嫌遲(還是、仍然,副詞)

            ②故遣來貴門(所以,連詞)

            ④知是故人來(舊、老,副詞)

            19.望

            ①悵然遙相望(看,動詞)

            ②君還何所望(希望,動詞)

            20.幸

            ①幸復得此婦(幸虧,副詞)

            ②幸可廣問訊(希望,動詞)

            21.復

            ①幸復得此婦(還,副詞)

            ②終老不復取(再,副詞)

            ③紅羅復斗帳(雙層,數詞)

            24.作

            ①非為織作遲(做,動詞)

            ②纖纖作細步(邁動,動詞)

            ③便可作婚姻(結成,動詞)

            ④作計乃爾立(造,引申為“定”,動詞)

            ⑤君當作磐石(當作,動詞)

            29.因

            ①于今無會因(機會,名詞)

            ②因求假暫歸(于是,副詞)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作狀語

            1.孔雀東南飛(東南,朝東南、向東南)

            2.雞鳴入機織(雞鳴,在雞鳴時)

            3.晝夜勤作息(晝夜,從早到晚)

            4.理實如兄言(理,按道理)

            5.明日來迎汝(第二天)

            6.手巾掩口啼(手巾,用手巾)

            7.卿當日勝貴(日,一天天地)

            8.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朝,在早上;晚,在晚上)

            (二)名詞作動詞

            1.五里一徘徊(五里,飛五里)

            2.頭上玳瑁光(光,發光)

            3.仕宦于臺閣(仕,任官)

            (三)動詞作名詞

            1.留待作遺施(遺施之物,贈送的東西、紀念品)

            (四)形容詞作動詞

            1.千萬不復全(全,保全)

            (五)使動用法

            1.及時相遣歸(歸,使……回去)

            2.足以榮汝身(榮,使……榮耀)

            3.以此下心意(下,使……委屈)

            (六)意動用法

            1.戒之慎勿忘(戒,以……為警戒)

            五、偏義復詞

            指由兩個近義詞或反義詞作詞素構成一個詞,其中的一個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詞素只作陪襯,不表示意義,這樣的詞稱為偏義復詞。

            1.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公姥”偏指“姥”,婆婆)

            2.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哥哥)

            3.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父母”偏指“母”,母親;“弟兄”偏指“兄”,哥哥)

            4.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辛苦(“作息”偏指“作”,工作)

            5.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牛馬”偏指“馬”)

            六、特殊句式

            1.為仲卿母所遣(被動句)

            2.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狀語后置)

            3.何言復來還(賓語前置)

            4.渠會永無緣(賓語前置)

            5.仕宦于臺閣(狀語后置)

            6.轉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被動句)

            7.今日被驅譴/仍更被驅遣/同是被逼迫(被動句)

            8.蒲葦紉如絲(狀語后置)

            9.性情暴如雷(狀語后置)

            七、互文見義

            1.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

            3.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

            4.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語文必修二蘇教版知識點5

            1、《離騷》是一篇具有深刻現實性的積極浪漫主義作品。它發展了我國古代人民口頭創作——神話的浪漫主義,成為我國文學浪漫主義的直接源頭。它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這突出地表現在詩人的馳騁想象,糅合神話傳說、歷史人物和自然現象的編織幻想的境界。它還常常用夸張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把詩人品格刻畫得異常的崇高,具有浪漫主義特質。

            2、《離騷》的另一藝術特色是比興手法的廣泛運用。它“依詩取興,引類比喻”,繼承了《詩經》的比興傳統,而又進一步反之了它。《詩經》的比興大都比較單純,用以起興和比喻的事物還是獨立存在的客體;《離騷》的比興卻與所表現的內容合而為一,具有象征的性質。《詩經》中的比興往往只是一首詩中的片段,《離騷》則在長篇巨制中以系統的一個接一個的比興來表現它的內容。

            3、抒情詩一般篇幅短小,沒有故事情節。《離騷》不只篇幅宏偉,而且由于前一部分是在詩人大半生歷史發展的廣闊背景上展開抒情,后一部分又編造了一系列幻境,便使它有了故事情節的成分。這種內容和結構上的態度,就是波瀾起伏、百轉千回,看似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轉眼卻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境界。

            4、《離騷》一面采用民歌的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的筆法,把詩句加長,構成巨排內,既有利于包含豐富的內容,又有力地表現了奔騰澎湃的感情。《離騷》基本上是四句一章,字數不多,亦多偶句,形成了錯落中見整齊,整齊中又富有變化的特點。

          【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相關文章:

          必修課作文10-01

          必修課作文03-17

          高二通用技術知識點整理02-18

          生命成長的必修課09-15

          情態動詞和虛擬語氣二輪復習知識點02-24

          必修課作文10篇03-18

          《誡子書》知識點05-08

          《乘法》知識點歸納04-27

          全國計算機二級C語言數組知識點歸納04-2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偷窥国产在线91 | 五月天在线亚洲牛 |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影视 | 尤物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