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時候立秋 推薦度:
- 今年什么時候立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2023年什么時候立秋【精】
2023年什么時候立秋1
2023年立秋開始于2023年8月8日星期二2:22:41(農歷2023年六月廿二)。結束于2023年8月23日星期三17:01:06(農歷2023年七月初八)。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也是秋季第一個節氣。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就是指暑去涼來。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立秋后,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
立秋節氣吃什么好
立秋后,天氣逐漸轉涼,變得干燥,人體內的陽氣通常也由盛轉弱,腸胃機能較容易紊亂,進而容易發生腸胃疾病。因此秋天養生的重點是潤燥、養肺以及健脾胃,在飲食上可以選擇潤燥安神、補肺養血和健脾和胃的食物。
1、潤燥安神:通常在立秋以后可以適當吃百合、銀耳,具有補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的功效。還可以吃梨、甘蔗、木耳、芝麻、糯米、蜂蜜、花生等,都可以起到滋陰、潤肺的作用;
2、補肺養血:蓮藕性溫,有收縮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補肺養血。杏仁有獨特的止咳、潤肺、平喘的作用,對秋天出現的咳嗽癥狀有較好的療效。另外南瓜、紅棗、核桃等,都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
3、健脾和胃:立秋后適當吃羊肉也可以起到溫補氣血、益氣健脾的作用,但不可過量食用,以免減少胃腸道負擔。對于中老年脾胃較弱的人,立秋后早餐可以選擇喝粥,例如山楂小米粥,小米具有和中益腎、除熱、解毒的功效,可輔助治療反胃嘔吐、脾胃虛弱等癥。糯米可補中益氣、健脾止瀉,特別適合脾肺虛寒者食用。還可以吃山藥,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等功效,能促進消化與吸收,適用范圍較廣。
立秋后不建議吃過多的瓜果,同時也要注意少吃冰鎮水果,以及辛辣刺激、油炸、膨化食品等,以免導致腸胃不適的情況發生。此外,患有某些疾病不宜食用上述食物,比如糖尿病患者,需要遵循低鹽、低脂、糖尿病飲食的`原則。
立秋節氣如何養生
1、立秋節氣的穿衣服也是很有講究的,春捂秋凍要適宜。秋天添衣是必要的但是以自己略感涼而不是寒冷為宜。不要穿得暖暖和和、裹得嚴嚴實實。
2、飲食要學會調理脾胃,可以為秋冬寒冷季節打下良好的基礎。少吃涼性水果和食物,尤其是腸胃不好的人更應注意。
3、晚上可以
9到10點睡覺,早上5到6點起床比較合適。早臥可以養陽,早起可以使肺氣舒展,讓身體精神煥發。
立秋早晚如何區分
立秋的早晚
立秋節氣在每年的公歷日期是固定的,但在農歷日期上會有一定的浮動。于是,古人要求如果立秋在農歷的六月份下旬,那么當年的立秋就算“早秋”。二、立秋的分類
根據立秋節氣在農歷日期上的不同,可將立秋分為以下三類:
1。早秋:如果立秋是在農歷的六月份下旬,那么當年的立秋來得早,屬于早秋。
2、中秋:如果立秋是在農歷的七月上旬,那么這屬于中秋。
3。晚秋:如果立秋是在農歷的七月中旬,那么當年的立秋會較晚,屬于晚秋。
2023年什么時候立秋2
2021年立秋是什么時候開始的
陽歷時刻:2021年8月7日,14:53:48
陰歷日期:六月(小)廿九,星期六
開始時刻:2021年8月7日,14:53:48
結束時刻:2021年8月23日,05:34
立秋簡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也是秋季第一個節氣。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中國古人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立秋前后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
“立秋”是中國重要的歲時節日,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有“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的儀式,且習俗眾多。時至今日,中國民間仍有在立秋這天“貼秋膘”“咬秋”等習俗。
2021年立秋是哪一天
2021立秋是2021年8月7日14:53:48,農歷六月廿九,星期六。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北斗指向西南。太陽黃經為135°。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后,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天氣有什么變化
天氣短期內還是呈現炎熱的狀態。
立秋后,天氣還會持續炎熱,但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到了。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立秋以后,由于熱帶海洋氣團退居到海上,很多地區上空逐漸受變性的西伯利亞氣團控制,出現全年最宜人的秋高氣爽天氣。
但是,由于基本受單一的氣團控制,早晚風向變化較大,往往是夜間吹西北風,白天吹南風。
所以,立秋后會造或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較大現象,有時早上穿長袖都覺得寒意非常濃,但到了中午,穿短袖還是感覺熱。這也就是為什么民間有秋老虎這一說法,秋老虎一般發生在8、9月之交,持續日數約7-15天。
2021年立秋后熱嗎
天氣短期內還是呈現炎熱的狀態。立秋后,天氣還會持續炎熱,但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到了。
立秋后會造或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較大現象,有時早上穿長袖都覺得寒意非常濃,但到了中午,穿短袖還是感覺熱。這也就是為什么民間有秋老虎這一說法,秋老虎一般發生在8、9月之交,持續日數約7-15天。
2023年什么時候立秋3
2023年立秋是什么時候
2023年立秋的時間為:公歷2023年8月8日2時14分
2023年立秋農歷時間:農歷癸卯(2023)年六月廿二
立秋是什么意思
“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暑去涼來,莊稼成熟的時期。
立秋表示炎熱的酷暑逐漸退去,天氣逐漸涼爽,意味著秋天的開始。
每年公歷8月8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立秋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和立夏時的體重進行對比。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好的,補償夏天天熱食欲不振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流行于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山區。如今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篁嶺曬秋被稱為“最美中國符號”之一,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前去賞秋拍攝。
咬秋
立秋這一天,老蘇州有“咬秋”或者“啃秋”這一說法。這一天,大家都要吃西瓜,以這樣的`方式來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立秋三候
立秋有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立秋之后刮的風不再像之前那樣熱浪撲面,早晚溫差較大,秋雨也逐漸增多。隨著“一場秋雨一場寒”,天地逐漸肅殺,立秋響雷,百日見霜,早晨的田地里會有霧氣產生。蟬生在伏天,立秋之后基本上就快到了生命盡頭,所以叫聲會更加的凄涼悲苦,在人們的耳中,可以是豐收的贊歌,亦可以是悲涼的離歌。
2023年什么時候立秋4
2021立秋是哪一天
陽歷時刻:2021年8月7日,14:53:48
陰歷日期:六月(小)廿九,星期六
開始時刻:2021年8月7日,14:53
結束時刻:2021年8月23日,05:34
立秋是什么節氣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到了。此時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育時期。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弊喈叄嗤⿷暵湎乱粌善~子,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仍是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后第3日。
尤其是中國南方此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于臺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立秋氣候特點
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此后,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國南方此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于臺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秋來最早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區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開始秋風送爽,秦淮一帶秋天從9月中旬開始,10月初秋風吹至浙江麗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陽一線,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達雷州半島,而當秋的`腳步到達“天涯海角”的海南崖縣時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立秋交節,天象變化的方向
交立秋的那一天,正是農歷的七月,七月也正是“申月”。立秋之時太陽處在赤緯+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經向南偏了不少,北京地區的白晝也因此縮短到了14小時04分(夏至日是15小時)。天氣依然很熱,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仍舊要注意防暑。但是,大自然還是有了變化。出現了中午熱、早晚涼的“尜尜天”,而且“一場秋雨一場涼,十場秋雨就結霜!
2023年什么時候立秋5
2023今年什么時候立秋
8月8日02:22:41,農歷六月廿二,星期二。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北斗指向西南。太陽黃經為135°。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后,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2023年的立秋時間是陽歷8月8日。相比往年,2023年的立秋略晚一些,這可能代表著當年的氣候比較穩定,秋季氣溫相對較高。
立秋時節,已經進入秋季,是收獲的季節,也是萬物成熟的時節。此時,陽氣漸衰,陰氣漸盛,天氣變得涼爽,氣溫逐漸下降,風力也逐漸加大。
立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標志著季節的轉換,也是居家風水調整的重要時期。2023年的'立秋時間較晚,需要注意家中的平衡和健康。同時,也要記得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祭祖、守秋和踏秋。
立秋吃什么食物好
1、冰糖燉雪梨
梨子能生津止渴、潤燥化痰。在立秋時節,這道冰糖燉雪梨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潤肺、化痰、止咳和安神作用!
2、紅酒燉鴨
鴨子是比較溫和的滋補食材,立秋時節來道紅酒燉鴨,既能補充炎炎夏日消耗的營養,又能去除暑熱給人體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3、蘿卜燒肉
蘿卜可是秋季餐桌上的香餑餑,很多人都喜歡在秋季吃蘿卜。蘿卜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具有清熱化痰的功效。蘿卜燒肉既可以在立秋時節為你成功“貼秋膘”,又不會太過油膩與大補。
4、銀耳蓮子湯
銀耳有滋陰清熱、潤肺止咳的功效,而蓮子有健脾開胃的功效。在夏秋換季的時候,多喝銀耳蓮子湯可以有效潤燥健脾,對寶寶來說很有好處。
立秋后怎么養生
在中醫學上立秋后秋意漸濃,陰氣逐漸上升,陽氣逐漸會衰退,可通過改善飲食以及生活方式進行養生,調理陰陽、抵抗外邪。
1、改善飲食:
。1)防秋燥:立秋后空氣比較干燥,要多吃湯水類的食物,比如各種營養粥和豆漿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防止加重秋燥癥狀。
。2)滋陰養肺:秋季干燥容易傷肺,可以適當增加養陰潤肺的食物,比如梨、蜂蜜、百合、芝麻、杏仁等柔潤食物。
2、改善生活方式:
(1)立秋后早晚溫差比較大,白天溫度仍然很高,早上和晚上溫度較低容易引起感冒,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要防止早上和夜間著涼。白天可適當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2)立秋后濕熱沒有完全消退,在健身鍛煉時要避免運動量過大,可以選擇中等強度的運動,比如慢跑、騎單車等,建議每天保持在30分鐘以上的運動量。
立秋三侯
涼風至: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立秋天氣有什么變化
天氣短期內還是呈現炎熱的狀態。
立秋后,天氣還會持續炎熱,但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到了。
2023年什么時候立秋6
2023年什么時候立秋
2023年立秋開始于2023年8月8日星期二2:22:41(農歷2023年六月廿二)。結束于2023年8月23日星期三17:01:06(農歷2023年七月初八)。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也是秋季第一個節氣。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就是指暑去涼來。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立秋后,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
立秋一般在幾月份
立秋一般在陽歷8月7.8、9日左右。 二十四節氣是以陽歷為準,每個節氣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每年的這幾天太陽會公轉到黃經的具體位置,一般來說,一個節氣有2.3天的偏差,所以,不同的年份,立秋節氣可能是在陽歷8月7.8、9日。
立秋有何特點?
立秋的特點是降雨、風暴、濕度等趨于下降或減少,雖然立秋表示秋季的開始,但并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所謂“熱在三伏”,三伏分為初伏、中伏、末伏,立秋的時間正處于中伏期間,因此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還有“秋后一伏”的說法。
立秋有哪些傳統習俗
1、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2、躺秋
“躺秋”在有些地方也叫做“臥秋”或者“睡秋”。例如在江淮一些地方,人們在立秋這一天,會選擇一個陰涼的地方躺一躺,表示夏天即將過去,暑熱難當無法安眠的日子即將過去,天氣慢慢轉涼,可以好好安睡了。另外也寓意著在夏天繁忙辛苦的生產已經過去,到了秋天了,可以稍微松口氣歇一歇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夏天多會“夏瘦”,秋天到來,多躺一躺,有利于把夏天瘦掉的肉長回來。
3、摸秋
江蘇鹽城北部地區有一個“摸秋”的習俗。在立秋前一天晚上,人們可以在公共或私人果園里隨意摘取各種水果,而無論損失多少主人都不會生氣。有些果園主人甚至還會專門為晚上來摸秋的客人準備許多成熟的'水果。
4、啃秋
“啃秋”,也稱為“咬秋”。在立秋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其實在入秋時節多吃果蔬,也可以起到防秋燥的效果。
5、秋忙會
秋忙會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雜貨市等,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6、秋社節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漢代,后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個戊日,官府與民間皆于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
7、洗秋澡
立秋這天,還有洗秋澡習俗。有的地方要在太陽出來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陽曬過的水洗,洗秋澡的目的是防止生秋痱子。因為立秋之后還會熱上一段時間,盛夏的一些疾病如痱子等還會存在。
8、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并和立夏時體重對比。因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飯食清淡,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稱為“苦夏”。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9、稱水
舊時,老百姓分別在立秋前后用同樣大小的容器裝滿水,然后稱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漁民也有立秋稱水之習,根據水質輕重,推測秋水漲落。
10、吃餃子
立秋吃餃子是因為有“立秋貼秋膘”的說法。立秋作為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在北方地區民間普遍流行“貼秋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鴨或紅燒魚等。伏天人們胃口普遍較差,食欲不振,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瘦了當然就要“補”,而“補”的辦法就是到立秋這天“貼秋膘”,吃美食佳肴,首選吃肉,“以肉貼膘”。吃餃子也是其中的一種方法。
立秋是什么意思
“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暑去涼來,莊稼成熟的時期。
立秋表示炎熱的酷暑逐漸退去,天氣逐漸涼爽,意味著秋天的開始。
每年公歷8月8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什么時候立秋】相關文章:
2023今年什么時候立秋01-19
2023年什么時候立秋01-19
立秋的習俗10-07
立秋的習俗08-08
立秋的介紹08-28
立秋的習俗由來03-13
立秋的美好寓意08-08
什么時候立冬03-10
立秋要吃肉的原因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