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水火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在教師進行教學前,面對大部分學生都熟識的生字進行教學時,就要充分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樂趣,與此同時更要讓學生學到新的知識,能夠感受漢字背后的秘密,將學生熟悉的生字上出新意,這是非常關鍵的。在《日月水火》這篇課文中,充分挖掘教材,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掌握象形字的識字特點是非常關鍵的。我們就結合本課的教學過程來感受一下象形字帶給學生的樂趣。
一、了解學情,攻破重難點
在教學本課前,老師了解到班級中約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已對本課需要認讀的八個生字有些了解。如何賦予學生新的認知點,這成為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問題。其實,教材已經很好的為我們指明了方向,這篇課文需要認讀的生字都是象形字,讓學生掌握我們人類的造字過程,體會人類造字的智慧,就會成為本課的一個突破口。掌握字--形--圖三者之間的關系,能夠準確認讀象形字,利用象形字來集中識字,這是本課需要我們教給孩子的重點。因此,了解學情,分析教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有所獲,學有所得,將重難點一一分解,體現學生的分層學習,將是非常重要的。
二、分層教學,象形識字
心理學告訴我們:動態變化著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學生的注意。
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狀態,和本班學情--“日月水火”這四個漢字,全班大部分學生都已經認識,但對“象形字”這個概念學生初次遇到的情況。在教學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分層教學。
1.導入激趣,初識象形字
“象形字”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認識,我們要讓學生先了解什么是象形字,象形字是怎么來的。因此老師先以談話導入:“一年級我們已經開始認識漢字了,但是你們知道漢字是誰制造的嗎?”接著播放視頻《倉頡造字的故事》,引出新知,使他們對這堂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個故事的播放,既然學生能夠知道漢字是“倉頡”創造的,還可以了解到漢字的創造過程,引出象形字和本課的需要認讀的“日月山”三個字。既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漢字的特點,初步了解漢字造字的一些規律,又能讓學生初步感受漢字文化的魅力,激發了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情感。為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難點起到了鋪墊作用。
2、精講“水火”,深觸象形字
對于象形字,教師要做到真正的感受實物-字形-漢字之間的關系,就要讓學生再次感受漢字的演變,老師讓學生觀看“水火”兩個字漢字演變的動畫,學生從實物,到甲骨文到小篆,逐步到現在的方塊字,對漢字的演變有了一個整體的認知,對象形字有了更深的認識,很巧妙的將本課的重點攻破了。更讓學生產出了對漢字的興趣,動畫生字講解的呈現,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象形字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
3、看圖猜字,鞏固象形字
學生通過看《倉頡造字的故事》,《水》《火》的漢字演變動畫,對象形字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老師利用“猜一猜”的環節,讓學生學習利用象形字識字。老師先讓學生看象形字,猜一猜它表示的是什么事物?再讓學生觀察圖畫驗證自己的猜想,最后再認識現在的方塊字。這樣的目的在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猜到的和看到的對上了時,他們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在老師引導學生觀察字和圖片時,讓學生在對比中發現規律--字和圖的相似處。學生不僅很容易記住,以后遇到這類字也會用象形的規律來學,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新生字的強烈愿望。掌握了識字方法以后,學生就可以進行自主識字了,對于以后的識字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這個環節的設計,也給學生提供了練習說話的媒介,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
三、誦讀識字,快樂認讀
兒歌對一年級的小學生,有著天然的吸引力。老師根據本節課的八個生字,聯系生活實際,自編出兒歌:“高山藏玉石,良田種谷禾。秋日明月夜,流水伴漁火。”簡單的生字,融入兒歌中,向學生提出了挑戰,也讓學生感受識字用到閱讀中的樂趣。使學生們樂讀,愛讀,在讀中,加深了生字的記憶,更讓他們感覺到兒歌所描寫的美好意境。
四、改變方式,提升素養
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轉變學習方式就是將學生從被動接受記憶中解放出來,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的認識活動突顯出來。綜觀本節課,老師引導學生觀看視頻動畫,直觀感受漢字的演化過程,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學生看到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到現在的簡化字的演變,專注認真、興趣盎然,充分了解漢字的淵源。又通過看圖識字,在圖不離字,字不離圖中,引導學生反復體會象形字的特點,落實了看圖識字的目標,并告訴學生這就是最早的文字,古人就是根據事物的外形樣子畫出文字的,讓學生充分感受象形字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感受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優秀文化。兒歌的編寫與朗讀,讓識字學習延伸到學生生活中去,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們到生活中主動發現漢字,學習研究漢字。這樣課本內容與學生生活和現代社會相聯系,關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無論是《倉頡造字》,《漢字的演變》歷程,還是《三十六個象形字》的水墨畫欣賞,都在滲透熱愛祖國文字,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愛國情懷,更讓孩子們樹立了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自信,讓學生們以作為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自豪。
作為低年級老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認真傾聽的習慣、積極思考的習慣、有序且認真觀察的習慣、認真書寫的習慣等、語言表達的能力、小組合作的能力、想象能力、積累的能力等。還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使練習、訓練的形式多樣化、趣味化,使學生樂此不疲,樂學其中。用及時恰當的評價激發每一名學生,保護他們的自信心、好奇心。同時,授課老師的語速也要調整,給一年級的學生講課,語速一定要慢,給他們聽清,聽懂的時間。并掌握快速節奏,引起學生聽課的興趣。
[《日月水火》教學反思和點評--部編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學策略與課例觀摩]相關文章:
3.日月水火教案
4.識字教案日月水火
5.日月水火山教案
6.日月水火的教案
7.日月水火課教案
10.學前日月水火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