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問 教學設計(蘇教版六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7-9-2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直奔觀點,感知“學與問”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2、這是篇說理文章,之前也學過許多這類型的文章,有哪些?--《說勤奮》《談禮貌》《滴水穿石的啟示》回憶一下,這類文章都有什么特點呢?--一般都是先提出觀點,再舉例論證,最后得出結論(板貼)

          說的很好,今天我們就按這樣的順序來學習課文。打開書,快速瀏覽課文

          作者開門見山,擺出觀點,告訴了我們獲得知識的兩個重要途徑,一個是--,一個是--

          4、緊隨觀點,作者還寫了一句話(出示“‘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指一人),你來讀一讀。

          這句話怎么來理解?請大家自己再讀一讀,思考一下。

          你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① 學生交流。(引導學生扣住“金鑰匙”“鋪路石”來體會問的重要性)說明“問“”是很--重要

          從哪里看出問很重要啊?

          ②你能告訴大家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來說明問的重要?(比喻)

          說理文的語言也是很生動的。★板書:生動  

          5、作者就是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句來告訴我們問的重要。請你來讀好這句話。/誰再來讀/。(男生一起來讀好。)

          6、再讀這句話你注意到這個詞了沒有?來說說你的理解。(常常是說大多數情況是這樣,通常是這樣,但也有不是的情況。也有例外。)

          說的真不錯。這就是說理文語言的嚴謹之處。★板書:嚴謹

          7、作者為什么要來說明問的重要呢?是不是學就不重要了?(不是。只是平時,我們經常埋頭學習,大家平時說的也都是勤奮學習,刻苦學習,都不怎么說問)

          8、恩~~“問”往往是人們容易忽視的。而“問”卻常常是--

          拿起書,一起把第一自然段再來讀一讀。

          二、走進事例,理解“學與問”

          ★擺事實

          作者觀點鮮明,那他又舉了哪些例子來證明這個觀點呢?

          師:這篇課文講了兩個有學問的人事例,這兩個人是誰?(板書:哥白尼   沈括)你們了解他們嗎?

          (聊聊“日心說”,就是地球繞著太陽轉。是啊,在日心說創立之前,人們一直都認為太陽繞著地球轉,這叫“地心說”,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啊。哥白尼寫了本《天體運行論》。最后被教會殘害死了。是的。要想成為真正有學問的人,還需要有追求真理的勇氣。)

          (我知道沈括寫了本《夢溪筆談》他不僅是物理學家,還是化學家、軍事家、文學家、立法學家、天文學家、樂律學家……他還寫了《長興集》、《蘇沈良方》等著作。)

          師:真是個大學問家。我想請兩位同學來朗讀哥白尼和沈括的故事。

          師:哥白尼真是個好問的人。

          師:沈括是個勤學的人。

          師:我聽有些同學說--哥白尼的學問是學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問來的?你們同意這樣的觀點嗎?板書:學    問

          師:你為什么不同意啊?你的觀點是什么呢?(觀點一定要說清楚: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大家都同意嗎?畫箭頭

          師:那誰來說說,從哪里看出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的?

          (注意指導理解:哥白尼好問問題,堅持問,問得又多又奇怪,長大后還不斷探求也是與不斷質疑提問有關系的)

          師:是的,問是成功的開始。作者寫了哥白尼小時候好問問題,堅持問(★板書:好問問題)問題又多又奇怪,進而又與長大后的不懈探求也就是不斷質疑提問聯系起來,告訴我們問的重要。

          那沈括呢?(我覺得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我們可以從“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他仍然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隨大人到深山的寺廟里去,發現那里的溫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原來,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他一直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最后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看來,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

          哦,老師現在“終于”明白了:要想成為哥白尼,只要問;要想成為沈括,只要學……

          你們同意嗎?怎么又不對啊?你們自己說的啊,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

          (我覺得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但不僅僅是問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也不僅僅是學來的。)

          那他們的學問到底怎么來的呢?(誰能把你的觀點說清楚)

          生:他們的學問既是問來的,也是學來的。

          師:哦?理由呢?

          1從“不懈追求”這個詞看出哥白尼的學問也是學來的,不懈追求就是學習。

          2沈括是先問媽媽,媽媽沒能解開他的謎團,然后他就自己學習。終于發現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原因,所以說沈括的學問是問來的,也是學來的。

          師:沈括怎么問媽媽的啊?

          生:齊讀--“為什么同是桃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師:媽媽的回答沈括滿意嗎,你從哪個詞中看出來的,(興許)媽媽那里得不到滿意的答案,沈括又是怎么做的?

          生:齊讀--“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他仍然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隨大人到深山的寺廟里去,發現那里的溫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師:沈括的事例中,作者選擇了他解決“為什么山上的桃花開得比較晚“這個問題的過程。告訴我們:勤學好問的同時還要----觀察思考。。哥白尼和沈括一樣,他們的學問:既是問來的,也是學來的。

          師:學到這兒,你們覺得學與問哪個更重要呢?

          生:“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句話中的“是……也是……”是并列關系,既然是并列關系,就說明學與問一樣重要。

          師:你能從句子的關系去思考,真會學習。還有誰同意他的意見啊?

          生:我也覺得一樣重要。如果不“學”,就不會有問題;如果沒有問題,也不能好好“學”。

          生:我也同意他們的意見,因為“學”與“問”就好像小鳥的兩只翅膀,少了一只都不可以飛。

          師:課文學到現在,“學”與“問”到底是什么關系呢?板書--與

          師:你們想說的是不是這些話啊?讀讀看,出示--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師:這段話中用了哪個詞語來概括“學”與“問”之間的關系?

          生:相輔相成。

          師:相輔相成指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補充,缺一不可

          師:對了。你能聯系上下文說說相輔相成的意思嗎?            

          生: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生:還有--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

          學和問是分不開的,在學中會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學到新知識。說的真好,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師:哦,我現在明白了:學與問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板書--相輔相成

          作者還告訴我們“我們從小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

          ①“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勤學、好問,你看這個比喻同樣說明了,學與問就像是鳥兒的兩只翅膀,他們同樣重要,沒有誰輕誰重。

          ②課文的結尾再次回到學與問,首尾呼應,用生動的比喻,強調勤學、好問同樣重要,只有學與問結合,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比較體會,運用“學與問”

          1、過渡:作者選擇的兩個例子都十分典型(★板書:事例典型),且論述嚴謹有說服力。現在老師將它們放在一起,也要請同學們來比一比,問一問,相信一定能讓我們學到更多,因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看看,你有什么發現嗎?

          2、學生交流問題。

          ①哥白尼的問題來自生活,沈括的問題來自書本。

          ②哥白尼:羅列了他問的許多問題,沒有寫解答的過程

          沈括:只寫了一個問題,把解答的過程寫出來了

          3、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呢?

          (生:哥白尼的例子是為了證明問的重要性,沈括的例子是為了證明問了以后還要去觀察思考)

          4、那么這兩個事例能交換位置來論述嗎?

          (生:不能,要先提出問題,再觀察思考得出結論。)你看,作者一步步遞進,論證是很有層次的。    

          (★板書:論證有層次)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師:同學們,哥白尼和沈括都是古人,他們就那樣勤學好問,而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瞬息萬變,你們以后在學習、生活中每天都會遇到更多的問題。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我們該怎么做呢?

          (我們更應當像哥白尼那樣,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學會從平常事物中發現問題。有了問題,可隨時隨地請教別人。)

          師:向誰請教呢?

          (你可以請教父母和老師,也可以請教同學和朋友。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古人說的“能者為師”就是這個道理。)

          師:老師有個問題:書上都是說別人成為我們的老師,我們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嗎?

          (也可以的,只要我們可以----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

          師:現在我們再來說說“能者為師”的意思?

          (不管是誰,只要可以給人以啟發,給人以幫助就可以做老師。只要有一技之長的人,就可以做老師。)

          師:我終于聽懂什么時“能者”了。謝謝你。我想起孔子說過的一句話,叫“三人行,必有我師。”我以后一定要謙虛一點,多向大家請教。

          好,現在啊,我有幾個問題要請教一下大家,看看你們能不能做“能者”?

          師:我最近不知是天冷還是什么原因,一到晚上小腿的骨頭有點疼,但是不知道去找誰問問原因。

          生(搶答):醫生。

          師:前幾天,很多去農林大世界秋游的孩子,看見那里的莊稼都不認識,你說他們該問誰呢?

          生(搶答):他應該去問莊上的農民伯伯。

          師:說得對,我也這么想。

          師:小紅星期天做作業,遇到一個字不會寫,她該請教誰?

          生:字典。

          師:還可以請教誰?

          生:家長,哥哥姐姐,鄰居……

          師:如果家里科技條件好一點的話,還可以……

          生:互聯網。

          師:說起互聯網啊,我看到有的同學玩一些游戲,我覺得很有意思也想學,我該請教誰呢?

          生:請教……請教這位同學。

          師:說得太好了,謝謝你們,幫我解決了很多疑問,那么你生活中有過哪些請教的經歷呢?大家說出來交流一下。  

          生:我作業不會寫請教姐姐。

          生:我作業不會寫,請教老師的。

          師:我們說的都是學習方面的,有沒有在書本學習之外的生活實踐的例子的?

          師:沒有嗎?看來我們不能滿足于整天讀讀書本知識,而要在生活中學會學習,做到學中問,問中學。師:看來我們還需要走出書本,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多多在生活中學習哦。

          四、拓展延伸,辨析,檢查是否理解“學”與“問”的關系

          師:同學們,老師備課時看到某語文論壇上一位老師建議《學與問》的課題改為《問的重要性》,說說你的看法,用文章的觀點說說學與問的關系。

          (生圍繞著學與問的道理說,起到鞏固遷移的鍛煉,回答略。)

          六、回顧全文,歸納寫法

          (指板書總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又學習了一篇說理文。作者在文章開頭直接擺出觀點,通過典型事例來層層遞進,證明自己的觀點,讓人信服,并在文章最后得出結論,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

          在今后的寫作中也要學習運用這樣的方法,來論述證明自己的觀點。

           

          [學與問 教學設計(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學與問》教案

          2.學與問教學教案

          3.六年級上冊語文蘇教版教案

          4.學與問讀后感

          5.學與問 黑板報

          6.學與問的黑板報內容

          7.蘇教版六年級上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8.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試題

          9.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試題

          10.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一至六單元試題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卡 |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 | 亚另类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本一区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