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學設計之一(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2-1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要求:

            1.了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認識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并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3.學習本課“妒、督、魯”等ll個生字,以及妒忌、商議、推卻、探聽等8個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從《赤壁之戰》故事引入。

            師:我們已經學過一個《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是--《赤壁之戰》,那個故事是以周瑜、黃蓋為主的。今天我們又學一篇以諸葛亮與周瑜為主的課文。

            揭題、讀題。

            2.審題。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再讀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誰草船借箭?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樣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沒有?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這些問題實際上要我們回答什么?請用陳述句表達。

            草船惜箭的原因、經過、結果。

            2.我們把草船借箭的經過看成借箭前的準備和借箭的過程。

            (出示課后題1/(2))

            3.自學課文字詞,標好節號,讀通課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趕造十萬枝箭

            草船借箭借箭前的準備:草船、軍士

            的經過借箭的過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向南岸

            草船惜箭的結果:如期交貨、周瑜嘆服

            4.據此提綱給文章分段:一(l、2節)、二(3--5節)、三(6-9節)、四(10)

            這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齊讀第l句。

            什么叫“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2.從第二節的人物對話中我們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嗎?

            (1)指名2生分角色讀課文第2節,師讀旁白。

            大家聽2人對話共幾輪,為每一輪編上序號。

           。2)每一輪對話中,都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讓我們再來看看,周瑜在與諸葛亮對話時,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學習第一輪對話。

           。1)齊讀,邊讀邊根據老師提的問題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師問:周瑜是大都督,難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問。

           。2)那周瑜這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兩人一組討論。

            交流:2人一組,一人讀周瑜說的話,一個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可發揮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這樣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會說是弓箭,那樣就正合我意”……

           。3)過渡:顯然,周瑜正在設計想陷害諸葛亮,那他怎樣一步一步進行下去的呢?

            4.學習第二輪對話。

           。1)指名2人讀對話,師在其間提問讓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動。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卻”又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能推卻?

            (周瑜以公事來壓諸葛亮,使諸葛亮無法不答應。)

            (2)同桌一起像剛才一樣討論周瑜的心理活動。

            交流:“我用公事來壓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學習第三--六輪對話。

           。1)分四組討論~六輪對話,學著剛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對話,再說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最后一輪,周瑜沒有問話但有動作--

           。2)討論、交流。

            6. 小結,我們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緊逼,把諸葛亮圈入了他設置的圈套。從每一次對話中,我們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 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計劃得逞了。真的是這樣嗎?

            思考:諸葛亮在與周瑜對話時心理活動怎樣?

            他為什么答應周瑜如此難辦到的任務?

            默讀1~2節,思考這些問題。

            (諸葛亮其實已識破了周瑜的計劃,但他以國家大計為重,為水戰勝利考慮,不顧個人恩怨,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

            分組分角色,指名一生讀旁白,朗讀第1、2節,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四、小結。

            周瑜想害諸葛亮,而諸葛亮更是立下軍令狀,那么事情又是怎么發展的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文章分了四段。并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諸葛亮,用10天造十萬枝箭的命令來設計暗算諸葛亮,而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三天就造十萬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話點出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原因?

           。ㄈ牡谝痪。)指名回答。師:課文開頭就點明了原因,齊讀此句。

            3.課文二-四段中也有一處直接寫出了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讀二-四段,找出這句話。(全文末尾一句。)

            二、整體進入學習二-四段

            1.全文末尾這句話與開頭處的句子什么關系?指名2人對讀。(首尾呼應。)

            師生配合(師首句,生尾句)讀,體會首尾呼應。

            2.板:神機妙算

            用詞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釋?

            出示: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于估計客觀情勢,決定策略。

            諸葛亮到底是怎樣神機妙算的呢?

            3.默讀課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寫諸葛亮神機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劃下。

            交流出示小黑板:

            (1)第三天保管有十萬枝箭。

            (2)不能讓周都督知道,否則我的計劃就完了。

           。3)魯肅……回來見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4)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諾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

           。5)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6)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夭亮了就回去。

            三、學習“知周瑜”

            1.默讀小黑板上第②句,用“如果……就……”的句子來表達句子的意思。

            2.諸葛亮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假設?

            (1)指名讀第三節。

           。2)口頭完成填空。

            因為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會從中阻撓,所以諸葛亮要魯肅不要告訴周瑜這件事。

            兩人一組討論填空、交流。齊讀。

            板:知周瑜心

            3.諸葛亮要魯肅辦什么事?指名讀句:“希望你能借……船的兩邊!

           。1)比較句子。

            希望你能借船的兩邊。

            希望你借給我一些船,“每只船上要有軍士與許多草把子。

            兩句句子有什么區別?用哪句好?為什么?

            第一句用了具體數字,寫出了諸葛亮對船的具體要求。用第一句好,表現了諸葛殼對計劃早已成竹在胸。

            (2)齊讀此句。

            師:這排的一千多個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

            四、學習“知魯肅”

            1.諸葛亮要魯肅別把這事告訴周瑜,結果怎樣?

            齊讀小黑板上第③句。

            2.理解這句句子。

           。1)“顯然”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實與所說或所科的相符。)

           。2)“事實”是什么?“所說或所料”又是誰所料的什么?用上“果然”有什么作用?(事實是魯肅沒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諸葛讓魯肅不要提此事。)

            問:相符嗎?(相符)用上“果然”表現事實與諸葛亮所預料完全相符。

            (3)齊讀句子體會。

            3.師介紹:魯肅是東吳的一員大將,他為人忠實、守信,正因為諸葛亮知道魯肅的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會把此事告訴周瑜。用上“果然”一詞也表現了諸葛亮--板:知魯肅人

            4.到現在,借箭的計劃已有條不紊地準備就緒。齊讀第二段體會。

            五、學習“識天象”

            1.師:(指小黑板上①④句)諸葛亮曾擔保三天管保有十萬枝箭,可第一天沒有動靜,第二天仍不見動靜,直到(引讀)--

            2.指名讀6-7節,說說諸葛亮為什么選在第三天四更時候出發?

            板:四更時候(這時候江上大霧彌漫。)

            (1)板:大霧彌漫

           。2)這時候江上大多彌漫到了什么程度?(引)--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3.有了這樣的大霧會有什么結果呢?與借箭又有什么關系?

            出示:因為江上大霧彌漫,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所以……

            先默讀6、7節,然后四人一組討論用多種方法來補充完整句子。

            所以選擇第三天四更出發。

            所以把船靠近曹軍水寨。

            所以叫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所以曹軍才不派兵出來。

            ┇

            ┇

            4.顯然,大霧彌漫這一氣候的變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個要素,也是諸葛亮選擇第三天四更時分出發的原因。

           。1)諸葛亮是什么時候決定這一時間出發的?(三天前立軍令狀時。)為什么?

            (2)早在三天前,諸葛亮就預測到三天后有一場漫天大霧,這要歸功于他識天象,了解天氣變化情況。

            板:識天象

           。3)齊讀小黑板上第①、④句,體會諸葛亮識天象的神機妙算。

            5.正因為江上大霧彌漫,諸葛亮在天還沒亮時,把船靠近曹軍水寨,并怎樣布船?引讀書中有關句子。(船頭超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

            (1)看示意圖1。(顯示出船頭朝西,船尾朝東。)

            這樣布船的目的是什么?(準備受箭)

           。2)引讀,可這樣布船,船隊離曹太近了,魯肅不禁吃驚他說:(引)“……”,可諸葛亮卻笑著說:(引)“……”。

            六、學習“知曹操”

            1.這是諸葛亮的預料,事實又是怎樣的呢?引讀--(曹操在營寨里……箭好像下雨一樣。)

            2.“虛實”是指什么?

            “虛”與“實”是一對反義詞,“虛實”表示內部的實際情況。

            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虛實?

            用“~~~”劃出諸葛亮一方的內部實際情況。

            “20只船……排在船上的兩邊!保ǖ谒墓潱

            3.這樣少的兵士,船上又沒有什么武器,曹操絲毫不用害怕,可他為什么不敢派兵?口頭完成填空。

            出示:

            曹操之所以不敢輕易出動,是因為(江上大霧彌漫,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師: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別人還也許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絕不會派兵的,因為曹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

            4.現在你們看事實與諸葛亮的預料又一一相符,這就可用上剛才我們學的一個詞?(果然)請根據這一內容用“果然”造句。

            5.諸葛亮能預料得如此之準,就是因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

            板:知曹操性

            6.這時曹操是怎么做的,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

            指名一人讀曹操的句子,大家齊讀諸葛亮的句子,配合讀第8節。

            7.看示意圖2:船頭朝東,船尾朝西。

            師:這時諸葛亮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這是為什么?(一邊受滿了箭,讓另一邊再來受箭。)

            這不禁使我們想到諸葛亮向魯肅借草船時說:“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

            現在你能說說這個“妙”,妙在何處嗎?

            排在兩邊的草把,更利于多受些箭,用青布幔子遮著,讓敵人看不清虛實……

            六、學習“曉地利”

            1.過渡:當曹軍一萬多個弓弩手,一齊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時,諸葛亮和魯肅正在船中飲酒取樂。因為諸葛亮這樣說--(引)小黑板上第6 句。

            2.天亮了,諸葛亮的船隊是怎么回去的呢?默讀第9節,找出一個詞來概括。板:順風順水

            3.第三次出示圖片投影1。

            (1)根據“順風順水”這個詞再次默讀第9節,想想水往哪個方向流,當時的風向又是怎樣的?(請學生在示意圖上用箭頭表示。)→

           。2)師介紹:長江江水正是由西向東流,正是趁著順風順水的時刻,二十條船像飛一樣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來不及了。

           。3)諸葛亮能利用順風順水的條件是巧合嗎?

            這表現了諸葛亮知曉地理的優勢,并能利用它。

            板:曉地利

            4.齊讀第9節。

            八、學習第四段

            1.學習了借箭經過,我們看到諸葛亮他知周瑜心、知魯肅人,知曹操性,可算是知人心;他預料四更時刻大霧彌漫,應稱是識天象;他更會利用順風順水應贊為曉地利,從這三方面看,諸葛亮其無傀為“神機妙算”,難怪周瑜最后也自嘆不如。

            2.齊讀第四段。

            九、復習復述

            你能不能以“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啊”為中心句把二-四段進行簡要復述?四人一組討論準備。

            +、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知道了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他知人心、識天象、曉地利,按事物的規律辦事,他的神機妙算也就表現于此。

                          第三課時

            一、朗讀全文(分組朗讀)思考概括各段段意

            1、(1-2)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以3天內造好0萬枝箭的命令,企圖暗算諸葛亮。諸葛亮胸有成竹地接受了命令。

            2、(3-5)周瑜派魯肅了解諸葛亮造箭的情況,還給諸葛亮設置造箭的障礙;諸葛亮請魯肅幫忙,暗暗作好借箭的準備。

            3、(6-9)諸葛亮善于識別天象,正確估計曹操的行動,利用大霧的掩護,巧妙地想曹操“借”了10萬枝箭。

            4、(10)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的暗算落空。周瑜不得不嘆服諸葛亮的才干,自嘆不如諸葛亮。

            二、分角色朗讀全文,思考

            1.全文用什么形式來到劃人物的性格?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個怎樣的人?而諸葛亮呢?

            2.引導歸納中心,理解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有膽有識,神機妙算。

            三、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

                       周瑜心

                   知人心 魯肅人

             神機妙算      曹操性

                   識天象 四更時候大霧彌漫

                   曉地利 順風順水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之一(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草船借箭》課件

          2.草船借箭課件

          3.草船借箭教學課件

          4.《草船借箭》教學隨筆

          5.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課件

          6.36計之一空城計課件

          7.草船借箭讀后感怎么寫

          8.寫草船借箭的讀后感

          9.草船借箭章節讀后感500字

          10.關于草船借箭的歇后語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日高清字幕一区二区版在线观看 | 亚洲动漫国产制服丝袜 |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欧美最大在线观看 | 香蕉在线手观看视频 | 在线播放国产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