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兩則--鄭人買履、刻舟求劍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8-1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材分析

              本課選編了兩則古代寓言。這兩則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諷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現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劍》講的是一個坐船過江的人,不慎把寶劍掉進江中,他一點兒也不著急,只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準備船靠岸以后,從刻著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寶劍。這個寓言故事,諷刺了那種辦事愚蠢、不知事物會變化的人。《鄭人買履》則借一個寧可相信自己腳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的人,譏諷墨守成規、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兩則寓言故事生動有趣,言簡意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從反面給人啟迪,耐人尋味。

          教學目標

              1.在初步接觸文言文的基礎上,繼續讀一點文言文,為初中學習打一點基礎;同時,引導學生從這兩則寓言中領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2.了解古今詞義和表達上的不同,弄懂每則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話進行表達。

              3.正確、流利地朗讀寓言,讀出韻味。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寓言內容,引導學生抓住對話中的關鍵性的話展開思考,討論,可作為教學的重點。指導朗讀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2.除了繼續了解古今詞義和表達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則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是學習本課的難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習《鄭人買履》

              一、導入新課

              1.情境導入:你發現今天學習的課文與以前學習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處嗎?(指導學生簡單了解文言文的特點。)

              2.講一個有趣的小故事,用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這樣的小故事叫“寓言”。我國古代有許多寓言,你聽過或讀過哪些寓言?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兩則寓言。

              3.自讀《鄭人買履》,注意讀準字音,想想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事?   

              [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既是對以往所學知識的回顧,又很好地領悟了文言文的特點。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材,學生能夠深入的讀書,深入地理解課文,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1)聽朗讀磁帶讀課文,聽清語氣語調、節奏、句子的停頓,注意自己正音。注意那些你把握不準的字的讀音。聽他讀的和你讀的有什么不同? 指名讀,正音(吾wú 、寧nìng、 度duó、 度dù);再指名讀。提示:有個字出現了3次,兩個讀音。你知道是什么嗎?(度duó--量長短;度dù--尺碼)為什么?(若不知道就留在理解時解決)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則寓言講了一件什么事。

              (3)這是一篇文言文,理解起來可不容易,老師相信你一定有辦法學會它,你準備用什么辦法進行學習呢?(師生總結學習方法。)

              (4)請大家運用以上讀書方法,進一步深入課文內容,發現疑問時多讀幾遍課文,再解決不了的大家一起來幫你。

              (設計自學的環節,課堂上給學生充分學習、思考、合作交流的時間。)

              2.小組探究學習

            把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在小組中討論解決。小組中有爭議的地方提出來,全班共同研究。

          3.交流小組學習情況 

              在學習過程中,你們還遇到了哪些疑問?(隨著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點研究。)

              (1)何不試之以足?(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試鞋呢?)

              (2)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鄭國有一個人想去買一雙鞋,先自己量了腳的尺碼,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時,忘記拿量好的尺碼。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市,市罷,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說:“我忘記拿量好的尺碼來了。”于是,趕緊跑回去拿尺碼。等到他趕回來時,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沒買成。)

              (4)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解決爭議的過程,通過思維的碰撞引導學生小結運用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4.哪個小組愿意來講講這個故事,其他小組仔細聽,看他們和你理解得一樣嗎?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以情感表達的機會,用自己的語言講講故事的內容,學生既對學習內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又提高了口頭表達的能力。學得輕松、主動、愉快,體現了主動學習的快樂。]

              5.誰能把自己的理解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呢?

              [首先讓學生參考注釋揣摩句子的大意,然后通過反復朗讀,整體感悟句子以至全文的意思。在學生練習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指導。兩則寓言的朗讀,除了需要正確停頓、突出重音外,還應注意語氣和節奏。]   

              三、探究寓意,加深理解

              1.最終這個鄭國人也沒有買到鞋,為什么沒有買到?

              2.老師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也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他回來沒有買到鞋,就有人說他,如果這個人早些告訴他不就買到鞋了?(引發學生思考,學生再討論。)

              3.小結:可見這個人真是“固執至極”,別人勸也聽不進去。看來這則文言文故事用字不多,卻能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寓言最大的特點。

              4.生活中有沒有像“鄭人”這樣的人?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

              [點評:“大語文”教育觀指出:“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的各個領域開拓延伸,全方位的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這一環節憑借生活創設問題情境,聯系生活進行思想感悟,既培養了學生的思考意識,又促進了學生語言的發展,使學生們對寓言的學習走向深入、走向生活。]

              四、總結學法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文言文,我們一起來總結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1.學生質疑,教師點撥。

              2.聯系實際,提示寓意

          五、拓展延伸 

              1.請同學們運用學到的方法預習《刻舟求劍》,并把《鄭人買履》這個故事講給朋友聽,讓他們從中吸取教訓,

              2.寫一寫學習《鄭人買履》后的感受。

              3.排練課本劇《鄭人買履》。

              [作業內容的開放,實際上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給學生一個更寬松的學習氛圍,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上更充分地學習。]

              第二課時:學習《刻舟求劍》

              一、談話導入,明確學習方法

              說說通過上節課學習《鄭人買履》你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從寓意和學習方法兩個方面來談。)

              二、自讀自悟,讀懂、讀通全文

              1.自己邊讀句子邊看課后注釋,揣摩句子意思。練習把語句讀通順、讀流暢,整體了解寓言大意,試著說一說。

              2.同桌合作練習說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說不通順的詞句。

              3.教師重點檢查難句。

              引導學生理解:遽契其舟;舟已行矣,而劍不行;不亦惑乎

              4.把句子意思連起來,練習講寓言故事。

              評議:講得是否語句通順連貫,情節是否生動,故事有沒有講清楚。

              [有了學習《鄭人買履》的基礎,可讓學生根據學到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以自讀為主,重在感悟、積累。]

              5.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課文短小,課堂上不需要做過多的講解,而應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既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明確寓意,談受到的啟發

              小組討論:

              1.涉江的人可笑在哪里?幫那個人總結一下教訓。

              2.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事情,舉例說一說。

              [明理需要深入地理解、需要全面地體會,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方法的指導,不可操之過急,要注意體現層次,讓每個學生都有所領悟。]

              四、熟讀、背誦課文

              1.練習熟讀,分角色朗讀,體會寓言的意境。

              2.同桌互相提問講清句子的意思。

              五、學習小結

              1.內容小結。

              文章通過“刻舟求劍”的故事說明不懂得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更自己的觀念和方法,就不會獲得預期的結果。諷刺了那些辦事愚蠢、不知道事物會變化的人。

              2.歸納學習方法,提出以后學習的希望。

              3.拓展延伸:生活中有“刻舟求劍”這樣的人嗎?你想怎樣提醒他呢?

              課后作業

              1.搜集短小的寓言故事,讀一讀,體會寓意。

              2.用課堂上學到的方法自讀《兩小兒辯日》,說說讀懂了什么。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的天地就有多大。語文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適當拓展學習領域,使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得到提升,時時讓學生感到課本之外還有精彩處。)

          [寓言兩則--鄭人買履、刻舟求劍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寓言兩則課件

          2.《寓言兩則》課件

          3.莊子故事兩則教案

          4.寓言《刻舟求劍》文言文翻譯

          5.人教版《世說新語》兩則教案

          6.《文言文兩則》優秀教案

          7.《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8.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9.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10.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免费久久久 | 三级在线免费a免费看 | 日本亚洲欧洲色α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欧美特级 |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 | 一本大道香蕉动漫五月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