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臨澤鴨暖華強小學 晉建花
古人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閱讀的重要性。“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閱讀是寫作堅實的根基。一堂語文課,如果聽不到學生朗朗的讀書聲,那絕對是這堂課的一大失敗。
如今,“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已成為學生的主要學習目標之 一,也是教師教學的重要落腳點。準確、流利地讀文,學生能夠通過識字詞獨立完成;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則是小學生能力所不及的,需要教師做很好的引導。
讀書實際上是一個唯美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中美美地讀,這是教師和學生所共同期望的,也是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美讀”呢?我在工作中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渲染閱讀氣氛。
“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的教材的興趣。”要想引導學生進行有感朗讀,就必須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事先激起他們讀的愿望。如果教師能運用多媒體播放聲音或圖像、呈現實物等手段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種感覺器官,相信學生的閱讀欲望一定會高漲。我聽了與我同年級一位教師的一節教研課,她在教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第十課時,運用多媒體播放了《泰坦尼克號》主題曲,讓學生們在放飛夢想的優美旋律中朗讀“放風箏”那一段。學生們不自覺的和著音樂讀了起來,他們讀得那樣認真,那樣投入,連聽課的老師都仿佛回到了童年……
二、示范導讀。
對中、低年級學生來說,不是每類文章他們都能在氣氛渲染下有感而讀。有時他們根本不能體會其中的意境,當然無法獨立完成閱讀任務。就如,我們在學習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雖然學生已經了解到本詩表達了詩人在重陽節那天對兄弟、親人的無比思念之情,但他們仍然無法親身體驗遠離故鄉、遠離親人的那種悲涼感。因為現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擁有長輩、父母的疼愛,根本無法體味“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受,怎么能讀出真情實感呢?因此,教師有必要在閱讀前做出示范。記得教學時,我范讀后,讓學生說說我哪里讀得好,學生從語速、語調上都做了詳細的評價:“老師在讀到‘節’字那里停了一下!”“老師把‘倍’字讀得重一點!”這些不正是我要教給學生的讀書要點嗎?這之后,學生們逐個讀,真的是讓我感到驚喜!
三、暗示賽讀。
先讓學生體會其語句所表達的感情后,再進行有感而讀,也不乏是一種落實的導讀方法。在教學《花鐘》一課時,文中第一段有許多描寫花開的優美語句。導讀這一段時,我先讓學生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說說對花的感情,最后歸納為“喜歡、喜愛”。然后,我對同學們說:“現在,我們來比一比誰最能讀出對花的喜愛之情?”接著,同學們便踴躍參加這次賽讀活動。也許是學生喜歡競賽性學習的緣故吧,同學們的表現確確實實達到了我所希望的效果。
除了以上三種方式,“分角色讀”和“表演讀”都是學生們所歡迎的閱讀方式。相信,通過教師們不懈的努力和潛心探究,一定會讓“美讀”成為課堂的主旋律,讓學生學習快樂,快樂學習!
[讓美讀成為語文課堂的主旋律]相關文章:
5.美句美段大全
7.成為團員的思想匯報
9.美句美段摘抄
10.我的語文課堂教學隨筆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