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心得體會范文(通用7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持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心得體會范文(通用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持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心得體會1
人才是社會干事創業的第一資源。大學生則是人才當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學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質和能力還是值得信賴的。近年來,不少地方對于大學生越來越重視。很多農村地區,長年難以擺脫貧困。關鍵還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問題。近日,一篇名為《讓大學生成為鄉村振興生力軍》的文章更是旗幟鮮明表達了大學生應該不斷為鄉村振興助力,促進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
很多貧困地區,貧窮和落后與人才的匱乏和短缺不無關系。貧困地區,受限于諸多的客觀條件,人才,特別是大學生難以在一些貧困的農村施展才能。更為重要的是,由于貧窮,導致對于很多鄉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沒有底氣和勇氣。對于大學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遠農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顯得人才過剩甚至飽和。這就是長期以來困擾很多偏遠農村發展的重要障礙。因此,加強人才工作,讓大學生不斷在鄉村振興上助力,往往就能解決很多鄉村振興發展的問題。
新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經濟發達的地區,之所以能夠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質量發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沒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質的大學生不斷助力當地發展,經濟想要實現突飛猛進難以為繼。因此,解決偏遠農村發展的瓶頸,就要不斷發揮大學生的作用,讓大學生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讓大學生助力實現鄉村振興,要積極打造可以讓大學生施展才能夠的事業平臺。很多農村地區,產業都比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礎設施也比較落后,導致很多大學生即使去了很多農村也難以有所作為。很多大學生到了這些地方甚至有種被埋沒、甚至最終被荒廢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如果不解決,往往就會導致農村地區與城市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人才的匱乏問題必將長存。在一些農村地區,大學生來到這些地區,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解決農村地區人才的問題,還是要不斷發展事業平臺,讓大學生來到農村不會覺得是“游一游”。
大學生,是社會改革發展的財富,更是社會精英人才的重要組織部分。干事創業,需要人才的不懈奮斗,更是需要大學生不斷在干事創業中不斷努力。鄉村振興,這是十九大國家的戰略部署,是保證廣大農村人民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的關鍵。作為這一重大戰略的實施,就需要大學生的不斷助力,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持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心得體會2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重在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大學生在農村和鄉村振興浪潮中必然會有發展。無論是發展原始種植型農業,還是發展新型創新型農業,農村的人才嚴重缺失都是值得關注的重點。農村政府應創造條件,讓從農村走出的大學生回到農村,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對其落戶農村、發展農村給予政策支持、資金扶持;農村大學生回到農村發展比城市人才到農村發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們知道農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農村的真正問題,與村民溝通起來也更有親近感,更容易揚長避短,在鄉村振興中做出貢獻。
為了農村和鄉村振興,重在真心實意地把有志于農村發展的大學生推到更有發展前途的崗位上,不能因為他們年輕,因為他們只能到農村,沒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熱一陣冷一陣,或者有小家子氣,害怕大學生走在自己前頭,影響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從農村能人中發現和挖掘人才。農村大學生生于、長于農村,并在農村摸滾打爬了多年,對農村情況和農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強對這些人進行定向培訓,并根據他們的發展及所作出的貢獻,為他們提供晉升、發展的更優通道,必然有助于鄉村振興加速提質,有助于他們在鄉村振興中不斷成長。
持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心得體會3
鄉村振興戰略側重于從頂層設計角度為農村發展指明方向,意在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的全面發展和整體提升。脫貧攻堅從致貧的因素出發,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扶貧措施,幫助每個貧困戶脫貧,側重于微觀政策。作為各級干部,需要在實際工作中研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問題,重點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轉型曲”。圍繞精準扶貧,各級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戶的扶持政策,對保障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和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鄉村振興階段,各級干部應在此基礎上擴大扶貧范圍,實現扶貧資金逐步向非貧困戶開放,激發農村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精準扶貧政策的民主監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實現其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堅持鄉村振興建設總目標與鄉村自身的特色結合,制定差別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鄉融合曲”。城大鄉小的格局凸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中城鄉何以融、如何融的雙面性。各級干部在此項工作中要做到空間規劃有序,以距離城鎮中心和實住人口為參考,將鄉村進行特大鄉村、大鄉村、中等鄉村、小鄉村分類,采取城鄉融合歸類,實施壯大、合并、融入的指導策略,做到城鄉機理有別,對于承載獨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樣式給予保護,避免在拆建中導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術互補曲”。鄉村振興戰略與脫貧攻堅政策的有效銜接需要技術上的相互補充,各級干部應將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的技術發展納入農業信息化發展計劃,形成縱向相連、橫向相通的技術體系。鄉村振興方面,要加快鄉村地區的`網絡建設,引進信息技術人才,通過大數據分析農業發展市場需求,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并鼓勵互聯網企業建立產銷銜接的農業服務平臺。脫貧攻堅方面,通過建檔立卡和扶貧開發信息化建設,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完善精準扶貧數據庫,為建檔立卡戶精準退出提供數據支持和技術保障。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是一個大課題,各級干部要以產業發展為推動,以教育和醫療為保障,以環境改善和鄉村治理為基礎,打造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掉隊。
持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心得體會4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魂,振興鄉村文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但是,長期以來,受制于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鄉村文化建設面臨諸多困境,農民不再珍惜傳統文化:無論是拜金主義盛行,傳統價值觀念扭曲,還是不良風氣的傳播賭博、天價禮金等惡習的侵染……現實的鄉村無法安頓農民的靈魂,進而也無法安放一個有五千年農耕文明傳統的中華民族的靈魂。因此,加強鄉村文化建設,要讓傳統文化延續下去、把綠水青山保護下來,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振興鄉村文化需開展文化活動。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基層文化活動,才能讓鄉村文化真正活起來、火起來。當下,農村地區文化發展滯后,“好山好水好無聊”,是回鄉青年的調侃,無疑是對部分農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時代節奏的生動反映。在感慨農村春節“千家萬戶搓麻聲”時,其實更應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滿足農村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為人們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間,無論是傳統廟會節慶活動,鼓勵開展秧歌、社火等異彩紛呈的文化活動;還是各鄉各鎮自導自演新潮“村晚”,結合地區實際,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才能驅動鄉村優秀文化精神的再現與重塑。
振興鄉村文化需豐富文化內容。不同年齡層次的農民對農村文化活動的認同和參與呈現顯著差異。當下,大多數農村地區老年文化活動比較紅火,卻忽視了青年文化活動。很多80后、90后不愿意留在農村,不僅是因為城里收入高,而且是因為城市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對他們有著巨大吸引力。如何針對不同群體開展相應的文化活動,是當前農村文化建設的一個緊迫課題。農村文化建設不能搞“大鍋飯”,只有區分不同群體,增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針對性,才能使優秀文化內化于農民心中,指導他們的行為和實踐。
振興鄉村文化需建設文化陣地。文化陣地是文化發展載體,是群眾文化生活開展的依。在當下紛繁復雜的思潮中愈發凸顯出文化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然而農村基層文化場所建設仍然十分滯后。在全國范圍實施的“農家書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圖書、報刊來源有限,部分科技、法律書籍內容陳舊,書籍的種類比較單一,特別是貼近農民實際的種植、養殖等方面的書籍較少,而更值得關注的是,農家書屋已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為數不多的亮點所在。文化場所是鄉村文化發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動開展的依托。故而,應加強文化陣地建設,為鄉村文化發展筑牢根基。
持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心得體會5
美,有好多種。有人偏愛荷塘月色的安靜之美,有人偏愛巍峨峻嶺的雄壯之美,有人偏愛潺潺小溪的清澈之美。而我,獨愛情感純樸濃烈的鄉村之美。
鄉村之美,美在祥和。清晨,溫暖的陽光會透過窗欞,射到你的臉上,讓你感覺到無限的輕松。歡快的小鳥兒,會把你從睡夢中喚醒,帶給你一天的好心情。朵朵的鮮花也會向你張開笑臉,帶給你馥郁的芬芳。七八點鐘的時候,小動物蘇醒過來,馬路邊的小店也會開張,早市的各種吆喝聲讓沉寂的村莊熱鬧了起來,來來往往的行人個個憨厚、淳樸、熱情。
鄉村之美,美在熱情。中午,太陽暖暖的。勞作的人們,行走在回家的路上,見人就會打一聲招呼,不是幾句玩笑就是幾聲問候。回家后,人們紛紛端著自己家的飯菜,蹲在巷子口,邊吃邊聊家常,其樂融融,雖不是一家人,但爽朗的笑聲變成了鄉里鄉親開心的“沙龍”。如果你餓了,走進路邊隨便一家小店,店主都會熱情招呼你坐下,無論是各種面食,還是新鮮的炒野菜,就會端到你的面前,每一樣都會饞得你口水直流、內心癢癢。
鄉村之美,美在靜謐。夜晚,鄉村沒有城市喧囂和流光溢彩。找一塊草地躺下,天空中有漫天繁星,讓你數也數不清。如果你是一位細心人,一定會發現最亮的那顆,還會在瞬間滑過夜空!如果你用心聽,小河邊草叢里的紡織娘娘還會“吱吱吱”地為你歌唱。那聲音,既清脆又悅耳,還會讓你展開豐富的想象。等你躺夠了,再沿著寂靜的小路走到村口,皎潔的月光下幾位正在說書的老爺爺,會讓你明白鄉村的古老和文化的不斷流淌……
鄉村之美,其實美在平凡,美在平淡,美在樸實!鄉村之美,其實美在自由,美在平等,美在和諧!
持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心得體會6
如果我問大家喜歡鄉村嗎?你們肯定會異口同聲地說喜歡,呵呵,我的爺爺奶奶就住在鄉下,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去看一看吧!
因為爺爺奶奶家住在山中間,所以周圍全是連綿起伏的大山。順著山路往前走,就會看到一大塊菜畦,里面種著許多爺爺奶奶親手栽培的蔬菜,有白蘿卜、辣椒、白菜、玉米等等。所以每逢長出蔬菜來時,從菜畦出來,總會滿載而歸。
到門前,唉,與其說是門還不如說是一張漁網呢!因為奶奶怕雞跑到屋子里來,弄得小院和房子很臟,所以用鐵絲和漁網圍了起來,這樣,既不擔心雞會丟失,又不至于天天要清理雞仔們的便便了。哈哈,奶奶還真是用心良苦啊!
進了“大門”,來到小院,就能看到鐵網外的一群母雞正悠閑地散步,仿佛這世界上所有的煩心事都與它們無關了。門口的看家狗“甜心”,它總是趴在地上,眼睛緊緊地盯著大門。那模樣,遠遠望去,還真像是一尊“門神”呢!
屋后有一座小山,山上種著許多板栗樹。每天清晨,鳥兒們都在樹上玩耍,“嘰嘰喳喳”那歡樂的歌聲總會喚醒大地和勤勞的人們。而板栗成熟的時候,香甜的板栗也總會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快樂。
大山的腳下,有一條小溪,里面的水清澈底,水中的魚兒不可計數,所以爺爺經常去那兒捕魚。溪邊蘆葦很多,風一吹,鵝毛般的葦絮就飄飄悠悠地飛了起來。如果你安靜地站在原地仔細地聆聽,就能聽到鳥兒歡快的歌聲和小溪“嘩嘩”流動的聲音。這時,就感覺自己好像和大自然融為了一體似的。
鄉村是個美好的地方,這里可以隔離嘈雜的喧鬧聲,令人舒心、放松。有空,你也可以來體驗哦!這便是真正的鄉村之美。
持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心得體會7
四月的清晨,微風徐徐,陽光明媚。我跟隨爸爸媽媽驅車回翔安老家。我已經記不清回老家多少次了,只記得,每次回來,都能看到家鄉的變化。爸爸說,老家雖然和島內市區隔海相望,直線只有十幾公里,但是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從島內回家一趟,需要花費兩個多小時的路程。但現在不一樣了!自從翔安海底隧道通車后,從市區回老家的時間不到半小時。由于交通的便利,老家的開發建設速度很快,到處呈現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我們的車子剛進入村口,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整齊的大字——"美麗西濱,濱海新村",看了讓人精神振奮。爸爸指著標語對我說:“這一句簡短有力的口號,不僅是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縮影,還是全村人民建設幸福家園的信心和決心,更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聽完爸爸這段話后,我真為我的老家在這西濱村感到自豪!
我們繼續向村子里面走, 你看,那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新房子,獨家小院,花草環繞,還有那悠然自得又氣宇軒昂的中華田園犬護家,這種景象,我想在城里應該很難找到吧。以前,村里的人們以討海為生,現在很多人都做起了生意,海鮮館的生意可好啦,從島內專程來吃飯的人很多,中午吃餐飯還得排隊等候呢!奶奶看著這番景象,激動地對我說:“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了小汽車,連接新機場的濱海東大道從老家經過,老家的人們,到島內市區逛街,到北站乘坐高鐵,都是非常快捷方便,咱們老家再不是以前偏僻落后的樣子了!”“是呀,現在村口的馬路都漂亮多了!”媽媽接著說道。
聽著奶奶與媽媽的對話,我回想起爸爸經常說的一句話:“我家出門走幾步路就是大海了。”是的,你看家門口的張埭橋水庫,就是大海帶給全村人民的寶貴財富。以前沒有規劃和建設,處于雜亂的狀態。現在正在規劃建設面積91.84萬平方米的濕地公園,這里有國家級保護動物紫水雞和白鷺,生態環境將得到大大改善!還有位于村旁翔安隧道頂的揚帆公園,許多年以前,這里還是一片荒蕪之地,經過建設者的辛勤付出,如今已經開發成面朝大海的開放式公園,成為了家鄉人民的活動場所,有跑步的,打排球的,散步的,跳繩的,在健身器材上運動的,人們和綠化樹木相映成畫,一副春意盎然,人類和自然和諧共處的景象。奶奶說趕上好時候了,她要在家鄉過著幸福的養老生活。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老家的人們正在用海的胸懷,討海人的氣魄,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建設屬于自己的濱海新村!
【持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心得體會11-16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報告(精選5篇)11-04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心得體會(精選21篇)03-07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報告(通用6篇)11-03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報告范文(精選8篇)11-03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心得體會(通用5篇)11-14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培訓心得體會(精選7篇)11-21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發言稿(精選7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