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關愛弱勢學生群體,實現教育公平,文章首先圍繞社會的需要和學生的權利兩個方面論述了關愛學生弱勢群體的必要性,其次從家庭、學校兩個方面論述了弱勢學生群體背景,最后從情感關懷和日常教學出發,從啟發式教育、設計好教學內容,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四個方面探析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關愛弱勢學生群體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弱勢群體;關愛;適應性教學
學生弱勢群體的界定意味著這一學生群體在學校生活和師生交往中存在障礙。他們容易被排斥、被忽視、被邊緣化。弱勢的原因往往是家庭的影響、學業成績的差異和個性差異。因此,本文研究的重點就是此群體。他們比普通學生更脆弱,更孤僻。如果長期處于這樣一種抑郁狀態,就會極大地影響其個性和身心的發展。
一、關愛學生弱勢群體的必要性
關愛學生弱勢群體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關鍵,其必要性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社會的需求。在和諧社會的前提下,要求我們關愛弱勢群體,構建和諧校園。在現代社會,人們素質的提升主要依靠教育,教育已成為促進社會階層良性流動的主要途徑之一。從這個角度看,關注弱勢群體也是促進社會均衡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學生的權利。義務教育使學生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學校作為行使權力的主體,有義務教育受教育者的行為和思想。教育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人人平等的教育權利和義務;第二層次是相對平等的教育機會和條件;第三層次是教育機會與教育效果的相對平等。要實現公平的第三個層次,就要重視學生弱勢群體。
二、群體背景研究
群體背景主要包括:第一,家庭背景。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家庭環境是學生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而受家庭影響的弱勢群體學生往往具備以下條件:不幸的家庭,貧困家庭,家庭教育方式不當。第二,學校背景。學校作為學生學習交流的主要場所,由于學生人數眾多,只能集中在“求同”,不能兼顧所有學生的人格特征。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不是學生能夠選擇的,因此一所學校的教育背景也是影響弱勢學生產生的原因。
三、如何關愛弱勢學生群體
如何關愛弱勢學生群體,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采用啟發式教育。啟發式教育是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引導他們適應自己的發展道路。每個學生的能力是不同的,我們應該盡量挖掘學生的最大潛力,引導他們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盡量做到不要扼殺學生的才能。第二,采用情境教育。首先要認真準備要上的課,課前好好做準備,對于書上的知識,教師先要心里有數,做適合學生的課件,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要設計好的教學內容,教師要按照“最近發展區”的原則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所教的內容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一定要準確把握住哪些知識點需要記牢,哪些知識點需要拓寬。教師要盡量多地給學生提供一些用眼睛看、用心去仔細思考、用語言去研究的機會,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看、自己想,千萬不能認為給學生的時間屬于浪費,自己講才是真正的教學。同時,我們還可以舉辦一些有利于班級和諧的活動,號召其他學生主動幫助這些弱勢學生群體,利用集體的力量改善本群體的弱勢地位。第四,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教師必須樹立良好形象,因為他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一舉一動。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都能深深地吸引和感染著學生,這是一種簡單卻又非常實用的辦法。當一個教師開開、心心輕松地來到教室,學生在充滿歡樂的課堂中上課,課堂的氣氛就會被調動起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就被激發出來。反之,就會壓制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產生不好的情緒,課堂氛圍隨之就會被破壞。因此,教師首先要完善自己,用自己的形象去感染學生。
四、結語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面對“弱勢群體”,教師要給予學習和情感上的幫助和關懷,還要從人本化教學理念出發改善教學方法,運用啟發式、情境式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此發揮數學教學的作用,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