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小故事

          時間:2025-01-16 17:28:33 家庭教育 我要投稿

          家庭教育小故事15篇(集合)

          家庭教育小故事1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他們都在各自的行業中獲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別去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母親對自己的影響。有兩封回信給心理學家的印象最深刻。一封來自白宮一位著名人士,一封來自監獄一位服刑的犯人。他們談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時侯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家庭教育小故事15篇(集合)

            那位來自監獄的犯人在信中這樣寫到: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見中間的那個,又紅又大,非常想要。這時媽媽把蘋果放在桌子上,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我剛想說要最大最紅的那個,這時弟弟搶先說出我想說的`話。

            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于是,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并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

            那位來自白宮的著名人士是這樣寫的:小時侯,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不同。我和弟弟們都爭著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這個蘋果最大最紅最好吃,誰都想要它。

            很好,現在,讓我們來做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干得最好,誰就有權利得到它!”我們三人比賽剪草,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的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

            她一直都是這樣教育我們,也是這樣做的。在我們家里,你想要什么好東西要通過比賽來贏得,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要多少,就必須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價!

            這個分蘋果的故事,對我們至少有三點啟示:一是教育不要違背人的天性,去造就扭曲的人格;二是要利用孩子的需要,對孩子加以正確引導,使之懂得索取與付出之間的關系;三是要讓孩子懂得公平,即使是競爭也要講究公平,不要想歪點子。

          家庭教育小故事2

            記得我部隊一位首長的太太得癌癥去世的時候,孩子還在上幼兒園,我突然得知消息后,想到嫂子對自己的好,情不自禁有淚水溢出,沒有來得及避開孩子;他看到了,雙眼濕潤地問我怎么了。我告訴孩子,我那位嫂子待我有多好,孩子便記住了,知道要知恩報恩,知道要學會感動。

            我每次給父親寄營養素的時候,也常常帶著孩子一起去郵局,他就告訴我:"長大后我也給你買營養素吃。"他還說長大后要買別墅,爸爸住第一層,媽媽住第二層,他住第三層。不論他說什么,我都告訴他一定會做到的,給他激勵,給他贊美,顯示出我對他的話有多么感動,讓他懂得感動與被感動的力量。假如我只是用說教的`方式告訴他,要熱愛同學,熱愛老師,熱愛每一個人,他一定不會聽我的。

            篇五:要將自己想象成孩子與孩子相處,多數時候,我都會想到自己的童年。這時候,我就會以同齡人的態度去和孩子相處,不會居高臨下,不會發號施令,不會指手劃腳,只是和他站在同一位置上,凡事以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孩子都愛鉆研,愛問問題,對于成年人來說,這些問題都太幼稚,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我永遠不會嫌煩,每次都認真地和他說,不知道就說不知道。

            比如我和孩子剛剛經過某個地方,孩子由于好奇心,想回頭再看看剛剛沒有看出究竟的現象,我便帶著他回頭再去看看;他滿足了好奇心,同時也學到了知識,他高興,我也高興。孩子的成長就是這樣,父母必須給到孩子足夠的寬容。因此,讓我感悟最深的是,當了父親,我才懂得真正的愛,也有了真正的責任感。這些,都是孩子教給我的。在將自己想象成孩子的過程中,我才發現自己真正成長了。若不將自己想象成孩子,我一定會和孩子有代溝,成為一個孩子不喜歡的父親。

          家庭教育小故事3

            孩子14歲,初三,學習緊張。

            有段時間,孩子一直心情不好。有天他跟我說:“爸爸,我想辭掉班長的職位。”我問他為什么,他答道:“因為現在作業越來越多,大家都不愿意當班干。我當班長,還參加學生會,同學都覺得我傻。”

            “那當班長是你自己競選的,你覺得有收獲嗎?”“有,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那如果你不干了,有人頂上嗎?”

            孩子想了想說:“沒有,老師也覺得我最適合,勸我再想想。可是這會占據掉我一部分的學習時間...”

            我打斷他:“既然是自己選的,而且老師很信任你,你就應該繼續做下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受別人的評價影響。另外,你說會占據時間,那我問你,如果我生病了,你要照顧我們,那你怎么辦?不照顧了嗎?”

            “不會,我會自己安排好時間,快點把作業寫完,然后就有時間陪你了。”

            我欣慰地笑笑,“兒子,謝謝你。其實,這是一樣的,顧此失彼的概念從來就不對,人的一生要扮演很多角色,有人說,因為工作忙,我們就沒有時間照顧家庭了,但你看看爸爸,有不管你們嗎?”

            “沒有,您很愛我們。我知道了,我會安排好學習和其他事情。”

            從此以后,孩子學會了做自己,也有了時間觀念,懂得了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家庭教育小故事4

            鞋匠是我們小區必不可少的人,他修的鞋既美觀又舒適。

            鞋匠不僅修鞋修得好,而且心地也很善良,很多孤殘老人找他修鞋他都分文不取,他不是不需要那幾元錢,而是不忍心。他也因此成為物業管理公司特許在小區圍墻內經營的唯一小攤。那些收破爛賣盒飯刷皮鞋的外地人對他的羨慕一點也不亞于我們對彩票大獎得主的羨慕,都說他運氣好。

            然而,他的運氣并不像人們所羨慕的那么好。他的妻子,那位和他自由相愛不成而一道私奔出來的鄉下女子在為他生下一個兒子之后很不情愿地離開這個世界。她的離去,也帶走那個愛一面哼歌一面補鞋的鞋匠,而代之以一個只埋頭干活的機器,很長一段時間,他甚至一整天也不抬頭,因為他知道,無論哪個方向都不會再有那個挎飯籃的女人。

            惟一能讓他看到妻子影子的,便只有他們的兒子。這小家伙似乎有窮家孩子懂事早的天份,每天都安然睡在補鞋挑子里,只在餓急的時候才小貓一樣輕哭兩聲。每當這個時候,鞋匠就會從懷里取出奶瓶,把帶著體溫的米糊放進那小鳥一樣的口中。小區的婆婆奶奶們看到這幅景象,紛紛回家,把孫兒們不吃的奶粉和不用的'衣物找出來給他。家中有嬰兒的人家,甚至還給他送來自家孩子消化不完的母乳。

            天可憐的小家伙吃著百家的奶居然一天天長大起來。鞋匠卻并不因此就有所松懈,他對兒子的關心更進一層。冬天水冷,他用嘴含溫才給兒子喝。沒人給他們送飯,每頓的冷飯,他都是先嚼暖才喂給兒子吃。保安們看他可憐,就送他一個煤油爐,特許他在小區里點火。這事,連最不好說話的保安主任也沒反對。

            兒子是鞋匠唯一的歡樂,只有兒子咯咯笑的時候,人們才能看到鞋匠笑,他二十幾歲的臉居然比四十歲還滄桑。

            日子過得很快,轉眼間兒子就5歲。5歲的兒子很懂事也很聽話,能幫父親遞釘子錘子或抹鞋上的灰塵,干起活來居然很老練,惹得過路的人們都跟鞋匠開玩笑說:喲,你真有福氣,都有接班人。

            鞋匠聽這話,像被人點穴一樣,半天不動一下。之后,他就開始留心關于學校的事,每有人來補鞋,他便要向人打聽小孩上學的事。越聽,越沒有信心,越聽,越覺得可怕。城里的人們說:我們有城市戶口,娃兒讀書都貴得嚇人,你么……

            5歲的娃娃即將到來的讀書問題使鞋匠像嗅到冬天氣息的松鼠那樣充滿緊迫感。但他為孩子找讀書的機會顯然比松鼠找松果難得多,鞋匠因此顯得更加絕望,整天神不守舍。有一天甚至還發生歷史性的差錯,將劉大爺的鞋送給張大媽而又將陳先生拿來上線的鞋釘上鐵掌。

            幾天后,小區里流傳出一個消息,說鞋匠要將兒子送出去,什么條件也不要,只要對方是有文化的人家。大伙起初不相信,去問鞋匠,鞋匠點頭說是,他無論如何也不想讓兒子像自己這么活。

            有幾對無兒女的中年夫婦來找他,他問過對方的職業之后,搖搖頭,就不再說什么。后來,有一個工程師來找他,他想半天,把孩子使勁抱在懷中一回之后,就同意。工程師給他五千元錢,他沒要。

            鞋匠又開始埋頭補鞋。兒子常穿件新衣服來攤邊,照樣遞錘子抹鞋子。每當這時,他總會揮手讓他走。兒子不走,他就舉手嚇他。嚇也嚇不走。終于有一天,他發火,抱起孩子,狠狠地打他一頓。這是這個苦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挨的第一頓打。

            從此,孩子再沒敢在鞋匠面前出現。只遠遠地躲在遠處看他。工程師夫婦于心不忍,就來找鞋匠說:這事……還是算吧。鞋匠一聽,就急,又是搖頭又是擺手,說一定會有辦法的,會有辦法的。

            第二天一早,鞋匠就和他的鞋攤一起消失。小區再沒有鞋攤,有幾個外地鞋匠想進來填補空白,被保安們罵走。保安都是鄉下人,他們都說受不鞋匠的兒子盯著鞋攤的眼神……

          家庭教育小故事5

            孩子8歲,個性強,脾氣暴躁。

            有一次,孩子與同學打架,回家之后大哭。我問他:“你很委屈,很生氣嗎?”孩子說:“嗯,我討厭他,我要報仇。”我問他:“那你打算怎么做呢?需要我幫忙嗎?”

            “我要找根棍子,這樣他就打不過我了。不行,我要像電視里一樣,用劍刺他。”那段時間孩子狂迷古裝劇,我覺得他的暴力是有原因的`。

            “好,這樣很解氣,爸爸去幫你準備一下。”說完我就上樓了,孩子的哭聲也越來越小。過了會,孩子看我抱著衣服和被子下樓,一臉不解地問我:“爸爸,你不是去拿棍子了嗎?怎么拿這么多衣服?”

            “那你決定用什么了嗎?”我問他,“如果用棍子呢,那你會被帶到少管所,至少要住上1個月,帶幾件衣服換洗;但如果用劍的話,那可能要長時間住在那了,肯定要給你準備被子啊。”

            孩子一聽,臉紅著說:“真的會這樣嗎?”我認真地看著他,“嗯,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是這樣的。”

            “那我們算了吧。”

            “可是,你不是很生氣嗎?”

            “其實我也有錯,我不生氣了,我去跟他道歉。”

            “好,爸爸還是支持你。”

            從此以后,孩子學會了選擇和代價,做決定前都會思量其中的得與失。

          家庭教育小故事6

            萬物都有自己的季節

            錯過便不再有

            一位印度傳教士辛格,在印度加爾各答的叢林中,發現兩個狼哺育的女孩。大的女孩約8歲,小的1歲半左右。據推測,她們是在半歲左右時被母狼帶到洞里去的。

            辛格給她們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瑪拉、小的叫阿瑪拉。當她們被領進孤兒院時,一切生活習慣都同野獸一樣,不會用雙腳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她們害怕日光,在太陽下,眼睛只開一條窄縫,而且,不斷地眨眼。她們習慣在黑夜里看東西。她們經常白天睡覺,一到晚上則活潑起來。她們完全不懂語言,也不發出人類的音節。她們兩人經常動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愿與他人接近。她們不會用手拿東西,吃起東西來真的是狼吞虎咽,喝水也和狼一樣用舌頭舔。

            她們被領進孤兒院后,辛格夫婦異常愛護她們,耐心撫養和教育她們。小的阿瑪拉的發展比大的卡瑪拉的發展快些。進了孤兒院兩個月后,當她渴時,她開始會說“bhoo(水,孟加拉語)”,并且較早對別的孩子的活動表現興趣。遺憾的是,阿瑪拉進院不到一年,便死了。卡瑪拉用了25個月才開始說第一個詞“ma”,4年后一共只學會了6個字,7年后增加到45個字,并曾說出用3個字組成的句子。進院后16個多月卡瑪拉才會用膝蓋走路,2年8個月才會用兩腳站起來,5年多才會用兩腳走路,但快跑時又會用四肢爬行。卡瑪拉一直活到17歲。但她直到死還沒真正學會說話,智力只相當于三四歲的孩子。

            【啟示】

            印度兩個狼孩從發現到死亡的故事說明——萬物都有自己的季節特性,錯過這個季節就很補救與改善了。

            孩子更是這樣,一個孩子是絕對沒有兩個1歲年齡的。3-12歲就是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最好季節,這個時期的好習慣養成了就很難改變,如同我們從孩子幾個月就教孩子喊“爸爸”、“媽媽”,孩子一旦學會了叫“爸爸”“媽媽”,并長到二三歲,再想讓孩子叫別人“爸爸”、“媽媽”孩子是不會同意的,因為孩子已經養成習慣了。如果讓孩子在早期把德、智、體等方面的良好習慣養成了,以后的成長就是順水推舟、水到渠成的事。但是,如果這個時候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以后對孩子所費的工夫就如逆水行舟,非常困難,有時還會無效。

          家庭教育小故事7

            孩子5歲,十分調皮。

            有段時間,孩子經常去擰開飲水機的開關玩水,孩子的媽媽怕孩子燙到,就千叮嚀萬囑咐。大人說到口干舌燥,孩子卻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有一天,我打開飲水機開關加熱,過了會,用手試了一下,水溫有點燙,但是不至于燙傷。我把孩子叫過來,讓他玩。孩子開心地伸出手去玩,熱水一滴到手上,孩子就痛苦地縮回手。

            孩子大叫一聲,哭著說:“爸爸,燙!”

            從此以后,孩子碰到有熱水的`地方,都會格外小心,學會了對自己負責。人生是孩子的,我們不能因為愛,剝奪他們去嘗試的機會。很多事情,只有切身體會了,才能印象深刻。

          家庭教育小故事8

            南北朝時期的顏之推官至給事黃門侍郎,他對子女的教育一直遵循著"讀書為上"的原則。

            北齊滅亡后,顏之推被迫舉家遷徙到長安,朝無祿位,家無積財。面對窘迫的生活,其子思魯問道:"現在我們既沒有朝廷的俸祿,也沒有積蓄的財產,我們就應當盡全力勞作,來養家糊口,但您卻經常督促我們學習,讓我們勤習經史,可是您知道嗎,我們做兒子的.,不能供養雙親,心里感到非常不安啊。"

            顏之推聽罷,語重心長地說道:"做兒子的把供養雙親的責任放在心上是對的,但做父親的更應該用學到的知識來教育子女。如果我的豐衣足食是用你們放棄學業換來的,那我真是食不知味,衣不覺暖。只要你們能夠努力讀書,繼承祖上的基業,即使是粗茶淡飯、粗布短衣,我也是心甘情愿的。"

          家庭教育小故事9

            面對孩子,我從來不發脾氣,也從來不生氣。這樣,孩子才能夠有一個好性格,才能夠用正確的方法與人交往。有人說,孩子學壞都是和壞孩子學的;我要說的是,壞孩子永遠不會教孩子學壞,只有壞父母才會教孩子學壞。一個孩子是什么樣兒,折射出來的是他的父母就是什么樣兒。孩子每次和小伙伴們發生任何愉快的或者不愉快的.事情,他都會告訴我。他之所以會告訴我,是因為我從來都不會因為事情中有他不對的地方而批評他。只是,我會用一個篇的方式,講給他聽,讓他懂得應該如何正確與人相處。

            他也會常常給我出個篇題目,讓我給他即興講出來,和書上看到的絕對不一樣。這其實同時也豐富了孩子的想象力。對待孩子永遠要不急不躁。我常常想,一個人做父母做到最高境界便是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家。

          家庭教育小故事10

            被人稱為“丹青神化”的唐代畫家閻立本。出生在雍州萬年(今西安市)一個繪畫藝術之家。他在父親和哥哥的培養下,十六七歲就已落筆不俗,名噪鄉里。但閻立本卻總覺得自己的水平還比不上一些古代的名畫家。

            有一天,有人告訴他,在長江之濱的荊州,新近發現了一塊張僧繇(yáo)的.繪畫石刻。閻立本一聽,喜形于色,暗想,張僧繇是南北朝時代的“畫圣”之一,尤其是他畫的龍,栩栩如生,令人叫絕。我何不前往荊州,一飽眼福啊!

            于是,他毅然帶上筆墨紙硯,踏上了千里行程。

            經過兩個多月的跋山涉水,閻立本終于平安到達了荊州。他住進旅店,風塵未洗,就請店家領他去看繪畫石刻。繪畫石刻是在一家菜園的角落里,上面已被涂上了許多污泥,不少地方難以辨認。石刻周圍,荒草叢生,烏鴉鼓噪,陰森森的

            閻立本打眼一看,大失所望:“原來不過如此,我白來一趟了。”可回店之后,他又覺得自己有點太輕率了。第二天一早,他回到原處,擦掉污泥,細看一番,才發現畫中果然有不少妙處。

            第三天,他提來一桶水,把石刻認真沖刷了幾遍,再細心端詳,反復揣摩,更覺得張僧繇的技藝高人一籌。他越看越入迷,白天看不夠,晚上又打起燈籠繼續觀賞。

            就這樣,閻立本在石刻前竟一坐就是十幾天。

            【智慧小語】

            牛頓曾說:“假如我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只有謙虛地吸取各家之長,才能做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家庭教育小故事11

            孩子11歲,沉迷游戲,成績下滑。

            一天,我把他叫到跟前,問他:“你總玩游戲不寫作業,是因為游戲更有趣嗎?”孩子低頭說到,“是,也不全是,我不想寫作業,太難了,而且有好多,我就想玩一會再做。”

            看到他還有學習的意識,稍稍舒了口氣,“那你玩完游戲之后,是什么感覺呢?”

            “覺得很空虛,又很自責。”

            “那你為什么還繼續玩呢,是因為控制不了自己嗎?”孩子點了點頭,我拿起電腦往外走,“那爸爸把筆記本賣了。”

            “可是,沒有筆記本,您怎么工作?”

            我摸著他的頭說:“爸爸可以沒有電腦,但不能沒有兒子。”

            兒子眼睛紅著說:“爸爸,我不玩了,你別賣了。”

            從此以后,孩子學會了原則,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他都能拎得清。

          家庭教育小故事12

            孩子16歲,寒假。

            我受邀請去某大學做演講,想著能長見識,就把孩子也帶去了。當天晚上,孩子一直情緒不高,我問他怎么了。他說:“爸爸,我很不安。”

            “不安,為什么?”

            “因為,這一路上的待遇太好了。來可以坐飛機,住的`話也是住賓館,我還以為住招待所呢,早知道不來了。”

            我不解,孩子接著說:“爸爸你來做演講,是他們的貴賓,有這樣的待遇沒有什么問題,但是我什么事都沒做,就算是您兒子,也不應該享受別人的服務,這叫德不配位。我真怕能量守恒,之后遇到不好的事情發生。”

            我聽了之后真的熱淚盈眶,打心底高興,還有什么比孩子學會做人,讓父母來的高興。我對孩子說:“兒子,就憑你的這番話,你這輩子也不會遇上什么難事,即使遇上了,也能解決。明天,你去會場幫爸爸做一點事。”

            孩子笑了,一夜睡得安穩。看著他的睡容,我想,我已經可以對他放手了,他已經是一個男子漢了。

          家庭教育小故事13

            大衛有兩個小孩,一個五歲,一個七歲。有一天,他正在教他七歲的孩子凱利怎樣使用瓦斯驅動的割草機割草。他正教孩子如何在盡頭把割草機掉頭時,妻子叫他去問事情。當大衛轉身回答問題時,凱利把割草機推到草坪邊的花圃上……

            大衛回頭發現發生的事之后,他開始失控了。大衛花了很多時間、費了很大力才侍弄出那些令鄰居們羨慕的花圃大約有兩尺寬已被夷為平地!當他開始對兒子提高音量之后,妻子很快地走到他身邊,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說:“大衛,請記住——我們在養小孩,不是在養花!”

            大衛的妻子也提醒我們,為人父母必須明了熟輕熟重。孩子以及他們的自尊比他所破壞的任何物質上的'東西還要重要。被球砸碎的窗戶、被孩子不小心碰倒的燈及掉在廚房里的碟子都已經破了,花也已經死了,再責備孩子又有何用?我必須記得不要打破一個孩子的心靈,不要讓他們充滿活力的感受變得麻木,不要再增添更大的損失。

          家庭教育小故事14

            “靜”下來才會有“結果”

            有一個木匠,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干活,他的生意非常好,每天從早到晚,院子里鋸子聲和錘子聲響成一片,地上堆滿了刨花,堆滿了鋸末。一天晚上,這個木匠站在一個很高的臺子上,和徒弟兩個人拉大鋸,鋸一棵大樹。拉來拉去,拉來拉去,一不小心,他手上的機械手表表帶甩斷了,手表就掉了地上的刨花堆里了。

            當時手表可是貴重物品。這個木匠趕緊下來找。可是地上刨花太多了,怎么也找不到。當時正是晚上,他的很多徒弟也過來打著燈籠幫他一塊兒找,大家伙兒一塊兒找來找去,怎么也找不到那小小的一塊表。木匠一看,也沒辦法,算了算了,不找了,鎖上門,等明天天亮了再找吧。這個木匠就收拾收拾,準備睡覺了。

            過了一會兒,他的小兒子跑了過來:“爸爸,你看你看,我找到手表了!”木匠很奇怪:“我們這么多大人,打著燈籠都找不到一塊小小的手表,你怎么能找到的呢?”

            小孩說:“你們都走了,我一個人就在院子玩。沒人干活了,這院子里靜下來了。我忽然聽到嘀嗒、嘀嗒、嘀嗒的聲音,我順著聲音找過去,一扒拉就找到手表了。”

            【啟示】

            一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浮躁、沒有方向的追尋......

            這些現象在一些家長中越來越突出,形成一股可怕的社會風氣。家長們要知道,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只是每個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絢麗綻放;而有的花, 卻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緊盯別人的花,不要覺得別人家的`永遠都是好,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呵護,看著他一點點地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教育孩子一定要心靜,就像找手表的那個孩子,會動“腦筋”,只有“靜”下來才能得到了想要的“結果”。

          家庭教育小故事15

            1、小事·大愛

            在一位朋友家小坐,發現他給父母電話的時候撥了兩遍電話號碼。第一遍撥過之后,鈴響三聲就掛斷。再撥第二遍,然后通話。

            “第一遍占線嗎?”我不經意地問道。

            “沒有。”

            “是沒想好說什么?”

            “不是。”

            “那麼干么撥兩遍?”

            他笑了笑:“你不知道,我爸爸媽媽都是接電話非常急的人,只要聽見鈴響,就會跑著去接。有一次,媽媽為接電話還讓桌腿把腳趾絆了一下,腫了很長時間。從那時起,我就和二老約定,接電話不準跑。我先撥一遍,給他們足夠的時間。”

            我的眼睛忽然十分濕潤。父母之愛總是細致入微,猶如孩子衣衫上的針腳。子女對父母的愛難道不一樣嗎?

            多撥一次電話號碼,不過是一件小事,可正是這小事,反襯出一個人對父母的大愛。

            啟示:從細微之處愛父母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有人說男孩心粗,我看不是心粗,而是愛父母不到位。

            2、面試

            有個年輕人去參加一家公司的招聘面試。

            面試地點在該公司大樓一樓。很快的,這年輕人便回答了主試人提出的所有問題。最后,主試人讓他去10樓的老總辦公室進行最后的面試,還關照地說:“很抱歉,我們這棟樓的電梯今天壞了,所以只好辛苦你從樓梯上去了。”

            年輕人爬到七樓。在樓梯的轉角處,他看見一個頭發花白、一身勤雜工穿著的老人,正手提水桶吃力地也在上樓……他就上去接過了老人手中的水桶,說:“來,大爺,我來替你提吧。”“可是,我一直要提到十五樓,不影響你辦事嗎?”老人說。“沒事,”年輕人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可以給你提到那兒后在辦自己的事。”

            就這樣,年輕人提著水桶,與那老人一前一后地上著樓,到了10樓的時候,后邊的'那個老人突然拍了拍年輕人的肩膀,說:“小伙子,祝賀你,你已經被本公司正式錄用了,我就是公司的老總”,老人繼續說,“別人都對我視而不見,所以我實在無法了解他們的為人,而你卻以你的愛心,明明白白地告訴了我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愛心是一個人從幼年時起就應當具有的,否則,會失去許許多多通向成功的機會。

            啟示:一個人是否有愛心,是能否有發展前途的基礎。

          【家庭教育小故事】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的小故事02-06

          家庭教育小故事01-03

          家庭教育小故事01-16

          簡短的家庭教育小故事09-29

          家庭教育小故事【必備】01-16

          家庭教育小故事27個08-28

          家庭教育的小故事27個09-22

          家庭教育小故事優選【15篇】01-16

          家庭教育小故事精華[15篇]01-16

          家庭教育小故事(通用20篇)06-0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午夜福利免费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 |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 亚洲综合楼国产 | 中文字幕精品乱码一区 | 日本孕交系列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