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詠流傳》有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經典詠流傳》觀后感(通用15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那么你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經典詠流傳》觀后感 ,歡迎閱讀與收藏。
《經典詠流傳》觀后感 1
5月1日下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經典詠流傳》第5期,節目包含了三段:第一段是霍尊傳唱《山居秋暝》,寫意國畫的舞臺背景與無伴奏多聲部合唱演繹了山林的自然之美;第二段是關喆傳唱《望月懷遠》,利比亞撤僑故事打動了所有人,祖國萬歲成為共同心聲;第三段是黃綺珊傳唱《陋室銘》,文化的力量穿越古今,藝術的力量穿透熒屏,愛的力量橫貫人生。每一段都是經典,詠嘆聲一片。
唐代的劉禹錫寫下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以惟吾德馨統領全篇,以居處的陋寫出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首詩歷經一千二百多年而不湮滅,正是文化穿越古今的力量。
黃綺珊在傳唱的《陋室銘》時,用她略顯沙啞又高亢純凈的嗓音演繹了《陋室銘》,尤其是音樂剛起就以高音為整首曲子奠定了陋室不陋的基調,音樂烘托了詩人的高尚氣節,正是藝術穿透熒屏的力量。
嘉賓白茹云把詩當作與病魔作斗爭的利器,以一個普通農民女性愛詩、愛家、愛生命的情懷打動了鑒賞者,也打動了電視觀眾,文化和藝術都融進了對生命的熱愛和歌頌,正是愛滋潤生命、孕育人類的力量。
《經典詠流傳》觀后感 2
現如今科技如此發達,電子產品鋪天蓋地的闖進我們的生活。閑暇時間總想逛逛淘寶,刷刷朋友圈,打打游戲,熬夜追劇。直到看了《經典詠流傳》才讓我對詩詞有了全新的認識。
一提起詩詞,多數人都會想起小學時我們在課堂上搖頭晃腦背誦的一首首古詩?墒,當時的我們也僅僅是將詩詞背下來而已,并沒有真正理解詩的意境。今天,當我們以現代文明的形式,用現代歌曲來演繹詩詞的意境,才讓我對詩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藝術家——谷建芬奶奶用十二年的時間譜寫《新學堂歌》,孩子們天籟般的聲音在耳邊激蕩回旋,每一個字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如精靈般敲打著孩子們純凈的心靈,陪伴著孩子們成長。當現場所有的人向古奶奶致敬時,音樂響起的一瞬間,我的心靈也為之震顫,內心不由自主產生敬佩和感動。一個人用自己的力量讓人從內心體會到快樂,這就是“匠心”精神,值得我們為她鼓掌,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龔琳娜和其愛人老羅也讓我心生敬意。一個土生土長的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憑著對編鐘的熱愛,去探索、去研究,即使這樣的研究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成功,但是,他們因為熱愛為音樂的探索付出的努力,就值得我們所有人為之贊嘆!
《經典詠流傳》觀后感 3
老師一直在想辦法給我們觀看《經典永流傳》這個節目,想讓我們感受一下那些熱愛我們祖國和熱愛祖國文化的人,是如何以歌曲的形式把自己的心聲表達出來的。
這天下午,老師好不容易弄好了,我們也終于可以看到了。這里面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一位白發蒼蒼的74歲的老人,為我們唱的《青玉案·元夕》,他的歌聲將我們帶進了作者辛棄疾的`內心世界,仿佛他隔著時間的洪流在與辛棄疾對話。那個老人非常熱愛著中國的詩詞,用了自己30多年的時間來研究詩詞,來研究中國的古典文化。老人一曲完畢之后,朗誦了那首艾青的《我愛這片土地》。他朗誦每一句,都是投入了自己最深的感情,嘴唇在顫抖著,用最真摯的心體會,看完之后,我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許多同學都流下了感動的眼淚。
我想,在這平靜祥和的世界里,我們享受著很好的生活,可是我們卻沒有將古人留給我們的文學精粹很好的學習,我感到深深的愧疚與不安。俗話說:“少年強則國強。”如果我們不努力學習,知識不強大,拿什么來捍衛我們偉大的國家?從現在起,我們一定要擔負起傳承中華文明的重任,讓自己與詩為伴,與詞為友,將它們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經典詠流傳》觀后感 4
詩詞是中華民族的國粹,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周日晚自習,周老師組織我們看了經典詠流傳這部片子。經典詠流傳將詩詞與歌詞、京劇等融合在一起,既好聽又朗朗上口,讓人耳目一新。
我首先看到了一名十一歲少年和我國著名的京劇大師李勝素,用京劇的強調唱出了《仆算子·詠梅》這首詞。他的聲音婉轉好聽,好似天籟之音。最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年王洪洋,他的'京劇唱得這么好。而他從小在加拿大生活,他在英語世界中,還能將漢語說得如此之好,實在是太棒了。
最令我感感到熱血沸騰的就是七十四歲的陳彼得老先生唱得《青玉案·元夕》。別看這位老爺爺滿頭白發,可他的聲音卻寶刀未老。媽媽聽了還覺得他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呢?聺嵰策M行了演唱《長相思·山一程》,他的聲音時而大氣豪邁,時而深情脈脈,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經典詠流傳》真是一個難得的好節目,我以后一定繼續觀看。了解更多文化知識。
《經典詠流傳》觀后感 5
《經典詠流傳》是當下非常流行的一部綜藝節目,它由央視推出,以“和詩以歌”為主題,最大的主題就是將經典唱出來,賦予古老的詩詞新的生命。
初看《經典詠流傳》便被它新奇的節目形式所吸引,古風古韻的詩詞與當代的流行音樂相結合,產生了極其神奇的化學反應。以前對于古詩的體會在音樂的醞釀下越發深刻,對于其中感情在鋪成歌后更容易領會。
節目往往會邀請幾位歌手來演唱,這些歌手為一首這樣的作品往往會帶來不同的元素,記憶深刻的便是著名京劇表演者王珮瑜和洛天依的合作,一個是國粹的傳播者,一位是當下在年輕人非常流行的電子合成虛擬歌姬。兩者同臺演唱蘇軾的《水調歌頭》,這一場面對我來說意義非凡,一個是我喜歡的京劇大師,一個是我愛的虛擬歌姬,它象征著文化,藝術的包容性和多元性,它預示了這個節目對于創新的追求和經典的傳承。一曲水調歌頭告訴了我們,創新和傳承并不是矛盾的,他們之間相輔相成,流行和古典是可以結合起來,并帶來更神奇的產物。
令我記憶深刻的另一個點是任嘉倫的《琵琶行》,我曾聽過它的原唱,如泣如訴,婉轉悠長,但這首的改編更為豐富,京劇念白,已經方錦龍大師的琵琶演奏,無疑為這首作品添色不少,融入現代舞蹈,是節目更富現代氣息。但對我來說,琵琶演奏是最打動我的一個點。在古代,詩歌本就是用來吟唱的.,但因為年代久遠的關系,原先的調已經失傳,我們無法直接品析到千年前的經典。用古人的樂器演奏,是最簡單直接的一個方法去穿越時空,體會數千數百年前的情感!渡舷虑笏鳌返木庣姷倪\用也同樣令人記憶深刻,隱約間好似回到了荊楚大地,感受到了巫樂的玄幻氣氛。其他作品也有對古琴,中國鼓等傳統樂器的運用,使歌曲的歷史感更厚重,文化底蘊更深遠。
《經典詠流傳》貼近生活,符合當下不同的人們對藝術的要求,賦予原先對學生來說枯燥的詩詞新的活力,魅力。中國的文化深厚不遜于任何一個文明,在現在這個匆忙浮躁的社會,它確被忽視,對任何一個炎黃子孫,這都是羞恥。這檔節目啟示我們去擁抱傳承中國的古典文化,樹立我們自己的文化自信。
正如節目所說:不忘本來,才有未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僅是經濟,政治,而是文化等各個方面。我們應該把中華傳統文化深入生活,積極弘揚。傳承中華文化“路漫漫而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經典詠流傳》觀后感 6
今年,央視大型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一經播出就好評如潮,被人們形容為傳統文化大餐,這檔吟唱古詩詞的節目“燃”遍朋友圈。
就連教育部長也為這檔節目點了贊!
陳部長說:“《經典詠流傳》,這個名字就很好,在中國古代,詠是朗誦和歌唱結合在一起,流傳就是傳承下去,要流行起來,這個詠又是雙關語,既是一種表現形式,同時又是一種期盼,讓經典能夠永遠流傳,讓它在歌唱中、在朗誦中傳承下來!
的確,傳統文化本身就有無窮魅力,只要讀過書的人,都會感喟詩詞的魅力。而對學生而言,只差一個愛上的機緣。
你聽,李白站在盛唐文化之巔,高聲歌詠《將進酒》,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瀟灑不羈,千百年來就是一首絕唱,無數人感嘆于其魅力。如今,它被歌者“鳳凰傳奇”悉心演繹,更讓樂曲原創者中科院“搖滾博導”陳涌海,帶著我們一起,跨越1200年,與李白共品“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絕美境界;與李白痛飲“同銷萬古愁”,那激蕩的旋律,配合歌者動情的演繹,加之詩詞本身之凝練,讓聽者無不動容,可謂“繞梁三日,不絕于耳”。
你聽,“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唱出了一種不屈,唱出了一種精!清代詩人袁枚的《苔》并不知名,卻因著鄉村教師梁俊和貴州大山的孩子們天籟般地唱出,一夜爆紅,相關視頻全網播放突破4000萬。聽著這首曲子,你會覺得生命之偉大與不易,你會感嘆,哪怕再微小的力量,努力了就不一樣,你會不自覺也想到自己,只要被太陽照射到,一切都是希望!一次吟唱,讓一首“孤獨了幾百年”的小詩,被世人牢記;一次吟唱,讓人們記得了山村最樸實的老師和孩子;一次吟唱,洗滌了每個人的靈魂,找到寧靜與原始的純真!春風陽光不到地方,青春照樣萌動。哪怕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絲毫也不自慚形穢,依然像那美麗高貴的牡丹一樣,自豪地盛開。
你聽,“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鄙婿╂紨y巾幗英雄木蘭款款而來。民族大鼓、嗩吶、古箏古琴再加上“小花木蘭們”河南豫劇的腔調,搖滾的編排方法,讓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音樂碰撞。從來沒覺得一首流傳幾千年的詩詞,可以與現代音樂結合成這樣的腔調。尚雯婕獨特的嗓音,讓人剎那間在傳統想象中國樂的思維空間展現出了別樣的英雄范兒。聽著聽著,你仿佛看到了那個傳說中的“花木蘭”,她奔赴沙場時的果敢,她戰場上的巾幗不讓須眉,她榮歸故里后盡顯的少女的溫婉!一個東方女孩兒與東方女英雄的氣質在重新被演繹后渾然天成。
《三字經》《鵲橋仙》《枉凝眉》《梁祝》《明日歌》……連續幾個晚上,這些已成中國文化符號的經典之作,被虔敬用心地重新演繹。音樂里流淌的豪放、曠達、婉約、深沉、凄美、憂傷——這些詩詞包含的諸般情感和思想,感動每一個多情的靈魂!我們在感嘆之余也恍然:現代傳播并非國學天敵,反而能讓古典文化插上更有力的翅膀,讓更多人分享。
其實,詩經“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從《詩經》伊始,經《楚辭》,歷漢樂府,至唐詩、宋詞、元曲,我國的詩、歌、音樂,從來都是纏綿相依的.。豐富的音樂性,平仄的節奏,完美的寫意,幽深的情境,可謂絲絲入樂,如一朵朵梅花,傲然立于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里,不管以怎樣的形態出現,都曾令人嘆為觀止。而今音樂與詩詞酣然重逢,讓國人對古典詩詞有了更豐富、更親近的理解,使詩詞有了更動人、更喜悅的生命力!
當網絡罩住全球,當人們崇尚快餐文化,當西方文化炫目登場,人們曾經憂慮國學傳承之難,仿佛一觸即潰。而今,在眾多文化人、媒體人、文藝人的共同努力下,有《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經典詠流傳》等精品節目的紛紛加持,讓我們再次領悟了經典的魅力,讓我們再次看到了傳承的希望,讓我們再次感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歷史雖然遠走了五千年,但有些精髓的東西,我們,真的不能丟!假使,我們丟掉了孔孟之道,假使,我們忘記了李白杜甫,假使,我們拋棄了禮智信,那么,現代的中國人除了黃皮膚、黑頭發,在多元的世界里,我們靠什么讓五千年屹立不倒的華夏文明繼續綿延?我們的下一代將從哪里得到民族自信與民族魂的滋養?我們民族的偉大堅強與不屈又從哪里傳承?
《經典詠流傳》再一次告訴我們,傳統文化本身就有無窮魅力,我們應該用無限的可能去親近她,去理解她,去演繹她。真心盼望沉迷玩王者榮耀的孩子們,在哪個晚上也能穩住心神聽誦李白, 聽誦李清照,聽聽中華五千年的厚重,聽聽華夏文明的純真,那么,傳統文化再次絢爛于中華大地,將不再是夢!
《經典詠流傳》觀后感 7
看完《經典詠流傳》給我留下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孫楊傳唱的經典詩詞《亭亭山上松》。 我不禁想到一句話:做人當如松!
東漢劉楨的《贈從弟》這首詩,我初一就背過了,如今聽著二十七歲的孫楊引吭高歌,才覺得品出了詩的滋味。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眲E距離今天已經一千八百多年,他的“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經典之作。節目把這首詩選出來傳唱,尤其是讓孫楊來唱,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策劃。因為,這首詩,似乎就是孫楊的寫照!
仍記得2016年8月14日,里約奧運會游泳比賽進入到最后一天。中國人都期待著中國名將孫楊的佳音,然而,就在200米自由泳奪得冠軍后,孫楊突發感冒,導致身體狀態欠佳,在預賽中被淘汰。這樣,孫楊也失去了衛冕的機會,他以1金1銀的成績結束了里約奧的運會之旅。我想那時候的孫楊,已經夠難過了,可媒體不放過他,鋪天蓋地的.評論向這個大小孩砸過來。 他如果沒有松柏一樣的毅力,如何挺得過來。作為中國男子游泳隊運動員、奧運冠軍、世界游泳健將。哪怕身上一直都有傷痛折磨,但他依舊堅持訓練,盡職盡責地履行他對祖國的承諾,不言放棄!
唱這首歌的孫楊,在經歷了人生的無數風雨后,看起來更成熟了,他以一個體育人的身份,唱出了生命的自強不息,其實,這種松柏精神,應該是中國人一脈傳承的文化基因,因為做人當如松的信念和追求,我們的歷史才得以傳承。所以我希望將中國文化傳承下去,讓古代先賢的情懷、智慧能在時代語境里觀照當下,并能扎根、發芽、開花、結果,賦予今人以積極的思考和無窮的正能量!
《經典詠流傳》觀后感 8
今天學校組織觀看了《經典詠流傳》第四期節目,節目的形式新穎別致,內容豐富多彩。看后讓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經典詠流傳》是繼《中國詩詞大會》后,央視的又一巨制,將古詩詞與現代樂曲結合,聲圖并茂,的將詩詞的意境表達出來,讓我們在欣賞的同時,又一次體會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曹軒賓的《別君嘆》令我眼前一亮。這首詩采用了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拔汲浅隂泡p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詩人用短短的四句話,將送別友人的心境描寫的,好友即將西去,前路漫漫,不知何年何日再相逢,讀來不禁使人潸然淚下。但在曹軒賓陜西方言的演唱中更讓我們體會到了離別之苦!暗鸵靼籽┓觋柎海途齽e去無知音”,充滿了肝腸寸斷的離別請,這種凄苦的感覺在中央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趙家珍老師用南宋古琴的演繹下更讓人愁腸百結。
王迅、王恒屹父子兩人將一首耳熟能詳的《詠鵝》用歡快的曲調表達出來,稚嫩的童聲,惟妙惟肖的表演,瞬間感染了在場的觀眾。
《經典詠流傳》讓我領略到了中華文化的精髓,被傳承的一定是經典的`,而傳承者更是比較美的,每一位傳承人用他們的智慧為我們呈現了一首首佳作,讓我們在觀賞節目的同時,也陶冶了情操,感謝編導和所有參與節目制作的人,他們用匠心精神鼓舞了我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要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做比較好的自己。(指導教師:郭丹)
《經典詠流傳》觀后感 9
鳳凰傳奇演繹李白的《將進酒》,把李白的大氣、豪放、灑脫演繹得淋漓精致。如主持人小撒說和,能把唱歌底蘊深厚的鳳凰傳奇唱沙啞的,也只有李白了。如果李白在天有靈,是否可含笑幾泉了。尤其讓人敬佩的是,那位半導體博士生導師,在我們的印象里,學理科的`都是很沉悶的,尤其篤信西方科學,西方的文化,這位半導體博導完全突破了我們的認識。讓我們相信無論在什么領域,經典都會讓我們受益無窮,經典無處不在。
汪明荃、羅家英一對現在版的愛情經典,一起經歷了生死,經歷了二十一年的戀愛期,六十多歲才結婚,他們才是真正的體會什么是真正愛情,也是“兩情若是長相久,又豈在朝朝暮暮。”最真實的寫照,讓我又相信娛樂圈也是有愛情的。
孫楊一位游泳健將,為我國的體育事業做出了非常多的貢獻,由他來演繹劉楨的《贈從弟》,以《亭亭山上松》的歌典呈現,加入了《男兒當自強》的部分內容,把松樹的傲氣、自強演繹非常到位。少強則國強,青年強則國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是我們中國文化的根本,也是我們每個一個中國人應具備的文化基因。
經典是中國人的基因,人人需要。無論是在唱歌,體育,演員……在各行各業,都需要經典精神,而且有很多人已經在踐行經典的路上,并且把自己活成經典。
《經典詠流傳》觀后感 10
新年伊始,各大衛視不約而同的上了許多與文化相關的節目,《家風中華》《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等,但是中央衛視的《經典詠流傳》就像一股清流一般涌入我的心中。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中竟藏著如此美的古詩詞。
古老的詩詞和現代的音樂旋律相結合,文化底蘊十分深厚,音樂旋律歡快明朗。每一首詩詞和每一首歌曲的背后,都有著一個動人心弦的故事,而每一個故事的背后,又都與歷史文化有著息息相關的連接。
我最關注的一期節目是鄉村教師梁俊和他的學生們唱的一首《苔》,從小女孩兒開口唱的第一句,我就被深深的感染了。而梁俊和孩子們的故事也一并深深地感動了無數人。看完節目后,這首《苔》被我反反復復聽了無數次,心中不禁感嘆:中國的詩詞竟然可以這么美!
梁俊到的是中國最貧窮的地方之一,他覺得他能為學生們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就是教孩子們讀詩,唱詩,從古老的詩詞中汲取力量來陪伴孩子們快樂成長,讓他們每個孩子的心中,都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桃花勝地。
生活真的已經像咖啡一般苦澀了,那就讓古詩詞這一味奶糖來給他們換個天地顏色吧!
朋友圈里有一個特別火的視頻,視頻中是關于一位老教授的講座,老教授在講座中擲地有聲的說道:我希望,唐詩宋詞這樣的好東西,不應在我們這一代人里面絕了。你能相信這是一位93歲的數學老教授說的話嗎?這個講座一直進行了將近2個小時,而老教授中場沒有休息,也沒有喝過一次水。老教授最后說的是:唐詩萬歲,宋詞萬歲!
然而這樣深情有力的告白,有沒有讓你滿懷感動,熱淚盈眶,答案一定是:有的!
當后來老教授來參加《經典詠流傳》時,節目組是準備了一把座椅的,但是老先生是這樣說的:“我們當教師的什么時候坐著講過課!
剎那間,為之肅然起敬。對于青年教師的我來說,老先生的話語和行為真的太有震撼力和鼓舞力了。
那我們為什么要讀詩呢?我們讀詩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我們幾乎每天都處于忙碌,焦躁,巨大的壓力之中,我們累的都快只剩下一具虛無的空殼了,我們到底為什么而活呢?
電影《死亡詩社》中有一段經典的對白,回答了心中所問。
我們讀詩,寫詩,非為它的靈巧;我們讀詩,寫詩,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員,而人類充滿了熱情。
醫藥,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高貴的理想,并且是維生的必需條件,但是詩,美,浪漫,愛,這些才是我們生存的原因。
我們一生會經歷許多磨難和不幸,但是希望我們始終保持著一顆樂觀,向上,熱愛生活的心,而心中,若有古詩詞這樣的美好,必定會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
《經典詠流傳》觀后感 11
《經典詠流傳》將音樂和詩詞相結合,用歌曲展現詩詞之美;將故事、人與詩詞相結合,尋找中華之美。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讓我們領悟美是一場不期而遇的夢;“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讓我們知道美是一曲乘風而來的歌;“一帶江山如畫,風物向秋瀟灑”讓我們明白美是一種明麗風致的灑脫;“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讓我們感悟到美是對生命的無盡探索。詩詞經典傳唱至今,是因為其中的共情。將詩詞和音樂相結合,通過“唱”的`形式,將詩詞故事和傳唱人的故事相融合,讓今人和古人穿梭時空,產生共情,進行對話,讓詩詞與時俱進,使其更有活力與生命力。在喧囂浮躁的今天,回歸詩詞,以這樣一種“懷舊”的方式,在詩詞里找到自己,感悟生活,抒情表意,尋找力量。這是一種文化自信,更是一種文化力量。
在詩詞美、音樂美的背后,是中華之美,“馬蘭花”的健康成長,是一種無私奉獻之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不僅是蓮花的特性,更是中華兒女的特性,是一種廉潔美、高潔美。李白于六朝古都南京寫下的“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在這背后是一種古典之美、歷史之美。中華文化綿延至今,不僅僅是因為代代相傳,更是因為它的包容性、開放性和創新性。
詩意中國,源遠流長,走進經典,傳唱經典,乘著歌聲的翅膀,穿越千古江山、百年悲歡,中華文化展現魅力,詩詞唱響時代殿堂。
《經典詠流傳》觀后感 12
在如今這個光鮮亮麗而浮躁的社會,許多電視娛樂節目如匆匆過客,制造一時的話題,全然不顧會給人們帶去怎樣的影響。相反,《經典詠流傳》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局面,讓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詩詞真正沉淀在人們心中。詩詞,如淡雅清香的茶,讓人久久回味。
無需過多鋪墊介紹,從朗讀者鏗鏘有力的聲音開始,就讓人靜下心來。置身其中,拋開一切,細細品味、回憶、吟誦那些許久沒有觸碰過的詩詞。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我好似那黃州館里五花馬,千金裘的黃幫老大;是那青黛色的墻,青黛色的瓦,木格欞雕花里飛針走線的繡女,是那在水天一色,煙霧緲紗里翹首等待伊人的姑娘,是那勾欄戲臺上眼神流轉,物我兩忘的藝人……節目將大眾認為平凡枯燥無味的詩詞改編成歌曲來演唱時,又給詩詞別添了一份情趣,一份活力。隨后嘉賓對詩詞的點評賞析又使詩詞達到更高的境界,我們也能從中習得豐富的文化知識,得到精彩人生感悟。
節目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到貴州支教的梁老師。梁老師帶著從未出過村的稚嫩孩子們走上央視大舞臺,唱響了千百年來袁枚的一首孤寂小詩《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边@群來自大山里的孩子們,用最純真的聲音點燃了對知識和未來的渴望!笆澜缡羌儼祝繚M夢的未來,用你的名字命名色彩!笔瞧渲械囊痪涓柙~,聽到這一句時,我的眼淚奪眶而出。苔本是陰暗處最弱小,不起眼的植物,卻也有極大的勇氣,綻放出最奪目的色彩!
綻放出奪目光彩的除了苔,還有咱們的梁俊老師。無論是他放棄城市里的`大好光景投身祖國的支教事業,極負責任的教孩子們識字、讀書、吟詩、唱歌,還是帶著孩子們坐上火車,走上語文課本中的北京,開啟尋夢之旅。這一切舉動都是尋常人做不到的,但他卻憑著對孩子們的愛和頑強的毅力堅持了下來。也正是這份愛,讓梁俊老師這個默默無聞的山區教師身上,閃耀著最耀眼的光芒。
看完《經典詠流傳》,我知道我身上多了一些東西,多了一些使命感——傳承好詩詞文化,傳承好中華文化。我相信中華詩詞文化,將在我們青少年的傳播下,發揚光大,被世界所銘記。
《經典詠流傳》觀后感 13
在我每一次觀看經典詠流傳的過程中,總會被它柔美又動人的聲音所打動,仿佛被它那洪泛般的自由、激情和無畏特別的驚艷,深深感受到與眾不同的魅力。
首先,看經典詠流傳的過程中,我能夠感受到它散發的自由的氣息,是永恒的、不屈服的,使它們能夠在任何環境都能持續傳播。它們有著獨特的活力,他們可以使我們回到童年,令人感受到一種懷舊之情,也讓我們明白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精神。
此外,在觀看經典詠流傳的時候,我也能夠感受到它所散發出來的另一種空靈氣息,它把我帶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使我可以更容易地靜下心來,讓我們放松身心,更容易地融入一種精神的愉悅之中,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古典的優雅的氣質。
最后,在觀看經典詠流傳的時候,我們也能夠感受到它們蘊含的無畏的氣息,它一如既往地表現出一種勇敢面對環境的精神,使我們有勇氣去經歷艱難困苦,令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精彩和無窮的可能性。
總之,在觀看經典詠流傳的過程中,我能夠深深體會到它們洋溢著的自由、激情、無畏,以及古典美學和無畏精神,使我在內心深處不斷感受到一種精神和力量,深深感受到真正的傳統文化精髓。
《經典詠流傳》觀后感 14
說實話,打開電視搜尋這檔節目,是因為老師的要求,本沒有太大的期待,可當那清亮的聲音,傳進我的耳朵時,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清澈嘹亮的歌聲伴著吉他聲緩緩入耳,在西安四十度高溫的午后,因燥熱而躁動的心,一下子寧靜了。只留下美麗的音符與詩詞的古韻在客廳里微微蕩漾,漾進我的耳中,漾入我的心靈。
當梁俊老師走上《經典詠流傳》舞臺的時候,他的光芒便被億萬觀眾所知。 梁俊老師,這個普通的山村教師,為了給孩子們帶來更多的'知識與快樂,他想將詩融入歌曲,將經典與流行融為一體。但是他不會譜曲,他只能將心中的音符哼唱在一起,配上自己的木吉他,作出一首又一首美妙的詩詞歌曲。曲譜很簡單,卻又那么震撼人心!
聽者他們的演唱,我仿佛看到,無數個黃昏,梁老師抱著一把木吉他,坐在破舊的教室里,他的周圍坐著一群可愛的孩子們,他們一起在唱詩詞。孩子們的神情是那么專注,那么神往,仿佛這詩詞里孕育了無數的力量……
樸實的孩子,普通的梁老師,他們不就像這苔一樣嗎?苔本平凡中的平凡,卻生命極強。很多好看的花草,需要陽光給到環境和營養,才能綻放出美麗,而苔花總是生長在無人知曉的角落,沒有陽光的照耀,沒有充足的營養,那么渺小,那么不引人注目,無人鼓勵,更無人喝彩。但它仍努力地,默默地,不屈不撓地生長著,以自信的姿態,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這綠色的苔,代表的就是生命的顏色,代表的就是青春的顏色!
300年前的詩,穿越而來譜成歌。袁枚歌的是苔的勇氣,梁俊老師和孩子們唱得是生命的勇氣。是啊,每一個生命如同花朵一樣,不分高低貴賤,都一樣有綻放的權利,只要花開,都一樣美好。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我相信,在今后的成長歲月里,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都會像苔花一樣,不懼平凡,追求卓越,在自己的世界里綻放。
《經典詠流傳》觀后感 15
青春花季,如清晨朝陽,明朗;如雨后彩虹,斑斕;如無邊海洋,激昂。青春,我們滿含著對世界的夢想,夢想著豪邁熱烈,夢想著血氣方剛,也夢想著自己青春的模樣。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蹦鞘且黄ャy蹄馬,通體黑色,只有蹄子是銀白色的。它驕傲、美麗、優雅,在演員華麗的聲線下,我們也聯想到了“昭陵六駿”中的白俊烏,聽鼓聲點點,我們進入了遼闊的草原,匹匹駿馬從遠處奔馳而來,活靈活現,在草原撒野!跋蚯扒檬莨,猶自帶銅聲”,在詩鬼李商隱的筆下,還有著這樣一匹瘦骨伶仃的馬。它雖瘦,但氣度不凡。有著堅韌和傲骨。在鏗鏘的歌聲中,我似乎看到了那位屬相為馬的李商隱,他有著赤誠之心,盡管困難重重,也依舊自強不息。
白云映著藍天草原,蒼茫遼闊。在馬頭琴聲中,我們又走進了李白的另一首詩歌《觀放白鷹》,“八月邊風高,胡鷹白錦毛!币恢徽癯岣唢w的白鷹,卓爾不群,充滿斗志。而那在烏蘭的牧騎也同時昂揚向上,堅定不移,如同草原上的雄鷹,渴望飛向廣闊天地,大展拳腳。演員們朝氣蓬勃,他們穿著牧民的衣服,唱響草原的歌謠。悠揚的琴聲中,我們看到了綠色的大草原。藍色天空下,一群載歌載舞的牧民聚在一起。演繹著青春芳華。
“天公見玉女,大笑億千場!痹谀腔腥粝删嘲愕囊饩持校铱吹搅松n穹浩茫,萬劫太極的壯闊景象。浪漫的.詩仙李白以北斗為樽,將駕駛時光之車的龍灌醉,讓時光不再流逝,這樣天馬行空的想象,給人以強烈的震撼,令人心潮澎湃。在李白看來,人生雖多,但沒有苦,他不哀嘆時光易逝,而是留下美好愿望,希望留住時光。古老的箜篌聲音獨特,它的每一根弦都在指引著我們走入那時光隧道,去看看李白的堅持和追求,去珍惜美好青春。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边@樣耳熟能詳的詩句,用音樂演繹出來是怎樣的呢?在接下來的節目中。我聽到了婉轉的小提琴聲,那是源源不斷的水在涌入池塘吧。朱熹的《觀書有感》全文并沒有提到書,卻在最后引出了“源頭活水”之說。這也印證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思想,不論是藝術創作還是深刻哲理,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回看演員的成長歷程,在熱愛音樂的道路上,不斷尋求機會,直到現在終于實現了夢想。這也許就是青春吧,我們也都在這”源頭”豐富的時代尋找著屬于自己的“清泉”。
令人神往的青春,有許多磕絆,也有著少年意氣;有著傷感離別,也有悠悠情思;有著懵懂無知,也有著誠摯和純真。
青春者,應珍惜,在每一個未知的旋律中,踏出屬于自己的音符。
【《經典詠流傳》觀后感】相關文章:
觀《經典詠流傳》有感(精選14篇)04-02
流傳千古的對聯02-24
神醫華佗流傳至今的故事(精選15篇)12-16
民間流傳的大寒節氣的諺語220個01-20
平山民間流傳的諺語150句07-31
雷鋒精神,永世流傳作文(通用16篇)03-27
家風流傳書香相伴作文(通用31篇)01-27
詠秋詩句猜燈謎02-07
勤儉節約永流傳-四年級作文03-01
《奪冠》觀后感-觀后感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