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晚報 2002-11-21 記者 羅盤
這次參加廈門某知名中學高一學生半期考之后的首次家長會,感慨萬千。這所中學是省重點中學,但是其中生源質量參差不齊令人吃驚,居然班級上有幾個數門功課零分的,而且還有上課睡覺的。據了解這幾個生源是通過錢買進來的,離錄取線差距大。因為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誤傳,只要能進入這所中學,在那種好的環境下與好的生源在一起,經過三年相處,再差的孩子都能考上大學。
目前各地高中都把抓學生知識提高和改善教育質量創教育品牌,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生源作為高中教育的頭等大事,廈門也在努力建設教育之城,而這種學生質量卻在這所中學出現,令人驚悸。這是一種對教育資源的浪費,是一種短視行為。
誠然學校發展需要經費,但決不能以這樣大幅度降低生源質量作為代價。學校缺資金應通過正常渠道,上報計劃取得撥款或捐資獲得,而且資助也應有最低生源質量保障,確定最低錄取分數線,比如低于錄取分數線5分左右。同時應公開競爭,規范錄取工作,而不能不顧質量只看金錢和關系來隨意錄取和寄讀,這樣對那些分數相差不多,而又不能就讀重點中學的學生是不公平的。
我認為,主管教育部門應幫助把好關卡,保證重點中學的教育質量和教育秩序,如果某些家長確有資金,應鼓勵就讀民辦重點中學。建議對違反規定,降低生源質量招進的又跟不上進度,影響教育秩序的學生,應勸其轉學或退學,為把廈門辦成教育之城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校增加收入的質量代價(家長談)]相關文章:
2.國家質量監測工作總結
5.家長學校的教案
6.家長學校教案
7.學校家長會課件
8.家長學校優質教案
10.家長學校優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