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省初中語文教學領域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改革熱點--活動課。在一些中學,初中
語文教學正改變 傳統的單一的課堂授課形式,以學生自主參與活動為特征的語文活動課正異
軍突起。占據一席之地,并以其生 動活潑、切實有效而得到學生的歡迎。
語文活動課的出現,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次大改革,是語文學科課程實施素質教育,全
面提高學生語文素 質的有力舉措。
一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一直處于高耗低效的狀態,個中原因,雖說十分復雜,但教學內容
的封閉和教學方法 的陳舊應是問題的主要癥結。正是由于語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有一定的
脫節,缺乏現代生活氣息,正是由于 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注入式,學生缺乏自主的實踐,才導
致了語文課堂氣氛的沉悶,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 導致學生語文能力的局限,導致語文
教學質量適應不了現代社會的需要。因此,語文教學要走出困境,必須強 調語文教學內容的
開放性和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特別要注重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自主地進行語文學習實踐。
語文課外活動的開展為這個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條充滿希望的途徑。前一段我省各地都
開展了豐富多彩的 語文課外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語文課外活動常常缺乏系
統的目標、內容,常常難以有序進行 ,許多學校僅僅把它當作課堂教學的補充,甚至作為學
校教育的點綴,因而往往難以落實,難以堅持。只有把 語文活動列入語文課程,給予教學目
標、內容和進程的規定,給予時間和空間的保證,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 問題。
語文活動課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當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
計劃把活動課列入 課程計劃的時候,當新的普通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試用稿)把語文課程分
為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的時候, 我們就意識到,初中語文課也必須把活動課列入課程,
作為正式課程的一個部分。于是,從1995年開始,我們 在調查研究和初步嘗試的基礎上,
逐步形成了建立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系列、內容體系和教學模式的構 想,提出了兩周
開設1節活動課的方案, 設計了每個學期8個課例的具體要求和內容,并于1996 年秋在省
內部 分學校正式開展試驗。
二
作為課程的一部分,語文活動課與傳統的必修課課堂教學相比,顯示出鮮明的特點和不
可替代的優勢。
語文活動課的"活動",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教學活動,而主要指學生的學習活動。活動
課側重于以學生 的學習活動為中心組織教學,因而活動的目標、內容和方式方法,就與傳統
的必修課課堂教學有明顯的區別。
在教學內容上,它強調語文的社會實用性。傳統的課堂教學常常以必修課教材的教學為
中心,內容顯得狹 窄,有時也有點陳舊,與現實生活有一定距離。語文活動課則是開放的,
其教學內容往往涉及了語文應用的各 個領域,特別是觸及最新和最實用的領域,并與一定的
生活實際相聯系,有較強的時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 ,她能夠補必修課課堂教學的不足,
全面反映社會生活對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學生語文素質的全 面提高,又能給學
生具體生動的感受,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新聞發布會""語言的藝術--廣告 "
"錯別字普查""編手抄報比賽"等專題活動,既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在現代生活中應用的情況,
也加強了學 生實際應用語文的能力訓練,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又實實在在。不少學生反映,
開展語文活動課以后,自己才 感到語文原來是那樣有趣、那樣有用。
在教學方法上,它強調學生的自主實踐性。傳統的課堂授課常常過分突出教師的作用,
以教師的知識傳授 和教學思路為中心,學生常常被動接受或被動參與。語文活動課則自始至
終強調學生的自主實踐。在活動課中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志趣自主選擇,
自覺參與。活動課的過程,往往是學生自己設計安排、 學生自我活動為主的過程。在這個過
程中,著重于讓學生在各項具體的實踐和運用中獲取直接的感性知識和生 活體驗,著重于讓
學生在活動中去感受、體會、理解。這樣做,學生不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學能力 也
得到切實的培養和提高。比如"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等活動課,自始至終都以學生
的口頭表達為 主,幾節課下來,學生的口才就會有所提高。許多學生這樣說,語文活動課給
自己提供了不少鍛煉的機會,現 在自己對學好語文也有信心啦。
三
語文活動課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是有其心理學、
教育學的理論依 據的。
心理學表明,學齡兒童的智力是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處在學齡中期
的初中學生,抽象 邏輯思維逐步占主導地位,但思維中具體形象的成分仍然起著重要作用。
也就是說,初中學生的思維一般是" 經驗型"的,而不是"理論型"的,即在進行抽象思維
時,需要具體、直觀的感性經驗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 認識和經驗是學生在主動參與、親自
經歷的各種實踐活動,如觀察、制作、表演、參觀、調查、訪問等豐富多 彩的感性活動中得
來的。因此,在開展學科教學時,就不能抽象地傳授學科有關的知識、法規、原則,而必須 加
強教學的直觀性、活動性,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中去感受,去體會,去發現。初中
語文活動課將語 文教學與語文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運用結合起來,創設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
和學習活動,使教學成為學生語文 知識、能力具體運用的一種實際嘗試或"模擬",學生通
過參加活動,得到感性認識,經過反復,上升到理性 認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僅是準確可靠
的,也是比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實有用的。
從教育學看,學科教學的任務和目的在于促使學生由知識向能力遷移,只有培養學生的
實際運用能力和自 學能力,學生的文化素質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和發
展,都離不開主體實踐。當代教學論 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過程是學生合理運用知識解決多
種實際問題和選擇活動方式的過程,是一種知識轉化為 行動的結果。學生學到的知識要轉化
為技能,沒有在一定實際活動中反復練習和運用,是不可能實現的。語文 作為交際工具,就
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樣,要熟練地掌握它,就必須進行反復的訓練,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把 握
要領,形成技能,進而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語文活動課強調活動過程中學生自始至終的積
極參與,強調學 生在活動過程中自我設計、自我活動和自我感受、體會,從某種意義上講,
活動課可以說是可行性強、操作過 程具體的實踐應用課,它將有力地促進學生把學過的語文
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并轉化為能力。
四
當然,語文活動課要充分發揮其優勢,真正取得實效,還有賴于活動過程中周密的安排
和合理的調控。在 語文活動課的試驗和研究中,我們就感到必須切實解決好下面幾個問題。
一是既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活動課無疑必須以學生的自
主活動為主,教師 切忌越俎代庖,暄賓奪主。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放任不管,讓學生自
發"活動"。課前對活動的設計,活 動中的組織、引導、點撥,活動結束后的總結、點評等
等,都需要教師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關鍵的問題是教 師必須講究引導的藝術,相機行事,
靈活應變。
二是必須切實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活動。語文活動課要促使每一個學生提高語
文素質,必須確保 每一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興趣,積極
參加語文活動。決不能僅僅讓一部分 學生在"活動"而讓大部分學生袖手旁觀。因此,設計
語文活動方案時,應注意使活動具有較廣泛的適應性, 能調動每一個學生的主動精神。在組
織活動時,應按照分類要求,分類指導的原則,根據活動的內容構成和學 生的情況,適當分
工,適當輪換,從而既發揮各類學生的特長,又能促使全體學生都得到學習和發展的機會。
三是必須使語文活動既生動活潑,又切實有效。語文活動課無疑應該做到內容和形式具
體形象,活潑有趣 ,讓形式喜聞樂見,學得輕松愉快,但決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動形式的趣
味性、生動性,而忽略切實有效地指 導形式進行扎實的語文學習,熱鬧有余,實效不足。活
動課必須根據教學的目的、內容的實際需要和學生學習 的實際情況,設計具體可行、易于操
作的方案,特別要考慮什么樣的語文教學內容適宜采用什么樣的活動形式 ,怎樣的活動過程
對學生提高語文能力有促進作用,并在活動的各個階段引導學生扎實掌握學習內容,認真檢
查學習效果,使活動課既有聲有色,又實實在在,每個學生既樂意參加,又都各有收獲。
[初中語文活動課的探索]相關文章:
1.小學活動課件
2.科學活動課教案
3.德育活動課教案
4.小學活動課教案
6.成語活動課教案
7.有關讀書活動課件
8.影視活動課教案
9.團隊活動課教案
10.有關古詩的活動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