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四首《觀滄海》《次北固山下》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4-2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觀滄海》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識記作者、作品;

          2. 有感情地背誦詩文;

          3. 深刻理解詩歌內容與情感。

          教學重點:

          領悟詩人寄寓的豪邁情感。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古詩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千百年來被人們廣為傳頌。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陸續學習課本中的四首古詩,它們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詩人登山望海,賞花觀鳥,詠春悲秋。我們學習這些詩歌時候要注意多朗讀,朗讀時要讀準字音和節奏,現在先學習第一首《觀滄海》

          二、 檢查預習

          1.《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與其子曹丕、曹植合稱為“三曹”。代表作有詩歌《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

          2.從《觀滄海》一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樂府詩。(四言絕句)

          三 、作者簡介(將課本下面注釋有的劃起來)

          四、寫作背景(ppt展現)

          這首詩作于漢獻帝十二年(公元207年)八月,曹操大破盤踞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族及袁紹的殘余勢力,統一了北方;九月,在歸途中經過碣石山,寫下了這首詩。

          詩人當時正處在自己事業的最高峰,他已經削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了烏桓族和袁紹殘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優勢兵力去消滅南方的割據勢力的話,他就可以一統天下了!

          五、詩歌朗讀(朗讀指導)

          1.聽錄音,把生字詞標記注音,注意朗讀的節奏、情感的變化。

          2.生字詞注音之后,全班齊讀。

          六、疏通文意,解釋關鍵字詞

          1.滄:蒼蒼茫茫,這里指廣闊遼遠,看不見邊際的大海;

          2.臨:到達;

          3.碣石山:地名,在今天的河北昌黎;

          4.何:程度副詞,多么;

          5.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6.竦峙:高聳挺立。竦:高起;峙:挺立;

          7.秋風蕭瑟:秋風吹動草木發出的悲涼的聲音。蕭瑟:樹葉被風吹動的聲音。

          (讓生回答,全班齊讀)

          譯文:

          向東來到碣石山,并來觀賞這廣闊無垠的大海。

          海水起伏搖蕩,山島高高挺立。

          島上樹木郁郁蔥蔥,百草豐美茂盛。

          秋風瑟瑟吹來,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運行不息,好像在海濤中運行。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在海濤中閃爍發亮。

          真是好極了,用這首詩歌來表達我的感受吧 。

          (全班齊讀譯文)

          七、詩歌品析

          1.全詩圍繞哪個字展開來寫的?第一句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以下內容都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第一句主要寫了“觀海的地點和目的”。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實景的?哪些是想象?

          明確:全詩共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開頭兩句):敘事,交代了觀海地點和目的,直陳其事,“觀”字統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涌起):描寫了大海的景象和山島景象。--實景

          問:實寫觀海的詩句一共有6句,所寫的內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1)“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總寫全景,大海和山島的景象;

          (2)接著兩句寫島上的草木,“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派生機勃勃。這兩句是緊扣上句“山島竦峙”展開的;

          (3)下面兩句“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寫出了海上景象的變化,驚濤拍岸。

          第三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體現了作者的氣概。--虛景。是作者想象出來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的,與詩的內容無關。

          八、詩意理解,寫作特點

          1.本詩借景抒情,詩人以洗練的筆法,神奇的想象,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抒發了詩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虛實結合,動靜結合。

          九、復習總結

          《次北固山下》

          教學用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觀滄海》讓我們感受到了曹操的豪邁情懷,現在我們一起去體會另一位詩人的濃濃鄉思。

          二、 預讀檢查

          《全唐詩》、王灣、唐、五、律

          三、 寫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臨江,形勢險要,號稱“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陽,旅于江南,在這座山下停泊,被這里開闊秀麗的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詩。

              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是寫鄉愁的。

          四、 聽錄音朗讀(注意節奏)

          (齊讀全詩)

          五、 詩句詳解

          漫漫的旅途遠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綠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漲滿之時,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一帆高掛。

          夜將盡未盡的時候,一輪紅日從海上升起,江上早春,舊年未過,新年已到。

          家信已經傳達到了哪里呢?希望北歸的大雁幫我將家信捎回家鄉。

          (逐步引導生翻譯,全班齊讀原詩和譯文)

          六、 思考回答問題

          1.詩中描寫了什么時節的哪些景物?表現出什么特點?

          2.從這首詩中你可以看出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句詩可以看出?

          3.為什么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

          七、名句賞析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蘊含的哲理:

          (1)紅日驅走黑暗------樂觀   向上

          (2)春意驅走寒冷-----樂觀    積極  

          (3)新舊事物更替------體現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

          八、 主旨

          詩中詩人即景抒情,細致地描繪了長江中下游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抒發了旅途中的思鄉之情。

          齊讀全詩

           

          黃俊鳳

          [古代詩歌四首《觀滄海》《次北固山下》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古代詩歌四首七年級上冊的教案

          2.古代詩歌四首七年級上冊教案

          3.邊塞詩歌四首教案

          4.次北固山下教案

          5.《次北固山下》教案

          6.古代詩歌散文選修教案

          7.《古代詩歌五首》教案

          8.高考古代詩歌鑒賞教案

          9.次北固山下教師教案

          10.關于觀滄海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孕交系列视频 | 日本特级片视频站 | 在线看免费Av免费 | 亚洲性夜夜综合久久9 | 亚洲欧美午夜福利 | 亚州中文精品有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