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四首第二課時《錢塘湖春行》《天凈沙秋思》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5-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復習,檢查背誦

          1、抽查個別學生的背誦情況

          2、《觀滄海》中最能體現作者博大胸襟的詩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次北固山下》中寫新舊事物必然交替的詩句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次北固山下》中點明詩人的思鄉之情的詩句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錢塘湖春行》

          一、 解題

          從題目《錢塘湖春行》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生答:時間、地點、事情)

          明確:“錢塘湖”,即現在的杭州西湖;

               “春行”,即春天出游,題目點明了地點、季節、內容。這是作者于早春騎馬春游時寫的一首七言律詩,作于唐穆宗長慶三年,時任杭州刺史。

          二、作者我知道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太原人,唐代大詩人。著有《白氏長慶集》。現存詩歌近三千首,數量當推唐代詩人之冠。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長恨歌》寫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凄美的愛情故事,同學們感興趣的可以課下去了解。

          三、圖片欣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都說天上有天堂,人間有蘇杭,而杭州以其美麗的西湖山水著稱于世,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歷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覽,寫下了不少著名詩篇。其中宋代大文豪蘇軾留下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可謂是千古絕唱了。那么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西湖的美景。

          四、朗讀

          第一遍師范讀,學生劃出節奏;第二遍讓學生大聲朗讀(注意“堤”的讀音);補充完律詩的時候后讓生再次朗讀。

          補充:律詩的相關知識

          《錢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詩,共有8句,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第一聯稱為首聯,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尾聯。每首律詩的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習慣是對仗句。排律除首尾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仗。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律詩通常押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對偶、押韻)

          例如本首詩歌《錢塘湖春行》中,第1句的“西”,第2句的“低”,第4句的“泥”,第6句的“蹄”,第8句的“堤”,都押“ī”韻。

          五、疏通文意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初:表時間,剛剛。云腳:接近地面的云氣。)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好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上棲息,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泥在筑巢。

          (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鶯。新燕:剛從南飛回來的燕子。暖樹:向陽的樹。)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青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亂花:紛繁的花。沒:遮沒,淹沒。)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總觀賞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足:滿足。)

          PPT展示譯文,讓學生找出哪些需要重點注意的字詞,翻譯出來,請生回答。課文注釋有的讓生圈畫標記,沒有的補充在課本旁邊。生齊讀譯文。

          六、思考

          1.找出詩中最能表現早春的詞語:

          初平:說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剛剛漲平。

          早鶯、新燕:說明春季剛剛來臨,最早出現的黃鶯在爭搶暖樹,剛從北方飛來的燕子在銜泥筑巢。

          漸欲:說明野花逐漸開放,還不到姹紫嫣紅開遍大地的時候。

          淺草:說明春草初生,僅能遮沒馬蹄而已。

          2.舉例說明本詩中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幾處早鶯爭暖樹”和“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和“淺草才能沒馬蹄”

              運用了擬人、對偶的修辭手法。

          3.詩中直抒胸臆的詩句是哪句? 

          直抒胸臆的詩句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抒發了作者被景色陶醉,流連忘返的心情。

          七、內容總結

          全詩以“ 行 ”字為線索,從 孤山寺 起,至 白沙堤 終。以“ 春 ”字為著眼點,寫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給游人帶來的  喜悅 之情。

          八、小結

          這首七言律詩通過湖水、云腳、早鶯、新燕、亂花、淺草、柳陰,展現了一幅景色明麗、春意盎然、充滿生機的西湖早春圖畫,抒發了詩人無比喜悅和對西湖的無比熱愛之情。

          最后播放水墨動畫《錢塘湖春行》,此時學生更能深刻體會這首詩的美麗意境。

          《天凈沙秋思》教案

          一、 導入

          前面三首都是詩歌,第四首是元曲。因此,我們要明白題目中的“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現在先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

          二、 預讀檢查

          《全元散曲》 曲牌名 馬致遠 號東籬  元代  王實甫  關漢卿  白樸 “秋思之祖”

          三、元曲簡介

          簡單介紹,此曲屬于元散曲中的小令,小令又稱為“葉兒”。

          四、 創作背景

          元朝是一個蒙古族統治的朝代,蒙古族是一個馬背上取天下的民族,對于文化、文人向來不重視,而馬致遠是一個才華橫溢的知識分子,他年輕時熱衷功名卻無法受到重視。而且元朝統治者又把全國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四種人,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馬致遠郁郁不得志又因長期漂泊在外遠離家鄉,思念家人而寫下了這首曲。

          五、 曲詞講解

          1. 讓學生先讀一遍,教師正音;

          2. 聽錄音朗讀,生再度;

          3. 逐句賞析

          ①“古藤老樹昏鴉”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

          衰敗

          ②“小橋流水人家”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與上一句是否沖突?

          恬淡、溫馨的生活畫面。不沖突,以樂景寫哀情,表達詩人對安定生活的向往。

          ③如何理解“古道”、“西風”、“瘦馬”?

          古道:年代久遠的驛道。

          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給人荒涼的感覺

          瘦馬:瘦骨如柴的馬。說明馬和人一樣漂泊無定,飽經滄桑。 

          ④詩人的“斷腸”只是因為思鄉嗎?

          詩人斷腸不僅是背井離鄉的游子思鄉、倦于漂泊所致,也是對自己一生不得志的無奈。

          六、 整體把握

          翻譯,借助譯文來嘗試背誦,全班齊讀全曲及譯文。

               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我蹣跚前行。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悲傷斷腸的人還漂泊在天涯。

          七、 曲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構成一幅怎樣的畫面?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農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

          (大家暢所欲言,可站在詩人的角度用第一人稱復述故事,也可把自己當成那匹瘦骨嶙峋的老馬復述故事。)

          八、 小結

          《天凈沙秋思》全曲五句二十八個字,無一秋字,卻描繪出一幅凄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準確地傳達出旅人凄苦的心境,不愧是后人所說的“秋思之祖”。

           

          黃俊鳳

          [古代詩歌四首第二課時《錢塘湖春行》《天凈沙秋思》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古代詩歌四首七年級上冊的教案

          2.古代詩歌四首七年級上冊教案

          3.邊塞詩歌四首教案

          4.橋的第二課時教案

          5.古代詩歌散文選修教案

          6.《天凈沙秋思》教案

          7.《古代詩歌五首》教案

          8.高考古代詩歌鑒賞教案

          9.錢塘湖春行的教案

          10.《錢塘湖春行》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 | 亚洲色婷婷爱婷婷综合精品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字幕 | 在线亚洲欧美动漫一区二区 |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