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寓言故事(精選24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寓言故事,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精辟簡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你知道經典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韓非子寓言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韓非子寓言故事 1
趙襄主向王于期學習趕車的技術,學了不久便與王于期進行了一場比賽。在比賽中,他換了三次馬,每次都落在了后面。 趙襄主埋怨說:你教我趕車,還留了一手呀! 王于期回答說:我已經把技術全部教給您了,是您運用的不對呀!趕車最要緊的,是把馬套在車上要套得舒適妥貼,趕車人的注意力要集中在調理馬上,這樣才能跑得快,跑得遠。在今天的`比賽中,您落在后面的時候,就只想追上我;跑在前面的時候,又生怕被我追上。其實把馬引上大道賽跑,不是領先就是落后。可是您無論領先還是落后,注意力都集中我的身上,哪里還顧得上調理馬呢?這就是你落后的原因啦!
韓非子寓言故事 2
一天,三只虱子在一頭肥獵的身上,相互爭吵起來。 這時,另一只虱子經過這里,見他們爭吵得不可開交,就問:你們為什么爭吵呢? 三只虱子一起回答說:為了爭奪豬身上最肥的地方。 那只虱子聽了,說:你們難道不害怕臘月祭祀的日子即將到來嗎?到那時候,茅草一燒,這頭豬就被殺掉丟進湯鍋里了,還在這里爭吵什么呢? 三只虱子一聽,恍然大悟。立即停止爭吵,擠在一起,拼命地吸起豬血來。 豬被吸瘦了,到了臘月祭祀的`時候,人們就沒有殺它。
韓非子寓言故事 3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孩子跟在后面,哭哭啼啼地鬧著也要去。她就哄孩子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了殺豬給你吃。 妻子剛從集市回來,曾子就要去抓豬準備殺掉它。妻子制止他說:我只不過是和小孩子說著玩罷了,你怎么當成真了呢? 曾子說:和小孩子是不能隨便開玩笑的。他們沒有分辯的'能力,都是效仿著父母的樣子做事,聽父母的指教成人的。現在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學騙人啊!做母親的欺騙孩子,孩子也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的辦法呀! 說完,他就把豬殺了,真的讓孩子吃上了豬肉。
韓非子寓言故事 4
有個人給齊王畫畫,齊王問他:畫什么東西最難? 客人回答說:畫狗畫馬最難。 齊王又問:畫什么最容易? 客人回答:畫妖魔鬼怪最容易。 齊王問:這是什么原困呢? 客人說:狗和馬是人人都知道的動物,從早到晚隨時都可以看到,不能任意虛構,要想畫得像是很困難的;而妖魔鬼怪這些東西,都沒有具體的`形象,誰也沒有見過它們,想怎么畫就怎么畫,所以畫起來最容易。
韓非子寓言故事 5
宋國有個有錢的人。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墻壁沖塌了一塊。他的兒子說道:"不趕快修補起來,一定會有小偷爬進來的'。"鄰家的老大爺也這樣警告他。 當天夜里,他家果真被盜賊偷走了大量的財物。 這個有錢人的一家人都夸他的兒子有先見之明,卻懷疑鄰家的老大爺可能是個盜賊。
寓意:以親疏來判斷是非是非常有害的。生活中的一些誤解和恩怨,就是由此而來。
想到安徒生的《賽跑》,評價標準因人而異,實際生活也會因個別人的意圖為指揮棒,話同人不同,結果也不同。韓非洞察力甚厲害!
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皆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韓非子寓言故事 6
衛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積聚。為人婦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積聚,其姑以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今人臣之處官者皆是類也。
韓非子寓言故事 7
矛和盾是古時候兩種武器,矛是用來刺人的,盾是用來擋矛的,功用恰恰相反。
楚國有一個兼賣矛和盾的.商人。一天,他帶著這兩樣貨色到街上叫賣,先舉起盾牌向人吹噓說:“我這盾牌呀,再堅固沒有了,無論怎樣鋒利的矛槍也刺不穿它。”停一會兒,又舉起他的矛槍向人夸耀說:“我這矛槍呀,再鋒利沒有了,無論怎樣堅固的盾牌,它都刺得穿。 ”
旁邊的人聽了,不禁發笑,就問他說:“照這樣說,就用你的矛槍來刺你的盾牌。結果會怎樣呢?”
這個商人窘得答不出話來了。
韓非子寓言故事 8
宋國有位小生意人開了一爿酒家,專門出售陳年佳釀。這爿酒家窗明桌凈,買賣公道,還在門前高高豎起一桿青旗,行人在幾里地外都能看見酒旗招展。顧客一進門檻,店小二就笑臉相迎,殷勤接待。
按理說,這爿酒家應該是生意興隆的;可是偏偏相反,常常整天不見一個顧客,十分冷落。一壇壇老酒開了封,賣不出去,都發酸變質了。
店主苦思冥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請教附近一個老頭兒。老頭兒沉吟了一番,問他:“你的看門狗兇不兇?”店老板挺納悶地說:“兇啊,可這跟賣酒有什么關系呢?”老頭兒拈著胡須笑道:“人家怕你的`惡狗。惡狗守在門口,見人就咬;酒再好,還有誰敢來買呢?”
韓非子寓言故事 9
有個鄭國人,想到市上去買一雙鞋子,便先用一根稻草量了量自己的腳,作為尺碼。但臨走時,卻把尺碼丟在家里,忘記帶去。
他到了市上,走進一家鞋店,看見一雙鞋子,覺得很中意,可是一摸口袋,尺碼沒有帶來,忙對店員說:
“我忘記了帶尺碼來,讓我趕回去把尺碼拿來再買。”說罷,拔腳就跑。
這樣一來一往,等他從家里拿了尺碼再到市上時,鞋店已關門打烊了,他終于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知道了這事,就提醒他:“你為自己買鞋子,可以直接穿上試試大小,還要什么尺碼呢?”
買鞋的人回答說:“我是寧肯相信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
韓非子寓言故事 10
名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侯。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侯說:“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皮膚里,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侯聽了笑著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后,桓侯對人說:“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來夸耀自己的本領。”
十天以后,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侯不理睬他。扁鵲走了以后,桓侯很不高興。
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轉到腸胃里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重了。桓侯仍舊不理睬他。
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侯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覺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問扁鵲。
扁鵲對使者說:“病在皮膚里,肌肉里,腸胃里,不論針灸或是服藥,都還可以醫治;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還有什么辦法呢?現在桓侯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我也無法替他醫治了。”
五天以后,桓侯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
韓非子寓言故事 11
曾子的妻子上街。小兒子扯著娘的`衣襟,又哭又鬧,要跟著去玩。曾子妻被鬧得沒有法子,就彎下腰哄他說:“小乖乖回去吧,媽媽回家來就殺豬給你吃。”小兒子咽著口水,方才罷休。
妻子從街上回來,只見曾子正拿著繩索在捆肥豬,旁邊還插著一把雪亮的尖刀。妻子慌了,連忙跑上去拉住他說:“你瘋啦!我是故意騙騙小孩子的。”曾子嚴肅地說:“你怎么能欺騙孩子呢?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只會學著父母的樣子,現在你欺騙孩子,就是在教孩子去欺騙別人。做母親的欺騙自己兒子,做兒子的不相信自己母親,這樣還有家教嗎?”曾子說完,就一刀戳進豬的喉嚨里。
韓非子寓言故事 12
宋國有個鄉人很愛夤緣攀附。
有一次,這個鄉人弄到一塊未經雕琢的渾玉,心想拍馬屁的機會又來了,連忙捧著這塊寶玉跑進官府,獻給新上任的'京城長官子罕。子罕執意不收。馬屁鬼脅肩諂笑說:“這塊寶玉啊,只配給您這樣德高望重的君子做器具,那些貪財愛賄的小人可不配用。您大人收下吧。”
“請你不要再羅蘇了,”子罕正色答道,“你把塊玉看作是寶貝,我呢,把不收你這塊玉看作是寶貝。”
韓非子寓言故事 13
魏國被趙國打敗了,因此魏國的太子和大臣龐恭將要送到趙國的首都邯鄲,充當人質。
臨走時,龐恭對魏王說:“要是有人跑來向你報告,說大街上跑出來一只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搖頭說:“我不相信。大街上哪里來的.老虎?”
“要是接著有第二個人跑來報告,說大街上發現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
魏王遲疑了一下,仍然搖頭說不信。
龐恭再問:“如果馬上又有第三個人跑來報告說大街上有只老虎,您信不信呢?”
魏王點頭說:“我相信了。三個人都這么說,一定不會有假。”
龐恭起身說道:“誰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當三個人都說有,大王就相信了。現在邯鄲離魏國比從這兒上大街遠得多,在大王面前說我壞話的又何止三人,請大王明斷是非。”
果然如龐恭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大造謠言,以至當他從邯鄲回來后,魏王再也不愿召見他了。
韓非子寓言故事 14
東漢初,被任命為建威大將軍的耿弇率兵奔赴齊地,前去圍剿以張步為首的割據勢力。當時張步據守劇地,派他的'兄弟張藍率精兵二萬據守西安縣,另有諸郡太守合萬余人據守臨淄。西安縣與曬淄相距四十里。耿奔便進軍畫中邑,正好處于西安、臨淄兩城之間。安營扎寨之后,耿弇分析了一下兩城的據守情形。西安城小卻十分堅固,而且張藍兵士精良;臨淄名聲很大,但守兵松散,易于攻下。
于是,他來了個聲東擊西,揚言要攻打西安,實則發兵前往臨淄。這時,有的將帥提出異議,認為隨該速去攻打西安,耿弇堅持道:“不然。西安已聽說我們要去攻打,正日夜守備,臨淄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遇到我們,必會慌亂不堪,這就很容易拿下。攻下臨淄,西安就變成了一座孤城,張藍與張步又相距較遠,他一定會嚇得棄城而逃。這樣我們就是一舉而兩得了。”果然,耿弇之師只用半天功夫便占據了臨淄,張藍聽說,驚慌失措,率領部將棄西安逃往劇城,耿弇攻一城而得到了兩座城池。
韓非子寓言故事 15
有獻不死之藥于荊王者,謁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曰:“可。”因奪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臣問謁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無罪,而罪在謁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是客欺王也。夫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釋臣。”王乃不殺。
有人給楚王獻長生不老的藥,傳遞人拿著藥走入宮中。有個宮中衛士看見后問道:“這東西可以吃嗎?”答說:“是可以吃的。”衛士于是搶過來吃了下去。楚王為此甚為惱怒,就要殺死這個衛士。這個衛士托人向楚王解釋說:“我問傳達人,他告訴我說是可以吃的,我才拿過藥來吃下去,這事我沒有罪,有罪的`乃是傳遞人。況且客人所獻的是長生不死藥,我吃了藥大王就殺我,這豈不成了喪死藥。大王殺死一個沒有罪的臣子,就證明有人在欺騙大王。”楚王就放了他。
韓非子寓言故事 16
曾從子,善相劍者也。衛君怨吳王。曾從子曰:“吳王好劍,臣相劍者也。臣請為吳王相劍,拔而示之,因為君刺之。”衛君曰:“子之為是也,非緣義也,為利也。吳強而富,衛弱而貧。子必往,吾恐子為吳王用之于我也。”乃逐之。
曾從子是個擅長相劍的專家。衛國國君恨吳王,曾從子說:“吳王喜歡寶劍,而在下正是寶劍鑒定師。在下請奉命去替吳王相劍。拔出寶劍給他鑒賞的時候,在下為君王您乘機把他一劍刺死。”衛國國君說:“您這樣做啊,并非是為了義,而是為了利!吳國強盛富庶,衛國弱小貧窮,先生您果真前去,我恐怕您要被吳王用來對付我了!”隨即就把曾從子趕走了。
韓非子寓言故事 17
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盛羹于土铏,則必將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盛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則必錦衣九重,高臺廣室也。稱此以求,則天下不足矣。圣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之不足也。
紂王做了一雙象牙筷子,箕子見了十分擔憂。他認為一旦有了象牙筷子,就再也不會用陶罐土碗盛飯菜了,一定要有明犀碧玉做的杯碟來相配;用了玉杯和象牙筷子,就絕不會來盛小米蔬菜,務必裝象尾豹胎一類的'山珍海味了;吃了象尾豹胎,就再也不會穿粗布住茅房,一定要穿錦衣、居大廈。這樣下去,享受的欲望就會不斷的擴大,必然要用天下民脂民膏來填飽一個人的欲望,國家就危在旦夕了。所謂圣人就是能見微知著,從端倪推測后果。
韓非子寓言故事 18
陳軫貴于魏王。惠子曰:“必善事左右。夫楊,橫樹之即生,倒樹之即生,折而樹之又生。然使十人樹之而一人拔之,則毋生楊。至以十人之眾,樹易生之物而不勝一人者,何也?樹之難而去之易也。子雖工自樹于王,而欲去子者從,子必危矣。”
陳軫受到魏王的重視、信任,惠子對他說:“你必須善于團結周圍的臣僚們。比如楊樹,橫著種它可以活,倒著種它也可以活,折斷了種它還是可以活。但是,讓十個人種樹,而有一個人毀壞它,就沒有一棵活楊樹了。以十人之多,種容易成活的'楊樹,可是經不過一人毀壞它,原因在哪里呢?這是因為種樹難而毀樹容易的緣故。你雖然善于樹立自己的威信取得魏王的信任,可是想要排斥你的人很多,你的處境真危險啊!”
韓非子寓言故事 19
伯樂教其所憎者相千里之馬,教其所愛者相駑馬。千里之馬時一有,其利緩;駑馬日售,其利急。此《周書》所謂“下言而上用者,惑也。”
伯樂教自己所憎恨的人去鑒定千里馬,教自己所喜愛的`人去鑒定普通的劣馬。千里馬很長時間才有一個,所以鑒定的利益來得慢;普通的劣馬每天都有買賣,鑒定的利益來得快。這是《周書》所說的“卑下的言論而有上等的用途”,人們常被迷惑。
韓非子寓言故事 20
桓赫曰:“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舉事亦然:為其后可復者也,則事寡敗矣。
桓赫說,雕刻的要領,首先在于鼻子要大,眼睛要小,鼻子雕刻大了,還可以改小,如果一開始便把鼻子給刻小了,就沒有辦法補救了。同樣道理,初刻時眼睛要小,小了還可加大。如果剛開始雕刻時,就把眼睛弄得很大,后面就無法縮小了。為人做事,也是一個道理,凡事要留有余地,留有后路。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失敗。
韓非子寓言故事 21
鄭人有一子,將宦,謂其家曰:“必筑壞墻,是不善人將竊。”其巷人亦云。不時筑,而人果竊之。以其子為智,以巷人告者為盜。
鄭國有個人,他的兒子將去做官,告訴他的家人說:“一定要把壞了的`墻修建起來,這墻不修好,別人會來偷竊的。”他鄰居也這樣說。因為沒有及時修建,別人果然偷了他家的東西。鄭人認為他的兒子聰明,但卻把說要修墻的鄰居看作盜賊。
韓非子寓言故事 22
古之人目短于自見,故以鏡觀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已。故鏡無見疵之罪,道無明過之惡。目失鏡,則無以正須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緩已;董安于之心緩,故弦統以自急。故以有余補不足,以長績短,之謂明主。
古代的人,眼睛看不見自己,所以用鏡子照著觀察面孔;才智不足以認識自己,所以用道理來俢正。鏡子不會因為照出臟污而有罪過,道理不會因為暴露過失被怨恨。沒有鏡子,就沒辦法修整胡子眉毛;不遵循道理,就不能明辨是非。西門豹性情急躁,所以佩帶柔韌的皮帶來提醒自己從容;董安于性情遲緩,所以佩帶繃緊的弓弦來鞭策自己敏捷。所以用多余補充不足;用長的接續短的.就叫做英明的君主。
韓非子寓言故事 23
周公旦已勝殷,將攻商蓋。辛公甲曰:“大難攻,小易服。不如服眾小以劫大。”乃攻九夷而商蓋服矣。
周公旦已經戰勝了商紂王,將要去攻打商蓋這個地方。辛公甲說:“大國難以攻打,小國容易征服。不如先征服眾多小國來威懾大國。”于是就攻打東方各個小部族,而商蓋也就歸附了。
韓非子寓言故事 24
魯人身善織屨,妻善織縞,而欲徙于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以子之所長,游于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
魯國有個人善于編織鞋子,其妻善于織縞,他想到越國去生活。有人對他說:“您必然會窮的。”魯國人說:“為什么?”回答說:“鞋是用來穿的,但是越人赤腳走路;縞是用來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發。你的手藝到了越國完全用不到,想不窮,這可能嗎?”
【韓非子寓言故事】相關文章:
韓非子的寓言故事11-11
韓非子的寓言故事02-25
韓非子寓言故事09-21
韓非子的寓言故事11-10
韓非子寓言故事08-21
關于韓非子的寓言故事10-11
韓非子的寓言故事特色02-27
韓非子寓言故事(精選14篇)06-26
關于韓非子的寓言故事集錦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