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之推不言祿文言文翻譯

          時間:2024-10-23 10:33:11 登綺 文言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介之推不言祿文言文翻譯

            《介之推不言祿》選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文章講介之推跟著晉文公在外流亡回國后,晉文公酬勞功臣,獨獨遺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賞,反而和老母隱居綿上深山,最后而死的故事。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介之推不言祿文言文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介之推不言祿文言文翻譯

            原文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

            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與汝偕隱!彼祀[而死。

            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地名)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譯文

           。ū尘敖忧懊娴摹端氯伺娢墓罚⿻x文公賞賜跟著他逃亡的人們,介之推不去要求祿賞,而(晉文公)賜祿賞時也沒有考慮到他。

            介之推說:“獻公的兒子有九個,現在惟獨國君還在(人世);莨、懷公沒有親信,(國)內外都拋棄他們。天沒有(打算)滅絕晉,(所以)必定會有君主。主持晉國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誰呢?上天實際已經安排好了的,而跟隨文公逃亡的人卻認為是自己的貢獻,(這)不是欺騙嗎?偷竊別人的錢財,都說是盜竊。更何況貪圖天的功勞,將其作為自己的貢獻呢?下面的(臣子)將罪當做道義,上面的(國君)對(這)奸詐(的人)給予賞賜。上下互相欺瞞,難以和他們相處啊。”

            他的母親說:“你為什么不也去要求賞賜呢?(否則)這樣(貧窮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誰呢?”

            回答說:“(既然)斥責這種行為是罪過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況且說出埋怨的話了,(以后)不應吃他的俸祿了。”

            他的母親說:“也讓國君知道這事,好嗎?”

            回答說:“言語,是身體的裝飾。身體將要隱居了,還要裝飾它嗎?這樣是乞求顯貴啊。”

            他的母親說:“(你)能夠這樣做嗎?(那么我)和你一起隱居。”便(一直)隱居到死去。

            晉文公沒有找到他,便用綿上作為他的祭田。說:“用它來記下我的過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賞析

            這是一個歷代流傳很廣的故事。春秋時,晉國的公子重耳因為內亂出奔到國外,一路辛苦流離,餓得奄奄一息。隨行的介之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熟了給重耳吃,救了他一命。內亂平定后,重耳回國,榮登皇帝的寶座,就是晉文公,即文中所稱晉侯。他登基之后大行封賞功臣,卻偏偏忘了救命恩人介之推。這就是文章開頭所說的“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于是和老母隱居綿上深山。

            文公知道后派人去請,而介之推執意不肯出來。傳說來人縱火燒山,想將母子逼下山,介之推和母親合抱一棵大樹,就這樣被燒死在山上。燒山的那一天正是清明節的前一天,為了悼念介之推,從此人們便定每年清明前一天為寒食清明,“寒食”是斷火冷食的意思。這一天舉國都不許生火,只能吃冷食。據說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歷。

            故事還沒有完。介之推被燒死后,文公很悲傷,他砍下那棵大樹,制成木屐穿上。嘆息著說:“悲乎,足下!”據說這又成了“足下”這一典故的出處。

            綿山因此也成為一大名勝。據史料記載,從三國曹魏時期到元末,歷代曾有6次大規模修建。1940年1月10日,綿山毀于日軍戰火。解放后,綿山被山西省政府列為重點風景名勝區。90年代得到了全面的修復和擴建。不但重修了從龍頭寺到云峰寺被侵華日軍燒毀的寺廟,并且開發建設水濤溝瀑布群和棲仙谷自然風光兩大景區。而每到寒食清明,人們更是會深切地懷念介之推的高尚氣節。

            注釋

            1、介之推: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后人尊為介子,春秋時期晉國(今山西介休市)人,生于聞喜戶頭村,長在夏縣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死后葬于介休綿山。

            2、晉侯:指晉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國的幫助下回晉繼承君位。

            3、賞:賜有功也。

            4、從亡者:從文公出亡在外之臣,如狐偃、趙衰之屬。

            5、獻公:重耳之父晉獻公。

            6、惠、懷:惠公,懷公;莨俏墓囟牡艿,是懷公的父親。

            7、置:立。

            8、二三子:相當于“那幾個人”,指跟隨文公逃亡諸臣。子是對人的美稱。

            9、誣:欺騙。

            10、下義其罪:義,善也。言貪天之功,在人為犯法,而下反以為善也。

            11、上賞其奸:奸,偽也。言貪天之功在國為偽,而上反以此賜也。

            12、蒙:欺騙。

            13、盍:何不。

            14、懟(duì):怨恨。

            15、尤:罪過。

            16、文:花紋,裝飾。言人之有言,所以文飾其身。

            17、綿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縣南、沁源縣西北的介山之下。

            18、田:祭田。

            19、志:記載。

            20、旌:表彰。

            創作背景

            晉獻公時,晉國宮廷發生內訌,公子重耳出逃至衛國,衛國不敢收留,他只逃往齊國,途中沒有吃的,大家只能吃野菜充饑。重耳咽不下野菜,侍從介之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煮成湯端給重耳喝。重耳喝完后連稱味道好,后來在趕路時,重耳發現介之推走路一瘸一拐,經過追問才明白經過,重耳感動不已,并許諾回國后重賞介之推后來,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到了晉國,平定了叛亂并當上國君。重耳對跟隨他出逃的人都重重封賞,唯獨忘了介之推。介之推也認為自己無功,即使自己不割肉,重耳一樣會當上國君,于是帶著老母歸隱山林。此文即為記敘介之推決定隱居時與母親的一段對話。

            作者簡介

            左丘明(約公元前502一約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說復姓左丘,名明,也有人說他姓丘,名明,因其父曾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春秋末期魯國人,曾任魯國史官。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孔子曾說過: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可見孔子把他引為同道。漢代史家司馬遷稱其為“魯君子”。相傳他鑒于魯史《春秋》太簡,恐后學弟子各持異說,失其真意,寫成《左氏春秋》,后世稱為《左傳》。還編著有《國語》。

          【介之推不言祿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介之推不言祿原文及翻譯03-01

          介之推不言祿_左丘明_原文及賞析03-01

          議介子推不言祿的原文翻譯及閱讀訓練01-17

          任光祿竹溪記文言文及翻譯10-16

          《臨江之麋》文言文翻譯12-16

          中山之貓文言文翻譯04-12

          《臨江之麋》文言文翻譯04-01

          驚弓之鳥的文言文翻譯08-07

          自見之謂明文言文翻譯01-05

          蜀鄙之僧文言文翻譯05-1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 | 亚洲欧美日韩日本国产三 | 亚洲性欧美在线se | 久久综合天天精品 | 天天看片亚洲欧美国产 | 亚洲国产rv精品一区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