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口瀑布》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一、感受壺口瀑布雄偉、壯闊的氣勢,了解壺口瀑布的特點。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領會課文運用多種手法描寫壺口瀑布的妙處。
二、學會引申和聯想,領悟作者借自然景觀所表達的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于民族精神的歌頌,體會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
課文分析指導
《壺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記散文,作者運用多種手法,細致地描繪了壺口瀑布的情狀和態勢,并由此引申聯想,耐人尋味。
一、內容解讀
全文描寫了作者兩次在壺口瀑布看到的景象。
第一次看瀑布著重寫瀑布的雄偉磅礴。這一部分,寫的是雨季的壺口瀑布,也是作者第一次看到的壺口瀑布。文章運用了多種描寫手法,從聽覺、視覺等角度展現瀑布的壯美。先寫瀑布的聲,“車還在半山腰就聽見濤聲隱隱如雷”,雖然還是隱隱的,但如雷的聲響還是有一種震撼的力量。接著寫河谷里的霧氣,它是“彌漫”著的,有一種朦朧和神秘。下到灘里,就會感覺到那河“像一鍋正沸著的水”。那隱隱的雷聲和彌漫著的霧氣,仿佛是瀑布的前奏,人們還沒有看到瀑布,瀑布的磅礴已略見端倪。然后直接寫瀑布的特點:“不是從高處落下,讓人們仰觀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溝里跌去,人們只能俯視被急急吸去的水流”,作者用比較的方法,把壺口瀑布的與眾不同之處展示在讀者面前,一個“吸”字,形象地凸現了壺口瀑布不可抗拒的力量。最后,作者還通過自己的感受來側面描寫壺口瀑布,進一步渲染它的雄渾。“一個可怕的警覺:仿佛突然就要出現一個洪峰將我們吞沒”,“我”“匆匆逃離”,“到了岸上回望那團白煙,心還在不住地跳……”作者內心深處產生的恐懼,極好地渲染了瀑布的氣勢,也為第二次描寫瀑布作了巧妙的鋪墊。
第二次描寫的是枯水季節的瀑布。這是文章的重點,作者全方位描繪了壺口瀑布的特點,寫得十分細膩。
枯水季節的黃河“像是一張極大的石床,上面鋪了一層軟軟的細沙,踏上去堅實而又松軟”,“一直走到河心,”便有了新的發現:“原來河心還有一條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條深溝”,這便是“壺口”。作者的介紹看似十分隨意,實際上是精心安排的,“原來”一詞輕輕一點,表現出作者在不經意中發現壺口的喜悅。接著作者便大筆揮起,洋洋灑灑地描繪起了瀑布:但見“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接下來,“當河水正這般暢暢快快地馳騁著時,突然腳下出現一條四十多米寬的深溝,它們還來不及想一下,便一齊跌了進去,更涌、更擠、更急”。“深溝”照應上文丁字形“龍槽”的描述;“來不及想.
[《壺口瀑布》教學設計 (鄂教版六年級上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