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學應把發展的天地空間留給學生

          發布時間:2016-4-1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新課程的實施給我們教學帶來了明顯的變化。這幾年來的課改實踐,使我不由地感嘆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的魅力所在。在這幾年中,也飽嘗了甘甜與艱辛,艱辛的是我們對新課程改革曾經有那么多的茫然和困惑;甘甜的是我們看到了課程改革實驗給我們的數學教學注入了勃勃生機與活力,感受到了學生與教師在課改中的變化。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樂趣,讓數學課更具吸引力呢?以下是筆者的實踐與思考:

          一、走向民主--把課堂還給孩子

          課堂是孩子的,新課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該屬于孩子的課堂還給孩子。課堂教學永遠是課改的主陣地,只有將課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得到每個教師和學生積極的、創造性的參與,才能開出絢麗的花朵,才能使我們在課堂永遠充滿活動。也許,這是幾代人的渴求,在這次課改中孩子的愿望終于實現了。

             (一)改變教學空間,讓孩子“隨心所欲”

          課堂教學活動是在課堂這一特定環境中進行的,而教學空間對教學的影響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它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層次要素的條件之一,新課程的改革,也同樣給如何轉變教學空間提出了問題。為此,我們也做了一些改革:

          移走講臺,建立活動角。首先我們把教室分為學習區和活動區,學習區是課桌椅,隊形不定,有T字形、半圓形、馬蹄形……在學習區內無講臺,學生可以隨心所欲地走下來,跟好朋友商量、探討。而教師也不再居高臨下地站在講臺前,而是學生的好朋友,穿行在學生之間。黑板也是可以移動的,并且學習區內資源很豐富,有英語角、數學角、每日一星……讓每個孩子都展示自己,看到自己點滴的進步。活動區里是學具,學生可以在活動區開展活動。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學生就可利用活動區內開展“小小銀行”的活動,讓學生在此自由地思考、想象、發問、選擇。

          (二)縮短師生距離,讓孩子“暢所欲言”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曾言: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還是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個甚至多于兩個的思想。如果要讓學生真正做到脫離束縛,主動探究,那么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學生,努力創設一種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感到教師是自己的親密朋友。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暢通交流,教師要成為名副其實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氣,活潑甚至幽默的語言與學生展開交流。

          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講到將一個正方形通過折剪,變成兩個三角形這一環節時,我拿出一張正方形紙,說:“小朋友,現在老師想變一個小魔術給大家看看,你們想看嗎?”“想。”學生歡呼道。于是我轉身一裁,把一張正方形紙變成兩個三角形,故意問:“這個魔術好玩嗎?”學生馬上搶道:“老師,我們也會。” “哦,真的嗎?我可不相信,你們也變給我看看。”于是,學生果然“上當”,每個人都完成了這一過程。我便故意沮喪地說:“完了,我的秘密全被你們發現了。”“哈哈哈”學生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實,這個時候最欣慰的還是老師自己,這一刻,問題解決了,師生間的距離縮短了,氣氛更為融洽了,接下來的學習更為輕松樂意了。

          (三)開放教學情境,讓孩子“浮想聯翩”

          在孩子們的眼里。沒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一個人都充滿著幻想。開放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有較大的選擇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供探索的問題也就相對豐富。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想象力豐富,思路開闊,樂于表達自己的發現和見解。解決問題的創造性便能得到充分發揮。如在學習數的大小比較后,我出示了這樣一道題: 95<□我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可以進行合作討論,然后反饋交流,起初我把數的順序從小排列,問:你還能有其他的填法嗎?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說出一大串101、102、103……那是遠遠超過當前所學的范圍的數,接著我說:“還有寫嗎?寫得完嗎?”給學生留下了較大的思考余地,學生竟然有說出“無數個”,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二、自主探索--把權力讓給孩子

          課堂教學是學生生命活力煥發、生命價值不斷體現的生活過程。在新課改中,學生在自主的學習,理解,感悟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這極大地滿足了學生自身的需求。新教材要求教師關注兒童已有經驗和興趣特點,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讓學生學得自由和愉悅。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將所要學習的內容貫穿于學生喜愛的氛圍中,引導學生自主地去學習。

          (一)妙導巧引,激發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中,精心設計疑問,用疑問激發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以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如在教學“認識乘法”時,我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入手,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家里有幾個人,每個人用幾只碗?幾只筷子?坐幾張凳子?……再引到教室里的課桌,每人一張,全班共要幾張?從而引出“乘法”。

          (二)開展游戲,吸引參與

          在教學中,還可以用游戲的形式,講故事等形式來開展各種教學內容的學習。如在教學“多少比較”這部分內容時,有一道練習題是讓學生看圖提出比較的問題并進行解答,圖的內容是3個小學生跳繩,并標明了每個人跳的次數。我想直接用書上的插圖進行教學,就顯得比較死板,不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決定讓三個學生來進行“一分鐘跳繩比賽”,再根據跳的次數提出問題并解答。這樣既注重了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參與,合作,交流,又增強了課堂教學活動的氛圍,突出動靜結合,從而萌發一種數學真有趣的情感。

          三、張揚個性--把發展留給孩子

          著名思想家盧梭曾說過:“兒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熱情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取代,那簡直是愚蠢的事。”常常會有這么一種現象,有的教師教了幾十年書,上過幾千節課,似乎覺得自己形成了定型化的教學模式,但要問自己的教學特色有哪些,說不清。這是我們學校相當一部分教師的經歷。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樹立特色意識,形成個性化教學。也就是說,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

          (一)活用教材

          在教材處理上,教師要將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也就是要針對教材、學生心理特點來一番科學的藝術處理。從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學思路。如在教學“比較數的大小”一課時,我安排兩個小朋友進行“誰是小巧手”比賽,在兩個大的容器里放入許多小玻璃球,在2-3分鐘內進行撿玻璃球比賽。最后讓學生說說兩人分別撿了多少個?兩個人比,誰撿得多。這樣采用比賽的形式呈現學習內容,不僅是告知學生“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通過觀察、思考、比較、分辨,去思考“為什么”。去比較事物的相似性,發現事物的聯系。另外,可從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童話世界這三方面去選取素材。例如數數全班學生人數,計算爸爸比自己大幾歲,為媽媽折生日紙鶴等等。從學生身邊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現象,從中提出數學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開發他們的潛能。

          (二)開放空間

          也許有的老師會擔心:一個問題,你說你的,我講我的,這能學會嗎?要不要優化算法?其實不然,學生只有在這種無拘無束的狀態中,從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才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如教學“乘加乘減”時,出示主題圖后,我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算出一共有多少條金魚?有的學生說把四個魚缸里的金魚加在一起,可以用算式4+4+4+3=15;有的學生說可以列4×3+3=15;也有的學生說4×4-1=15(把四個魚缸都看成是4條,而第4個魚缸多了一條,所以減去一條)。甚至有學生說把第4個魚缸里的三條金魚分到前面3個魚缸里。因此可以列5×3=15。看!這是孩子個性的展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多一些引導、點撥,少一些講解,讓學生擁有更大的創造空間。

          課程改革雖然才實施了三年,但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你會發現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家長,無論是我們的課堂,還是我們校園,都在悄悄地發生變化。

          教師的行為在變化--課堂開始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在這種課堂氛圍下,老師經常被難住,經常會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有的教師甚至說自己在課堂上就象節目主持人。新課程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地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與生活的距離。

          課堂氛圍在變化--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能運用激勵性言語來評價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學會贊賞學生,課堂氣氛顯得民主。老師們帶著尊重,帶著贊賞走近學生。學生大方多了,自信多了,想法多了。“我想……”“我認為……”“我們組認為……”一個個充滿童趣的想法讓我們做教師的常常會感到有意外的收獲,課堂里的笑聲多了,話語多了,爭吵多了……課堂教學中的這些變化,猶如一縷縷春風,使人感到清新、舒坦。

          學生的情感在變化--記得在一次學生座談會上,每提出一個問題,小學生們都爭先恐后地回答,在談到最喜歡哪一門課,學生說都喜歡。這個孩子的家長說:“孩子對每一門課都有興趣要比孩子每門課都考100分來的重要。的確,這是新課程帶來的變化。課改給他們帶來了快樂,他們不必整天面對枯燥無味的數學題。圖文并茂的新教材,生動而又貼近生活的情境,多種多樣的數學游戲,以及象朋友般親切的老師都深深地吸引著他們。他們在數學的海洋里盡情地享受思維的快樂,解決問題的成功喜悅,參與實踐的無窮樂趣。

          課改中的孩子是快樂的,課改中的教師是幸運的。讓每一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是新課程所向往,所倡導的理想境界。面對這次數學課程改革,我們只有把握實際,大膽實驗,與數學課程改革之士一路同行。

                                作者:南和縣大郝小學劉社民

                                                                  2015年6月22日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婷婷丁香五月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第一区在线 | 中文方字幕亚洲本在线 | 自拍偷拍视频一区二区 | 日本真人作爱视频免费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