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參加了《小學社會課的社會大課堂教學》、《小學生學法序列化》等5個國家、省級課題研究,其中《社會大課堂教學》獲省優秀成果獎;《學法序列》實驗,不但全學科教師共同參與,而且已編寫出了一、二年級數學、語文學法初稿。通過教育科研,提高了教師業務素質,使學生會學習,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4、實施校本課程開發。
在校長親自參與與主持下,創編《**校報》,每月一期,免費印發到每名師生和家長手中,通過“教育、家校網站、雛鷹天地”等9個欄目,架起學校、家長、社會理解、溝通、友誼、發展的橋梁。
編寫了20余萬字的《小學生學法序列》。含蓋一至六年級語文、數學、自然等學科教材相配套的學法資料。對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會學習進行指導、闡釋,成為師生工作學習的良師益友。
編寫了《塑造當代教師新形象》**小學教師師德教育讀本。
編寫了集教師日常教育教學經驗總結、教學個案精選于一體的,《**小學教師教育教學集錦》,《小學語文教學期末復習材料》,有利于教師互相交流學習。
我們組織課改實驗教師進行了數學日記實驗,還編寫《小學生數學日記》,進行自主識字實驗,讓學生自己設計課外識字本,通過看報、看電視、收集包裝等形式自主識字,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等等。
通過校本系列化活動,把理論學習研究與工作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突現實際、實效,提升了教師全體素質,營造了學習、研究、創新的教育環境。
四、深化課改實驗,全面落實課改精神。
以一、二年級課改為龍頭,開展全校性教研活動,深化新課程思想,進一步轉變教師觀念,加強課堂教學。
1、注重新課程培訓,不斷更新教師觀念。
首先,我校著眼教師隊伍的發展,組織全校教師全員參加新課程培訓。新課程給我們教學帶來了全新理念,我們提高教師素質也應該具有超前意識,即人人都要有教實驗班的心理準備,人人都能夠承擔實驗教學任務。從一線教師到后勤人員、幼兒園教師每期必到,并提出明確學習要求。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培訓學習,大家的教育觀念也在進一步轉化,不斷向新課程思想接軌,并自覺服務于教學實踐。
其次,通過校本系列化活動(前面已述)開闊了教師的課改視野,提升了認識,有力地指導了課堂教學,加速了課改的步伐。
2、加強“學法指導”,推進課改實驗進程。
新課程倡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的指導。我們通過“學法指導”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在實驗班,將學法指導揉入教學之中,教師在課前備準學法,課堂中導悟學法,學生實踐中運用學法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實驗,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們首批實驗班的教師已經編寫了語文、數學學科三冊學法序列達十幾萬字,并受到課改有關人士的贊許,我們這項實驗已被列為省級“十五”實驗課題。
通過“學法指導”實驗,帶動的不只是一、二年級的實驗教師的教研積極性。在全校已形成一種教研熱潮,每學期任教學科教師都要整理一份分“常規部分”和“需要掌握的學法”的學科學法指導序列。在研究編寫學法過程中,教師們得到了很好的鍛煉,研究與寫作本文來自考試吧,精品免費文章請登陸查看能力明顯提高,有兩篇論文評為優秀論文并被收入《**市骨干校長、骨干教師》一書。課改實驗提升了教師綜合素質。一年來,我校被評為**市優秀青年校長、優秀教研員、優秀教師、***課改標兵等榮譽稱號8人次。榮獲市縣級優質課10余節,國家級、省級、市縣級優秀論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