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翻譯文言句式?(教師中心稿)

          發布時間:2016-4-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河南省柘城縣高級中學  呂本書  郵編:476200  電郵:lvfangyv@yahoo.com.cn

          如何翻譯文言句式?

          新修訂的2004年普通高招語文科《考試說明》中,有關文言翻譯方面的要求稍有變化,其一“文言翻譯可能另選一段”,與第一卷文言閱讀語段脫鉤;再者“文言句式隱性考查”。2002年普通高招全國卷文言文翻譯試題第1題即考查了后一要求。原文“其李將軍之謂也?”這個句子既是疑問句、判斷句、賓語前置句,同時又包含“其……之謂”這一固定句式。如果考生不具備文言句式方面的知識,翻譯時就會出問題。如何在高三迎考復習中緊扣“文言句式隱性考查”這一新的要求,有針對性地訓練,下面就翻譯文言句式方面舉例說明。

          一.翻譯出句間隱含的關系

          古漢語句間關系與現代漢語句間關系的表現形式不盡相同,其意合成分較濃,很少用關聯詞語,而現代漢語復句間的關系多用關聯詞語表達,因而翻譯時需把古漢語句式中暗含的句間關系用關聯詞語補出。

             例(1)求其生而不可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2002年上海卷)

             譯文:(如果)我要尋求使他們活下去(的理由)卻不能做到,那么死囚和我都沒有什么遺憾。

          此文言句式暗含假設關系,翻譯時要補出。

          例(2)太宗數微行過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1996年全國卷)

            譯文:(因為)宋太宗多次穿便衣到功臣家,(所以)趙普常常退朝后也不敢換便服。

          此句暗含因果關系,皇帝可以穿便衣到功臣家而臣子卻要穿朝服才禮貌。趙普不敢換衣服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宋太宗可能路過或突然到來,屆時倉促來不及換衣服拜見皇上。

          例(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譯文: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因為)偏愛我。

          文言文中表示解釋的句子,在被解釋的事物和解釋的句子之間往往不加關聯詞語,翻譯它們時要靈活加上。

          二.有些特殊句子,翻譯時需要合并或擴充。   

          例(1)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蘭亭集序》)

          譯文:從前令人感到喜悅的事物,很短的時間就已經成為往事。

          文言四字句中有些往往是半句話,翻譯時要跟鄰句合為一句完整的話。

          例(2)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過秦論》)

          譯文:秦有并吞天下,統一四海的雄心。

          古漢語中有些篇目,為了增強氣勢,行文時加以渲染藻飾,翻譯時需要合并處理。句中 “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四個短語,如果一一翻譯出,就顯得贅余。

          例(3)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

          譯文:小的方面(卻要)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了,我看不出他們是明智的。

          例(4)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致?(《論積貯說》)

          譯文:使敵人降順,讓遠方的人歸附,招撫誰,誰會不來呢?

          這類句子言簡意豐,只有充實內容,才能翻譯通順完整。文言文中有些短句,也可能包含兩層或兩層以上意思,為了表明句間關系,翻譯時要把它們分為兩句或兩句以上。

          三. 特殊句式的翻譯

          要翻譯的句子往往包含某種特殊句式,因而應首先把握這些句式的特點,翻譯時要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

          1.翻譯省略句時要補出省略成分

          古代漢語在一定條件下常常省略一些主語、謂語、賓語和介詞“于”等句子成分。考試時要翻譯的句子往往有一些省略句,翻譯時要及時補出這些內容。

          例(1)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2002年全國卷)

          譯文:到死的時候,天下熟知與不熟知(他)的人,都為他竭盡哀悼。

          原文中“知”、“為”后面省略了賓語,翻譯時要補出“他”。

          例(2)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您看廉頗將軍跟秦王相比那一個更(厲害)?

          原文中“秦王”后面省略了謂語“威”,翻譯時要補出。

          例(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諫太宗十思書》)

          譯文: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老百姓;(老百姓像水一樣)能夠承載船只,也能夠顛覆船只,這應當謹慎地對待。

          如果在翻譯時兩個分句間不補充“老百姓像水一樣”,那么譯文就不連貫。

          2.倒置句式的翻譯

          古代漢語中有些倒置句式,如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詞結構后置、主謂倒置等。翻譯它們時要換為現代漢語的常式句。

          例(1)何由濟乎?(1995年全國卷)

          譯文:憑什么才能成功呢?

          這是一個賓語前置句,不能翻譯為“有什么理由能成功呢?

          例(2)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赤壁之戰》)

          譯文:燒死淹死的人馬很多。

          這是一個定語后置句,翻譯時需要把定語“燒溺死者”放到中心語“人馬”之前。

          例(3)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輸)

          譯文:荊國在土地方面有多余而在人民方面不足。

          如果譯為“荊國有多余在土地方面而不足在人民方面。”就不符合現代漢語的習慣。應該按要求把“在土地方面”調到謂語“有余”之前,把“在人民方面”調到“不足”之前。

           3.疑問句要翻譯出疑問語氣

            古代漢語中的疑問句,一般借助疑問代詞或疑問語氣詞構成,另外有一些表示反問的習慣用法,如“如……何?”、“奈何?” 、“不亦……乎?”、“何……為?”、“何……之有?”等,要翻譯出疑問語氣。

            例(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

             譯文:哪里管他們的生年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

          例(2)獨五人之皎皎,何也?(《五人墓碑記》)

            譯文:只有這五個人光照日月,是什么原因呢?

          例(3)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銘》)

            譯文: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4.判斷句的翻譯

          古漢語中,判斷句一般是一名詞或名詞短語作謂語來表示判斷的,一般不用現代漢語中的判斷詞“是”,因而在翻譯時要加上“是”。古漢語常用“者、也、者……也、為、為所、為……所、乃、則、即”等表判斷,或直接用主語連接謂語表判斷。

          例(1)師者,所謂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譯文: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釋疑難的。

          例(2)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譯文:這就是登上岳陽樓觀賞到的最美景象。

          例(3)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

           譯文:劉備是天下的英雄豪杰。

          5.被動句的翻譯

          古漢語中,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行為的受動者的句子叫被動句。常用“于、見、見……于、為、為……所、為所等表被動,或不用被動詞直接表被動。翻譯時要將這些詞譯為現代漢語的“被”。

          例(1)為巡船所物色。(《指南錄后序》)

          譯文:我被敵人的巡邏船搜尋。

          例(2)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我擔心被大王欺騙而辜負了趙王。

          例(3)予羈縻不得還。(《指南錄后序》)

          譯文:我被軟禁而不能回朝。

          四.特殊句式中需要刪略的一些詞語

          文言助詞“之”作為賓語前置的標志,無實義,翻譯時可以刪略。 “者”在判斷句中,用在名詞或名詞性成分之后,兼有標明語音停頓、引出下文的作用,“也”助判斷,翻譯時均可以不譯出。凡是只表示語氣、停頓、補足音節和舒緩語氣的虛詞,都可以省略不譯。

          例(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譯文:不曉得標點斷句,不能解決疑難問題。

          例(2)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廉頗是趙國的杰出將領。

          五.固定句式的翻譯

          古漢語中,有些固定句式,例如“無(有)以”可譯為“沒有(有)……的辦法”;“無(有)所”可譯為“沒有(有)……的人、物、事”;所以:用來……的,……的原因;無乃(得無)……乎:恐怕……吧;然則:既然這樣,那么;孰與、與……孰:跟……相比哪一個;其……之謂等第。

          例(1)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忘納諫》)

          譯文:我跟徐公相比哪一個更漂亮。

          例(2)其李將軍之謂也?(2002年全國卷)

          譯文:大概是說李將軍的吧。

          要翻譯出固定句式“孰與”、“其……之謂”。

          [如何翻譯文言句式?(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木蘭詩的文言句式

          2.木蘭詩文言句式

          3.常用文言文句式

          4.如何學好文言文翻譯

          5.文言文如何翻譯才能得10分?

          6.木蘭詩中的文言句式

          7.文言文常見的句式

          8.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總結

          9.高中文言文句式歸類

          10.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蘇教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午夜福利精品在线 | 婷婷四月开心色房播播手机 | 亚洲午夜成人不卡在线 | 亚洲天堂第一页 | 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观看区 | 中国浓毛少妇毛茸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