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性的描寫
更多更新資料:http://jnebook.scxxt.com.cn
在記敘文中寫作中,最基本的表現方法便是描寫。我們常說的「行文如繪」、 「詩中有畫」,指的便是藝術性描寫的技巧。而前文已提過,"描寫"并非客觀的介紹,卻偏向作者「主觀」的印象。所以,如果說一個美女「手如柔荑」、「膚 如凝脂」,那是希望讀者能「感覺」到,卻不致于相信這是一件事實。就如「黃 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樣的描寫句,也算是成功的。以下的幾項 描寫的技巧,提供給大家作為參考::
(A)具體描寫:
具體而入微的描寫(原則:「細膩」)便是所謂的「細描法」,「細描」又稱「工筆」,是指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進行精雕細刻的描寫,不是著重在描繪 人、事、物大致上的輪廓,而是細致入微,一筆不茍地進行刻畫,把描寫對象栩栩如生地再出現出來。而這種刻畫的功夫常要借用豐富的想象與譬喻、人的技巧來,襯托才行,最重要的是,少用抽象的「形容詞」句,多用具體化的字眼引起讀者的共鳴,譬如一桌「媽媽煮的菜」,光是用「好吃」的簡單形容詞,是無法挑起別人食欲的。還不如用以下的句子來得鮮明貼切:「拖著疲憊的身軀,一進門便嗅到煎魚的香味,那味道沁鼻,牽動了我每一條神經,不覺垂涎三尺。琳瑯滿目的菜肴,配上五顏六色,這其中,都是用『愛』作調味料烹煮出來的啊l」----如此,「好吃」的感覺便能打動人心。
我們再來欣賞朱自清這篇~荷塘月色(節錄)。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水流,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泄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猛月,天上確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了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彎彎的楊柳的疏稀的倩影卻又向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另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寫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月下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經過上述的描寫,逼真傳神情景交融,把我們帶入了一種詩情畫意的「靜美」世界。本文最大的特色便是從形、色、香的角度多方面描寫刻畫,這當然非靠細膩的觀察與體會不可了。
再看高三一班王素貞的作品:"我的金魚缸"。
隔在透明玻璃后的,是一個熱鬧的小世界,水車努力地轉著軸輪,轉出一波波的「微風」,清柔地環繞著四周,纖細的水蘊草在微風的吹拂中,熱情地跳著草裙舞,在光線的照射下,像是披了一襲半透明的綠色薄紗,引人遐思,大肚魚捧著過大的啤酒肚,笨重地擺動尾轄,慢慢地前進。最招搖的,莫過于這只凸眼金魚,瞧她睜大圓圓的雙眼,黑色的眼珠在白晰的眼白襯托下,格外顯著,嘟著小小的雙唇,身著五顏六色的晚禮服,優雅地漫游著,蓬蓬的裙襯,輕輕地擺動,似乎正誘惑你:「來和我共舞吧?」寂寞的幫浦躲在假山后,偷偷抽著煙,一個個圓潤的水泡從假山上浮出,向世人揭露了他的秘密,令他更不敢見人了,只能「噗、噗」地吐出一顆顆的水泡,悄悄地過日子。
讀完牠的作品,我們可以盡情欣賞一個魚缸世界的多采多姿,透過她的「慧心」,看到富有十足韻味、不一樣的「靜觀自得」的境界。
(B)心理描寫:
人物的心理描寫很不容易,何況一個人的內心思潮,情感思維,怎能容易看透?這時我們只能藉助他外表的打扮、言語對話、動作或生活方式來猜測他的心理,藉這些構成鮮明的影象,使讀者引起同樣的心理,而不用「他想」「他的心里.‥」等抽象的字眼。 因此這是「立體」而「透明」地描寫。以下一則是
「一位冥頑不靈的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對話」: 老師:「志強,你過來!」 "干嘛?~"只見他一臉不耐煩地從門口走進來。 「為什么又作弊?三番兩次!到底有沒有羞恥心?」 「我高興,我愿意,我喜歡!哼哼…」 「你!~~「老師重重地拍下桌子,怒視他一刻鐘,看著他無所謂的表情,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揉了揉發疼的太陽穴。 無力地開口又說:「告訴你多少遍,做人就要堂堂正正,對得起自己的良 心。這是一種最高的榮譽,為什么你就是聽不見?」 「我呸!『良心』~良心一斤值多少錢?靠良心就能過活了嗎?你這些長篇大論我已經不止聽了幾百遍啦!再啰唆,小心我弄點小錢找幾個民代,讓你吃不完兜著走!」
(C)想象描寫:
用擬人轉化的技巧,呈現萬物的趣味性和生命力,把一切靜止的景物連想或活生生的人類,透過自己的赤子之心,彷佛一切都鮮活了起來這是想象描寫的最大功效。以下例文:
我家后園,荒蕪不堪。然我于讀書之暇,散步其中,隨意游賞,亦覺別有情趣。 墻隅有刺柏一本,挺立岸然,高可三丈;旁有棗樹一株,僂瘦小,相形見絀,刺伯俯視棗樹,似有不屑之色,而棗樹科立于旁,如仰首倪視,不敢仰攀。此情此態,真堪入姜,籬側又有向日葵幾行,系傭女所值。秋來做花大幾盆。乍視之,如黃臉婆子,曝陽籬下,以笑臉迎人者。廢池之旁,雜草叢生,一片碧色中,有粉白小朵,點綴其間則猶如小家碧玉,于門隙窗孔中,閃其盈盈雙睜以窺人。 廢墻半坦,藤蔓播距其上,時時探首窗門,同室內侵略,驅之復然,其百折不撓之精神,殊可佩也。然旁即我之書室.,我恐其挾蛇蟲以俱來,履斷前進藤蔓之首以示警,因此紛擾,使我對后園之興趣,減色不少矣!
(D)抒情描寫:
描寫景物的同時,連帶吐露心中之情,達成一種「情景交融」、「物我兩忘」的境界,便是「抒情描寫」。文學作品中觸景生倩的佳句甚多。
1、「...人老丟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張可久、折桂令)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4、我曾見過北京十剎海拂牠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大而深密的,綠壁」,還迭苦拙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愛的,我將什么來比擬你呢?我怎么比擬得出呢,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畜著這樣奇異的綠;仿佛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里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載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我舍不得你!我怎么舍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你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嗎?(節錄朱自清「綠」)
這種「移情」作用的描寫,就是在描寫景物時,注入作者自己的真感情,使景物和作者發生了巧妙的關聯,同學們在寫景的同時,要在這一點技巧上多費心思,否則寫景再如何「具體」、「鮮明」、「生動」,也只能流于片面的描寫,無法提升文學作品的價值。
(E)側面描寫:
描寫的觀點或角度若一味地從正面切入,有時餃缺乏變化。我們若從側面來敘述,「烘托」的效果說不定更能使讀者印象深刻。譬如漢、陌上桑這首五言樂府,描寫羅敷的美是從行者、少年、耕者、鋤者、使君等人見到她后所產生的反應,來烘托這個少女的美麗。所以,側面烘托也不失為摹狀寫員的好方法。以下舉例: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氐樓;秦民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群,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胡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峭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怨,但坐觀羅敷。.‥」(漢、夫名、陌上桑)
又如一個人懶惰邋遢,這樣的側面描寫也很生動(不必直接批評、責罵)
『往床底一看,堆滿了一臉盆既臟又臭的內衣、內褲、襪子……,大概已經一個多月沒洗滌了。抽屜里有黏呼呼的口香糖;有打翻的墨汁,把課本、筆記本內頁都濡濕了;有沒吃完了方便面,袋子中有蟑螂、老鼠的大便,地板上積了厚厚的一層灰,一腳踩上去就是個腳印子.‥。』(巧思妙手織錦文P217)
(F)反面描寫:
利用「反諷」的技巧,達到印象鮮明的效果,比如描寫一個過度關心孩子的媽媽:
王小英真「幸運」,她的每---大生活都由媽媽來安排,就以歡樂周末,美好的星期天來說吧!她要趕著學英文、書法、提琴、鋼琴、心算、珠算、美術、作文、舞蹈…。有一回,我們正在空地上玩官兵捉強盜,王媽媽和王小英正在路過,王媽媽脫口罵出:「真是一群野孩子!」,只見王小英以欽羨的眼光看著我們游戲,而王媽媽硬是拉她去學各種才藝,王小英真是太「幸福」了。(巧思妙手織錦文P217)
更多更新資料:http://jnebook.scxxt.com.cn
[藝術性的描寫(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2.描寫女性的經典散文
10.描寫教師的好句子